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毫米波、电磁场、等幅中频电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化疗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米波治疗组22例、电磁场治疗组20例和等幅中频电治疗组18例,三组分别给予毫米波、电磁场及等幅中频电治疗,10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毫米波治疗组痊愈22例(100%),电磁场治疗组痊愈16例(80%),等幅中频电治疗组痊愈12例(67%),毫米波治疗组治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毫米波、电磁场、等幅中频电疗均对化疗性静脉炎有抗炎、消肿、镇痛作用,但毫米波对改善急性炎性症状最明显,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毫米波、电磁场、等幅中频电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化疗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米波治疗组22例、电磁场治疗组20例和等幅中频电治疗组18例,三组分别给予毫米波、电磁场及等幅中频电治疗,10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毫米波治疗组痊愈22例(100%),电磁场治疗组痊愈16例(80%),等幅中频电治疗组痊愈12例(67%),毫米波治疗组治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毫米波、电磁场、等幅中频电疗均对化疗性静脉炎有抗炎、消肿、镇痛作用,但毫米波对改善急性炎性症状最明显,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毫米波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毫米波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方法将20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按时间排序随机分为2组。敷药组局部冷敷后以肤轻松软膏外敷;毫米波组在敷药组基础上于24h后加用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结果 毫米渡组9例中5例痊愈,4例有效;敷药组11例中1例痊愈,7例有效,3例无效;经X^2检验有显性差异。结论 毫米渡作为治疗药物外渗治疗方法之一。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毫米波联合奈达铂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对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72例,随机分为顺铂循环热灌注化疗组24例、奈达铂循环热灌注化疗组23例及奈达铂循环热灌注化疗联合毫米波治疗组25例,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顺铂热灌注组、奈达铂热灌注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4.17%、56.52%,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奈达铂联合毫米波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顺铂热灌注组、奈达铂热灌注组0度骨髓抑制、I-II度骨髓抑制、III-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奈达铂联合毫米波组0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远高于其余两组,III-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远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毫米波联合奈达铂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效果显著,并且可有效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Q波段毫米波穴位照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外周血象的影响杨建伟,毛雪华,黄文洲,茅福成为了观察毫米波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我院自1992年2月~1993年12月对58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毫米波穴位照射治疗。临床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肿瘤化疗患者共8...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毫米波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的作用。方法毫米波照射血海穴、肝腧穴,每次45min,每天2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乙肝肝硬化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73例分别用单纯药物、毫米波或药物毫米波联合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都有明显升高;用单纯药物或毫米波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变化,但联合应用后血小板计数有了明显升高(P〈0.05)。结论毫米波辅助治疗乙肝肝硬化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毫米波穴位辐照联合音乐治疗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在放、化疗期间应用毫米波穴位辐照联合音乐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放、化疗配合音乐治疗。采用SAS、SDS、KP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情绪的各项指标和功能状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PS、SDS、SAS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毫米波穴位辐照联合音乐治疗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毫米波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多汗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化疗伴明显多汗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按常规给予静脉化疗、营养支持治疗、免疫治疗等。对照组使用谷维素,20 mg.次-1,3次.d-1,连用5~10 d;治疗组采用双侧星状神经节毫米波治疗:双侧星状神经节毫米波辐射1次.d-1,20 min.次-1,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出汗缓解总有效率为90%,睡眠时间(6.28±1.18)h;对照组出汗缓解总有效率为10%,睡眠时间(5.08±1.0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多汗疗效好,安全、起效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火灸辅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接受化疗的46例中晚期NSCLC患者,均存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升白细胞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雷火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白细胞计数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记录雷火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6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头晕目眩、脉细无力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局部烫伤、皮疹、休克等雷火灸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NSCLC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接受雷火灸辅助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增加白细胞计数并缓解中医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补肾健脾中药降低中晚期肺癌化疗毒副反应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小明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5):394-394,393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减少化疗中毒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中晚期肺癌分2组,治疗组55例常规化疗加用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化疗,对比观察2组在减少血白细胞计数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减少血白细胞计数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配合补肾健脾中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能有效减少化疗中的毒副反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模型来证实补肾健脾方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骨髓造血抑制组和补肾健脾方治疗组,骨髓造血抑制组和补肾健脾方治疗组腹膜注射环磷酰胺3d,第4天开始,补肾健脾方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灌胃治疗,其余两组给予饮水灌胃对照。