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种桩核修复不同牙本质领圈的下颌前磨牙的抗折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离体下颌恒前磨牙48颗,随机分为6组,A组~F组,每组8颗。所有牙经根管治疗后齐釉牙本质界上2 mm截冠。A、B组保留2 mm完整的牙本质壁;C、D组保留舌侧一半牙本质壁;E、F组则保留颊侧一半牙本质壁。然后A、C、E组行铸造桩核冠修复,B、D、F组行金属螺纹桩树脂核全冠修复。在万能测试机上进行加载,记录断裂时的最大载荷。结果各组平均最大载荷值大小趋势为A>B>C>E>D>F。A、B组之间比较P>0.05。C、E组之间比较P>0.05;D、F组之间比较P>0.05。C、D组之间比较P<0.05,E、F组之间比较P<0.05。试件折裂形式大部分为斜向根折,有利于再修复的折裂只出现在螺纹桩树脂核组中。结论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保留2 mm的完整牙本质领圈,桩核材料性能对牙体抗折力没有显著影响;同种桩核冠修复牙体,缺损范围对牙体的平均抗折力无明显影响;不完整领圈组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体的平均抗折力大于金属螺纹桩树脂核全冠组,以接近牙本质弹性模量的的复合树脂做核材料有利于保护牙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玻璃纤维桩核冠和树脂核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数量缺损壁后的抗折能力。 方法根据不同的缺损壁数目及修复方法,随机分为6组。A1组:一壁缺损+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A2组:一壁缺损+树脂核冠修复;B1组:二壁缺损+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B2组:二壁缺损+树脂核冠修复;C1组:三壁缺损+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C2组:三壁缺损+树脂核冠修复。使用力学实验机对各组离体牙进行加载直至破坏,记录最大负载值及破坏模式。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一壁缺损时,纤维桩核冠修复组(A1组)与树脂核冠修复组(A2组)之间的最大负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1.830,PA=0.10)。二壁及三壁缺损时,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组(B1组、C1组)分别与树脂核冠修复组(B2组、C2组)之间的最大负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4.741,PB=0.001;tC=3.491,PC=0.005)。不可修复性折裂主要发生在A1、A2、B2组。 结论玻璃纤维桩核冠与树脂核冠修复一壁缺损牙体后抗折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临床上对一壁缺损牙体可以只作树脂核冠进行修复。当牙体有二壁或者三壁缺损时,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后牙体的抗折能力优于树脂核冠修复后牙体的抗折能力。  相似文献   

3.
田菊忠  王宏 《口腔医学》2011,31(7):419-42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前牙牙体缺损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比较前牙重度牙体缺损运用冠延长术和未运用冠延长术后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182例前牙缺损患者的共295颗患牙,按牙体缺损程度分3类:Ⅰ类、Ⅱ类和Ⅲ类,按缺损程度所有患牙分为A、B、C、D、E五组,A组为Ⅰ类牙体缺损62颗,B组为Ⅱ类牙体缺损77颗,C组为Ⅲ类牙体缺损并保留2 mm以上牙本质肩领的患牙59颗,D组为Ⅲ类牙体缺损48颗,E组为Ⅲ类牙体缺损49颗,A、B、C、D四组均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E组采用牙冠延长术牙体颈部获得至少2 mm大小的牙本质肩领后采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结果 A、B、C、D、E各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6.6%、85.4%、97.9%,其中A、B、C、E四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E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牙牙体缺损颈部留有至少2 mm大小的牙本质肩领,玻璃纤维桩核修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牙冠延长术后玻璃纤维桩核能有效修复重度前牙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下颌第一前磨牙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深型楔状缺损,建立根管治疗后楔状缺损处未做任何处理的模型作为对照组,同时按照根管治疗后修复方法的不同建立4个实验组模型:树脂充填(A)组、树脂充填后桩修复(B)组、树脂充填后冠修复(C)组、树脂充填后桩冠修复(D)组;根据桩的材料将B、D组分为4个亚组:纤维桩(B1、D1)组、金钯桩(B2、D2)组、纯钛桩(B3、D3)组和钴铬桩(B4、D4)组。分别以100 N、30°斜向力加载于模型的颊尖顶偏颊面,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模型中各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结果 1)对照组模型剩余牙体组织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与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的相同。2)A、B、C、D组模型的剩余牙体组织、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全冠修复的C组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与D组近似;根管内放置桩的B、D两组中,纤维桩修复的桩—牙本质界面处牙本质应力峰值明显小于铸造桩组(P<0.05)。3)A组模型颊尖位移值与对照组相似(P>0.05),但大于B、C、D组(P<0.05)。结论 深型楔状缺损患牙根管治疗后应行全冠修复;在根管内放置桩并不是必须的,若放置桩,应选择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纤维桩。  相似文献   

5.
