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第166条原文为:“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活,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统编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认为“寒作邪解,此指痰饮。胸有寒,指胸隔停滞痰饮的病理。”以寒训邪.又推之痰饮,实觉牵强。笔者细绎仲景原义.前后互参,认为“胸有寒”作“胸有实”较妥。试论如下:三寒饮当温不可妄吐《金匾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论,指出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总的原则,治本的主要方法。(金匾要略)冶痰饮,分治…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第25条原文龙‘取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挂枝场如前法。”本条因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怅‘太阳病,取桂枝场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故王氏特撰文认为“大汗出,脉洪大”为邪已传阳明,当与白虎汤为是。《伤寒论讲义》则仅凭未见大热烦渴而断为病仍在太阳之表,对“大汗出,脉洪大”之理未予阐述,使初学者莫衷一是。笔者有感于此,对本条机理浅释如下。1大汗出因服枝枝汤非热盛迫津大汗出多被理解为阳明里热迫津外泄所致,但细推仲景原文,“大汗出”紧接“服枝枝汤”之后,可知此大汗出为服桂枝场所致。服…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服药时间、次数、方法、再取条件、剂量以及服药后的要求等等,均有详细阐述。笔者拟对此作一归纳,以供词道参考.里顿服即l次给药。有7方采用此服法,但给药时间各异。大陷胸丸服法后有“一宿乃下,如不下更取,取下为效”之句,由此可知为傍晚服药。十枣汤则在乎旦(早晨)服。瓜蒂散、调胃承气汤、三物白散、桂枝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顿服”属于必要时服用,无定时.2分两次服药法《伤寒论})有30方采用此法。可区分四种情况:1日服2次有枝枝二麻黄一场、甘草汤等二方采用日2服法。二方为轻剂,服用从级。不…  相似文献   

4.
下利,即泄泻,是《伤寒论》的常见症状。笔者归纳六种,浅析如下。1胃应邪结忌通下《伤寒论》163条田:“伤寒中风,医反了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盾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场主之。”此为误下后脾胃虚损,邪热内结所致。下利完谷不化,是脾胃虚损之象;胃院届硬不适,是邪热内结之候。如此应实扶杂之证,医者不可因其胃腑邪结而再用通下,否则有利下无度、院病益甚之变。诚如273条田:“太阳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版自痛,若下之,必胸…  相似文献   

5.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一语,出自《索问·六元正纪大论》,原意是指好人怀孕后患病,只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即使用峻(毒药)治疗亦不致坠胎。“故”,原因也,此处指病因;“殒”,一义指殒落,一义指死亡,此处指胎儿殒落。笔者认为,“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为指一个治疗原则,其不仅在治疗孕妇病中有指导意义,在治疗其他各科疾病中亦有指导意义。细言之,尼治病只有明了其致病原因,并在治疗上针对病因治疗,则不必顾忌其他因素。1不必受体质所围《内经》三因制宜中,因人制宜为中医治疗原则中的一条通则,但在临床常遇有“特殊矛盾”…  相似文献   

6.
对《伤寒论》第176条原文所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中的“里有寒”三字,因与脉治不符,历代注家对此争议颇多。柯韵伯所著《伤寒来苏集》将此文改为“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邪,白虎汤主之”,黄元御《伤寒悬解》将此原文改为“伤寒,脉浮滑,此里有热,表有寒也,白虎汤主之”,现行中医院校教材《伤寒论选读》则认为应系“伤寒,脉浮滑,此表里热,  相似文献   

7.
腹痛究其困机,有虚实两端:属实者,为邪实阻滞,气机不通而成;属虚者,为气血虚寒,络脉失养而致。总之不通则痛,归纳仲景治腹痛十三法:即泻肝实脾、疏肝和胃、清热逐水、通腑泻下、温中散寒、建中缓急、温阳和络、清上温下、温涩固脱、温阳化气、化气利水、泻热逐瘀、滋阴德筋法。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载有脉迟的原文共四条。探讨其阳明病脉迟的病理机制,对掌握件师理法方药辨证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确有重要意义。1脉迟的涵义脉迟,是指一息脉来不足四至。《脉经》曰: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然其兼脉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迟而无力日虚寒,迟而有力是冷积,迟而兼浮为表寒,沉而迟者望虚也。脉迟多由寒凝气滞,阳失位运所致。根据患者体质差异,受邪性质之不同,其临床症状殊异。如表证血少,表邪未解;里证脾寒,气机阻滞等均可出现迟脉。医者参之四诊,对提高辩证水平颇有神益。2证候分析2·1阳明虚寒证原…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原文麻黄附子甘草汤条文中"无证"二字,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无里证之意。结合全篇以及临证经验,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所描述的是一个少阴寒化状态,无典型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等),无典型里证(吐利、便秘等),唯脉微、手足冰凉,同时表现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少阳病篇原文较少,历来医家争议颇多,使广大函授学员一时难以掌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总识少限病的体会。《伤寒论》少阳病篇仅列原文10条,讲述了少阳病的提纲、部分脉证、禁忌、误治变证、变证救治原则及传变、预后、病解时间。至于治疗,只出现一句“与小柴胡汤”,连“小柴胡汤主之”都缺如。这就使后学者无从把握少阳病的证治全貌,因而产生疑端与偏见。在《伤寒论》中阐述小柴胡汤及其类方证治的条文还有23条之多,散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差后劳复病篇中。其对证治药效的论述周详明确,昭然若揭,足补…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素患衄血病者,必然阴血不足,或阴虚火旺,虽有外感表证,亦不能径用辛温发汗,因“汗血同源”故也。若误用麻黄汤类,强夺汗液则阴血重伤,辛温开腠则虚火更炎,必致变证烽起。历代注家认识一致,无可非议。 但对“额上陷脉急紧”的注释众说不一,争议颇多。有直接认为额上凹陷,脉急紧者。喻嘉言认为,“衄血之人,清阳之气素伤,更发其汗,则额上必陷,乃上焦精竭之应也。诸脉皆属于目筋,脉急紧,则目上瞪不能合,目不合则不得眠也”。丹波元简氏又有  相似文献   

