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锆面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边缘适合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到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口腔修复科接受全瓷修复的患者40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46件,其中上颌22件,下颌24件;前牙单冠21个,后牙单冠25个.参照美国加利福尼亚牙科医师协会全瓷修复体的临床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并以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3项指标对修复体的牙周状况进行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瓷冠患者初戴3个月后,2例出现牙龈炎,其余均未出现边缘着色和继发龋.初戴后6个月,2例出现轻微牙龈炎症;初戴后12个月,未出现牙冠裂纹和断裂、边缘着色和继发龋,3个冠修复体出现颜色不匹配.所有患者在3、6、12个月时间点的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指标与治疗前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冠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美学效果和良好的稳定性,是理想的临床美学修复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对15例63颗缺损前牙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其中10例29颗采用树脂核和氧化锆全瓷冠联合修复,用树脂粘接剂粘固全瓷冠,修复后进行口腔健康护理指导。修复后半年至3年复查。结果 15例中14例复查,成功13例;1例失败,该例12颗前牙修复体中2颗出现牙龈退缩。结论严格规范操作,氧化锆全瓷冠和树脂核修复前牙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二氧化锆的色度学指标和透光率,以指导临床修复。方法??制作Vita?In-Ceram?YZ二氧化锆试件共36块,分为6组。其中5组分别采用染色剂LL1~LL5号按照染色步骤进行染色,第6组为空白对照组,烧结后得到0.5?mm厚度试件。制作厚度为0.5?mm?Sirona?inCorisZI二氧化锆试件共30块,分为5组,每组6块。对11组试件进行测色,指标包括L*、a*、b*值和可见光积分透射比(τ值)。结果???不论是Vita或是Sirona瓷块,随着瓷块号增加,其瓷块的明度(L*)值亦随之下降。同时可见光积分透射比(τ值)亦随之下降。Vita?In-Ceram?YZ和Sirona?InCoris?ZI不同颜色的二氧化锆透光率存在差异,颜色相近的瓷块透光率相似,但色度差较大。结论??选择透明度高的二氧化锆材料可以更好地再现牙齿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后牙3~4单位的氧化锆固定桥修复50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价氧化锆支架和饰瓷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对象为在Goettigen大学就诊的75名13内最多缺失2颗牙且存在对颌牙的患者。共制作了99个固定桥,观察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51个固定桥.使用适合钛和氧化锆的饰瓷[热膨胀系数(TEC)为85μm/(m·k)].对照组48个固定桥.使用经典的用于氧化锆的低溶附饰瓷[TEC为9.5μm/(m·K)],磷酸锌粘结。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结果:总共7个修复体失败:4个由于技术问题.3个由于周围组织并发症。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48个月后修复体总成功率为94%。23个病例需要临床干预:13个崩瓷(加瓷)、6个脱粘结(重新粘结)、3个龋坏(充填治疗)、1个牙髓坏死(根管治疗)。两组饰瓷的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10g—rank检验P=0.81)。结论:通过4年临床观察,后牙氧化锆固定桥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主要的并发症是崩瓷和脱粘结,且主要发生在下颌。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7~2001年采用HBIC-2型种植体,对224例单个后牙缺失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种植体:HBIC-2型纯钛螺旋柱状两段式种植体由河北医科大学厚朴口腔种植中心开发研制,常用规格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CAD/CAM氧化锆及Empress全瓷冠修复3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0例患者共838个全冠修复体(其中CAD/CAM氧化锆全冠428颗、Empress铸瓷全冠410颗),平均观察期36.2±5月,随访检查基牙和修复体情况,分别对两组全瓷冠的存留率和修复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内共有41颗全瓷冠(19颗为氧化锆,22颗为Empress铸瓷)完全失败,需重新制作。氧化锆全瓷冠和Empress铸瓷全冠的存留率分别为95.1%和95.8%,成功率分别为90.7%和91.2%,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D/CAM氧化锆和Empres铸瓷全冠均能满足临床需要,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伟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1,20(4):199-201
长期以来,金属烤瓷修复体因其机械性能的优异一直是最常用的固定修复体。但随着患者对于美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全瓷修复体开始应用于临床。自从氧化锆材料被介绍入口腔修复材料以来,它就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全瓷材料中最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相对于烤瓷冠更好的美学表现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需烤瓷冠修复前牙的患者,进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随访1-2年观察全瓷冠修复体的色泽稳定性、牙龈健康状况和边缘密合性。结果12个全瓷冠修复体均无变色、崩瓷和裂纹,边缘密合,牙龈健康状况良好,无红肿出血、牙龈黑线。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生物相容性好,美观耐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40例接受全瓷修复的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60件,其中上颌32件,下颌28件;前牙单冠24个,后牙单冠21个,前牙固定桥2个,后牙固定桥3个(均为3单位固定桥).分别在修复体黏结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美国加利弗尼亚牙科学会的全瓷修复临床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牙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记录全瓷修复体牙冠的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以及附着丧失(AL).结果 观察期间失访3例患者5件修复体,对剩余的37例患者55件修复体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在黏结1个月后有2件修复体的边缘卡探针,有2颗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牙齿出现牙龈炎.在黏结3个月后,有1个单冠出现裂纹,1例固定桥断裂,2颗牙齿出现牙龈红肿.在黏结6个月后,有1例桩核冠脱落,2颗牙齿出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所有复诊患者在12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边缘着色和继发龋,有5件修复体的颜色匹配稍差.