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根管治疗牙抗折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桩修复离体牙对修复体整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颗上颌前磨牙行根管治疗并从唇侧釉牙骨质界上2 mm处截断后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镍铬金属铸造桩核加铸造冠修复,B组采用Tenax FiberWhite纤维桩、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C组采用EverStick可塑纤维桩单根(直径1.5 mm)、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D组采用EverStick可塑纤维桩双根(直径1.5 mm和1.2 mm)、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所有离体牙均由自凝树脂包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头与牙体长轴成45°,以1 mm/min的加载速度加载直至试件任何部分折裂,记录读数并观察修复体折裂模式。结果A、B、C、D组间修复体的整体抗折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纤维桩组牙体折裂位置较铸造桩更接近牙颈部。结论尽管可塑纤维桩自身的弯曲强度较低,但是修复离体牙后整体抗折强度较高,可以满足临床要求。各纤维桩组折裂模式较铸造桩组更有利于修复体失败后的再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冷热循环条件下,不同种类桩核冠修复不同类型牙本质肩领缺损的前磨牙的抗折能力.方法 将64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按照牙本质肩领的位置形态分为4组:A组:360°;B组:180°颊侧;C组:180°舌侧;D组:180°颊+舌侧.然后将各组随机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或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再分成两组.所有离体牙行铸造钴铬金属全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修复方法对邻[牙合]缺损的下颌前磨牙根管治疗术后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50颗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0颗。A组(对照组):完整离体牙,不做任何处理。其它四组(实验组)样本牙经根管治疗并制备邻骀缺损。B组:光固化树脂直接充填;C组:树脂充填+铸造全冠修复;D组:铸造桩核+铸造全冠修复;E组:纤维桩树脂核+铸造全冠修复。所有样本牙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与牙体长轴成30°角、lmm/min速度加载直至样本折裂,记录样本折裂时的载荷数值与折裂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D、E组的折裂载荷分别为(952.93±102.03)、(383.97±46.31)、(733.51±54.94)、(604.76±123.73)和(893.44±87.08)N。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只有A、E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E组产生不可修复性折裂(根折位于包埋树脂平面以下)的样本数分别为0、2、1、9、3,其中D组牙体的折裂模式与其它三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剩余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桩树脂核联合全冠修复可作为邻[牙合]缺损的前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的优选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下颌切牙Empress 2瓷贴面和全瓷冠牙预备体及修复体粘接后复合体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人离体下颌切牙50颗,随机分为5组。A组为瓷贴面牙体预备组,B组为全瓷冠牙体预备组,C组为瓷贴面修复组,D组为全瓷冠修复组,E组为完整下颌切牙(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牙体预备过程,Empress 2铸瓷系统及树脂粘接技术完成瓷贴面-牙体和全瓷冠-牙体复合体。使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测试5组牙齿的抗折裂载荷值,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D、E组的抗折裂载荷值分别为:(576.11±91.53)、(204.13±85.88)、(451.50±116.81)、(386.16±117.75)、(566.05±121.37)N。经统计学分析,B组抗折裂载荷值低于其他组(P<0.01);A、E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值最高,高于其他组(P<0.05);C、D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值低于A、E组,但高于B组(P<0.05)。结论下颌切牙瓷贴面预备后,牙体抗折能力无明显降低。下颌切牙Empress 2瓷贴面与全瓷冠粘接后,2种复合体的抗折裂能力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修复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修复科就诊的上前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患者40例(40颗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20颗患牙)。A组采用一体化氧化锆桩核+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B组采用铸造钴铬桩核+钴铬烤瓷全冠进行修复。经过2年的临床追踪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期内,40例患者均能如期复诊。A组所有患者对修复美观效果均示满意;有1例右上中切牙在18个月时出现根折,其余病例均无桩核松动、脱落、折断,无根折,无明显牙龈炎,X线片未见继发性根尖周炎。B组中有9例患者对修复美观效果表示满意,11例患者认为美观效果一般;有2例分别是右上侧切牙在6个月及左上中切牙在15个月时发生根折,1例左上中切牙在24个月时因桩核松动而脱落,3例患牙在12个月和18个月时出现牙龈炎。