12.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源于《素问·评热病论》。笔者认为它不仅说明了凡是邪气侵犯的地方,必先由于该处精气亏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中医发病学说的实质,在病机、治法、预防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对此略陈管见,敬请同道斧正。1从发病学角度看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即精气,它包涵了阴精和阳气两个方面。《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阀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疾,留连肉滚,俞气化薄,传为善畏,乃生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由此可知,阳气在外具有固表抗邪的能力;在内…  相似文献   

13.
关庆亚  张杭洲  王付 《河南中医》2016,(11):1896-1898
麻黄作为中药学的第一味中药,历代医家认为它是发汗峻药,辛温开泄,发表力峻,容易劫液亡阳,因此临床不用、少用。王付教授认为麻黄味辛,苦,性温,辛散为主,苦味为辅,宣散益辛,降泄益苦,辛苦温协同能宣散郁滞邪气。王老师临证善用麻黄,临床不拘混于风寒表证,更多用于治疗内伤杂病,每取佳效。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第48条中“但坐”二字,多断句为:“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或“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其释义且为因”邪气外闭,肺气不利,则‘短气’、‘但坐’而不能平卧”。笔者认为,应断句为“……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为是。“但”,系范围副词,作“只”、“只是”或“仅仅”讲。“坐”,《中文火字典》释为“犹因也,为也”,作“因为”、“由于”讲。唐·杜牧在山行诗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晓,霜叶红于二月花”句:《乐府诗集·陌上桑》中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除极少数词语较古奥以外,大都通俗易懂。但由于后人古文等知识及领悟能力不一,反而错释不少。本文就绝大多数医家语释不当之部分条文剖释如次。“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伤寒论·原序》)寻,本义为寻找,此处为翻阅、浏览、看一看的意思;思(sì),心思、心情。“思过半矣”,指内心得到了安慰。此句省略一个定语——余,即“余思过半矣”,是张机思过半矣,而不是他人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厥阴篇》356条云:“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泻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笔者反复琢磨,细心品味,颇感虽系经典圭臬,然其理难明,不敢苟同。今试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阳微结”一词,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148条。正确地理解,必以仲景原文为据。仲景于条文开首自“伤寒五六日”至“此为阳微结”着重阐述了“阳微结”的脉证和命名,继而以“必有表,复有里也”七字对“阳微结”的脉证特点,在病机上给予高度概括,明示“阳微结”有表、里两部分证候构成,尤其表的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仲景除以“必有”二字以示强调外,并在与“纯阴结”鉴诊时更以阳微结的表候(外证)为要点,指出“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而“阳微结”是“半在里半在外也”。藉此,以全无表、独有里的阳明腑证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又247条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伤寒论》的时候,可以见到有多条原文涉及不了了一词。不了了在词义上应释为不明白、不懂得的意思,而在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中则不尽为然,细细琢磨,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下面谈谈笔者在学习中的点滴体会,仅供同道探讨。 1.指病邪未尽原文:“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12日愈”。本条是指外中风寒的病人,服用辛温发散之剂,表虽解,然病邪尚未完全驱散者,如果注意调养,能自行康复,12日愈。故此得知,该条不了了是指病邪未尽。 2.指方不中病原文:“伤寒5、6日,头汗出,微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第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综观诸注家.对“阴浮而阴弱”有三种解释:一言脉象浮缓,如方有执说“阳浮而阴弱,乃言脉状以释缓之义也”,程郊倩曰“阴阳以浮沉言”;二言脉象寸浮尺弱,如唐容川说“寸脉浮,则主卫阳外越……尺阴弱,则主营血受伤”;又谓阴阳指营卫而言,如《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