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红路 《中国校医》2019,33(7):559-560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乳腺增生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大学生体检发现的102例乳腺增生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西医健康教育讲座及中医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观察中西医联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增生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患者SAS评分为(51.36±7.87)分,SDS评分为(63.36±9.87)分;干预后SAS评分为(40.48±7.23)分,SDS评分为(54.26±9.7)分。健康教育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评分(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减轻和消除大学生乳腺增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结果 共收治40例新冠肺炎患者。10例(25.00%)患者出现焦虑,SAS平均得分(42.94±8.33)分。14例(35.00%)患者出现抑郁,SDS平均得分(46.41±13.37)分。患者焦虑与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平均得分(37.94±5.67)分,SDS量表平均得分(39.93±8.55)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的护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少年时期不同精神障碍之间的共病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和舞阳县文烽乡的2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1 500名学生,采用长处和困难筛查问卷(学生版(SDQ)和自编增补问卷进行筛查,后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行诊断,并随访1年。结果 共查出六大类精神障碍患者80例,其中有7例共病患者,共病检出率为8.7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与对立违抗障碍、焦虑障碍与应激障碍之间有共病;随访研究中又发现2例共病患者,和2种新的共病关系:抑郁障碍与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共病,共病检出率为11.25%;共病者比无共病者更易出现诊断改变(P=0.002)。结论 初中生精神障碍共病明显存在,多种精神障碍之间有共病关系,其中焦虑障碍的共病关系较为明显,抑郁障碍共病发生较晚;共病者症状更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问卷星对1 40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调查,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 294名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21.5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3.85%、7.32%、0.34%;焦虑检出率为9.4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8.36%、0.91%、0.19%。男生抑郁(44.71±12.88)分、焦虑(40.35±9.28)分,女生抑郁(42.28±10.86)分、焦虑(38.70±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 P=0.005;t=2.163,P=0.046)。不同年级大学生抑郁、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8,P=0.221;F=1.021,P=0.362)。结论 疫情期间男女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精准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鹏  徐婉  张才溢  耿德勤 《中国校医》2020,34(10):770-773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期公众的心理状态,便于早发现异常,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并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压力感受量表(PSS-10)对5 097位群众采用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到5 09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 1 608 名(31.55%),女性 3 489 名(68.45%)。焦虑标准分为(40.06±9.03)分,抑郁标准分为(42.94±12.29)分,压力知觉得分为(14.66±5.83)分。调查人群焦虑的发生率为 12.1%、抑郁的发生率为 2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上、已婚、丧偶、受教育在高中以上、焦虑是压力知觉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疫情期间普通民众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压力应激问题,应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促进男护士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的全体男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男护士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职业倦怠量表(Mash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评估男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估男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男护士的睡眠质量,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男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男护士共159人,发放问卷159份,问卷回收率100%。男护士中11.95%处于高职业倦怠水平,20.13%处于低心理弹性水平,61.64% PSQI得分>7分,焦虑症状阳性率为18.24%,抑郁阳性率为27.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龄、经济负担、职业倦怠程度、心理弹性水平是男护士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护龄、职业倦怠、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某三甲医院男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及时发现并改善,有助于提升男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2 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2.0%,12.3%.男生抑郁检出率(44.7%)高于女生(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焦虑的检出率(15.0%)高于男生(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结论 绍兴市青少年抑郁、焦虑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李小娟  毛淑琴 《中国校医》2019,33(12):921-923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81例胃癌根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实验组91例。对照组患者胃癌根治手术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护理。2组患者接受住院护理8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改善情况。记录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疗效评估。结果 2组患者接受住院医疗护理8周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0.98±3.29)分,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9.76±3.55)分;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2.32±4.35)分,实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4.88±4.55)分;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77.78%,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1.21%。以上各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改善心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缓解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综合心理干预对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城市某街道社区全部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性别变量匹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每月1次,共观察6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or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MQ)分别于干预前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 结果 综合干预后研究组SAS阳性率(17.07%)、SDS阳性率(21.95%)较干预前(SAS阳性率36.59%、SDS阳性率43.90%)显著降低(P<0.05),SSRS主观支持评分和总分、SCM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估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CM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χ2=3.400,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OR=0.969,95%CI:0.953~0.984,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OR=0.974,95%CI:0.953~0.994,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OR=1.088,95%CI:1.064~1.113,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OR=1.042,95%CI:1.019~1.066,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OR=1.065,95%CI:1.035~1.096,P<0.001)和父亲控制(OR=1.068,95%CI:1.038~1.099,P<0.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抽取上海市2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填写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精简版(DASS-21)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家长填写中学生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 结果 有效样本1 986人,平均年龄(14.71±2.01)岁,男生1 019名(51.3%)。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3.9%、51.0%和29.0%,失眠症状发生率为37.0%。在校正了人口学因素后,有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中学生失眠症状风险分别高于无相应负性情绪中学生(压力:OR=2.17,95%CI:1.60~2.95;焦虑:OR=2.97,95%CI:2.27~3.88;抑郁:OR=2.59,95%CI:1.94~3.47),且在初中生中更高。 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在初中生中相关性更高,应当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安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0):1147-1150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青少年忽视经历及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并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在伊犁地区6所中学生初一至初三共调查2 044人,对其进行自编忽视问卷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结果 伊犁地区初中生忽视率为73.04%;乡村(76.00%)高于城市(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01)。忽视学生平均得分为(8.34±2.83)分;城市学生得分为(8.21±2.71)分,乡村为(8.46±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P=0.024)。青少年心理健康意志行为因子得分为(17.15±2.88)分,认知得分为(16.67±2.88)分,个性因子为(19.75±3.70)分,思维因子为(16.44±3.42)分,情绪因子为(9.56±2.23)分。心理健康等级主要集中在“一般健康”和“较好健康”等级。无忽视经历初中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有忽视经历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3、3.571、3.039、3.337、4.388,P均<0.01)。结论 伊犁地区青少年忽视状况较重,忽视经历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简阳市妊娠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对简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22名妊娠期妇女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测定其焦虑和抑郁情况,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测定其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简阳市妊娠期妇女的焦虑率为5.3%, 抑郁率为5.6%, 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未做产前检查(OR=4.554, 95% CI:1.063~19.510)是简阳市妊娠期妇女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 孕晚期(OR=5.381, 95% CI:1.422~20.363)和社会支持度一般(OR=4.150, 95% CI:1.198~14.375)是简阳市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初中(OR=0.015, 95% CI:0.001~0.275)、高中或中专(OR=0.004, 95% CI:0.001~0.128)、大专及以上学历(OR=0.053, 95% CI:0.003~0.851)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妊娠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不可忽视, 可结合以上影响因素,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  相似文献   

16.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7.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熊金辉  位照国  侯欣宇  张笑盼 《中国校医》2022,36(7):518-521+549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  相似文献   

19.
鲍丽俊  范佳丽 《中国校医》2010,24(7):494-4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安徽省宣城市某普通中学八年级11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核心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学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时,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少;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时,易出现如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冲突等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情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