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辽宁省凤城市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在辽宁省凤城市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了解其中药资源现状,为合理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方法,选取草丛、草甸、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6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6个样地,采集药用植物标本5 000份左右,普查药用古树161棵,发现7种辽宁省未记载植物;首次在凤城市发现叶片具白色斑点的东北南星Arisaema amurense,经查阅《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对其有相关描述;并在白云山巅发现一未定种白头翁属植物。结论:辽宁省凤城市野外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整体完成,发现凤城市白云山是集长白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于一体的特殊山峰,其植被覆盖率高且植物种类繁多,建议成立自然保护区以便对其珍稀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山阳县进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为相关中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以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采用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方法,选取草丛、草甸、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共6种代表区域进行调查。结果共完成覆盖18个乡镇、36个样地、180个套方、1080个样方调查。药用植物种类有1311种,其中一般品种940个、重点品种371个,采集中药材标本32个品种,采集药用植物标本119个品种。结论本次普查试点的经验对今后开展相关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成果可为当地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第四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辽宁省北票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植物种类、分布与蕴藏量,并简要的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方式)、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蕴藏量进行计算总结。结果:对北票市36个样地的调查,包括草原、灌丛、阔叶林、针叶林四个代表区域,覆盖全市,调查到北票市的野生药用植物359种,隶属80科,235属,被子植物居多,其中重点药材41种,特色药材25种,大宗药材中麻黄、地黄、沙棘、酸枣和荆条等。结论:北票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全面掌握北票市野生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蕴藏量。对保护好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北票市药材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了解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当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样线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整理,对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药用植物现状进行调查,共计37个样地和10条样线,包括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3个代表区域。结果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野生药用植物118科327属463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427种,苔藓植物1种;福建省重点调查品种30个,福建省特色中药资源品种20个;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品种8个。结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资源保护工作,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区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辽宁省进行了普查试点研究,旨在了解辽宁省地区野生中药资源蕴藏状况,并对新发现的新纪录种进行报道。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技术方案,通过对辽宁省15个市县野外样地调查,归纳总结各地区的资源蕴藏状况,对新发现的物种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共调查588个样地、2905个样方套,17430个样方的调查,共调查出1269种药用植物,31种新纪录植物。对辽宁省未报道的4种新纪录(其中臭菘Symplocarpus foetidus为辽宁省发现的新记录属,狭瓣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palibiniana、伏水碎米荠Cardamine prorepens、叶芽南芥Arabis gemmifera为3种新记录种)作首次报道。结论此次普查对辽宁省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运用总结出了理论依据,新纪录的发现也为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新宾县资源普查品种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资料,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发展以及中药资源保护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样地调查、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模式进行,另外利用相关技术方案中的蕴藏量函数计算大宗药材的蕴藏量。结果:实地调查了36个样地,包括6种代表区域,草丛、草甸、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覆盖整个新宾县,通过实地调查新宾县的野生药用植物536种,隶属100科,菊科最多是76种,其中重点药材52种,特色药材31种,分别对重点和特色药材进行功效分类,发现清热药与解表药居多;又对大宗药材进行了计算,其中五味子,粗茎鳞毛蕨和辽细辛这些重点特色药材蕴藏量较大;发现6种辽宁省新记录,其中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原本产在台湾地区,现在辽宁省新宾被发现;又对本县内药材基地进行调查,包括灵芝、辽细辛、五味子等多个道地药材栽培基地。结论:新宾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面地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和蕴藏量,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栽培产业提供了基础,为推动新宾县中药材经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富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黑龙江省富锦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等,为当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划分代表区域,设置样地、样方,记录品种数量、药用部位重量、位置信息及影像资料,结合前期考察结果,经内业整理,摸清富锦市中药资源分布状况。结果富锦市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品种410个,其中包括16个重点药材品种,2个药用植物资源品种新记录。16个重点药材总蕴藏量1675.1379kg。结论富锦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部分种类蕴藏量较高。本次资源普查可为当地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配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案,包括空间抽样调查方法以及野外调查代表区域样地和样方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辽宁省凤城和宽甸进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旨在了解本地区的中药资源状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本底资料。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技术方案,通过野外调查走访,以样方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结果:经过2014到2015两年的实地普查,凤城、宽甸分别调查样方套为360个,涉及药用植物分别为843、831种,其中重点品种分别为46、56种,特色品种分别为34、36种,采集标本分别为1200、1300份、药材样品分别为67、63份,拍摄药用植物及生态环境照片分别为18 865、20 181张,收集种质资源分别为55、52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萨尔图区药用植物资源,为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对萨尔图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此次普查共完成36个样地,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166种,隶属于45科118属,其中重点药材37种。