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钙离子细胞化学定位法、膜通透性细胞化学示踪法结合普通超微结构及EDX电镜分析,从细胞水平观察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损伤情况以及药物对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肌苷、川芎对细胞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缺血期,细胞中及线粒体内钙离子增多。此时,质膜的损伤并不严重。缺血后复流,随着复流时间的延长,细胞中及线粒体内钙离子进行性增多,质膜的损伤也越来越重。线粒体内钙离子含量与胞质中钙离子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给犬(每组10条)静脉注射丹参(1g/kg)或肌苷(50mg/kg),钳夹左肾动脉60分钟后重新开放肾血流,丹参组和肌苷组缺血肾尿γ-GT、LAP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丹参组与肌苷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左肾缺血对血清和右肾尿γ-GT、LAP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对实验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电解质及SOD和MDA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IPC-IR)组。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后2h和24h的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Na^+、K^+、Ca^2 +、Cl^+、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IR组和IPC-IR组血清BUN均高于Control组,而血清Cr,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清Na^+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而血清中K^+,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血清Ca^2+在缺血再灌注2h后,IR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但缺血再灌注24h后,IPC-IR组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IR组(P≤0.05)。血清Cr在再灌注24h后,IR组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IPC-IR组(P≤0.05)。肾缺血再灌注2h和24h后,血清MDA,IR组最高、IPC-IR组其次,而Control组最低,血清SOD活性为IPC-IR组最高、Control组其次,而IR组最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的功能,尤其在调节血清电解质平衡方面有更好的作用.其机制与预处理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肾缺血损伤对听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鼠肾缺血损伤后听器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肾缺血损伤后血管纹边缘细胞水肿,中间细胞皱缩。柯替氏器毛细胞不同程度水肿,尤其外毛细胞皮板软化,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表明损伤后听力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酐无显著性改变。本文提示肾损伤引起听器变化机制可能与充液腔生物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标记法,结合肾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比较3个月与24个月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所激发的细胞凋亡现象。结果发现肾缺血再灌注12、48h后,各年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01);且于正常和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组,24月龄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3月龄大鼠(P<0.01)。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随年龄增长机体可通过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凋亡水平,达到清除损伤、衰老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凋亡蛋白酶(caspase)广谱抑制刑ZVADfmk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前ZVAMfmk处理组、再灌注2h后ZVADfmk处理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细胞凋亡发生情况;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0)、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反映中性细胞浸润及肾功损害的程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肾细胞无凋亡发生;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发生明显;再灌注前ZVADfmk处理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减少,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减轻;再灌注2h后ZVADfmk处理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减少,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无明显减轻。结论:ZVADfmk在再灌注之前运用可以减弱细胞凋亡,同时相应减少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损害;在细胞凋亡已经发生(再灌注2h)后对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对中性白细胞聚集和肾功能损伤也无明显减轻,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摘除右肾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再灌注6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 w前已行右肾切除术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IPO组在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6次后,完全恢复肾血流.再灌注6 h处死大鼠抽取颈动脉血和切取左肾.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PO组Cr和BUN浓度升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肾细胞凋亡率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降低,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肾细胞凋亡率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和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与临床急重症密切联系的临床现象 ,目前每年与这一临床难题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非常复杂。近年来随着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修复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除普遍认为有以下机制 ,即 :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 ,毒性氧自由基作用 ,酸中毒作用 ,钙代谢紊乱 ,脂质过氧化损伤 ,线粒体损伤外 ,现在人们逐渐注意到凋亡及部分相关癌基因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常见癌基因Bcl 2基因家族中Bcl 2 ,Bcl x ,Bax等 ,c fos ,c myc ,c jun基因及其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肾康注射液治疗组(T组),双肾缺血60 min后恢复灌注,术后24 h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观察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10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BUN和Scr升高、肾组织SOD活力下降、MDA含量、TNF-α、IL-1 β和IL-10水平均升高;而与I/R组相比,T组BUN[(37.74±4.39)比(48.56±4.75)mmol/L]和Scr[(197.25±17.43)比(248.63±19.25)μmol/L]降低,肾组织SOD活力[(69.95±5.43)比(60.46±3.18)u/(mg·prot)]和IL-10水平[(63.59±2.49)比(56.37±1.64)ng/L]上调,MDA含量[(9.28±2.70)比(14.71±3.46)nmol/(mg·prot)]、TNF-α[(169.72±5.67)比(182.64±6.84)ng/L]和IL-1β[(10.62±0.69)比(13.53±0.94)ng/L]水平下调.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2 5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单纯肾缺血再灌注 (IR)组和当归注射液 (RAS)处理IR(RAS IR)组。肾缺血 1h再灌注48h时 ,取肾作电镜检查 ;测血清肌酐 (Cr)、肾组织中ATP酶活性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含量。结果 :IR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著 ,RAS IR组病变轻微。同对照组相比 ,IR组血清Cr含量升高 (P <0 .0 5 ) ,肾中ATP酶活性和bFGF含量降低 (P <0 .0 5和P <0 .0 1) ;RAS IR组较IR组血清Cr含量降低 (P <0 .0 5 ) ,肾中ATP酶活性升高(P <0 .0 5 )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RAS IR组肾中bFGF含量较IR组和对照组均升高 (P <0 .0 1和P<0 .0 5 )。结论 :当归可能通过保护ATP酶、诱bFGF产生而减轻IR肾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红花提取物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红花低剂量干预组和红花高剂量干预组。参照文献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红花提取物进行干预,之后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取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相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ET-1及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SOD显著下降(P〈0.01),肾单位出现明显变性坏死。