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多研究表明,白癜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我院自1986年始对不同年龄组的105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报告如下。无选择的门诊白癜风患者105例,(其中男51例,女54例。年龄3~56岁),分6个年龄组,病程1月~41年,平均9.2年。全部患者均无明显可靠的发病诱因及伴  相似文献   

2.
<正> 许多疾病与免疫复合物有关,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以及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体内免疫复合物有两种形式,即游离在体液中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沉积于组织中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4.
本实验用聚乙二醇沉淀法(PEG-A)和~(125)I-Clq结合法(~(125)I-ClqBT)测定154例妇科疾病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其中卵巢恶性肿瘤39例,术后缓解23例,妇科良性肿瘤60例,卵巢瘤样病变23例,盆腔炎性包块9例。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CIC测定,PEG-A优于~(125)I-ClqBT(其阳性率分别为71.79%、30.77%,P<0.01)。用PEG-A检测血清CIC简便易行,对术前鉴别良、恶性肿瘤有一定辅助作用,亦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测定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了解其变化情况,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配合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关肺癌患者免疫状况的资料虽已有报道,但其血清中免疫复合物和IgE的情况如何,国内尚未见有系统报道。本文采用简易的免疫复合物和IgE测定方法,检查了部分正常人和肺癌患者,试图了解肺癌患者血清中二者的改变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对了解免疫复合物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估计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CIC 的含量与健康程度有密切关系,飞行员的 CIC 就显著低下。因此,亦可作为健康检查的指标。本文应用 Haskova 改良法又加以改进检测了90例正常人血清,33例病理血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剂:1、3.62%聚乙二醇(PEG)。2、PH8.4、o.1M 的硼酸盐缓冲液(BB)(二)操作:1、取甲、乙二支试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张雪莉任金荣何兰欣艾军河北省肿瘤研究所(050011)关键词膀胱肿瘤;血液;免疫学本文检测36例膀胱癌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及其血清循环免疫复...  相似文献   

8.
为了临床诊断及阐明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我们应用聚乙二醇浊度方法检测了117例结缔组织疾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其中40例SLE,41例RA及36例其它结缔组织病,结果认为PEG浊度试验只有结合其它特异免疫指标及临床表现才有意义,但此法简便、重复性好,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958年有学者[1]提出耳聋的免疫病因学说.突发性耳聋多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内听动脉栓塞、血管痉挛等血管动力学的改变[2].内耳缺血、缺氧及微循环障碍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3].检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是研究本病免疫性及揭示其免疫学发病机制的主要出发点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简称IC),在一般情况下这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能,机体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清除或破坏IC。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循环中的可溶性IC未能被迅速清除或破坏,则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及其它途径,造成组织损伤,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简称ICD)。近年来发现很多疾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良  钱可大 《浙江医学》1999,21(9):519-520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Hp-IC)在胃癌患者血清表达状况,采用酶免疫测定法(ELISA)对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血清抗Hp抗体和Hp-IC测定。结果表明Hp-IC阳性率在胃癌患者(76.32%)显著高于其他患者(53.57%、54.84%,X~2=5.06、4.85,均P<0.05),且肠型胃癌Hp-IC阳性率(87.23%)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58.62%,X~2=3.96,P<0.05);抗Hp抗体阳性率3者(77.63%、71.43%、70.97%)亦无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X~2值分别为0.94,0.81、1.06.均P>0.05)。提示在Hp和胃癌相关性研究中,Hp-IC测定较抗Hp抗体更具意义,Hp引起胃癌可能通过肠上皮化生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ISP-M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的简易快速比浊。是根据梁鹰引进硫酸钡(BaSO4)悬浊液作为参考标准液,将200μg/mlBaCl2所产生的BaSO4悬浊液(相当于CIC200单位)作为标准液,输入上述仪器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然后进行样品空白及样品测定,该机打印出单位浓度。本文探讨了影响试验因素,其中观察BaSO4悬浊液的稳定性,观察了PEG作用CIC于4℃冰箱显浊后取出放置于不同温度中,从而探讨温度对结果的影响。作者认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许多种免疫性疾病与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或者它们在组织中的沉积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 RA)患者血清与滑膜液(简称 SF)中免疫复合物(简称 IC)的出现和补体水平的下降,滑膜与血清壁内免疫反应物的沉积就是例证。为了探讨 RA 患者血清与 SF 中 IC 的发病率,以及 IC 和临床及有关免疫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我们从1981年以来,对86例正  相似文献   

14.
窦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8年有学者[1] 提出耳聋的免疫病因学说。突发性耳聋多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内听动脉栓塞、血管痉挛等血管动力学的改变[2 ] 。内耳缺血、缺氧及微循环障碍是造成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3] 。检测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含量 ,是研究本病免疫性及揭示其免疫学发病机制的主要出发点和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1996年 1月— 1997年 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3 8例 ,男 12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3 7.2岁 ;对照组为听力正常的健康体检者 ,共 40例 ,男 2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3 1.5岁。符合 1996年全国梅…  相似文献   

15.
由于测定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1C)的技术已较为广泛地应用,现已发现在很多疾病中都有C1C的增高,提示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和转变过程中,C1C有其不同程度的意义。本文应用PEG蛋白质沉淀法测定了115例各种血液病的C1C,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神状态的改变这是发生药物中毒、心理疾病或老年痴呆症的预兆。持续数天或数星期的精神功能的退化经常是药物中毒或接受麻醉的后果。▲摔倒很多疾病,如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脑血管渗漏、听觉或视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等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摔倒。此外,老年人还要特别当心一些对神经有特殊作用的药物引起的摔倒,如镇静剂,降血压药物,以及还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头昏眼花很多病症,如贫血、心率失常、药物中毒、抑郁症、感染、耳疾、眼病、中风、心肌梗塞、恶性脑瘤等都会引起头昏眼花。▲大便或小便失禁老年人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有哮喘,小儿腹泻,麻疹,水痘,这些疾病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不同的病原体种类亦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前,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在肿瘤和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检测这些疾病患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探讨其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免疫调节剂的使用以及患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采用APAAP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几种常见肿瘤和肾脏疾病患的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并对异常结果作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p-IC),并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建立夹心式酶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清Hp-IC.结果Hp阳性组血清Hp-IC浓度(0.571±0.496)mg/L,阳性率82.6%(199/241),显著高于Hp阴性组(0.033±0.024)mg/L,阳性率19.8%(39/197),P均<0.01.血清Hp-IC测定,诊断Hp感染的特异性为80.2%,敏感性为82.6%.本法检测灵敏度2μg/L,批内差异2.8%,批间差异4.3%.结论血清Hp-IC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IC测定可作为Hp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免疫复合物(以下简称复合物)是抗原和抗体相结合的复合体,是整个免疫反应中的一部分。本来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发生病理性的损伤。这种病理性损伤可称为免疫复合物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