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波波  姚超 《安徽医学》2021,42(12):1407-141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合并症(肺结核、其他肺外结核)、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血沉等)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6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男性99例,女性61例;患者平均年龄(54.97±17.89)岁.合并肺结核者105例(65.63%)、肺外结核33例(20.63%).局部疼痛者114例(71.25%),活动受限者43例(26.88%),15例(9.38%)伴有结核中毒症状.低蛋白血症90例(56.25%),患者平均白蛋白(34.29±5.06)g/L;血沉增快112例(70.00%),患者平均血沉(37.35±25.53)mm/h.133例患者行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查,阳性113例(113/133,84.96%).磁共振检查病变累及胸椎72例(45.00%),腰椎75例(46.88%),颈椎6例(3.75%),胸腰椎共患5例(3.13%),腰骶椎共患2例(1.25%).病变累及1个椎体10例(6.25%),2个椎体87例(54.38%),3个及以上椎体63例(39.38%),17例(10.63%)病灶呈跳跃性.全部患者磁共振下均可见椎体异常信号,57例(35.63%)合并椎旁脓肿,2例(1.25%)存在椎管内脓肿.结论 脊柱结核病变多累及腰、胸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常伴血沉增快,血白蛋白减低,血T-SPOT检查阳性率高;磁共振常累及多个椎体,多伴有椎旁脓肿、椎间隙狭窄,病变可呈跳跃性;多数患者合并有肺结核或其它肺外结核.  相似文献   

2.
现将临床病理证实的32例脊柱结核的CT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73岁,平均39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个月至8年。病灶在胸椎9例,腰椎18例,胸腰椎3例,腰骶椎2例;多椎体骨质破坏25例,单椎体骨质破坏7例,伴附件骨质破坏4例。2方法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根据脊柱X线平片对可疑部位行5mm层厚及层距螺旋扫描,扫描图象分别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察。结果1病变分布胸椎9例,腰椎18例,胸腰椎3例,腰骶椎2例;2个以上椎体同时受累25例,单椎体受累7例,伴附件骨质破坏4例。2骨质破坏本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CT表现为虫蚀状溶骨性及斑片状骨质破坏,硬化边可有可无,位于椎体中央前部24例(75%),整个椎体8例(25%),有4例伴附件骨质破坏,呈囊状骨质破坏。3死骨形成本组为22例(68.8%),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区内可见不规则沙砾样高密度,死骨形成是诊断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4椎间盘破坏本组为26例(81.3%),多椎体破坏均合并椎间盘破坏,表现为受累椎间盘局限性低...  相似文献   

3.
利福喷丁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抗菌作用强的新型利福霉素衍生物。它具有对RFP敏感的结核菌作用较强,长效及副反应小的特点,在治疗结核病的使用上其优点超过RFP我院自1991年10月以来用利福喷丁治疗20例脊柱结核,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5-58岁,平均29.4岁。均为初治病人。选例标准:无跳跃型病变之脊柱结核;不合并截瘫或瘘孔者;肝肾功能正常;无活动性骨外结核;不合并糖尿病者。病灶部位:胸椎结核7例;胸腰段结核3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关节结核1例。以上骨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破坏及死骨形…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4月以来,本院骨科采用全椎板减压经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3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9~5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12例;腹部撞击伤2例。损伤椎体:胸11椎体1例;胸12椎体14例;腰1椎体10例;腰2椎体5例;腰3椎体1例;骨折类型:压腰骨折伴脱位19例,椎体爆裂骨折11例,Chance骨折1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3.2-1996.10月采用侧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截瘫2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9岁(平均39岁),20-40岁12例。胸6-103例,胸11-腰110例,腰2-44例,腰4-骶13例。Pott早发性截瘫18例,晚发性截瘫2例。完全性截瘫3例,不完全性截瘫17例。术前抗痨2-3周,均采用侧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抗痨1-1.5年。1.2手术入路及植骨胸6-11采用经胸廓胸膜外途径,切除术侧椎体后角及椎弓根,行肋骨立柱式植骨术;胸11-腰2采用胸腹联合切…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2000年11月~2007年11月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4例,临床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38.6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1个月。累及2个椎体24例,3个椎体10例。其中14例患者无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等。18例患者有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12例患者有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邓潇  张鑫  赵枫  康宝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95-1396
