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胆肠吻合术加胃肠吻合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后均可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均可治愈。结论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胃瘫的发生。发生胃瘫并明确诊断后,保守治疗效果确切,尽量避免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胆肠吻合术加胃肠吻合术、结肠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ux-en-Y吻合术后均可发生胃瘫,经保守治疗均可治愈。结论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要重视预防胃瘫的发生。发生胃瘫并明确诊断后,保守治疗效果确切,尽量避免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穿孔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处理原则。方法总结28例胃癌合并穿孔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结果单纯穿孔修补术10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5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Ⅰ期根治术8例,穿孔修补术后4周内行Ⅱ期根治术1例。生存期为6~74个月,存活0.5 a 2例,1 a 4例,2 a 9例,3 a 3例,4 a 6例,5 a 2例,余2例近期手术患者尚在随访中。穿孔修补加2~3周后的癌根治术,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和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期分别为(87.21±8.62)个月(、10.18±4.12)个月(、24.11±5.3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术中常规取标本活检可避免胃癌漏诊;积极手术治疗,选择正确的术式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特征、诊断价值,评价低张双重造影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组12例均行上消化道低张双重造影,8例同时行CT检查,5例同时行B超检查。结果12例中内镜活检病理证实3例,手术病理证实9例,其中手术切除6例。X线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不规则充缺8例,不规则的龛影3例,肠腔狭窄9例,黏膜破坏9例。结论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腺癌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治的8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予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1例,乳腺癌根治术2例,改良根治术4例。7例随访5年。随访期间未行手术治疗1例3月后死亡,行腋下肿块切除1例于术后2年死亡,死亡原因为全身多器官转移;其余5例患者5年仍存活。结论腋下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对于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应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联合放、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的标准D2式淋巴结清扫术的具体操作及在胃癌中的应用.目前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D1)、根治Ⅱ式(D2)和根治Ⅲ式(D3)3种基本术式.规范的淋巴结清除已成为胃癌R0切除的有力保障.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做D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进展期胃癌,D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D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因此彻底清除胃周转移淋巴结是胃癌获得治愈的重要条件.方法:对15例进展期Ⅱ-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过程顺利,随访6-12个月,无一例患者死亡,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5例.结论:远端胃癌的标准D2式淋巴结清扫术胃癌根治术能够降低胃癌术后复发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及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病例资料,以三种检查方法对结肠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肠纤维镜及CT检查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3%、90%、50%,对中晚期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6.2%、95.40%、94.7%。结论:早期结肠癌的诊断以气钡双对比造影结合结肠镜为主,中晚期结肠癌,多以气钡灌肠检查结肠通道,以结肠镜行病灶组织学活检,结合CT检查,观察病灶及病变周围浸润情况及同时观察淋巴结、邻近脏器有无转移,三种检查相互并用,互相佐证,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胃癌急性穿孔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17.5%,其他3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继续随访1~3年,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4.8%.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患者的生存期为4.6个月,行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生存期为13个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生存期为21个月,3年生存9例,3年生存率为22.5%.结论 :针对胃癌急性穿孔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尽可能采取胃癌根治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oublecontrast,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向胃周浸润的肿块及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病例的诊断,此两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由于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对胃疾病诊断的应用日益增多。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评估手术可切除性,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无论在肿瘤侵犯深度及范围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老年人(≥6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灶部位及病理特点.结果:老年人胃癌的分布主要在胃体及胃体以上部位,占老年人胃癌72.2%;中高分化腺癌占老年人胃癌62.1%;有淋巴结转移56例,占51.8%;侵及浆膜层80例,占74.1%.结论: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和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45例残胃癌的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胃切除术不断增多 ,残胃癌也有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胃大部分切除后变形等诸多原因 ,对残胃常规的钡餐检查和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易致漏 /误诊。笔者收集了本院经残胃双重造影确诊的残胃癌 4 5例进行探讨 ,以其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 ,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作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原发癌。术前术后均有病理及 X光照片证实。男 36例 ,女 9例。多发生于手术后 5~ 2 5年 ,平均 15年。1.2 技术方法 :1采用残胃双重造影 ,纤维胃镜检查。2对残胃双重造影检查应用 80 k V~ 10 0 k V技术。 3首先灭吐灵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接受胃癌根治术者共30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程度,辅助化疗、血管神经侵犯等因素进行总结,并进行严格随访,以了解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软件进行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程度,辅助化疗以及血管神经侵犯程度。结论早期胃恶性肿瘤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胃癌患者,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合理的淋巴结清扫、R0根治\血管神经受侵,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等因素均能影响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全胃切除治疗胃癌3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31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全胃切除,其中联合脏器切除7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6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加Braun吻合4例,间置空肠代胃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无死亡者。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而全胃切除在胃癌手术中占重要地位。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胃黏液腺癌的CT特征及其临床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胃黏液腺癌21例,术前均运用多排螺旋CT行三期扫描,分析其CT征象,并探讨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21例胃黏液腺癌CT平扫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呈带状低密度,其中5例可见点状、粟粒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内膜层高度强化,中间层无或轻度强化,外层中度强化,呈现分层强化的特点,门静脉期呈延迟强化.结论 胃黏液腺癌具有比较特征性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基础,这对于术前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胃平滑肌瘤临床x线分析,加强对胃平滑肌瘤多样性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6例胃平滑肌瘤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底平滑肌瘤7例,胃体平滑肌瘤6例,胃窦平滑肌瘤3例,腔内型9例,腔外型3例,腔内外型4例。术前均行胃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和内窥镜下活检。CT检查14例,14例阳性。结论:胃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为本病的首选检查,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对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二者的结合提高了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69例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腹穿、B超、CT等进行选择性诊断,根据病情和生命体征分析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行非手术治疗患者均治愈;行手术治疗者治愈45例,死亡4例,发生并发症者34例次.结论:腹腔穿刺、B超或CT检查对肝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作用:临床上手术治疗是治疗肝损伤的重要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止血、恰当清创、充分引流,手术方式应根据剖腹探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术式,几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对严重肝损伤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提高CT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早期胃癌及胃溃疡2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检查。观察肿瘤部位、病灶形态特点,是否存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等讨论其CT表现特征。结果: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与早期胃癌及胃溃疡的相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受侵胃壁强化、软组织肿块、癌性溃疡、邻近组织及器官侵犯、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及脏器转移等,其中蕈伞型癌4例(11%)、局限溃疡型癌7例(20%)、浸润溃疡型癌15例(33%)、浸润型癌10例(36%)。结论: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具有其特点,分辨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能清晰显示胃癌向周围组织侵犯及腹腔内转移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患者CT检查。结果:34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或隆起,胃底贲门部10例,胃窦部14例,胃小弯侧6例,胃大弯侧1例,弥漫浸润(皮革胃)3例。胃周围间隙侵犯7例,淋巴转移15例,远处脏器转移5例。本组病例中I期5例,II期11例,III期13例,IV期5例。本组胃癌CT分期正确31例,正确率91.17%。结论:多层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并有助于临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文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25-2525,253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5 a我院收治的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残胃癌发生率为7.8%;BillrothⅡ式发生率显著高于BillrothⅠ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好发于吻合口或其附近的黏膜;组织学分化差,发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根治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严格掌握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预防残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排空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及有效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二次手术率明显降低,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