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102例陈旧脊髓不全损伤用脊髓脉冲电场结合理疗的治疗。方法行脉冲电场治疗和理疗运动疗法,萎缩肌肉按摩,痉挛肌肉及僵直关节被动活动,行走训练。结果Frankel分级无变化3例(2.9%),提高1个级别87例(85.3%),提高 2个级别 12例(11.85%); ASIA评分,平均分提高:运动8.5分,感觉9.3分,转移2.3分,运动速度4.6分;肌电图检查改进率 87.9%;IGI—3型步态测试改善率 77. 7%。结论脉冲电场结合理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治疗效果满意。影响因素:脊髓原发损伤性质及程度;针电极深度;脉冲电场强度。  相似文献   

2.
刘树清  巩西启 《现代康复》2000,4(10):1544-1544
目的观察102例陈旧脊髓不全损伤用脊髓脉冲电场结合理疗的治疗。方法行脉冲电场治疗和理疗运动疗法,萎缩肌肉按摩,痉挛肌肉及僵直关节被动活动,行走训练。结果Frankel分级无变化3例(2.9%),提高1个级别87例(85.3%),提高2个级别12例(11.85%);ASIA评分,平均分提高:运动8.5分,感觉9.3分,转移2.3分,运动速度4.6分;肌电图检查改进率87.9%;IGI-3型步态测试改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并脊髓半横断综合征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中 ,典型的脊髓半横断综合征极罕见 [1 ] ,合并颅脑损伤时易误诊。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40岁。 8小时前自 2米高处摔下 ,头着地 ,当即昏迷约 10分钟 ,左肢体偏瘫 ,头颅及颈椎 CT无异常 ,急诊以“脑挫裂伤”收住院。查体 :神志清 ,颈抵抗 ,颈 2 棘突压痛 ,左肢体肌张力高 ,左上肢肌力 级 ,左下肢肌力 级 ,左肢体位置觉丧失 ,左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 ,右肢体麻木 ,痛觉丧失。入院诊断 1脊髓半横断综合征 ;2脑震荡。经脱水、止血、应用激素及颅骨牵引等治疗 ,5周后患者全身深、浅感觉正常 ,左上肢肌力 …  相似文献   

4.
电场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轴突的再生。脊髓损伤后血管缺损、缺乏有效营养运输是影响轴突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电场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对脊髓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周云董英海江曙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周云(研究生,现在244000安徽省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骨科)、董英海、江曙(导师)]自1965年以来,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陆续有人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咯利普兰治疗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组(SCI组)、咯利普兰治疗组(R组),每组10只。R组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后立刻皮下注射咯利普兰;Sham组仅打开椎板;SCI组及Sham组皮下注射相同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于损伤后2、4、6、8周采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损伤后2周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损伤后6周、8周时,R组BBB评分优于SCI组(P<0.05)。损伤后2周,R组GAP-43表达高于SCI组(P<0.05),GFAP表达量低于SCI组(P<0.05)。结论咯利普兰能提高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提高GAP-43表达,抑制GFAP表达。  相似文献   

7.
