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根据血清e抗原(HBeAg)的状况可以分为HBeAg阴性和阳性2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e抗原转换为e抗体(HBeAb)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停止,传染性降低,病情得以恢复。但近年来发现部分患者HBeAb转阴后仍有一定程度的病毒复制[1],而且伴随肝脏的炎症改变,病情反而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西药组(209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70例),观察治疗1年后 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层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结果 治疗1年后,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5%和12.8%(P=0.66);应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评分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评分0~1分的患者,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6%和8.1%(P=0.04)。结论 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评分为0~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敏  高文军  高齐明  冯健华  魏环 《广东医学》2006,27(8):1127-112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4l例患者用护肝药作对照,疗程2年以上,疗效评估包括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后,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优于护肝治疗组(84.3%对58.54%,P〈0.05),HBV DNA转阴率显著优于护肝治疗组(81.25%对14.63%,P〈0.01)。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开始出现YMDD变异,24个月时YMDD变异率为15.63%,YMDD变异后2例肝功能再次出现异常。护肝治疗组3个月后,随着疗程的延长肝功能的复常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拉米夫定对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出现变异耐药后需要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护肝治疗3个月无效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以及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与病情的临床关系。方法对566例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并对125例e抗原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Au、水平进行分析。结果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36.0%为血清HBV DNA阳性,其中76.1%的患者HBV DNA定量值小于10^7拷贝/mL;血清HBVDNA定量值大于10^7拷贝/mL的e抗原阴性CHB患者,84.4%的病例ALT〉200u/L,且临床症状明显、病情严重。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一般较低;e抗原阴性CHB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与肝内炎症活动相关,血清病毒载量与ALT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HLA—DRB1^* 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 两组的HLA—DRB1^*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nRR1^*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方法:用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5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e抗原阳性组与e抗体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各临床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阳性多见于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且与e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的检出率及与血清学抗原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接受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将其分为HBeAg阳性组(32例)、HBeAg阴性组(118例),再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高低将HBeAg阴性组患者分为4组,其中HBsAg> 1 500 IU/mL患者32例(A组),HBsAg>100~1 500 IU/mL患者32例(B组),HBsAg≤100 IU/mL患者32例(C组),HBsAg阴性患者22例(D组)。比较不同抗原状态下HBV pgRNA的检出率,分析HBV pgRNA与血清学抗原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HBV pgRNA检出率(93.8%)高于HBeAg阴性组(43.2%)(P <0.05)。A、B组血清HBV pgRNA检出率(78.1%和65.6%)均高于C、D组(15.6%和0.00%)(P <0.05)。...  相似文献   

8.
Dou YL  Han JH  Li YZ  DI Q  Ni A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84-198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 DNA,筛选出100例未经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筛选出40名健康人作为质控对照。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7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率25%;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阳性率为69%;乙肝前S2抗原(PreS2-Ag)阳性率为77%;(2)7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54例,PreS2-Ag阳性60例;25例抗-HBe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4例,PreS2-Ag阳性17例。PreS1-Ag、PreS2-Ag阳性率在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HBeAg阳性时,PreS1-Ag、PreS2-Ag均阴性的阴性率(8%)低于抗-HBe阳性时的阴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eS1-Ag与PreS2-Ag同为阳性、阴性的7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PreS2-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较高。PreS1-Ag、PreS2-Ag阳性率与HBeAg的阳性无明确相关。PreS1-Ag、PreS2-Ag阴性率与抗-HBe阳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血清中HBsAg水平同e抗原血清转换率间的关系来确定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作为治疗组,进行拉米夫定抗病毒1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15例CHB患者不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按照HBsAg水平〈100、100~200、〉200 ng/L分为3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制剂等一般保肝对症治疗,观察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明确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HBsAg初始水平和治疗3个月时下降幅度的关系。从而确定HBsAg定量检测用于预测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终点时,三个水平的拉米夫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其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8.6%、37.8%、20.6%和5.1%;HBV DNA阴转率则分别为71.0%、34.9%、23.6%和0。e抗原血清转换率同HBsAg初始水平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获得较高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较好的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长期持续携带不适合抗病毒治疗,这类人常被列入不治疗的范畴内。但其中一些e抗原阳性的患者会最终出现肝硬化、肝癌等结局。因此e抗原阴转、e抗体阳转对病人预后意义重大。我们自2005年8月至2005年11月采用卡介苗素、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sAg携带者(HBsAg、e抗原和核心抗体均阳性,简称大三阳)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吕其军 《中华实用医学》2001,3(15):12-13,18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持续感染e抗原血清转换中前C基因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方法:HBV-DNA阳性且e抗原/或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以PCR结合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基因(nt1896,nt1899)及其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nt1764)变异。结果:不论前C基因还是BCP变异,均与e抗原血清转换相关(P<0.05);不论e抗体阳性组还是e抗原阳性组,BCP变异均高于前C基因变异(P<0.05),但二者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与前C基因的变异是随机的,都可下调HBeAg的表达,前者更易于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I*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I*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个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方法:将120例ETV治疗1年DNA转阴但仍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继续服用ETV抗病毒治疗,60例加用调控免疫方,检测24周时患者血清HBV血清标志物,统计其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结果: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治疗组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纯ETV治疗组(P<0.05)。结论:ETV联合调控免疫方有明显的提高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e抗原阴转率﹑转换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岑伟兵  罗仲福 《中外医疗》2010,29(35):60-60,6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20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结果 61例HBV-DNAPCR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48例,HBeAg阳性27例,2种检测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前S1抗原优于HBeAg,前S1抗原在乙肝流行病学调查上和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病进展的主要原因。阿德福韦酯(ADV)是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有效抗HBV药物之一。为系统观察其治疗效果,我们总结了18例接受为期96周ADV治疗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治疗前后均行2次肝穿刺病理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与阴性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62例)及阴性组(5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判断炎症活动度。结果 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别为(36.95±8.5)岁和(33.23±10.42)岁(,118.79±72.29)个月和(82.45±52.24)个月(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分别为(6.43±1.18)IU.mL-1 vs(4.16±2.48)IU.mL-1(、222.54±272.68)IU.L-1 vs(134.88±120.85)IU.L-1(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095,P〉0.05;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261,P〈0.05。结论 HBeAg阳性与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有所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变程度应综合一般临床资料、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穿刺病理来共同评判。  相似文献   

17.
乙肝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比例是反映机体免疫水平的主要标志,笔者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特点及干扰素治疗对其绝对值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vs 4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vs 11.8%)(P〉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vs 68.6%)(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vs 52.9%)(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俞悦 《肝博士》2007,(3):53-55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高发地区,被HBV感染的人群高达10%左右。根据临床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JbHBV的感染率高达88.1%,  相似文献   

20.
近日,《Gilead Science))杂志报道了一项有关乙肝e抗原(HbeAg)阴性/乙肝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口服抗病毒药物Hepsera 144周的临床试验数据报告。HBeAg阴性乙肝是e抗原产生能力缺乏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变异株。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44周的Hepsera治疗,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不断减少,且谷丙转氨酶(ALT)指标也持续正常化。Hepsera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