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输入襻部位封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将空肠输入襻近胃侧吻合部缝扎闭合。随访6~24个月。结果并发吻合口水肿5例,远期无吻合口明显狭窄及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无近、远期与本术式有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消化状况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改良方法能减少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输入襻部位封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将空肠输入襻近胃侧吻合部缝扎闭合。随访6~24个月。结果并发吻合口水肿5例,远期无吻合口明显狭窄及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无近、远期与本术式有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消化状况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改良方法能减少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喻侠华 《广东医学》1994,15(1):55-55
胃肠吻合在腹部外科中是常见的术式。因胃肠前壁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即Connell氏缝合)不易熟练、准确掌握,常带来各种并发症。笔者自1977年以来,断续采用“胃肠吻合前壁分层缝合”(简称“分层法”)治疗48例,方法简便易掌握,效果甚好。 临 床 资 料 48例中,男性41例,女性7例;最小者17岁,最大者7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34例,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胃十二指肠吻合4例,因胃癌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3例,因胃癌行单纯胃空肠吻合术1例,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5例,因胃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1例。 本组48例术后均无发生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炎、吻合口梗阻及吻合口溃疡等并发症。住院最短13天,最长38天,平均17.5天。其中41例随访2~5年,除3例先后死于胃癌转移外,一般情况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术式、种类、手术操作和预防。结果 46例患者中34例行BillrothⅡ式,12例为BillrothⅠ式。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胃肠吻合口破裂2例、吻合口出血8例、梗阻14例、碱性反流性胃炎13例、残胃胃瘫4例、倾倒综合征3例。2例死亡,其他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术式、手术操作、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方面,其中术式和操作是预防重点,术前营养状态、术后处理为预防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因缺失幽门而致的倾倒征、胆汁返流等并发症,作者设计使用相当于正常幽门口径的小吻合口、胃粘膜瓣、套入式一层吻合、带蒂胃浆肌瓣4项技术,革新再造幽门来完成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吻合。实验分两个阶段,前阶段共作8只狗,主要摸索浆肌瓣、粘膜瓣的制作方法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减少胃切除术后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需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在传统B~Ⅱ式胃空肠吻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术式术后病人的近远期并发症少,效果较传统术式满意,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高。新术式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输入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漏、胃空肠吻合口瘘、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术后病人营养吸收不良的状况。结论新术式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效、更接近生理功能的术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PAFPG)与传统胃大部切除术(B—Ⅱ式B—Ⅰ式)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结果:PAFPG的降酸效果与传统胃大部切除术相同,BAO、MAO下降率均达80%以上;在防止胆汁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吻合口瘘等方面优于传统胃大部切除术。PAFPG能有效地降低胃酸分泌,对溃疡病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应用胃肠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Ⅰ式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胃肠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应用胃肠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 Ⅰ式26例,Billroth 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 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胃肠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胃大部切除后,Billroth Ⅱ式胃肠道重建术本身的缺点和手术操作技术不正确,难免发生各种并发症,我院自1989年起采用Roux—y式胃肠吻合应用于胃大部切除100例,现总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2~76岁。胃远侧部癌67例,十二指肠顽固性溃疡8例,溃疡并发急性穿孔12例,并发大出血7例,胃溃疡5例,肾切除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一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胃大部切除后三种胃肠吻合术式的临床效果,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吻合术式的最优选择。方法85例行胃大部切除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采取B-Ⅰ式(32例)、B-Ⅱ式(26例)及Roux-Y式(27例)吻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B-Ⅱ式术后近期胆汁反流发生率和粘膜充血炎症发生率均高于B—Ⅰ式、Roux-Y式(P〈0.01)。全部患者随访3~4年,B-Ⅱ组远期粘膜慢性炎症发生率高于B—Ⅰ组和Roux—Y组(P〈0.01)。结论B-Ⅰ式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不能行B-Ⅰ式胃肠吻合术者可行Roux—Y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朗式吻合术在预防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效果。方法:将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组)30例,实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布朗式吻合术组)5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重度反流21例,轻度反流9例,无反流0例,反流率100%,发生十二指肠破裂1例;实验组发生重度反流0例,轻度反流8例,无反流47例,反流率14.5%,反流率明显比对照组低(x2=57.35,P〈0.01),无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病例。结论:布朗式吻合术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显著减少了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朗式吻合术在预防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效果。方法:将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组)30例,实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布朗式吻合术组)5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重度反流21例,轻度反流9例,无反流0例,反流率100%,发生十二指肠破裂1例;实验组发生重度反流0例,轻度反流8例,无反流47例,反流率14.5%,反流率明显比对照组低(x2=57.35,P〈0.01),无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病例。结论:布朗式吻合术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显著减少了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金鸿  孙伟 《重庆医学》1993,22(3):213-215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有100多年历史,临床实践证明效果尚好,但传统的Billroth Ⅰ式和BillrothⅡ式手术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何使胃肠重建后符合胃肠生理要求,国内外学者作了许多研究.本文作者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行胃大部切除后,于残胃和十二指肠断端间置一段带系膜血管的空肠,将残胃和十二指肠吻合,并在胃肠吻合口处作空肠全层套叠状缝合,形成人工幽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可发生腹内疝、输入襻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及输出襻梗阻、碱性反流性胃炎、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等并发症。我们自1997年始于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中加做Braun吻合,即空肠输入、输出襻间的吻合,以上并发症均明显降低,效果满意,分析原因均与加做Braun吻合有关,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是溃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10%的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止血。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肠吻合口瘘临床上较少见,多因吻合处张力过大或因低蛋白血症、组织水肿等原因所致的组织愈合不良而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BilrothⅠ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14例,手术成功13例,术后采用胃肠钡餐、胃镜、胃粘膜活检及胃液胆红素定性等检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4年。  相似文献   

18.
胃肠错位吻合系指胃大部切除术中,错误地将胃与回肠末端进行吻合,其发生率为0.05%~0.5%.在同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中约占3.2%[1]。我院自1962年1月至1995年9月因胃十二指肠疾患行胃大部切除术2949例,诊出胃肠错位吻合2例,占0.06%,外院转入1例,共3例。现就我们的诊治经验结合本组病例加以讨论。监床资料1.一般情况3例均为男性,年龄35~54岁。其中胃溃疡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均施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程最短40天,最长3个月。2.临床表现3例均有餐后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体重减…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 ,食管胃吻合术是最常见的重建方法。目前国内食管胃吻合术式有端侧式、置入式、包埋式、隧道式等。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吻合口瘘、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均未得到有效地预防。 3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地防止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吻合方法 -食管胃粘膜活瓣肌层套叠吻合术。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用该吻合技术治疗食管癌患者 80例 ,贲门癌患者 14例 ,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应用食管胃粘膜肌层…  相似文献   

20.
1碱性反流性胃炎的概念因胃良性疾病、恶性肿瘤行胃切除术并重建消化道后,胆汁反流人冒月I起严重的上腹灼痛、顽固的胆汁性呕吐、进行性消瘦的三联症状,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这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发病率约5%~15%,多发生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Bllroth-11式胃空肠吻合术后。2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原因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远端部分胃体、幽门,切断了迷走神经,胃窦的研磨作用及幽门的闸门作用丧失,失去了胃窦、幽门泵功能,胃排空功能障碍,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十二指肠内大量PH为7.6的碱性液体,PH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