许佳年  肖达  雎久红  余爱珍  徐晓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80-182,F0003
背景:现有的研究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再生能力低下与损伤局部缺少支持神经元生长的微环境有关。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是否通过促进担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提高而起作用,目前尚缺少大量分子水平的实验证实数据。 目的:采用形态学、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及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针灸科,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1999-01/2002-0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60&;#177;9.52)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只。 方法: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作椎切除。术后2h,对电针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取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后接G6805型电针仪,疏波,0.8Hz0.3-0.6mA,以肌肉有轻微的抖动为宜。1次/d,每次30min,连续治疗30d。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自行改良的Tarlow评分标准和Rivlin方法分别于术后2h,30d进行运动功能测定。①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以完全瘫痪,针刺时下肢无反应到正常行走记作0-6分。②改良的Rivlin方法:斜板由两块矩形的合金板通过铰链于一端相连而成,板从水平位置(0&;#176;)起绕轴旋转,斜面角度可以测出。将大鼠头朝前,身体纵轴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逐渐增大板与水平间的角度,直至大鼠不能保持原有位置5s时,记录这一临界角。原位杂交检测,光镜下明视野记录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并摄片。 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Tailov评分)、脊髓损伤大鼠斜面测试临界角度(改良的Rivlin方法)、各组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变化。 结果:实验大鼠1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脊髓损伤2h后,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的Rivlin方法斜面临界角均明显下降;30d后,两组的改良的Tarlow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电针组的恢复较明显,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0&;#177;6.62,27.80&;#177;1.10;(35.40&;#177;6.62).(27.80&;#177;1.10)。P〈0.05]。②伤后30d,电针治疗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较损伤对照组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较损伤对照组明显(28.13&;#177;1.64,12.63&;#177;1.41.P〈0.01)。 结论:电针可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可能减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因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电场对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立即以波长4.9、7.1、8.9mm,功率密度7mW/cm2的毫米波辐照损伤局部,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波长7.1mm,功率密度7mW/cm2的毫米波治疗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脊髓神经原损伤减轻,髓鞘结构较完好。结论一定参数的毫米波能缓解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毫米波对损伤脊髓修复的生物效应。方法:采用波长为4.9mm、7.1mm、8.9mm,输出功率密度7mW/cm^2的毫米波治疗大鼠损伤脊髓,30min,2次/d×20,观察组织学及CSEP、MEP变化。结果:7.1mm-7mW/cm^2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脊髓组织病变轻,CSEP潜伏期缩短。结论:毫米波能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现有的研究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神经再生能力低下与损伤局部缺少支持神经元生长的微环境有关。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是否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提高而起作用,目前尚缺少大量分子水平的实验证实数据。目的:采用形态学、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及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针灸科,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材料:实验于1999-01/2002-02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260±9.52)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只。方法: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作椎板切除。术后2h,对电针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取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两组(位交替使用。针刺后接G6805型电针仪,疏波,0.8Hz,0.3~0.6mA,以肌肉有轻微的抖动为宜。1次/d,每次30min,连续治疗30d。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自行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和Rivlin方法分别于术后2h,30d进行运动功能测定。①改良的Tarlov评分标准:以完全瘫痪,针刺时下肢无反应到正常行走记作0~6分。②改良的Rivlin方法:斜板由两块矩形的合金板通过铰链于一端相连而成,板从水平位置(0°)起绕轴旋转,斜面角度可以测出。将大鼠头朝前,身体纵轴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逐渐增大板与水平间的角度,直至大鼠不能保持原有位置5s时,记录这一临界角。原位杂交检测,光镜下明视野记录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并摄片。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Tarlov评分)、脊髓损伤大鼠斜面测试临界角度(改良的Rivlin方法)、各组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大鼠1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脊髓损伤2h后,损伤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的Rivlin方法斜面临界角均明显下降;30d后,两组的改良的Tarlov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电针组的恢复较明显,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40±6.62,27.80±1.10;(35.40±6.62)°,(27.80±1.10)°,P<0.05]。②伤后30d,电针治疗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较损伤对照组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神经生长因子mRNA阳性细胞数的增加较损伤对照组明显(28.13±1.64,12.63±1.41,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可能减轻脊髓组织形态的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因其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关皮质脊髓束受损后损伤附近及远处超微结构的整体变化的报道甚少。目的:观察大鼠皮质脊髓束半横断损伤后皮质脊髓束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性切割SD大鼠延髓左侧锥体,建立皮质脊髓束半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后4,14,28d取受损皮质脊髓束,制备电镜标本。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受损皮质脊髓束髓鞘和轴索发生肿胀,形态不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溃变进行性加重,受损皮质脊髓束主要表现为髓鞘破坏、溶解及轴索脱髓鞘病变、胞浆浓缩、细胞器增多及空泡样变性。脊髓颈、胸、腰段受损皮质脊髓束的溃变比损伤部位严重。  相似文献   

12.
