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生名称多     
医生一职,名称特多,而且都有来历。现简介如下:医生 《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原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医士 宋·唐容《真仙岩题名》:“零陵唐容,以端平丙申(1236)清明日,携二子亮元,游真仙岩,同来者医士蒋吉力。”医匠 《急就篇·四》:“笃癃衰废迎医匠”。原注:“医匠治病之工也。”医师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食医 《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古馐字)、八珍之齐。”可能是专事营养学的医生。疡医 《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相似文献   

2.
窦道属祖国医学“漏”的范畴内,多由于感染伤口毒邪稽留未尽经久不愈,导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所致.刮杀疗法是治疗外疡的重要手段,《周礼·天官篇》载有“……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其“祝药”指外用药,“刮”是以刀刮除腐肉,“杀”是以腐蚀药物除去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3.
TheEarliestClassificationofDepotSinMedicineand0已esinM*caf~talion医学史上,最早实行医学分科和医疗考核制度,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周代。据《周礼·天官》载述,周代医生分为四种: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专科。职责分别为:“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疾医,掌养万民之疾苦”;“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清u、杀之齐(剂)”;“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上述分科之中,食医实际上是为帝王饮食卫生服务的营养科医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疡医相当于外科、伤科医生,他们既医治脓肿、溃疡等常…  相似文献   

4.
目前流行的医史书,在论及“炼丹术与制药化学”时,虽然多从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谈起,但论述具体的制药化学实验时,却谈得是晋代葛洪《抱朴子》中的某些药物,如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国医学史》、赵璞珊的《中国古代医学》、车离编的《中国医学史》等皆如此。但在《周礼·天官·疡医》中已有: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剂,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凡有疡者,受其药焉。力的记载,这种五毒药是什么东西呢?据郑玄注曰:“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壁,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  相似文献   

5.
医政制度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早就确立了医事制度。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聚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疮疡者,造焉,即使医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并分立“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除食医专为奴隶主服务外,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同时还建立了对各科医生的考勤制  相似文献   

6.
<正> 蒙:通"矇",目不明也.例:"徇蒙招尤(通摇),目冥耳聋."(《素问·五脏生成篇》)——头晕目眩,身体摇晃,眼睛看不清东西,耳朵听不到声音.焦:通憔悴之"憔".例"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素问·上古天真论》)——人到了35岁,阳明脉的气血衰退,面部开始憔悴.募:通膈膜之"膜".例"脾与胃以募相连耳,而能为之  相似文献   

7.
创面愈合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传统医学在创面愈合上有着详细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中医药外治方法独具特色。在《周礼.天官》中就有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又言:"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相似文献   

8.
<正> 洛通降落之"落".例:"天生铁洛者,下气疾也".(《素问·病能论》)——"生铁落",是炉冶时锤落下的铁屑,可作药物治疗气疾."下",这里是治疗的意思.语译从略.疭通放纵之"纵".例:"鼓颔不得汗,烦满,因为疭衄,尺泽主之."(《甲乙经》卷七)战栗鼓颔而不出汗,胸中烦满,由此造成鼻中出血急遽.尺泽穴主治此病.张通胀满之"胀".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左传·成公十年》)——晋景公正要进餐,感到腹部发胀,到厕所后,腹泄气脱而死.  相似文献   

9.
<正> 歧:通分歧之"歧".例: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甲乙经》卷十二)——精散无主就会视物不专一,所以看东西时,总把一个看成两个.坠:通隧道之"隧".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坠也."(《甲乙经》卷六)——开发腠理,疏泄津液,通畅气化的隧道.兑:通锐利之"锐".例:"手少阴之本,在兑骨之端,标在背俞."(《甲乙经》卷二)——"兑骨",即锐骨.语译从略.员:通方圆之"圆".例:"必筒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灵枢·九针  相似文献   

10.
一、将下列句子中古书上的用字,写成现代规范简化字,并注解它的意义.(每宇l分,共10分) 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 锡,赐,赏给. 2.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禽组杀之齐. 祝一注,敷入。齐*剂,药剂. 3.滋味煎其府藏,酸醛公其肠胃。 府一腑,六腑。藏一脏,五脏。 裔,煮,腐蚀. 4.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郑视文。 郑‘隙,缝隙.文‘纹,条纹。 5.中外交侵,形神分战.饮食伺爹,成肠胃之青. 缘,衅,空隙。 6.明标与本,论刺浅刺深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通. 通,径,路径. 二、下列每个义项,各写出五个古代汉语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属:通嘱咐之"嘱".例:"濒行属余刊印,以公同好."(《串雅内编·重校刊串雅内编小引》)——他临行时嘱托我将此书刊印,把它公之于志同道合的人.孰:通熟悉之"熟".例:"孰知其意,恩方智极."(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熟知它的意义,便思路广阔,智慧就能充分地发挥了.菀:通郁积之"郁".例:"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会因大怒而上冲使经脉之气阻绝不通,血流郁积在上部,使人发生暴厥的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科的历史很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周礼》所述的疡医,已有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分。当时对一些外科疾病虽有所描述,但还很难谈到学术思想问题,只能说是积累了一些简单的治疗经验。战国时期,《素问》所叙述的外科疾病,其说理水平不如《灵枢》具体。《灵  相似文献   

