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小儿脾胃病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所见,小儿脾胃病多属里证,病机性质有虚有实,病理因素有水湿、痰饮、气滞、血瘀、食积等等。脾之虚每以气虚为主,由气虚而致阳虚,阳虚及阴,而致阴虚。这一病机特点,提示了在临床上对小儿脾阴不足证候,拟用补养脾阴法的同时,必须顾及健脾益气,脾气健旺,利于脾阴来复。小儿脾病多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容  相似文献   

3.
田勇  王晓岚  胡满香 《河北中医》2005,27(5):356-356
自《内经》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之说,脾胃的重要性在中医学治疗思想体系中已得以建立,经后世张仲景承气在胃,李东垣升阳在脾、甘寒益胃、甘温健脾、苦寒降逆在胃、诸虚皆由脾胃等诸说的进一步的发展充实,使“脾为后天之本”的思想深入医者之心,调补后天安五脏法也为广大医者所青睐。医家普遍认为脾胃病多由脾虚所致,故多用健脾益气之法。但是不详查病机,  相似文献   

4.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徐立然 《中医研究》2010,23(2):53-54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与胃的正常功能活动,体现在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3个方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脾胃病的病机就其本脏而言,主要为纳运失调,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旧’。针对脾胃病的特点,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审证求因,通补结合,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为关键。现将脾胃病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振华 《河南中医》1998,18(1):9-10
浅谈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脾胃病/中医病机脾胃病/中药疗法李振华,1925年11月生,河南省洛宁县人。出身中医世家。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现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兼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6.
中药五味是中药性能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表示药物的实际性能,同时还反映各种药物具有的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若干规律性的联系。中医采用了五味配五脏理论,故有"咸入肾"之说。其实,咸味药的作用超过了传统的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本文以咸味药为研究对象,从咸味药与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咸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咸味药的方剂配伍规律及其在脾胃病的临床运用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骨伤科临床中 ,有相当多患者继发有脾胃失调之症 ,其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骨伤疾病的正常愈合。长期以来专科医师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增加了病人新的痛苦。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分型、防治作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我科 1 998年全年共收住 50 0例住院患者 ,素体健康 ,创伤后引起脾胃不调者 1 2 5例 ,占总数的2 0 .97% ,其中男性 86例 ,女性 39例。2 病因病机骨断筋伤 ,脉络破损 ,血溢于脉外 ,气随血失 ,致气虚 ,脾气虚则运化失司 ,如创伤严重 ,则脾气虚脱 ,则有脾不统血之吐血 ,便血等症。跌扑闪挫 ,骨折筋伤 ,或闭合…  相似文献   

8.
徐重明 《河北中医》2009,31(8):1172-1173
慢性脾胃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临床特点,因而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交织、久病夹瘀等复杂的疑难杂证,笔者就慢性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作出探讨如下。 1行气活血。消痰化瘀 脾胃居于中州,职司运化,功能是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全身,即脾以升为健。同时,脾在志为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  相似文献   

9.
单兆伟从脾湿,胃热辨治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强 《河南中医》1999,19(1):36-36
单兆伟老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笔者有幸随单师临诊,获益匪浅。单师认为,脾病多湿、胃病多热,故脾胃病常从脾湿和胃热辨治,现就其治疗及用药特点,简要介绍如下。1脾湿与胃热的辨证要点单师在辨脾湿和胃热方面,主张从辨舌象、辨口渴和辨脉象入...  相似文献   

10.
11.
赵文霞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 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20多年,积赵文霞教授累了丰富的经验.赵师认为脾胃病证多、用方杂,临证须突出一个"审"字,即既要审守病机,又要审本施治、审证用药.现将其详审慎治的经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脾胃病的中医用药经验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肝、心的生理联系出发,分析、阐述了脾胃病的中医用药特点以及临床用药宜忌。脾胃病临床用药应补以甘酸、泻以苦辛;但不宜太过苦寒,以防苦寒败胃;不宜太过辛散,以防辛散耗气;不宜太过甘温,以防甘温滞中。在组方中,建议"动药"和"静药"结合,方可使阴阳相生相化。  相似文献   

13.
郅琳  张雪鹏 《中医研究》2010,23(5):60-6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脾胃病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情志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陆拯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 《四川中医》2000,18(6):2-3
全国名中医陆拯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方法,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收获颇丰,现将陆师从肾论治脾胃病的经验简介如下。1脾病从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化生水谷精微,肾主藏精。脾主运化,须藉肾之阳气以温煦,脾气借肾阳以鼓舞上升;肾中精气又赖水谷精微之滋生。正如《景岳全书》所云:“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与肾之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若脾病治脾而疗效不佳者,陆师多从肾论治,常建奇功。1.1脾气虚弱:表现为大便时溏时…  相似文献   

16.
17.
从升降浮沉论脾胃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升降理论概述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脏腑  相似文献   

18.
朱良春证治胃病经验钩述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董汉良,胡再永关键词:中医师,朱良春,脾胃病,经验朱良春主任医师为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临床经验丰富,总结其经验的《朱良春用药经验》一书,切切实实地记载了他的实践经验,现将其证治胃病经验钩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药粥治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建华 《新中医》2001,33(9):24-24
揭招模老中医师承先祖父,行医40余年,治疗胃病有丰富临床经验,其药粥疗法别具一格,现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凡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之胃病,治以补中益气,益脾健胃,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山药各100g,党参、白术各50g,当归、升麻、柴胡、肉苁蓉各20g,白芍、陈皮、炙甘草各10g。属肝胃不和者,治以养胃疏肝,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处方:柴胡、白芍、白及、蒲公英各20g,香附、炒枳壳、延胡索、黄连各15g,吴茱萸、乳香、没药各6g。上药均研末为散,每次用药散10g与粳米50g熬成清粥1碗,虚寒者…  相似文献   

20.
药嘱是中医临床合理运用中药并保证疗效的关键,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中尤为重要.基于临床常规药嘱,将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生理病理等有机结合提出了脾胃系统疾病的临床药嘱观点,从药物煎煮方法及特殊处理、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饮食宜忌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于提高中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