结论 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修复牙本质肩领不完整前牙牙体缺损时可获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及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直径的桩和根管重塑材料,使薄壁根管获得更好的抗折性能。方法:选择90颗完整的上颌中切牙,完成根管治疗后,截冠分为9组。其中,4组进行常规桩道预备后行1.3 mm、1.6 mm镍铬合金铸造桩(A1.3和A1.6)和玻璃纤维桩(B1.3和B1.6)黏结后全冠修复,其余5组桩道扩大至根管壁为1 mm后行铸造桩核(C)和玻璃纤维桩修复,其中1.3、1.6 mm纤维桩用Rely X Unicem(D1.3和D1.6)和ParaCore(E1.3和E1.6)进行根管重塑和黏结,再用复合树脂堆核型后全冠修复,比较各组的抗折力和折裂模式。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根管中,A1.3组获得最大的抗折力(610.2±45.6)N,A1.3、A1.6和B1.3、B1.6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薄壁根管中,C组获得最大的抗折力(584.5±121.2)N,而纤维桩经ParaCore重塑根管后可以增加牙体的抗折力[E1.3为(420.6±95.7) N,E1.6为(517.9±67.2) N],分别较D1.3和D1.6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B1.3、B1.6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桩修复的折裂模式中大部分可以重新修复,而金属桩大部分为破坏性。结论:纤维桩修复后,折裂的牙体大部分可以再次修复,1.3 mm和1.6 mm直径的桩对于牙体的抗折性无显著影响,ParaCore重塑根管可有效增强牙体的抗折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人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荷瘤鼠嵌合模型来探讨4-1BBL-B7-H3基因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CID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Tca8113细胞;B组(Ad4-1BBL-B7-H3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人4-1BBL-B7-H3基因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C组(空载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空载体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D组(非免疫重建组)不给予小鼠免疫重建,注射Tca8113细胞;E组(非肿瘤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PBS。每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IgG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人CD3+、CD56+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和Toll样受体2(TLR2)在肿瘤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BBL-B7-H3 mRNA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分子(M1C)A、B及TLR2的表达。结果 1)B组小鼠肿瘤体积最小(P<0.05);2)A、B、C、E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人IgG、CD3+、CD56+淋巴细胞,B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A、C和E组(P<0.05);3)B组NKG2D和TLR2的表达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强;4)人4-1BBL-B7-H3基因在B组小鼠肿瘤中稳定表达;5)B组M1CA、M1CB和TLR2的表达高于A、C、D组(P<0.05)。结论 4-1BBL-B7-H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能成功诱导人CD3+、CD56+细胞增殖,直接或间接活化TLR2,上调NKG2D及其配体M1CA、M1CB的表达,从而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方法的根管治疗后的冠折年轻恒牙的抗折强度差异.方法:选择30颗牙体完好的单根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成6组:A组不截冠为对照组,其余五组沿着牙冠各轴面水平向中线的连线进行截冠;B组采用聚合瓷贴面修复;C组直接树脂修复;D组预成玻璃纤维桩+树脂修复;E组预成玻璃纤维桩十树脂核十聚合瓷冠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婴儿。获取A组PNAM矫治前及PNAM矫治后唇裂术前、B组唇裂术前和C组的标准腭部模型正位照片,对模型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A组PNAM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患者的牙弓宽度(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明显增加(P<0.05),腭部裂隙宽度(CPW)、牙槽突裂隙宽度(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与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明显减小(P<0.05);但与C组相比仍有差距(P<0.05);B组AW、CPW、CA及PA较A组矫治前均明显增加(P<0.0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组上颌结节间距离(T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腭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st reinforcement, post type and ferrule on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 central incisor teeth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into six groups, viz. A, B, C, D, E, and F, each consisting of 10 specimens. Group A specimens were not subjected to any restorative treatment. Group