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Y ,NPY)、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on ,NT)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noassay,RIA)测定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NPY、NT水平 ;同时检测其心、脑、肾靶器官功能。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P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而NT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 5 ) ;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逐渐增高 (P>0 .0 5 ) ;而血浆NT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降低 (P <0 .0 1) ;③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血浆NPY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而血浆NT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而在各靶器官损害患者之间血浆NPY、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与NT水平两者呈负相关 (r =- 0 .4 5 ,P <0 .0 5 )。结论 血浆NPY和NT水平的变化不仅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也参与了疾病的发展。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PY、NT水平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神经降压肽(NT)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将其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2: 00、8: 00、16: 00分别测定其血浆NPY、NT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而N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在2: 00时NPY水平明显升高(P<0. 05),NT明显降低(P<0. 05)。结论 不同昼夜血压分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3.
吴红梅  先红  黄明慧  丁群芳 《临床荟萃》2001,16(10):436-43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损害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Y ,NPY)和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 ,N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 5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浆NPY和NT含量的检测。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NPY含量 [( 1 5 0 .7± 1 5 .5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1 0 1 .9±37.9)ng/L],血浆NT含量 [( 4 8.5± 1 9.1 )ng/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 88.4± 2 7.8)ng/L];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NPY含量 [( 1 6 5 .7± 2 0 .1 )ng/L]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患者 [( 1 2 0 .7± 2 3.4)ng/L],而NT含量 [( 4 0 .5± 1 6 .4)ng/L]则明显低于无心脏损害患者 [( 5 9.4± 1 7.3)ng/L]。 结论 :老年高血压及心脏损害患者存在血浆NPY水平异常增加和NT含量的降低 ,二者可能协同促进了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的形成。检测血浆NPY和NT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老年高血压及其靶器官心脏损害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毒症及透析后血浆内皮素 (ET)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 5例不同阶段尿毒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对各组间及伴或不伴高血压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血浆ET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 (38 4± 7 3)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透析后 3月时血ET水平 (74 3± 5 8)高于 1月及 6月组 ,透后 1、 6月与尿毒症非透析组比较亦有差异 (P <0 0 5 )。对伴或不伴高血压尿毒症血浆ET进行比较 ,尿毒症伴有高血压时ET明显升高 (6 7 4± 12 6 ) ,而不伴高血压组为 4 9 2± 8 4 ,两组比较P <0 0 1。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ET升高与尿毒症伴高血压和透析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 ,阻断ET作用或降低ET水平可能对尿毒症及透析相关高血压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5.
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快速高压液相微柱层析法和Imm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 32例正常人和 32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浆总Hcy和叶酸、维生素B12 浓度。结果 血液透析后血浆Hcy与叶酸较血液透析前明显下降 (P<0 .0 1) ,前者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1) ,后者与正常值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血液透析前叶酸与Hcy存在明显负相关 ,血浆维生素B12 与Hcy无显著相关性。内瘘堵塞组与非堵塞组比较 :血浆Hcy明显升高(P <0 .0 1) ;叶酸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所有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高Hcy血症 ,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高Hcy血症的形成可能与叶酸相对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 10年住院期间死亡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些可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 1990年 1月~ 12月在住院期间死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 99例 ,将 1999年 1月~ 12月在该院接受 1年以上维持性血透的存活的 2 3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因心脏原因死亡 4 0例 ,占4 0 .5 % ;脑血管意外 2 9例 ,占 2 9.3% ;感染 15例 ,占 15 .1%。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平均血透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0 1) ,血透期间体重的增长率和左心室质量 (L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血清白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心力衰竭死亡患者其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和LVM均显著高于总死亡组。因脑溢血死亡患者的收缩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因感染死亡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总死亡组。结论 :心力衰竭、脑溢血和肺部感染是本院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 3种死亡原因。高龄 (6 5岁以上 )、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和神经降压素 (NT)在 2型糖尿病 (DM )血浆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NPY及NT的浓度。结果 2型DM患者血浆NPY的浓度 (2 4 3.2 5±80 .7) pg/mg ,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0 .82± 2 2 .0 5 ) pg/ml(P <0 .0 1)。NT的浓度 (2 7.96± 15 .2 5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 3.0 6± 17.0 3) pg/ml(P <0 .0 1)对NPY和NT进行相关性分析 ,DM组呈显著负相关 (r =- 0 .9985 ,P <0 .0 1) ,对照组无相关性 (r=- 0 .0 78,P >0 .0 5 )。结论NPY及NT对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对其进一步研究寻找对DM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缓释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血压难以控制的血透患者 4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0例。观察组服卡托普利缓释片 心痛定治疗 ,对照组服卡托普利片 心痛定治疗。统计服药后第 1、4周末的 2 4h心率及 2 4h动态血压 (AB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P <0 .0 1)。观察组总有效率 8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5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卡托普利缓释片对控制尿毒症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选择素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6 8例MHD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P 选择素、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 (sE 选择素 )含量 ,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MHD组P 选择素、sE 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与P <0 .0 1)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又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P <0 .0 5与P <0 .0 1)。结论 P 选择素、sE 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反映MHD患者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抗凝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因子PC,PC,TM在尿毒症止血、凝血异常导致出血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J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5例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浆PC(PCAg,APC),PC(TPS,FPS),TM含量。