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30例垂体微腺瘤,发现:(1)垂体微腺瘤病灶多呈低密度灶(25/30),少数呈等密度;(2)垂体高度增高,平均为9.25mm;(3)垂体上缘多呈凸形(29/30),其中以局限性非对称性凸起较具特征;(4)垂体蒂多数偏移(22/30),偏向病灶对侧;(5)鞍底骨质常变薄或凹陷破坏(16/3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CT征象。结果:垂体内限局性低密度灶26例,等密度灶3例,垂体柄移位6例,垂体高度异常17例,垂体上缘突出14例。鞍底骨质改变11例。结论:鞍区冠状位CT增强快速扫描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4.
我们通过对 45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人的回顾性分析 ,以期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相关激素及CT、MRI与肿瘤组织质地软硬韧度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本组 45例 ,男性 14例 ,女性 3 1例 ,年龄 16~ 67岁 ,视力障碍 2 0例 (有光感 2例 ) ;内分泌改变 2 7例 ,其中停经或月经不正常 2 5例 ,泌乳 2 2例 ,2 5例病人泌乳素 (测定增高 2 0例 ,血清PRL平均值 >10 0 μg/L)。 5例肢端肥大症 ,生长素平均 >10 0~75 0 μg/L ,同时伴有高血糖症。 4例柯兴综合征 ,肾上腺皮质激素平均 >10 0 μg/L。CT平扫低密度、等密度 18例 ,高密度 4例 ,C…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以往多依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影像学方面的经验较少。近年随着高档CT机的引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现将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50例病人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50例疑有垂体病变的病人,男17例,女33例。年龄12~...  相似文献   

6.
<正> CT在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方面所起的作用已被世人公认。但对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仍受机器性能、医技人员操作及诊断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垂体微腺瘤CT征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亭  李晨阳  海英 《黑龙江医学》2002,26(7):522-522
垂体微腺瘤在颅内肿瘤中并不常见。它只是闭经泌乳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而临床检测只能显示血液中催乳素 (PRL)的增高 ,提示患微腺瘤的可能 ,并不能做出肯定诊断。随着CT设备的更新和扫描方法的改进 ,CT检查已完全可以明确诊断 ,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解除病人痛苦。本文将 32例患者闭经泌乳综合征的病人分成 2组 :肿瘤组和对照组 (无微腺瘤 )。并对其CT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快速增强扫描早期垂体内低密度影是肿瘤的直接征像 ,具有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病人均患有闭经泌乳综合征 ,均为女性。年龄2 2~ 4 0岁 ,平均 2 8 …  相似文献   

8.
史鼎 《河北医学》2000,6(7):629-630
1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间的垂体腺瘤患者28例。其中女性25例,年龄在18~45岁这间男性3例,年龄在30~57岁之间,分泌异常的有18例,均以泌乳素升高为主。范围在76~1580ng/ml之间(正常值≤25ng/ml),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复视。月经失常(停经或稀少),溢乳、肢端肥大等。检查采用GEsytec4000iCT机,扫描方式以冠状位为主,水平位为辅,层厚为3mm,层距为2mm(采用部分重叠)连续扫描,造影剂采用60%Dia或欧乃派克80~100ml,静脉推注。图象采用标准算法重建,窗宽250~300Hu,窗位35~40Hu。2 结 果垂体腺瘤按其大…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年家 《浙江实用医学》2002,7(5):282-282,297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 ,是常见的鞍区肿瘤。本文报道 1995年 7月~ 2 0 0 1年 5月间CT及MR1诊断垂体腺瘤 35例 ,就其检查技术与诊断作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5例中 ,男 9例 ,女 2 6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32岁 ,均有典型的临床与内分泌检查资料或手术证实。使用PickerIQ型CT机 ,冠状位 ,层厚0 2cm ,间隔 0 2cm ,以及GE的HispeedCT/ipro型螺旋CT机 ,作冠状位扫描 ,层厚为 0 3cm ,间隔0 3cm。使用西门子open 0 2TMRI机 ,SE序列 ,T1WI(加权像 )及T2 WI,横断位、矢状…  相似文献   