在各时间点BI、PD和AL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56例前牙缺损患者行LAVA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分析。方法 选取56例前牙缺损、行LAVA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的患者按照标准程序制作全瓷修复体85颗,对修复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调查,并由患者根据评价疗效、填写修复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改良USPHS 标准对全瓷冠修复体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2个月内的随访中,56例患者85个修复体其各项指标都达到Bravo标准。修复体颜色匹配率达到Alpha标准的97.6%,修复体外形达到Alpha标准的97.6%。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达到指标的Alpha标准的84.7%,其中有15.3%处在Bravo标准上。修复体的材质达到Alpha标准95.3%。结论 LAVA全瓷单冠修复体的外形美观、层次感强、对前牙缺损病例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氧化锆全锆冠用于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47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的50颗后牙,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氧化锆全锆冠行全冠修复,分别于修复后1、3、6、12个月采用美国加利弗尼亚牙科学会的全瓷修复临床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每个指标分为A、B、C级,全部符合A级标准视为成功.结果 在修复后1、3、6、12个月随访过程中,在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方面所有患者均达A级.修复后6个月时2颗患牙牙龈轻微炎症牙龈状况评价为B级, 12个月时牙龈状况恢复健康达A级.3个全冠色彩明暗度稍不匹配评价为B级.修复后1年成功率为94%.结论 氧化锆全锆冠对牙周健康影响小,性能稳定,修复成功率高,用于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研究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与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修复二科行上颌前牙氧化锆单冠修复患者52例,随机分为FC组和PV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获取数字化印模,FC组切削制作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PV组切削制作内冠,并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氧化锆饰瓷冠。修复完成后,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修复2个月后检查基牙的牙周情况,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修复体临床评价显示,两组修复体在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表面质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情况检查表明,修复前与修复后2个月,两组基牙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满意度VAS评分显示,FC组患者对就诊时间的评分高于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颜色、舒适度方面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两种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全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均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后牙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将48例患者的5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距离<3 mm;B组:3 mm≤距离≤4mm;C组:距离>4 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6周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术后龈缘至牙体断端的距离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A、B 2组病例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周组织健康,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C组60%患牙断端暴露良好,修复效果尚可,与A、B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3组的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A、B 2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保存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疗效,但适应证的选择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氧化锆桩核在修复前牙残冠、残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08年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就诊的前牙牙体缺损患者50例(59颗患牙),采用氧化锆桩核及全瓷冠修复,随访3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3年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桩核折断、根折、边缘着色和继发性根尖周炎。修复后1、2、3年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各时间点间BI、PD及AL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锆桩核修复体的色差(ΔE)均处于临床可接受范围内,获得良好的美观效果。结论氧化锆桩核具有良好的美学和功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68例患者共88颗二氧化锆修复的全瓷单冠进行随访,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订的标准进行评估。结果:88颗二氧化锆全瓷冠在牙龈健康、颜色、继发龋、边缘适合性等方面表现优良,有5例6个二氧化锆瓷冠出现饰瓷的崩瓷或裂纹,1个牙因根折而拔除。结论:二氧化锆全瓷冠具有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但饰瓷有折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2例(192颗患牙),分别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粘接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订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期间失访4例,随访78例共181件修复体,结果显示CAD/CAM全瓷冠颜色达到好以上91.2%,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崩瓷率2.76%,与修复体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1),在粘接12个月后有1个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欠佳,所有复诊患者在12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边缘着色,继发龋和基牙松动。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