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6例肺心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分组分析,其中52例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OHF)。结果表明患病时间、吸烟、低血钾及合并冠心病等均是肺心病患者并发OHF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这些因素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与支气管炎症频繁发作、心脏负荷及心肌缺氧加重、电解质紊乱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20例AMI患者,观察其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r-SK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轻度出血发生率为5%,低血压(可在短期内纠正)发生率为15%;5周内住院病死率为10%。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夏玫  孙敦华 《吉林医学》1996,17(3):144-144
对157例肺心病患者进行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单纯肺心病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病人较健康人血浆MMS含量增高,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MOF)病人较单纯肺心病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病人血浆MMS含量显著增高,并且衰竭脏器数越多,血浆MMS含量越高,死亡率越高。因此,对血浆MMS含量及变化进行监测,有可能是判断肺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脂质过氧化物、一氧化氮、纤溶系统与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对32例急性加重期和40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t—PA抑制剂(PAI)含量进行测定,并与42例正常人作对比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期肺心病患者血清MDA、血浆PAI显著高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人,而急性期肺心病患者血清SOD、NO、血浆t—PA显著低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人,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清MDA、血浆PAI高于正常人,而血清SOD、NO、血浆t—PA低于正常人,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总之,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含量减少,纤溶系统功能失衡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谢玉才  沈卫峰 《上海医学》1998,21(11):624-62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血清可溶性血清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AMI组患者21例,随机接受直接PTCA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24,48,72小时各抽血一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对照组16例各抽血一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CAM-1和E-S,结果:1.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 MI ) 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的假象, 探讨 S R假象 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5 6例考虑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而未予静脉溶栓治疗,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 影的 A MI 病人,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 T I MI ≥2级) 和非自溶组( T I MI 0~ 1级) , 比较两组冠心病 的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等资料, 寻求发生 S 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冠脉造影证实非自溶1 8例, 占总例数3 2 . 1 %, 该类病人存在老年、 糖尿病、 多支病变、 侧支循环等因素, 并发症 多, 预后差。结论对于存在高度可疑自溶假象的A MI 病人, 积极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 C I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仍是 有意义的治疗, 可降低病人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7例AMI病人发病第1,4,7天以及38例健康人、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白细胞CD15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MA-1)的变化。③结果 AMI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1、sVCAM-1浓度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 ̄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1%~0.47%。近年来,随着对肺心病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研究的不断深入,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肺心病的治疗中。1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选择肺心病心...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塞(AMI)可引起Q-T离散度(Q-Td)增加,而Q-Td增加可提高AMI患者猝死的危险性。另有资料表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对AMI是非常有益的[1]。究竟对Q-Td有无影响?我们自1996年起对35例AMI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并观察其对Q-Td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37±8.9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塞17例,下壁5例,高侧壁3例,广泛前壁10例。合并左心衰竭者10例,合并高血压病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冠心汤对冠心病患者血液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冠心病患者使用冠心汤治疗前后红细胞SOD,全血GSH-Px、CAT活力,血浆AOA和红细胞膜MDA含及IF的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SOD、GSH-Px、CAT活力及AO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及I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SOD、GSH-Px、CAT活力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MD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硒(Se)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影响及其机制。②方法检测了42例AMI病人和37例健康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膜Na+-K+-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同时观察了硒在体外对AMI病人EFI,Na+-K+-ATP酶、GSH-px和LPO的影响。③结果AMI病人EFI,LPO明显增高,Na+-K+-ATP酶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4.206~4.952,P均<0.001);AMI病人红细胞与Se在体外孵育24h后,EFI与LPO明显降低,Na+-K+-ATP酶和GSH-px活性明显增高,与孵育前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505~4.517,P<0.001),与对照组孵育前后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365~1.842,P均>0.05)。④结论Se具有改善和提高AMI病人ED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红细胞膜ATP酶和GSH-px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改良的氏紫外分光吸收法,对157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MOF)病人较健康人及单纯肺心病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病人血浆MMS含量显著增高,并且衰竭脏器越多,血浆MMS含量越高,死亡率越高。因此,对血浆MMS含量及变化进行监测,有可能是判断肺心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乳清酸对急性心肌梗塞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的有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分成乳清酸治疗组(AMIOA),生理盐水治疗组(AMINS)和假手术组(SONS)。观察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功能、结构及心肌纤维的改变。在AMI后24,72h,AMINS组R3,P/O,RCR,OPR有意义降低,AMIOA组则明显增加(P<0.01),且与SONS组相似(P>0.05)。AMINS组非梗塞区心肌超微结构,特别是边缘区表现为线粒体基质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6例肺心病伴发AMI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者并存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衰发生率高(46.2%),漏诊误诊率高(73.1%),尤其合并下壁及前间壁肌梗死时;病死率高(34.6);早期诊断预后较好。结论:肺心病患者出现难治性心衰应注意伴发AMI,动态监测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演变有利于及早作出诊断,早期行溶栓及抗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观察了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经乳清酸治疗(AMIOA)和生理盐水治疗(AMINS)后梗塞面积、非梗塞区心肌肥大及能量的改变。结果表明:在AMI后1,3,7,14d,AMINS与AMINS组梗塞面积无明显区别(P>0.05);在AMI后14d,AMIOA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AMINS组(P<0.05);梗塞后7,14d,AMIOA、AMIOS两组全心重量、右室重量/体重比相近,但高于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过程中配合应用硫酸镁的效果。方法:90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溶栓配合硫酸镁(MS)治疗组(A组,45例)和未加用MS的溶栓治疗组(B组,45例)。A组与B组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例AM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日采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A)。将可能影响IMA的10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A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能时  相似文献   

19.
成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的生长特性和体外血管活性物质对ASM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复合酶法和贴块法成功地进行了成人ASMC分离,经低浓度的人胰岛素生长因子I(HILGF-I)作用,成人ASMC呈典型的“谷”与“峰”样生长,经历了10多个月传代培养至35代,并用PMA作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该细胞生长活性未见异常改变。结论:此方法能使分离下来的ASMC的休眠期缩短,传代后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塞(AM I)溶栓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394 例AM I患者均在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后第7 日采用99m TC-M 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面积(IM A)。将可能影响IM A 的 10 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 A 分别与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年龄、溶栓前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梗塞面积、UKTP剂量及溶栓开始至再通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 或 0.01)。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相关关系(P 均> 0.05)。结论 溶栓治疗AM IIRA 再通后 IM A 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对提高AM I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