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第二大神经变性疾病,它的4大临床主症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在我国大于65岁以上人群中的PD患病率为1.7%,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PD的神经病理变化已较明确,表现为残存神经元胞浆内路易小体(LB)形成、胶质增生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但其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阐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功能障碍、炎性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凋亡等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但这些机制并非为PD独有,那么它们的特异性何在?它们各自发生的次序和重要性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神经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进行性缺失,部分存活的神经元内出现胞内包含体路易小体(Lewybodies)。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衰老、氧化应激等有关,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失常是PD发病机制的关键,内外环境中许多引起PD样特征的物质都能够引起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抑制,特别是鱼藤酮动物模型更是全面的复制出了PD样特征,因此更加明确了线粒体复合物Ⅰ抑制同PD的密切关系。本文就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抑制引发PD的致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特征的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变性坏死,部分细胞胞浆内出现路易包涵体(Lewy body)。P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毒作用、凋亡等多种机制有关。自1978年Abramsky提出免疫异常可能与PD发病有关以来,免疫炎症反应与PD中枢神经元变性及黑质.纹状体损伤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家族是介导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细胞激活素,是对细胞和体液免疫都很重要的一族糖蛋白分子,可能影响PD的发病及病程进展。本文就IL-1、2、4、6、10与P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J34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小鼠模型,2、24、72h后取中脑组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观察DA能神经元的损害情况,同时应用多聚ADP核糖聚合物(PA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RP的活性改变。另经PJ34预处理该模型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出现一过性PARP的过度活化,1134预处理显著抑制PARP活性,减轻PD小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的脱失现象(P〈0.01)。结论PARP的活性改变在PD的发病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J34通过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通过各种途径引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了解PD中氧化应激的损害机制可为PD的抗氧化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主。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并最终造成疾病发生。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明确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原因,进一步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就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主要病理变化是在黑质致密部等处DA神经元严重缺失,残留神经元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称Lewy小体。PD是一个集生理退化、环境因素与病理损害等造成的错综复杂、交互影响的一个改变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对PD发病机制从多种角度、不同环节、相互作用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扬  赵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68-157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这种选择性地损伤中脑DA能神经元的机制尚不清楚。大量实验显示PD致病的主要生化过程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动物模型和PD病人大脑组织学研究显示.凋亡可能是引起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纹状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1的831位丝氨酸(GluRlSer831)磷酸化角度,探讨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异动症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PD动物模型,然后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mg·kg^-1·d^-1,每天2次)22d,评估左旋多巴处理剂峰旋转行为情况;运用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和检测纹状体区谷氨酸受体GluR1亚细胞分布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 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长期处理后出现明显的剂峰旋转行为增强,与PD患者异动症具有相似特征。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减少至(73.0±4.8)%和(51.4±4.3)%;长期左旋多巴处理又使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增加至(104.2±5.5)%和(93.7±3.1)%;而损伤侧纹状体总蛋白GluR1的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GluR1和GluR1Ser831磷酸化的这些改变独特发生在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上。结论 纹状体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上GluR1及GluR1Ser831磷酸化的改变,可能与PD异动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三碘甲腺原氨酸对大鼠神经元Goα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3,3’,5-三碘甲腺原氨酸(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G蛋白Go的α亚单位(Go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孕19d的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于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7d后神经元分为5组,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基:DMEM+15%胎牛血清(A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B组);含0.5nmol/LT3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C组):含5nmol/LT3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D组);含50nmol/LT3的DMEM+15%去甲状腺激素的胎牛血清(E组)。继续培养7d,收集细胞,抽提总RNA,以竞争性RT—PCR分析各组神经元GoαmRNA水平。