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鼻内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鼻内镜与鼻侧切开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效果观察进行评价 ,并对两种手术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方法 :将鼻内镜治疗组与鼻侧切开术组的疗效、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平均出血进行对比。结果 :鼻内镜组术后复发 2例 ,鼻侧切开组 3例 ,两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鼻内镜组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平均出血方面均明显优于鼻侧切开组 (P <0 0 1)。结论 :鼻内镜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定位准确 ,切除彻底 ,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鼻腔的正常黏膜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内镜技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并与传统鼻侧切开术10例比较,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NdYAG激光配合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林庆瑞近两年来,我科采用内镜鼻内进路,配合以NdYAG激光的手术方法切除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确诊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4例患者,均为男性,病史1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6岁,临床主诉:左侧鼻塞伴黄涕4个月,发现鼻外形改变1个月。2001年曾于外院因"左鼻腔肿物"行鼻侧切开手术(具体不详)。入院检查:外鼻畸形,鼻背左侧膨隆,可见左侧鼻侧切瘢痕,鼻中隔向右膨隆,左侧鼻腔充满新生物,达前鼻孔,质硬,表面覆白膜,味恶臭,余未见异常。鼻窦CT示:左侧鼻腔占位,直径约7cm,向咽后壁、左侧上颌窦、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1 985年 2月~ 1 999年 1 0月间共收治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2 5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且分别应用鼻内窥镜及鼻侧切开术进行了手术及疗效观察和分析 ,收到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患者中 ,男性 1 9例 ,女性 6例 ,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 2 5~ 70岁 ,平均年龄 4 3 5岁 ,病史 5~ 1 0a。1 2 临床症状、肿瘤部位与手术方式 本组资料中主要症状有进行性鼻阻、脓涕及涕血 ,所有病变部位均为单侧 ,肿瘤缘于下鼻甲以上鼻腔外侧壁及筛窦 ,其中 5例筛窦 ,上颌窦均受累。 2 5例患者中 ,1 6例行…  相似文献   

6.
鼻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志霖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2):80-81,T009
鼻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少见,本文报告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着重分析了这种肿瘤的CT 表现特点,结合文献讨论了本病的临床重要性、CT 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1~2012-12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基本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10%。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讨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的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0例有随机记录的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变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基因。结果:30例中检出HPV20例(66.7%),EB病毒12例(40%),其中9例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检出HPV单独感染4例(全部为HPV16型),EB病毒单独感染4例。两者混合感染1例,即9例乳头状瘤恶变  相似文献   

9.
从电梯抗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小电梯地震反应的阻尼层被动控制措施,推导了相应的运动方程,并对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阻尼层被动控制措施,对减小电梯的地震反应是十分有铲的,可以在电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89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CT对鼻腔及鼻突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9例经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均行横断及冠状位鼻窦CT扫描。结果;本组病例CT扫描均可见鼻腔、鼻窦内占位病变,经组织学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结论:CT扫描检查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测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0岁.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9个月就诊,为淡红色初始血尿,可自行消失,偶伴有血块.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血常规正常,尿潜血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前列腺稍大,局部实质性回声减低,局部向膀胱内突起.CT平扫表现为尿道前列腺部内粗短的结节状等密度影,局部向膀胱内突起,其走行方向与尿道前列腺部大致相仿(图...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40岁,因“鼻阻伴左鼻腔反复出血2个月余”入院。入院查体:鼻部左侧稍隆起,无压痛,左侧鼻腔内可见一灰白色新生物堵塞左侧鼻腔,质韧,表面稍欠光滑,触之易出血。鼻中隔被推移向右侧,鼻黏膜充血、肿胀,右侧下鼻甲肥大,左侧中、下鼻甲窥视不见。纤维鼻咽镜经右侧鼻腔检查:鼻咽部未见异常,左侧后鼻孔内见一灰白色新生物堵塞。鼻部CT检查:左侧鼻腔内充塞软组织影,未见骨质破坏;左侧上颌窦内见一圆形不透光区。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结果:CT检查显示多数病灶起源于中鼻甲和中鼻道,侵犯筛窦和上颌窦,引起良性的骨质受压、吸收破坏和增生硬化等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轻至中度增强,伴有钙化(67.5%),病灶边缘呈不规则乳头状(70%),伴有多个小气泡(65%)。结论:本病的特征性CT表现是病灶边缘呈不规则乳头状,或并伴有多个小气泡。CT检查确诊率较高,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腔内翻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对鼻内翻乳头状瘤(NIP)和鼻息肉(NP)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NIP、26例NP患者的鼻腔鼻窦CT能谱平扫数据,测量并比较40~140 keV间(每隔10个keV水平下)各单能量水平的平均CT值、能谱曲线40~100 keV斜率(K40~100 keV)、有效原子序数(E...  相似文献   

16.
崔冬月 《武警医学》1999,10(8):458-459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系发生在鼻及鼻窦上皮的息肉状的良性肿瘤,NIP的特点是破坏性生长方式,发展快,手术后复发率高,较易发生恶变,确定瘤体的基底位置,肿瘤切除是否彻底,范围是否足够大,是治疗NIP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为NIP的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20例病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5a的8例,6~10a的8例,10a以上的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12 症状 本组均有患侧鼻塞,嗅觉不同程度减退或丧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罕见的肾盂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结合10例肾盂内翻性乳头状瘤复习国外文献,对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结果:肾盂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以血尿就诊,IVU检查肾盂充盈缺损,CT片示肾盏占位性病变。3例行内窥镜检查见有蒂灰色实性团块,病理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3例内窥镜下局部切除,电灼术,随访三年无变化。结论:此属良性病变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以及对化学性致癌物质敏感不同导致,虽为良性,但易同时或异时并发泌尿系恶性肿瘤,治疗以内窥镜治疗首选,术后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2岁。因反复全程肉眼血尿3月余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多次出现肉眼血尿,无血凝块。1周前曾于当地行抗炎治疗,血尿症状缓解。查体:膀胱区轻度压痛。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5/HPF。MR:膀胱三角区一较宽基底“蕈样”肿物自膀胱壁凸向腔内,大小约2.6cm×2.5cm×2.3cm,信号不均有分层感,其主要信号特征与左侧精囊腺组织相似。  相似文献   

19.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和鼻窦的一种良性肿瘤 ,临床并非少见 ,但本病常与其它疾病相混淆 ,以致于造成误诊。笔者收集临床资料完整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15例 ,通过回顾性的分析该病的CT表现 ,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影像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15例 ,其中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45 .5岁。临床症状 :鼻塞 12例 ,流脓涕带血 1例 ,嗅觉减退 1例 ,头痛 2例。病史半年~ 16年。采用Sytec 40 0 0机器 ,参数为 12 5kV、130mA、2 .7s ,采用横断位及冠状位两种体位作常规CT扫描 ;横断位患者取仰…  相似文献   

20.
王莉娜  徐山淡  岳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023-1023,1026
患者女,22岁。发现右上腹包块一月余,无发热、腹痛及腹泻等不适,近半月进食后呕吐明显加重,来我院就诊。一般体检无异常,专科检查,腹软,右上腹触及一大小约5.0cmX6.0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弱阳性,无反跳痛。上腹部CT平扫显示胰头边缘部突向胰实质外有一类圆形、大小约5.6cmX4.9cm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4 HU(图1),增强扫描,病性病灶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