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B'亚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与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方法 将覆盖HIV-1B亚型Gag p17、p24和p2p7p1p6全长的5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58例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对上述多肽的应答情况.结果 中国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可识别多个HIV-1B'Gag表位,反应宽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374,P=0.004),与CD4 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正相关(r=0.425,P=0.001),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285,P=0.030).长期不进展者识别 HIV-1B'Gag多肽的反应宽度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0.001,P=0.005).结论 我国HIV-1感染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1B'Gag多肽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并且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HLA-Ⅰ等位基因对HIV-1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以HIV-1 P24区域的12个重叠肽段作为特异性肽段表位,刺激100例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测IFN-γ分泌细胞频率;并用PCR特异性引物扩增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的HL...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HIV-1感染患儿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HIV-1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5例接受HAART后的HIV-1感染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IFN-γ分泌细胞频数进行测定研究.同时,还采用了PCR-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及PCR-直接碱基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技术(PCR-SBT)对这5例患儿进行了HLA-Ⅰ等位基因分型及HLA-B*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5例HIV-1感染息儿中,4例HLA-B*基因型为B*40,其中3例为HLA-B*4001,1例为HLA-B*4002.其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水平差异明显.5例患儿均未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结论 基因型为HLA-B*40的儿童可能更易感染HIV-1,HLA-B*40可能影响HIV-1感染患儿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主要流行株核心蛋白(gag)基因P17/24区序列特征,了解其流行特点和变异规律.方法 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102例HIV-1感染者的gag基因P17/24区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湖北省共发现4种HIV亚型和重组亚型,B'亚型占82.69%,B'/C重组毒株、CRF01-AE重组毒株各占7.69%,C亚型占1.9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湖北省HIV-1 B'亚型与我国河南和云南省等地的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变异分析显示,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P17/24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P17突变位点较多,P24较为保守.结论 B'亚型依然是湖北省HIV优势流行株,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HIV-Ⅰ流行毒株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所携带毒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亚型种类和毒株来源以及在各高危人群中的分布,推断其传播来源和流行趋势,为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资料。方法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调查,无菌采集HIV感染者抗凝全血,提取前病毒DNA,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扩增其膜蛋白基因env,对其C2~V3区及邻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用GCG软件(Wisconsin公司)进行亚型分析。结果35份样本PCR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经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共发现4种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毒株,即HIV-1 B’、C、CRF01-AE和CRF-BC重组型。其中泰国B’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占82.35%(28/34),主要来源于既往采供血者及其配偶;其次是CRF-BC重组型,占11.77%(4/34),主要来源于吸毒人群:CRF01-AE和C亚型各1份,分别占2.94%,均来自劳务输出的归国人员。该组样本B’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5.2%(n=23);而CRF-BC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0.9%(n=3),彼此间显示出较近的传播关系。结论陕西省HIV-1流行株以泰国B’亚型为主,发生在与既往有偿采供血相关的地区和人群,已有6~7年的流行史;首次在当地吸毒人群中发现HIV-1 CRF-BC重组型,并且显示近期高度流行的趋势。加强对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和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控制HIV病毒在家庭内和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将是今后本省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HIV-1感染者免疫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者体内免疫学、血清学指标变化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实验(W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61例HIV感染者和56例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抗体、吸光度A值、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CD4+(P<0.0001)、CD4+/CD8+(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IDS患者组中CD4+与CD8+(P=0.0051,r=0.369)呈正相关关系。HIV感染者CD4+与CD8+(P=0.239,r=0.153)无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病期的HIV感染者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明显不同,该项指标检测可为HIV感染者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途径感染人群HIV-1亚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不同感染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亚型及分布特点。方法 从石家庄市报告的148例HIV-1抗体阳性者抗凝全血中提取前病毒DNA,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病毒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国际标准参考序列比较确定亚型。结果 148例样品分属8个亚型,45例为欧美B,37例为CRF07-BC,35例为泰国B(B'),25例为CRF01-AE,C和CRF02-AG各2例,CRF03-AB和CRF11-CPX各1例。结论 既往供受血人员和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的HIV-1亚型相对单一,性传播亚型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深圳市HIV-1感染孕产妇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IV-1感染孕产妇CD4/8/3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和CD45阳性白细胞绝对计数值,比较这些指标与其他女性HIV-1携带者的差异;RT-PCR套式扩增深圳地区HIV-1感染孕产妇HIV-1病毒env区基因,经基因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结果]发现HIV-1感染孕产妇CD4/8/3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和CD45阳性白细胞绝对计数值均低于其他女性HIV-1携带者;HIV-1感染孕产妇HIV-1毒株主要为01_AE型。