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胸椎结核16例,现就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等问题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5~60岁,平均4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有胸脊髓压迫症状6例,有背部困乏感觉不能支持重量7例,有局部疼痛1例,另有2例症状不明确。术前血沉为20~102mm/h。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1998-09/2007-02我科共收治脊柱结核68(男30,女38)例,年龄16~81(平均67.5)岁;其中60岁以上68例,占26%.颈椎2例,胸椎19例,胸腰段(T11~L2)29例,腰椎18例.多椎体脊柱结核多见,T7,8,10,11跳跃结核1例;合并脊髓压迫38例,占37.5%,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8例,C级1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0岁,平均40.5岁;累及连续节段者18例,累及椎体41个,平均2.3个.其中颈胸段结核1例,胸椎结核6例,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7例,腰骶段结核2例;累及跳跃节段者5例,1例累及T10/11,L2/3,1例T2,4,1例T11/12,L4/5,1例T10,L2/3,1例T7-L1,L4/5;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1~8个月,平均3.7个月;单纯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分期手术1例.结果 手术时间120~360 rmin,平均190min.术中失血量200~2000 ml,平均680 ml.术中出现髂内静脉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切口窦道形成1例,切口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随访24~120个月,平均36.3个月,脊柱结核获得治愈,无复发.2例患者于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 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需适当延长,以3个月为宜,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病变及脓肿部位灵活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手术方案,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坚持18~24个月化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文茂  焦广军 《农垦医学》1999,21(2):111-111
自1951年方先之开展融合术及脓肿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至今,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自1975年始已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15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男性96例,女性57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34.5岁,以农牧民为主。患病部位及数目:颈椎结核5例,胸椎结核31例,胸腰段57例,腰椎结核52例,腰化部结核8例。椎体破坏最多5个,最少2个,平均为3.4个椎体。病程:最长9年,最短为3个月。治疗结果:本组153例,病推清除加植骨141例;单纯脓肿清除12人次;合并窦道形成13例者术后闭合。合并截瘫35例,20例完全恢复,4例部…  相似文献   

11.
本科自1957~1982年共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252例。本文重点分析有关治疗问题并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 252例中男141例,女11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岁,21~40岁共130例。二、病变分布胸椎结核最多,共231例,胸腰段11例,颈椎8例,腰椎2例。病灶累及单个椎体5例,2个椎体138例,3个以上椎体109例,跳跃型病变6例。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常见 ,是肺外结核中经常遇到的疾病。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2例脊柱结核做一回顾性分析 ,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象表现。1 一般资料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1~ 5 6岁 ,其中 2 5~ 4 2岁 7例。胸椎 5例 ,腰椎 7例 ,病变累及单个椎体 2例 ,胸腰椎同时受累 3例 ,同 1病例累及 3个椎体 2例。2 方法和结果使用日本SCT - 680 0TS扫描 ,层厚 5mm ,层距10mm ,兴趣区层距层厚均为 5mm ,一般椎体取 3个扫描层面 ,椎间盘取一个层面 ,分别用骨窗、软组织窗观察骨结构及软组织肿块和脊髓。定位像可见受累椎体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前中柱垫高、后路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并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其手术适应症。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脊柱结核患者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6-70岁(平均40岁);病史12-9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前脊柱结核病灶位于颈胸段椎体2例,胸椎8例,胸腰段6例,腰椎14例,其中累及一个椎体8例,2个椎体20例,2个椎体以上2例。术前后凸Cobb角45.864±10.536°;30例患者有脊髓损伤,根据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6例,D级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手术时间200~260分钟,平均220分钟。术中出血量400~1260,平均569mL;术前后凸Cobb角45.864±10.536°,术后Cobb角10.364±4.564°,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386±0.350cm,术后椎体前缘高度2.164±0.325cm,手术前后统计有明显差异(P0.01);术前椎体后缘高度2.375±0.256cm,术后椎体后缘高度2.182±0.423cm,手术前后统计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末期随访患者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2例,D级2例,E级1例。围手术期内脑脊液漏1例,结核复发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结论脊柱前中柱垫高、后路截骨矫形钉棒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取得良好效果,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应用范围广泛,是一种安全有效治手术方法,治疗脊柱结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理想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1月4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患者。其中A组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组。每组又分成病灶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和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和A2,B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A1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B1组,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累及单个锥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较为理想;累及多个锥体尤其脊柱后凸角度偏大时采用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黄继义  刘仁孝 《四川医学》1989,10(3):156-157