B specimens were endodontically treated and crowned. Specimens of groups C and D were restored with custom cast post and core. Specimens of groups E and F were treated with prefabricated titanium post and composite core. Specimens of groups C and E were restored with porcelain-fused metal (PFM) crown having 2 mm ferrule. Specimens of groups D and F were restored with PFM crown having no ferrule. All the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load (newton, N) on the lingual surface at a 135 degree angle to the long axis with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until it fractured. The fracture load and mode of fracture of each specimen were note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Tukey hones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rocedure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at 5% level (P < 0.05).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ix groups studied (P < 0.0001). The highest fracture strength was recorded with specimen of group C (1376.7 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A and D versus groups B, E, and F.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B, E, and F. Cervical root fracture was the predominant mode of failure in all the groups except group A.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custom cast post core were as strong as the untreated group. Teeth restored with custom cast post core were better resistant to fracture than teeth restored with prefabricated titanium post and composite core. Ferrule is more important in custom cast post core than in prefabricated post and composite co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乳铁蛋白(LF)对经脂多糖(LPS)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表达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hPDLCs,鉴定后取第4代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LPS组、LPS+LF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LPS组加入0.1 μg?mL-1 LPS;LPS+LF组在加入0.1 μg?mL-1 LPS 2 h后,加入10 μg?mL-1 LF。以加入LF时开始计算时间,4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PDLCs中TLR4 mRNA的表达,24 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LPS+LF组TLR4 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LPS+LF组TLR4蛋白的表达强度较LPS组减弱(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LF可以下调LPS激发的hPDLCs中TLR4的表达,在牙周炎症TLR4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原始DICOM数据,建立猴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在后牵引矫形力载荷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用混合牙列期雄性恒河猴1只,行螺旋CT扫描,建立猴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 12.1软件分析不同大小后牵引矫形力作用下,上颌骨各标志点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结果 随着力值的加大,各标志点的位移变大,位移与力值大小呈线性关系。其中,在x轴方向,各点的位移均较小;在y轴方向,各点的位移呈现较大的变化,方向沿y轴向后,而且随力值加大,位移增加明显;在z轴方向,上颌前部的上齿槽座点和前鼻棘点位移向下,上颌骨后部的后鼻棘点位移向上。结论 水平向后牵引对上颌骨有明显的后移作用且上颌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但对上颌宽度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髁突骨软骨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正颌外科方法治疗12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进行Le Fort Ⅰ型截骨术修正上颌骨,采用口内入路患侧升支垂直截骨术切除病变髁突,健侧行升支矢状切开术及颏成形术矫正咬合及偏斜。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面型均得到矫正,随访2年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 利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可以避免常规口外切口面部留有的瘢痕,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矫正了面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