[结论]HIV-1感染孕产妇免疫功能偏低,加强该人群的免疫功能监测,避免继发感染,对降低婴儿HIV-1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 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 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 d;阴转间隔最短2 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 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配体(PD-L1/B7-H1)的表达水平,分析B7-H1/PD-1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其在HIV/AI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传染科、艾滋病门诊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HIV、AIDS患者,依据CD4+T细胞数减少<50copies/μl的患者为疾病稳定组,≥50copies/μl的患者为疾病进展组,将15例AIDS患者和21例HIV感染者分为疾病稳定组和疾病进展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的B7-H1/PD-1的表达频率,并与21名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1与B7-H1的表达率AIDS患者为(1.21±0.25)%与(0.57±0.20)%,显著高于HIV患者的(1.08±0.17)%与(0.4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患者PD-1和B7-H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0.57±0.14)%与(0.1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中PD-1表达频率疾病进展组患者为(1.17±0.25)%,疾病稳定组为(0.94±0.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7-H1在疾病进展组和稳定组中的表达频率分别为(0.51±0.20)%和(0.37±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与PD-1和B7-H1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病毒载量与PD-1和B7-H1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IV/AIDS患者B7-H1和PD-1表达水平显著不同,随着疾病的进展,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尹小菲  谭晓华  罗燕  杨磊 《健康研究》2012,32(3):229-23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 -1)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病原体.HIV感染使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减少,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并发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宿主的一些抗艾滋病免疫基因如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调节活化蛋白等在抑制HIV感染和延缓感染者疾病进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综述人体内抗HIV病毒的部分免疫基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联合康艾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HIV-1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观察组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CD_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HIV-1阳性患者,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治疗,病毒载量、CD_4~+T细胞情况好转,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于2021年6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12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足月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Th1、Th2、Th17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比值,分析Th1/Th2细胞、Th17细胞在观察组、对照组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儿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所有患儿均行统一方案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Th1/Th2细胞、Th17细胞表达差异,分析Th1/Th2细胞、Th17细胞与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h1细胞比例[(14.23±1.56)%vs.(19.87±3.24)%]、Th1/Th2[(1.56±0.34)%vs.(2.98±0.73)%]低于对照组(t=16.020、18.040,均P<0.01),Th2细胞比例[(10.56±2.13)%vs.(8.12±1.00)%]、Th17细胞比例[(12.34±1.0...  相似文献   

16.
将镍精炼烟尘配制成终浓度分别为0.00、12.50、25.00、50.00、75.00、100.00μg/ml的混悬液,处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24 h。CCK-8法检测镍精炼烟尘的细胞毒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NIH/3T3细胞的生存率随镍精炼烟尘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精炼烟尘诱导NIH/3T3细胞NF-κB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诱导NIH/3T3细胞iNOS和NO分泌量增加,且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镍精炼烟尘会致NIH/3T3细胞NF-κB活性增加,进而诱导炎性因子iNOS和NO分泌量增加,参与炎症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微小RNA(miR)-20a、miR-122表达水平,探讨其与HIV-1 DNA、HIV-1 RNA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1感染患者110例作为HIV-1组,依据HIV-1 DNA分为HIV-1 DNA高表达组(DHG组,n=65例)、HIV-1 DNA低表达组(DLG组,n=45例);依据HIV-1 RNA分为HIV-1 RNA高表达组(RHG组,n=49例)、HIV-1 RNA低表达组(RLG组,n=61例);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200 cells/μl组(n=36例)、200~350 cells/μl组(n=48例)、> 350 cells/μl组(n=26例)。另选取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s miR-20a、miR-122、HIV-1 DNA以及血浆HIV-1 RNA,流式细胞仪获取CD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湖南省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白细胞介素-28B(IL-28B)和平衡性核苷转运载体1(ENT1)基因多态性与HCV自发清除的关系。方法 对湖南省10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IL-28B和ENT1基因位点(rs12980275、rs12979860、rs8099917和rs760370)进行分型, 比较其在慢性肝炎组和自发清除组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 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 IL-28B基因rs12980275、rs12979860和rs8099917位点的主要基因型分别为AA、CC和TT型, 均占84.1%。3个位点高度连锁不平衡(r2>0.94), 慢性肝炎组和自发清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携带IL-28B主要基因型的感染者更易发生HCV自发清除。ENT1基因的rs760370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8B基因AA、CC和TT型与HCV自发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gp120 V3环的合成环肽为抗原,从人的噬菌体抗体组合文库中筛选出与抗HIV-1 V3肽有结合活性的人源噬菌体抗体(Fab段).方法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人源抗HIV-1V3环噬菌体抗体,ELISA测定其活性,竞争抑制实验证实了该噬菌体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重链基因为IgG1亚类,可变区属VHI亚群.与胚系基因DP-88同源性最高,D区为D3-3、J区为JH5;轻链为k亚型.可变区属VL IV亚群,D区为DPK22,J链为Jk4胚系.结论 成功筛选了人源抗HIV-1 V3环噬菌体抗体.其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