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损伤和康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脊髓拴系综合征(TCS)脊髓损伤与终丝牵拉的关系及终丝松解后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建立新型TCS慢性进行性终丝牵拉动物模型,进行不同时间的牵拉后解除牵拉。通过诱发电位、透射电镜、病理切片等观察来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与终丝牵拉时间的关系及不同时段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猫终丝牵拉TCS随着牵拉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加重;猫终丝牵拉TCS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终丝松解后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恢复程度提高;TCS脊髓慢性牵拉损伤在代谢改变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改变。结论:TCS终丝松解越早脊髓损伤恢复越好,手术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探索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2003—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20只大鼠,制作椎体水平脊髓离断伤的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前者将体外培养至第5代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Brdu标记后,移植到大鼠脊髓离断处,后者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12周,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进行功能评定,12周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进行两组对比观察。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和单纯损伤组动物在脊髓损伤后12周后肢功能的Tarlov评分分别为(4.65&;#177;0.18),(3.65&;#177;0.35)分,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74.82&;#177;7.04)&;#176;,(50.21&;#177;5.06)&;#176;,体质量变化分别为(127&;#177;15.96).(123.9&;#177;16.5)g,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单纯损伤组,大体所见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证明该组离断脊髓有明显修复迹象。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在大鼠骨髓内能够至少存活12周,并在脊髓损伤处发挥一定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实用的慢性脊髓压迫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自行设计一种脊髓压迫装置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通过术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X线片、脊髓HE染色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X线片示1周脊髓受压程度约21%,3周后脊髓受压程度58%。脊髓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的隐匿性,3周压迫组 BBB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93),6、9周压迫组BBB评分持续降低,3个压迫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HE染色示受压脊髓灰质神经元丢失,白质脱髓鞘改变,病变随受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3组间脊髓前角神经元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此装置较好地模拟了慢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特征,具有取材方便,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人胚胎嗅鞘细胞植入鼠半横断脊髓对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沈慧勇  王学文  唐勇  吴燕峰  杨睿  黄霖  殷德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86-7987,i003
目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植入脊髓后可促进再生的轴突长人远段脊髓,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对成鼠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10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中心脐血库完成。2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将分离、纯化、培养2周的人胚胎OECs,移植于大鼠半横断胸髓(T10)的两端;对照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DMEM。6周后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嗜银染色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和抗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抗体(NGFR)免疫组化检查。结果:OECs移植组6周后脊髓大体标本显示初步愈合现象;组织学观察,OECs呈NGFR阳性表达,显示OECs仍然存活,且与宿主组织整合良好;部分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呈MBP阳性表达。结论:入胚胎OECs对成鼠胸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还原论式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的性别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保留血液供应的大鼠还原论式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探讨性别因素对其实验模型构建和应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一级SD大鼠90只,雄50只,雌40只,体质量225-250g。分成雄鼠1组40只,雄鼠2组10只,雌鼠组40只,用切割辅以吸除的方法全横断脊髓,保留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2组致伤后即刻处死取材,雄鼠l组和雌鼠组观察6周后处死取材。雄鼠2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雄鼠1组和雌鼠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定并记录病死率、压疮发生率。结果:进入BBB运动功能结果分析雄鼠1组和雌鼠组分别为27只和37只大鼠,雄鼠1组脱失13只,雌鼠组脱失3只。①雄鼠2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且保留了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l组和雌鼠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均显示两组模型损伤区脊髓离断完全,无组织残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雄鼠1组的病死率远高于雌鼠组(32.5%,7.5%);雄鼠1组的压疮发生率为30%,而雌鼠组无压疮发生。结论:还原论式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保留了血液供应,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大鼠性别因素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组织学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但雄鼠病死率、压疮发生率均高于雌鼠,不利于模型建立,所以应选用雌鼠为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19.
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对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3 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滋补脾阴方药组和损伤组 ,采用改良Allen氏装置建立大鼠T8—T9节段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脊髓神经功能、体感诱发电位、辣根过氧化酶示踪、大体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等检查 ,对比两组动物的差异。结果与损伤组相比 ,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运输能力、大体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分析、髓鞘和神经元细胞结构等皆有明显改善。结论滋补脾阴方药能明显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探索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2003-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20只大鼠,制作椎体水平脊髓离断伤的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前者将体外培养至第5代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Brdu标记后,移植到大鼠脊髓离断处,后者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12周,定期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进行功能评定,12周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进行两组对比观察。结果:细胞移植组动物和单纯损伤组动物在脊髓损伤后12周后肢功能的Tarlov评分分别为(4.65±0.18),(3.65±0.35)分,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74.82±7.04)°,(50.21±5.06)°,体质量变化分别为(127±15.96),(123.9±16.5)g,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单纯损伤组,大体所见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证明该组离断脊髓有明显修复迹象。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在大鼠骨髓内能够至少存活12周,并在脊髓损伤处发挥一定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