10.
视野检查在CT漏诊的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对CT检查漏诊的垂体大腺瘤(pituiary mactoadenomas,PMA)的病例进行视野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11例PMA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漏诊,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发现肿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11例患者全部是用普通头颅CT平扫检查的,报告为未见异常,经MRI复检诊断为PMA,其中7例(63.7%)是因单或双眼颞侧偏盲或颞侧视野缺损为主提示复查MRI的。结论:对于PMA,普通头颅CT平扫检查可以漏诊,视野检查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垂体腺瘤是常见颅内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以经额,经蝶及经翼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相关局部解剖系统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尸体标本和临床CT影像测量垂体腺瘤三种手术入路有关径线,为垂体腺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考资料。 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头标本30具进行手术相关解剖和测量。解剖清除垂体上方脑组织结构,在颅底和矢状断面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垂体腺瘤三个不同手术入路开口至重要组织结构的距离,观察垂体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另外通过分析30例正常人头部CT影像,测量上述相同距离。所得数据利用SPSS11.5进行均数分析。 结果:比较尸头标本和CT影像测量数据,发现经额入路手术中的三条径线(即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经翼点入路手术中三条径线(与经额入路一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反,经蝶窦入路手术中各测量径线以及经额入路中其他四条径线比较未表现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本研究结合应用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方法,获取了垂体腺瘤的三种常用手术入路的关键径线数据。结果提示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可借助但不能依赖头部CT影像资料。因此,熟悉手术入路中的解剖结构及变异对指导和进行手术十分必要,以避免神经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29例表现垂体增大,17例表现垂体无明显增大,但可见形态改变或垂体柄偏移等间接征象。16例表现略低信号,24例表现等信号伴略低信号,6例均匀等信号。结论MR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垂体及信号的改变,结合其特有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探讨CD44对垂体腺瘤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75%、35%,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27. 8%、22. 2%,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100%、66. 7%。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1),CD44v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有较高表达率。结论: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个诊断指标。CD44v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低,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无关。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的高表达表明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选择性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手术切除56例垂体腺瘤.本组病例术中均未作鞍底重建.术后磁共振显示,肿瘤直径<3 cm的37例患者中全切32例,全切率为86.4%;肿瘤直径≥3 cm的19例患者中5例全切,全切率为26.3%.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12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不影响面容;鞍底中线可以根据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开放鞍底有利于防止术后鞍内积血、囊肿的发生,促使鞍上残留肿瘤下塌入鞍内,便于二期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Knosp分级的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推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量垂体瘤组和对照组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距,比较两组以及亚组之间显著性差异。结果 Knosp 0级~Ⅳ级组、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段间距均值分别为15.64、18.63、24.05、29.13、30.05、13.57mm。对照组与0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与Ⅰ级组~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级组与Ⅰ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1);Ⅰ级组与Ⅱ级组~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级组与Ⅲ级组、Ⅳ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Ⅲ级组与Ⅳ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有推移作用,Knosp级别越高,对颈内动脉推移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初步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微腺瘤6例,大腺瘤39例;其中PRL腺瘤10例,GH腺瘤5例,混合性(PRL GH或PRL ACTH)腺瘤27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2例因蝶窦发育及鞍底解剖形态异常行术中形臂定位,其余病例显露满意;术后一过性尿崩10例,经治疗一周左右恢复。无死亡、脑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d,全组病例术中未输血;最长病例跟踪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操作快捷、鼻腔结构损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主要依靠影像学,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学检查。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疗。影像学、神经内镜、术中导航的应用和发展、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水平的提高显著改善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还需要多学科干预和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背景]观察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垂体腺瘤病人资料,其中肿瘤全切除者为21例,次全切除者为2例.[讨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影像导航技术结合应用于垂体瘤切除的效果。方法 在神经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31例垂体瘤,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腺瘤6例。结果 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全切肿瘤25例,近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31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14例视力好转,2例病人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27例病人随访3~14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优点,而影像导航在判断术者位置、确定鞍底位置、切除肿瘤范围等方面具有其优势,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创伤,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段。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质地的术前影像学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术前影像学特征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方法 分析 183例患者 ,术前均行CT扫描及MRI检查 ,其中 172例行经鼻—蝶窦入路 ,9例行经颅入路 ,2例行经鼻 -蝶定向穿刺术。结果 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 ,质地柔软 164例 ,完全囊变 6例 ,卒中 2例 ,11例呈纤维化样硬韧。结论 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相对照 ,术前影像学可以判断瘤体的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