结论:萨尔图区中药资源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及安溪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植物调查过程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并报道4种福建省药用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豆科的硬毛山黑豆Dumasia hirsuta Craib、野牡丹科的毛柄鸭脚茶Tashiroea oligotricha(Merr.)R. Zhou&Ying Liu、苦苣苔科的广东半蒴苣苔Hemiboea guangdongensis(Z. Yu Li)X. Q. Li&X. G. Xiang和兰科的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tifolia Lindl.,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标本馆。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对该省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宕昌县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富集分布区,为了探明宕昌县境内党参野生资源现状和蕴藏量,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采用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野生党参和野生素花党参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县野生党参资源分布特点及其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中,有6个生态区11个样地中分布有野生党参,占调查区域的85.71%,仅1个生态区1个样地中分布有野生素花党参,与党参分布区域重叠,占调查区域的14.29%。党参药材蕴藏量约为461.85 t,经济量为254.02 t,年允收量为25.40 t;素花党参药材蕴藏量为67.75 t,经济量为36.16 t,年允收量为3.62 t;党参总灰分3.25%,醇溶性浸出物为63.86%,而素花党参总灰分为3.69%,醇溶性浸出物为68.32%。党参的适生范围比较广,但野生资源稀少,素花党参的适生范围比较狭窄,且野生资源匮乏,建议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吴喆  王元忠  张霁  杨绍兵  张金渝  徐福荣 《中草药》2017,48(11):2279-2284
目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为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云南重楼、白花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alba、毛重楼Paris mairei、南重楼Paris vietnamensis、五指莲Paris axialis var.axialis共50份样品的红外光谱信息,对光谱数据进行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纵坐标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二阶求导等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分析光谱数据。结果原始红外光谱中,1 653、1 156、1 082、1 021、925、851、759、572、524 cm~(-1)等为重楼属植物的共有峰,主要归属为黄酮、淀粉和糖苷类成分的吸收峰;毛重楼和五指莲分别在1 535和1 369 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可与另外3种重楼属植物相区分。以全波段光谱数据进行PLS-DA和PCA,PLS-DA对重楼属植物分类效果优于PCA,能够准确区分5种野生重楼属植物。系统聚类分析(HCA)及向量夹角余弦相关性分析能够反映5个重楼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云南重楼与白花重楼和南重楼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毛重楼和五指莲的关系较远。结论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快速区分不同种类重楼属植物,明确云南重楼及其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重楼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同时为重楼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了神农香菊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分析测定方法,为神农香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神农香菊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神农香菊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神农香菊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神农香菊挥发性成分中含有23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以此23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MS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5%),建立的神农香菊挥发油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形态和红外光谱法建立云南重楼及近似种的鉴别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亲缘关系,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重楼及其近似种进行了原植物形态比较,并对光谱数据进行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纵坐标归一化、二阶求导等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analysis,PLS-DA)及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analysis,HCA)分析光谱数据。结果云南重楼与近似种在植株大小、叶片、叶脉、萼片、花瓣、花亭和雄蕊等形态特征上存在典型的鉴别特征,可为其提供形态鉴别依据。6种重楼的二阶导数在3 000~2 000 cm-1和指纹区1 800~500 cm-1波段内差异明显,HCA和PLS-DA均能较好地区分云南重楼及近似种,可为其提供红外光谱鉴别证据。HCA结果表明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狭叶重楼、矮重楼和多叶重楼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原植物形态鉴定能够快速鉴别云南重楼及其近似种,为指导重楼栽培、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七叶一枝花作为《中国药典》重楼药材的重要来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临床用于抗肿瘤、抗菌、止血、镇痛等。而七叶一枝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繁殖率低,耗时长,从种子萌发到药用需7年以上时间,资源再生慢。由于近几年的过度采挖,七叶一枝花消耗量远超其野生资源生长量,导致市场售价随之飙升,严重威胁药材资源的正常生存和可持续利用。为解决这种资源匮乏和临床需求矛盾,发展人工繁育技术,培育七叶一枝花人工繁育品,已成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临床需要的最佳途径。通过检索七叶一枝花繁育技术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从繁殖采种及种苗培育两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同时结合种苗生长过程中相关性影响的化学成分,探讨其繁育品的种植质量。七叶一枝花人工繁育技术作为培养优质繁育品的第一步至关重要,但其后续品质的检测同等关键,本文展望未来以多学科、多角度对中药七叶一枝花人工繁育品及野生品建立品质评价体系研究,以保障中药材品质质量,为近一步开发利用七叶一枝花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都为药用黄芪,二者亲缘关系近,成分相似,药用价值尚未区分。该研究旨在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了解两种黄芪之间存在的差别。方法:样品采用水超声提取和丙酮沉淀的方法得到黄芪水溶性蛋白成分,质谱级胰酶酶解后的肽段经nano ESI-LC-MS/MS分析,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比对豆科蛋白数据库鉴定蛋白,再使用非标记定量软件SIEVE分析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水溶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黄芪共有蛋白的分类、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蒙古黄芪鉴定特异性蛋白有920个,膜荚黄芪鉴定的特异性蛋白有717个,2种黄芪中共同表达的蛋白有472个,其中二者的差异表达蛋白有21个,如PR-10蛋白,NDK-1蛋白,谷蛋白A2,磷脂酶D等蛋白在两种黄芪中差异表达。蒙古黄芪高表达蛋白14个,膜荚黄芪高表达蛋白7个。结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特异性蛋白、差异表达蛋白和共同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两种黄芪的鉴别、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寻找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