治疗14d后,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外周静脉血血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髓造血抑制组白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经补肾健脾方治疗后,补肾健脾方治疗组血小板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骨髓造血抑制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减轻环磷酰胺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654-2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7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Ⅲ°骨髓抑制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654-2穴位注射配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纯采用G-CSF 300μg/d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用G-CSF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Ⅳ°骨髓抑制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654-2穴位注射配合G-CSF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Ⅲ°骨髓抑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G-CSF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观察MDS和AA患者骨髓血CD34+和CD71+CD45-细胞数的变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的25例初治MDS和43例AA患者(其中SAA18例,NSAA25例)纳入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骨髓血细胞免疫分型检测(主要是CD34+、CD71+CD45-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比较CD34+和CD71+CD45-细胞在MDs组、AA(sAA、NSAA)组中的变化;比较MDS和NSAA组CD71+CD45-细胞数≥15%或〈15%有核细胞数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MDS组CD34+数明显高于AA组、NSAA组和SAA组(P〈0.05);MDS组CD71+CD45-细胞数明显高于SAA组(P〈0.05),MDS组与NS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71+CD45-≥15%的MDS组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NsAA组(P〈0.05);而CD71+CD45-〈15%的MDS组白细胞、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与NSA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S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AA组和sAA组。MDS纽CD71+CD45-细胞数显著高于sAA组。CD71+CD45-细胞≥15%的MDS组外周血小板数显著高于NSAA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主要反映骨髓抑制的指标以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 化疗第5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进程,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颞肌贴敷术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缺血、BrdU和Ⅷ因子抗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显示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缺血坏死面积、细胞凋亡数较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明显减少(P〈0.05),后两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BrdU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均明显增多(P〈0.05),后两组BrdU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颞肌贴敷术联合白体干细胞动员可通过减少梗死面积,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减少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增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癌症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符合标准的癌症患者70例,最终完成试验的患者有65例,艾灸预处理组(n=20)、艾灸组(n=22)、对照组(n=23)。3组患者均进行正规化疗,艾灸预处理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7 d进行艾灸,每天1次,共14 d;艾灸组患者于化疗开始时进行艾灸,每天1次,共7 d;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比较3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骨髓抑制的发生及分度情况、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况。结果3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化疗后7、14 d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组间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组间=6.628,P=0.036;Waldχ2时间=43.018,P<0.001);化疗后7、14 d,3组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能稳定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生血汤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初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扶正生血汤辅助治疗,14d为1个周期,观察4周期化疗,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扶正生血汤用于化疗后患者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外周血象,并有助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引起不同程度心功能变化,进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除与血管新生相关外,是否与动物基础心功能水平和侧枝循环变化相关。方法:结扎小型猪不同部位左前降支血管,造成不同程度心功能变化,2周后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盐水。冠脉造影评估侧枝循环情况;左室造影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组织学检测新生血管数量。结果:移植后4周,注射PBS组动物LVEF呈进行性下降,各降低15.5%和14.2%(P〈0.01);低EF+BMT组较移植前增加14.4%(P〈0.01),而高EF+BMT组较移植前仅增加5.6%(P〉0.05)。冠脉造影显示,骨髓干移植组侧枝循环数量较移植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PBS组也无显著变化(P〉0.5)。碱性磷酸酶法显示,骨髓干移植组新生血管密度较注射PBS组增加(P〈0.01),而低EF组移植骨髓干细胞引起的新生血管密度较高EF组增加63%(P〈0.01)。相关分析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引起低EF组的心功能增加幅度与新生血管和基础心功能呈良好正相关(P〈0.05),与侧枝循环级别增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更有利于低基础水平心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与血管新生和基础心功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活检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接收并进行诊断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并进行回顾性而分析和探究,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活检技术联合进行检查诊断,对照组单纯采用骨髓涂片诊断,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诊断的效果与特点。结果从抽取的100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活检技术联合诊断和单一骨髓涂片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应用联合诊断法效果较好,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骨髓增殖性疾病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活检联合诊断效果较好,检出率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和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沙利度胺和羟基脲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JAK2-V617F基因突变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PV且JAK2-V617F阳性、BCR-ABL阴性患者45例,分成羟基脲+干扰素治疗组(A组)18例;羟基脲+沙利度胺治疗组(B组)17例;对照组(C组)为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干扰素或沙利度胺而单用羟基脲治疗组10例.以2年为观察期,分别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JAK2-V617F表达、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改变,及脾脏大小的改变等指标.以比较三组方案的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脾脏肿大程度均有改善,但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骨髓纤维化程度进展不明显,C组骨髓纤维化程度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年后JAK2-V617F基因突变均无转阴.结论 羟基脲联用干扰素或沙利度胺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单用羟基脲相比,血液学指标改善疗效相似,对JAK2-V617F基因突变均无明显疗效,但在抑制骨髓纤维化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