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免疫调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小红  刘瓦利 《北京中医》2005,24(5):311-313
从中药中寻找高效、安全的免疫调节剂应用于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是当今免疫药理学的热门课题,因此中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多新的进展.一般根据中药或中药单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不同,分为免疫促进剂、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2.
从中药中寻找高效、安全的免疫调节剂应用于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是当今免疫药理学的热门课题,因此中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多新的进展.一般根据中药或中药单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不同,分为免疫促进剂、免疫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免疫失调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是大肠癌治疗重要的靶点。从中药调节大肠癌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中药联合化疗等方面系统综述中药调节对大肠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失调,中药治疗对两方面皆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中药在大肠癌的治疗方面除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作用外,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双向调节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将病人当作一个具有不同状态的系统来进行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方剂。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网络药理学、网络生物学等前沿科技的核心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也符合了对肿瘤等复杂疾病进行系统性治疗的需求。“中药网络药理学”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旨在从系统层次和分子水平揭示中药方剂的奥秘,促进中药研究从当前的“单一靶标,单一药物”模式转向“网络靶标,多成分药物”的新模式。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的一系列方法得以创建,包括基于网络的疾病基因预测、中药成分的靶标谱和药理活性预测、药物一基因一疾病的共模块分析、中药方剂多成分协同作用的大规模筛选、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网络调节机理分析等。这些方法在清络饮、六味地黄丸等方剂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理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网络药理学能够为中医学从基于经验的医学迈向基于证据的医学提供新的途径,并能加速中药药物发现的进程,同时改进当前的药物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5.
脂质代谢作为机体重要且复杂的生命过程,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脂代谢的紊乱可直接引发酮症、脂肪肝、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中药因多靶点、多途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脂代谢方面的研究,且中药在治疗肥胖等与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方面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调节脂肪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中药的新药开发、老药新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星座药理学是一种基于细胞表型的高内涵药物筛选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关键信号蛋白、特定表型的细胞群,将多种药物在这些细胞上的作用情况整合成具有特定药理调节功能的药物组合和细胞星座,强调这些细胞之间能进行病理、生理功能上的有机组合与整体联系。基于不同分子靶点的药物组合,进行特定的药理调控,形成药理意义上的星座效应。星座药理学的运用可提高整体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药物的耐受性。星座药理学适合中药等复杂成分群在细胞水平进行活性筛选与功能评价,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创新活力,因而对于创新中药研究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是防治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生抗肿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阐述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和通路,与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效应不谋而合,已广泛用于抗肿瘤中药研究;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网络药理学在防治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口服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最重大的科学进展之一,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治疗疾病的中医理论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肿瘤免疫疗法异曲同工。研究表明应用"阴阳平衡"的思路指导中药多糖免疫抗肿瘤可以更好的为肿瘤治疗服务,但是目前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缺少对免疫抑制因素的探索。同时,中药多糖在组成、结构方面的分析检测复杂性加大了研究其口服吸收代谢以及体内作用机制的难度。因此该文在对中药多糖的构效关系、吸收代谢过程、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口服中药多糖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对四君子汤进行研究,综述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抗突变、增强免疫功能、减毒增效、增强生物反应调节因子、提高抗氧化能力等作用。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脏炎症及抗肝纤维化等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控优势,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领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中医药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较多中药西医化,同时过于热衷于中药的药理学及动物的病理研究,寻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中医辨证论治复杂,尚无统一标准用药,指导临床用药比较盲目,有些患者因辨证不准,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今后应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业,对中药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起到从质到量的监控,确保中药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的特色是对复杂性疾病从总体角度出发,进行整体疾病的辨证论治,并将疾病的病因,机制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运用方剂时,使用"君、臣、佐、使"的方式进行药物的搭配,通过多味药物进行协调,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实现对机体紊乱的调节。随着网络药理学运用到中药学,药物成分的研究从单一活性成分的研究思路向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的转变。从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中药有效活性成分靶向的预测和药理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发现,新适应症和新组方等几个方面,对网络中药药理学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CKD)是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的一类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药治疗CKD的有效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高通筛选及网络分析等技术,建立“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系统阐述机体与药物间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与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特点相契合。通过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治疗CKD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KD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症反应、减缓肾脏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在CKD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治疗CK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而根据人们对中医药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中药药理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归纳整理近年来冠心病药物治疗和中药药理方面关于冠心病研究治疗进展,阐述了中药药理学包括单味药和复方药剂在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成果,并对中药药理学应用于冠心病研究治疗前景作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 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 ,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 ,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异同、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 作用结果,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现代不少研究证实,中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有着独特的效果。近年来,我们根据现代研究各种中药对免疫功能的不同调节作用,结合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运用中药调节免疫紊乱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此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中药抗肝癌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癌的单味中药和复方进行了归纳总结。中药可以在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从而有效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加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望从中药中提取出抗肿瘤作用更显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淫羊藿(口)别名仙灵脾,为传统补虚壮阳中药。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淫羊藿多糖(E玛)、淫羊藿甙(ICA)、淫羊藿总黄酮(1FE),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雄性生殖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和促进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及其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和调节作用。本文拟对淫羊藿免疫药理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灵芝作为常用扶正补益类抗肿瘤药物之一,能够抗肿瘤,调节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力,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产生抗炎作用。通过综述灵芝治疗CAG的中医辨证机理、中药现代药理学机理,及灵芝中药复方治疗CAg, CAG伴肠化、CAG伴异型增生的临床应用,为中医药治疗CAG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忻  张楠 《陕西中医》2007,28(1):73-76
目的:辨析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归纳治疗病毒性肝炎复方中常用中药近百种,分析其药理研究资料;从整体的、多靶点的认识出发,归纳辨析这些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结论:认为这些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主要为抗HBV病毒,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肝硬化,利胆;药物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是补肾、益气治则现代药理基础的重要体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改善肝炎的消化道症状有积极的意义;降血脂有利于预防肝炎并发的脂肪肝、血瘀证;活血化瘀药治疗瘀血阻络型肝炎的药理基础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重型肝炎使用通腑泻下的药物是基于它的泻下、解毒和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