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和ET-1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红花低剂量组(P〈0.05);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OD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MDA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经红花提取物干预的两组大鼠肾单位变性坏死较轻。结论:红花提取物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NRK-52E建立有效的体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S):应用对照缓冲液培养,3h后换完全培养基培养;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应用缺血缓冲液,3h后同样更换完全培养基培养;缺血后处理组(IPO):应用缺血缓冲液培养3h,立即行体外缺血后处理,然后更换完全培养基.以上各组于处理3、6、12、24 h后收集细胞,Hoechst用于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经历缺血3h后再灌注24 h,IRI组和IPO组有明显细胞凋亡,但IPO组凋亡明显较IRI组减轻(P<0.05).IRI组α-SMA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在24 h时表达最强(P<0.05);而IPO组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弱,在24 h时达到最低值(P< 0.05).IRI组TGF-β1在缺血再灌注3、6h时表达较强,之后减弱;且IPO组表达与IRI组相似,但3、6h时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IRI组CTGF在缺血再灌注3、6h时表达较强,之后减弱;而IPO组表达各时间点较COS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的表达,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而原因可能与激活TGF-β1,进而也抑制基质蛋白的降解,促进基质蛋白CTGF的表达等有关;同时IPO能有效抑制α-SMA、TGF-β1、CTGF的表达,说明其能抑制间质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白鼠肾脏在缺血前、缺血60分钟时及缺血60分钟再灌注30分钟时肾脏的形态学变化及肾小管酶活性的改变。发现缺血时SDH活性降低,再灌注后SDH活性进一步降低。表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单纯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50 g,采用高脂高糖膳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白藜芦醇处理(RSV)组,每组8只。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测定血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指标iNOS和炎症指标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肾缺血再灌注24 h后Cr、BUN和MDA水平均明显增高,而SOD水平表达下降,肾小管损伤明显加重,肾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iNOS和TNF-α、IL-6、IL-1β的表达均增加。与I/R组比较,经RSV处理后,Cr、BUN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水平表达增加,肾小管损伤明显减轻,肾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iNOS和TNF-α、IL-6、IL-1β的表达均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白藜芦醇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单次静脉注射丹参2g/kg或肌苷150mg/kg后,家兔肾血流量在注药后30分钟内均有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肌苷组平均主动脉压同时有显著下降,丹参组则未见有此作用。三组原位阻断兔肾动脉血流60分钟、开放血流后肾动脉血流量比较,30分钟内均无明显差异。肌苷组平均主动脉压仍明显低于丹参组和对照组。本文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24 只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丹参注射液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丹参注射液组注射丹参注射液(1g/kg)、缺血再灌组与假手术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结扎右肾动脉,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缺血45min,于缺血30min后给药或生理盐水,再灌注后6 h采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6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组BUN、CREA均显著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参注射液组BUN、CREA均降低(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injury,I/R)对磺胺嘧啶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肾I/R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B组:夹闭45min后再灌2h;C组:夹闭2h后灌注2h。于再灌注同时注射磺胺嘧啶,测定其分布半衰期t1/2α,消退半衰期t1/2β,并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中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同时观察大鼠形态学改变。结果:(1)C组的t1/2α和t1/2β明显延长,与A组及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血清中BUN和Cr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2)B组t1/2α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但t1/2β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结论:兔肾I/R使磺胺嘧啶在体内的分布及消除异常,以缺血2h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晶晶  赵砚丽  程会平  刘晓明  张东 《医学争鸣》2007,28(21):1960-1963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肾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保护的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6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Po组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反复3次,再全面恢复血液灌注.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苦味酸不除蛋白法测定尿素氮(BUN)含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表达水平以与其相应的内参β-actin的光密度比表示;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苏木素-伊红(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Cr 和BUN浓度升高(P<0.05),bcl-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bax mRNA表达量升高(P<0.05),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降低(P<0.05),AI增加(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肾小管扩张,间质淤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I/R组相比,IPo组肾组织Cr和BUN浓度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量升高(P<0.05),bax mRNA表达量降低(P<0.05),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升高(P<0.05),AI减少(P<0.05),肾组织形态学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肾脏I/R损伤,其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bax基因表达,使bcl-2 mRNA/bax mRNA比值升高,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孙立江  李玉军  石景森 《医学争鸣》2002,23(18):1683-168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方法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干预下 ,大鼠肾脏缺血 6 0 min,再灌注 2 4h后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醇 (MDA)、内皮素 - 1(ET- 1)变化 ,及其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 SOD分别是 (10 3± 18) KNU· L- 1和 (88± 14) KNU· L- 1 ,MDA分别是 (9.0± 0 .8)μmol· L- 1和 (10 .7± 0 .9) μmol· L- 1 ,ET- 1分别是 (131± 43) ng· L- 1和 (175± 47) ng· L- 1 ,川芎嗪治疗组 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 MDA和 ET- 1水平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川芎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 (5 .75± 3.0 2 ) %和 (8.97± 3.41) %,川芎嗪组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结论 川芎嗪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近交系雄性SD大鼠同基因原位肾移植模型.共设4个实验组,假手术组,移植缺血再灌注组,丹红注射液预防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检测术后24 h各组大鼠的移植肾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Cr)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l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并进行Paller氏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细胞ICAM-1阳性表达增强(P<0.01),Paller氏评分增加(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程度严重,ICAM-l表达量与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及治疗组比较,丹红预处理组肾小管细胞ICAM-I阳性表达下降(P<0.01),Puller氏评分降低(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I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移植肾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