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逐渐从形态成像向功能成像转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T灌注成像即为研究组织血流动力学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病变的早期阶段提供功能信息。本文简要介绍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对成像的原理、参数及面临的问题等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作为功能成像技术之一,将组织学功能与解剖学结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血管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中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技术可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等几个方面,因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灌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CT灌注是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方法,它能反映组织内的血液灌注的变化。本文旨在研究胰腺癌的CT灌注特征及探讨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拟诊胰腺癌的患者49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胰腺灌注扫描,灌注扫描结束后进行常规胰腺双期扫描。对灌注参数:局部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PE)、渗透性(permeability,P)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例因为技术原因或非胰腺癌病例而排除在外。剩下的37例包括13例正常胰腺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24例。正常胰腺实质与胰腺癌周围的正常胰腺组织在BF(146.23 vs.119.37),BV(194.51 vs.173.67),PE(85.08 Vs.72.47),TTP(126.48 Vs.135.07),Permeability(84.86 Vs.69.11)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织的BF(55.10 Vs.146.23),BV(89.19 Vs.194.51),and PE(42.97 vs.85.08)明显低于瘤周的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两者的TTP(131.73 Vs.126.48)and Permeability(59.94 Vs.84.8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胰腺癌的灌注研究显示肿瘤的BF,BV,and PE明显减低.CT灌注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诊肺动脉栓塞的78名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像(CTA)和肺灌注图像(PBV)。两位医师对PBV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和分型,同时观察CTA图像有无栓塞以及栓塞的部位、程度。分析PBV图像的表现与CTA图像、肺部异常改变的关系。用Kappa系数检验两位观察者对PBV图像质量评价和分型的一致性,计算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两位医师对肺灌注图像质量的分级以及肺灌注图像的分型一致性极强,K值分别为0.87、0.80,P值均<0.01。PBV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56.40%,阳性预测值为70.70%,阴性预测值为91.20%。对于完全栓塞的患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5.
眶内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眶内脑膜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0—2006-10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眶内脑膜瘤(原发或继发)17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视神经鞘脑膜瘤11例,眶骨膜脑膜瘤4例,蝶骨嵴脑膜瘤2例。增强扫描,病变大多数呈均匀性强化。"车轨征"、"套袖征"及眶骨增生性改变是眶内脑膜瘤较为特征性的征象。结论CT检查对眶内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发生在大脑各区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分布于颅内各区的脑膜瘤共136例。结果脑膜瘤具有许多CT和MRI的自身影像学特征和邻近组织间接影像学特征如脑膜尾征、瘤周环形或半环形征、皮质塌陷征、鞍结节骑跨征、肿瘤强化明显征和CT图像上的颅骨增生征、蝶骨平台隆起征等。结论根据脑膜瘤自身和邻近组织的CT和MRI特征,结合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对脑膜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方法18例不典型脑膜瘤均行CT平扫,17例行CT增强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混杂密度的脑膜瘤11例,囊性脑膜瘤4例,完全强化性脑膜瘤3例。结论确定瘤体位于脑外是提高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准确性的关键,但也有极少数脑膜瘤表现不典型,在鉴别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CT心肌灌注成像在定性和定量评价心肌微循环功能、心肌活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就该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价值分析。方法采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各自的灌注参数,应用改进后的图像重建方法重建出肝细胞癌的4种灌注参数图像。结果无门静脉瘤栓组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各灌注参数间除了TLP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HAP、PVP、HPI、PPI等四个灌注参数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瘤栓的HAP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HAP存在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PVP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PVP存在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TLP与周围肝实质、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TLP也无统计学差异。门静脉瘤栓的HPI、PPI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与肝癌病灶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相比HPI、PPI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无门静脉瘤栓组和门静脉瘤栓组肝癌病灶HAP、PVP、TLP、HPI、PPI等CT灌注参数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无门静脉瘤栓组和门静脉瘤栓组周围肝实质HAP、PVP、TLP、HPI、PPI等CT灌注参数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肝细胞癌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癌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脑膜瘤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瘤CT难于诊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CT表现不典型、病变部位的影响.结论:确定瘤体位于脑外是提高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者(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为重度失代偿肝硬化(重度失代偿组)。计算各例的各项灌流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门静脉灌流量(HPP)、门静脉灌流指数(PPI)明显减低[HPP:(0.49±0.19)ml·min-1·ml-1与(0.60±0.16)ml·min-1·ml-1,P=0.045;PPI:0.58±0.14与0.67±0.06,P=0.015],门静脉与肝动脉灌流比率(HPP/HAP)亦明显减低(1.63±0.87与2.12±0.65,P=0.04),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升高(0.42±0.14与0.33±0.06,P=0.015),提示肝硬化时HPP减少,门静脉血流在肝脏血供中的比例减少,而动脉的灌流比重增加;(2)重度失代偿组肝硬化HAP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分别为(0.48±0.16)ml·min-1·ml-1与(0.25±0.07)ml·min-1·ml-1,P=0.002],HPI亦明显升高(分别为0.54±0.10与0.32±0.07,P=0.0001),PPI则明显降低(分别为0.46±0.10与0.68±0.07,P=0.0001),提示不同程度肝硬化其灌注指标存在差异,灌注改变与肝硬化程度有关。结论肝脏CT灌注测量可以反映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值的变化也能够提示肝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瘢痕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资料与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复发12例、瘢痕组织8例行CT灌注成像,20例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对选定的层面进行快速CT动态扫描,并运用随机非去卷积灌注软件计算局部复发灶、瘢痕组织及肌肉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并计算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1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的BF、BV值明显高于瘢痕组织和正常肌肉组织(P<0.05)。