椎体间内固定钉(简称椎体钉)是国产的脊柱前路新型固定装置,结实,价廉,固定效果好。1985午10月至1987年9月,我院应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计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61岁。脊柱骨折脱位17例。胸126例、腰17例、腰23例、腰41例。合并截瘫13例。曾行Harrington-Lugue装置内固定4例,棘突钢板螺栓内固定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62例患者全部CT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特点。结果 6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CT表现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其中溶骨型40例(64.52%),成骨型9例(14.52%),混合型13例(20.96%);病变累及腰椎32例、胸椎15例、颈椎7例,胸腰段交界3例,骶腰段交界3例,骶椎2例,病变累及部位腰椎、胸椎以及颈椎占比87.10%;单椎体、2个椎体、3个椎体以及3个以上椎体分别累及10例、22例、25例以及5例。结论 不同类型的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学特点各不相同,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脊柱转移瘤还需要与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结核以及化脓性脊柱炎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柱结核通过前后联合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35例,病变均位于腰骶段,累及到2个椎体30例(L 4~519例,L 5~S 111例),累及到3个椎体(L 4、L 5和S 1)5例,该手术方式适用于L 4~S 1脊柱结核,所选病例均伴有脓肿形成,1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前腰骶椎前凸消失或后突畸形,35例均一期手术完成。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随访2年,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腰骶椎后突畸形消失,植骨融合率100%,疗效优良率97%,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主要适用于L 4~S 1椎体结核,该术式有利于清除病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后突畸形。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4,(7):793-796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颈椎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颈椎结核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椎体边缘型14例,椎体中心型2例;共累及27个椎体,主要集中在下颈段,以第5颈椎最为高发;14例边缘型颈椎结核中,13例出现椎间盘改变,2例中心型结核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椎间盘改变;16例患者椎体破坏X线、CT均表现为骨质密度高低不均,CT可见块状或砂粒样死骨形成,MRI显示多数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少数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骨质破坏区多呈不均匀较高信号,炎性水肿区呈略高信号。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受累的5个椎体可见轻到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周边强化比较明显。结论:颈椎结核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病变主要累及下颈段,其中以第5颈椎最为多发。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颈椎结核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宏英 《河北医学》2002,8(4):346-347
脊柱结核是我国较常见疾病之一。有关此病的CT表现较多报道 ,但对CT诊断价值论述较少。为此 ,笔者收集我院近 4年来经临床证实的 32例脊柱结核作一分析 ,着重讨论其CT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年龄 8~ 6 5岁 ,平均年龄 2 8.5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1个月~ 10年。1.2 临床资料 :腰椎 2 5例 ,胸腰段 1例 ,胸椎 5例 ,骶1例。多椎体破坏 2 3例 ,单椎体破坏 9例 ,最多累及 4个椎体 ,伴附件骨质破坏 5例。1.3 设备及方法 :采用SOMato .M .CaF型全身CT扫描机 ,扫描部位参照X…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脊柱结核的病例数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而脊柱结核中99%为椎体结核,椎体结核常累及2个节段以上,病灶清除后易发生脊柱不稳,严重者导致脊髓晚发截瘫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方法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月经过手术治疗脊柱结核618例,其中行椎间同期植骨233例占37.7%,病变部位颈椎3例,胸椎64例,胸腰段24例,腰椎142例,病变涉及2节段192例(82.4%)3节段41例(17.6%)采用病灶彻底清除同期椎间植骨,平均3.4年随访,优良率96.5%。结论(1)病灶彻底清除同期椎间植骨即可以部分恢复脊柱的既刻稳定性,又可以达到防止结核复发的目的,同时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2)前路植骨的优点在于病灶清除和前路植骨1次完成,同时植骨受到椎体压力的作用有利于融合,本组融合率达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