结果B、D和E组神经元GoαmRNA水平显著低于A组(均P〈0.01);C组神经元GoαmRNA水平显著高于A、B、D和E组(P〈0.01);B、D和E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Goα基因的表达有双重调节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对培养的神经元Goα基因的表达有下调作用;但如果培养基中缺乏T3,神经元Goα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很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元Goα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调节脑发育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铁剂诱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铁剂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为阐明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将铁剂定向注射至大鼠一侧黑质,6周后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情况,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化学分光比色法检测中脑自由基代谢变化。结果 大剂量铁剂(40μg)可诱发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显著变性、丢失,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中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小剂量铁剂(4μg)无明显致TH阳性细胞丢失作用,但也可使中脑MDA升高。结论 铁剂可造成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铁介导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在P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丹 《内科》2008,3(1):74-7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3%~0.45%,全世界约为0.5%~1.O%。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近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l(interleukin-1,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syndrome)是最早由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基于对6个病人的观察所报告的一种神经系统疾患,并因此而得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占帕金森综合征的大部分,是指那些通过病史或客观检查找不出能够解释那些临床症状原因的病人,他们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两侧不对称的,同时对多巴胺治疗有效,也称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基本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P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园广泛变性、死亡而丧失,尤以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最为显著。有报告提到,当80%的纹状体和50%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时,PD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就比较明显。这些神经元变性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炎性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炎性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双靶点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制备经典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观察黑质致密带(SNc)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缺失、胶质细胞的增生,并检测纹状体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右侧黑质DA能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胶质细胞大量激活、增生,TNF-α在模型组右侧黑质和纹状体内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主要分布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结论6-OHDA导致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过程中有神经胶质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炎性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模型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模型的实用性及黑质神经元的凋亡特征。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模型,5周后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对比其凋亡情况。结果在梯子实验中,PD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行走速度下降,行走时间延长(P〈0.05),行走失误率显著增加(P〈0.01);在跑步机实验中,PD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持续爬行时间显著缩短,一定时间内的跌落次数增加(P〈0.01)。组织学观察PD模型大鼠注射药物侧黑质神经元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增多,胞质染色加深。结论本文造模大鼠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实验中的行为学改变与黑质神经元凋亡程度相一致,此实验方法可以初步用于PD大鼠模型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对不同程度损伤巴金森病(PD)模型大鼠脑的影响。方法 采用左旋多巴与生理盐水处理不同程度损伤PD鼠及PD模型假手术鼠,观察各实验组鼠行为、纹状体区谷胱甘肽的含量、黑质区TH神经元和纹状体区TH神经纤维数的变化。结果 左旋多巴治疗诱发的旋转行为只见于重度损伤PD鼠。左旋多巴对中、重度损伤PD鼠纹状体区的谷胱甘肽水平有上调作用,分别达16.3%和19.6%(P<0.05),而轻度损伤PD鼠谷胱甘肽变化不明显。左旋多巴增加中、轻度损伤PD鼠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数分别达93.5%和40.8%(P<0.05)。结论 左旋多巴对中、重度损伤PD大鼠纹状体区谷胱甘肽水平有上调作用;左旋多巴升高纹状体区谷胱甘肽水平,与PD大鼠的损伤程度不相关;左旋多巴可促进轻、中度损伤PD鼠纹状体区TH阳性神经纤维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侯训尧 《山东医药》2009,49(31):107-108
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残存神经元内路易小体(Levy body)形成。不仅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也很突出。研究发现,50%的早期PD患者有轻度认知障碍,约30%的PD患者后期有痴呆。痴呆可能成为后期PD患者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与LRRK2基因G2019S突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等。随着PD的致病基因α—synuclein、Parkin、UCH—L1、PINK1、DJ-1、LRRK2相继被克隆,遗传因素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加大。近来,一个新的突变热点,LRRK2基因41号外显子的G2019S(6055G〉A),引起国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经确认了帕金森病(PD)的多种发病机制,然而多巴胺能神经元最终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走向死亡,是凋亡还是坏死?或者是二者并存?我们就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是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特征的缓慢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元胞浆内出现Lewy小体,DA能神经元变性甚至坏死。然而P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自1978年Abramsky和Litvin提出免疫异常可能与PD发病机制有关以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免疫炎性反应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