术后复发、瘢痕组织及正常的肌肉组织的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织与正常肌肉组织的BF、B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直肠癌术后复发和瘢痕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对判断直肠癌术后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技术参数的优化。方法:采用16层CT对49例胰腺正常的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根据扫描时间分辨力和层厚的不同分为2组。第1组采用扫描时间1.0 s、层厚5 mm进行扫描,并采用0.5 s/10 mm进行重建;第2组采用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进行扫描,并采用10 mm层厚进行重建。所有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各种扫描条件下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的时间分辨力(0.5 s),不同层厚(5 mm和10 mm)的重建图像,各灌注参数的测量结果,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样层厚(5 mm)时,1.0 s时间分辨力重建图像上MTT值高于0.5 s时间分辨力图像上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时间分辨力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参数之一,采用0.5 s的时间分辨力优于1.0 s。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SCT)灌注成像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初步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7例,术前先行结、直肠肿块范围的平扫,选定靶平面后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靶平面中肿瘤组织和靶血管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强化峰值(PH)、对比剂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癌灶的灌注量(PF)。采用Dukes分期法,将SCT灌注参数与临床病理因素(Dukes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癌灶PH值为(29.04±11.93)HU,PT值为(27.26±4.11)s,MTT值为(32.01±4.81)s,CER值为(10.29±3.06)%,PF值为(39.74±10.82)ml·min-1·100g-1。各灌注参数在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随着Dukes分期的期别升高有下降趋势。结论SCT灌注成像可反映结、直肠癌的血流灌注状况,有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研究肝细胞癌(HCC)血流灌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HCC 61例,其中手术切除18例,穿刺活检证实10例,手术探查13例,其余为临床综合诊断.正常对照组23例.所有病例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CTP)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灌注参数.CT灌注扫描测量的血供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流量(HAP)、门静脉灌流量(HPP)、总肝灌流量(TLP)、肝动脉灌流指数(HAI)、门静脉灌流指数(PVI).结果 HCC上述各值分别为0.784 ml·min-1·ml-1、0.441 ml·min-1·ml-1、1.225 ml·min-1·ml-1、0.64、0.36;癌旁肝为0.378 ml·min-1·ml-1、1.112 ml·min-1·ml-1、1.489 ml·min-1·ml-1、0.25、0.75;对照组为0.399 ml·min-1·ml-1、1.143 ml·min-1·ml-1、1.489 ml·min-1·ml-1、0.26、0.74.肝细胞癌与癌旁肝、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癌旁肝与对照组之间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C的动脉灌流量及其灌流指数明显升高,门脉灌流量及其灌流指数明显减少.CT灌注能定量反映HCC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 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与各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PS 值在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 分期、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TT 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F、BV 在不同 TNM 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F 在病理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 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对于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和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肾上腺病变的多层CT灌注成像,GE ADW4.2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其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临床实验室资料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嗜铬细胞瘤BF和PS明显大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增生、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瘤。恶性嗜铬细胞瘤PS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增生、功能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等功能性肾上腺病变的BF、BV和PS高于肾上腺淋巴瘤、结核和转移瘤等功能下降的肾上腺病变。富脂类腺瘤和乏脂类腺瘤的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异。肾上腺病变的灌注参数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有关。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反映了肾上腺微血管状况,灌注参数的差异可作为肾上腺病变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PS值的差异可能有助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16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周围型肺癌25例,肺良性肿块13 例),并与25例肺癌的免疫组化法MVD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Perfusion 2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包分析以下灌注参数:血液流速(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肺癌各项CT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块, 其中MTT和PS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肺癌的MVD明显高于肺良性肿块(P<0.05),肺腺癌MVD高于肺鳞癌(P<0.05);肺癌仅BV值与其MVD呈正相关性(r=0.852,P< 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病理基础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食管癌的价值。方法:利用4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分析87例食管癌及40例非食管病变患者食管的各项灌注参数,包括血液流速(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结果:食管癌各项灌注参数值均高于正常食管的灌注参数值,其中MTT及BV在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S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食管癌诊断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检查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32例患者的59个被检组织分成4组:正常乳腺组(n=31)、乳腺癌组(n=12)、纤维腺瘤组(n=5)和乳腺增生病组(n=11).采用灌注序列 body perfusion扫描及 Perfusion 3 body灌注软件处理,分别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对其相关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呈低灌注状态,乳腺癌组呈高灌注状态,纤维腺瘤组及乳腺增生病组均呈较高灌注状态.正常乳腺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乳腺癌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乳腺增生病组比较,其BF及BV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T及P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PS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F、BV及MT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乳腺增生病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增生病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BF、BV、MTT及PS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定量、定性的帮助,是一种先进的功能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