13.
<正> 涂:通"途"道路也,引申为方法,例:"然而攻里发表,常分作两涂."(《儒门事亲》卷二)——可是攻里和发表,经常分成两种方法进行.鬲:通胸膈之"膈".例:"食饮不下,鬲塞不通."(《素问·风论》)——饮食不下,胸膈阻塞不通.较:通考校之"校".例:"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温疫论·原病》)——如果秋天天气热,一定是晴天多;春天天气冷,一定是由于雨水多,考查这种现象,乃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 卷:通拳头之"拳:.例:"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如果血气充盛,手拳多肉,而且温暖.罔:通网罗之"罗".例:良由操技不精,欲借此遂其罔利之心耳.(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确是因为他所掌握的医术不精,想借这个达到他骗钱的目的罢了.易:通"弛"缓也.例:"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素向·阴阳别论》)——语译从略.经:通路径之"径".例:  相似文献   

15.
<正> 府:通脏腑之"腑".例:"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充实于四肢,浊阴归走于六府.奉:通俸禄之"俸".例:"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胥能决死生、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赵学敏《串雅》序)——当今那些奔走权贵门下,享受高俸的国医们,难道判断死生,识别表里内外的病机确定方药,都能够十全十美不会出过失吗?  相似文献   

16.
<正> 附:通埋伏之"伏".例:"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素问·五常政大论》)——地气就闭藏阴凝,大寒将至,蛰虫很早地就伏藏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 担:通揭开之"揭",当举字,特字用,引申为"刺".例:"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符合刺的就使用刺法,符合截的就使用截法.苞:通包容之"包".例:"今辄苞综诸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今则综合各种经典著作.栀:通扼杀之"扼".例:"喉痹气逆,口?,喉咽如栀状,行间主之."(《甲乙经》卷十二)——喉痹而气上逆,口歪斜,咽  相似文献   

18.
早在殷周时代,古人对肿瘤就有所发现,殷墟甲骨文上已有“瘤”的病名。公元前12世纪,有专治“肿瘤”一类疾病医生,当时称为“疡医”治疗“肿疡”。《周礼·天官》有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鹬杀之剂”。至今日本和朝鲜仍将肿瘤称为“肿疡”。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病因的阐发;唐·孙思邈首次将肿瘤进行了分类;宋·东轩居士《卫济宝书》中第一次使用“癌”字,并作描述;明·申斗垣《外科启玄》中有“论癌发”的阐发;清·王维德对肿瘤治疗经验独特。可见,古人对肿瘤已有足够认识,虽然骨瘤、石疽等,尚未见有治愈之验  相似文献   

19.
半夏与生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病如操舟,用药如量刑,所贵酌量权度,配伍衡定是为治法.医权药衡主持在我,不嘱者不为也,不可偏徇病家所欲,应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余童年戏野,偶嗜老鸹食(即半夏)2枚,刹那咽憋戟喉,急回乡里.街老云:嚼鲜姜,霍然而愈.唐·崔魏公·铉·夜暴亡有梁新闻之乃诊之曰,"食毒".仆曰:常好食竹鸡,多食半夏苗,必是半夏毒命,生姜捩汁折齿而灌之活.《证治提纲》云:有人喉间麻痒,医问其平日所嗜,曰:常吃鸠子,乃知鸠  相似文献   

20.
生脉散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一方,一般方书均认为出自《千金要方》.实则《千金》并无此方,而为东垣所自订.东垣说:"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这段文字很明显,首先引证古人"夏月宜补"之说,以为立方根据,并进而阐明生脉散的组织意义,尤其是"故以"、"名曰"之词,更为李氏自创此方的一种语气,所以生脉散出自东垣是无疑的.但是,为什么后人认为出自《千金》呢?其中却有缘故,因为朱丹溪曾说过:"孙真人制生脉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虚而何."(《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朱氏之所以错认为出自《千金》,实因误解东垣引《千金》"五月常服五味子……"一语而来,后人则因朱氏所说而以误传误者.消渴方消渴方(黄连、天花粉、人乳汁或牛乳、藕汁、生地汁、姜汁、蜜),一般认为本方出自《丹溪心法》.实则丹溪此方,源于《千金》.《千金要方·消渴门》补养地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