结果尿毒症患者PCAg,TPS,FPS,T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而PC活性(AP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APC,TPS,FPS血透后明显升高(P<0.05,P<0.001);TM血透后明显降低(P<0.001)。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血浆AP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蛋白C抗凝活性降低(APC),与尿毒症时高凝倾向和血栓形成有关。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在原有高凝状态基础上,透析后仍可激活凝血系统,使体内蛋白C抗凝途径的抗凝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变化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时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浆NT、CGRP和ET在第7天、第14天时下降,局部亚低温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血浆NPY在第7天、第14天时升高。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调节脑出血后血浆NPY、NT、CGRP和ET的浓度,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45例入住中心ICU的休克患者分为心源性休克组和非心源性休克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使用热稀释法计算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入选24 h APACHEⅡ评分.采用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NT-proBNP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NT-proBNP的中位数水平2987 pg/mL,心源性休克组NT-proBNP明显高于非心源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NT-proBNP取自然对数后,它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r=0.134, P>0.05)和心脏指数(r=0.097 , P>0.05)均无明显相关性.NT-proBNP是ICU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5.8,95%可信区间2.1~132.7,P=0.005).结论 ICU中休克患者NT-proBNP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它是ICU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优于APACHEⅡ评分,故其定量检测可能对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价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活性物质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患者及76例健康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和脑出血者血中TNF、NO、ET、NPY、CGRP较恢复期均明显升高(P〈0.05 ̄P〈0.001),  相似文献   

14.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降压药乌拉地尔(URA)对高血压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5例高血压患者URA治疗前后血浆CGRP和ET含量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及ET/CG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静脉URA治疗后5min,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明显升高(P<001),ET及ET/CGRP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CGRP与ET共同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RA可明显提高人体内CGRP水平,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ET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对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照射充氧回输是肺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的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经该疗地辅助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含量,血浆比粘度及在切变率为1s^-1时的全血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在切变率为200s^-1和100s^-1时的全血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十分明显,而对照治疗组患者除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在治疗前后在明显发迹外,红细胞压积,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IRS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BP治疗组(CBP组),CBP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CBP治疗72h,在治疗0,24,48,72,96h时检测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SIRS患者治疗前血清抵抗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常规治疗组和CBP组抵抗素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96h治疗,各组患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经过96h治疗,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缓慢(P〈0.05);CBP治疗组经CBP治疗后SIRS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逐渐降低,治疗48h后已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2h后降低更为明显(P〈0.01)。SIRS患者抵抗素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CBP治疗可清除血液中炎症因子抵抗素的作用,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并为临床观察CBP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栓塞术前后对 12 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观察。结果: 脾动脉栓塞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 (P< 0.01)。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P< 0.05),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01)。栓塞前后脾静脉流速与门静脉主干流速比值及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流量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从而证实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后, 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是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部分门静脉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脉冲波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前、后左心室壁及二尖瓣环运动 ,定量分析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 ,2 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 (2 - DE)及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检查。冠心病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CA) ,择期行 PTCA或 PTCA 支架术。采用 PW- DTI分析 PTCA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 DTI指标 :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 Vs、射血期时间 PEP、射血期时间 PEP与局部射血时间 ET之比 PEP/ ET及二尖瓣环 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值Vmva。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 ,室壁运动异常节段 Vs显著降低 (P<0 .0 1) ,PEP延长 (P<0 .0 5 ) ,PEP/ET值增大 (P<0 .0 1) ;冠心病患者 PTCA术前后比较 ,室壁运动恢复节段 Vs显著增高 (P<0 .0 1) ,PEP缩短 (P<0 .0 5 )、PEP/ ET值减小 (P<0 .0 1) ,室壁运动未恢复节段 Vs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EP、PEP/ ET无明显变化 ;PTCA术后二尖瓣环平均峰值收缩速度 Vmva增高 ,且左室射血分数 EF与 Vmva呈显著正相关 (r=0 .81,P<0 .0 1)。结论 :PW- DTI可定量检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 ,监测 PTCA术前后左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为心脏病介入治疗疗效判断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前后右室舒缩功能的改变,探讨右室心肌功能指数(MPI)对APE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利用超声对28例正常对照者及3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19例,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14例)治疗前后的右室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三尖瓣E峰峰值速度(E)较对照组减低,右室等容收缩与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CT IRT)延长,右室心肌功能指数增高,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E峰减速时间(VEDT)延长,右室射血时间(ET)缩短;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右室射血分数(EF)增高,(ICT IRT)缩短,右室心肌功能指数降低;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右心内径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VEDT缩短;非大面积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右心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VEDT改变不明显.心肌功能指数与(ICT IRT)、EF、ET、VEDT、E间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880、-0.513、-0.464、0.485、-0.462,P<0.01).结论右室心肌功能指数是反映急性肺栓塞时右室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