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 BM  Li S  Wang J  Cao XY  Xu BN  Zhou D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30-23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应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前期80例患者术中未作特殊处理;后期125例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术中严格控制血压在个体正常值的下限,心率升高至80次/min后开始扩张狭窄并放置支架。结果前80例患者并发症为8.8%,严格调控血流动力学的125例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1个月~5年,均无严重再狭窄发生。结论重视调整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CAS)术中低血流动力学紊乱(H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接受CAS患者,根据CAS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评估有无HD;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S中发生H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2例发生HD(HD组),其中27例见于球囊扩张时,14例见于植入支架时,1例见于以封堵器封堵血管时;79例未见HD(非HD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无累及球部或分叉部)、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均为H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AS术中发生HD与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有无球囊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5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Yuan C  Zhang WD  Yuan B  Xing T  Li T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02-505
目的 介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探讨该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方法 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共放支架58个,其中Wallstent支架41个,Smart支架14个,OptiMed支架3个。18例患者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 术中2例患者出现较重卒中,其中l例术中出现左眼视野缺损,3个月后仍有残余症状,1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偏瘫,经救治神志恢复。2例出现轻度卒中。6例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其后逐渐恢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9%,严重卒中为3.5%。循环系统并发症为10.3%。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患者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经验的医生治疗下,操作是安全的。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因颈动脉狭窄而接受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AS操作采取标准治疗方法,患者术前5d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先放置远端保护装置,90%以上狭窄患者进行前扩张,残留狭窄>30%则进行后扩张.结果 72例患者成功地植入颈动脉自膨式支架80枚,全部使用远端脑保护装置,5例患者行同期手术,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ff-pump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2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2例,1例肾动脉支架植入.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27例),其中严重并发症(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39%(1例同侧小卒中);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2例同侧TIA(2.78%),1例高灌注综合征(1.39%),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2%(21例),其中1例高血压(1.39%),5例心动过缓(8.33%),15例术后低血压(20.8%),其他2例出现穿刺点血肿(2.78%).结论 血液动力学改变(低血压、心动过缓)是CAS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严重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颅内出血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403 例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治疗,围手术期5例发生颅内出血,回顾性分析其病例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总结发生出血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5例支架置入术后30 min和5 d发现脑出血各2例,3 d发现脑出血1例.保守治疗1例(出血量约2 ml),行脑室穿刺引流1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3例.出血部位均在支架置入侧,其中2例出血位于原脑梗死区域.1例保守治愈;1例行脑室引流治疗因病情加重死亡;3例经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1 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2 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颅内出血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因素,分析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我院行SPECT检查且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颈动脉狭窄68例,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是否合并椎基底动脉狭窄(VBS)、侧支循环是否开放和支架成形术前后等情况时相关rCBF的变化.结果:单侧颈动脉狭窄按不同因素分组时相关rCBF下降例数的卡方检验:狭窄90%~99%分别与50%~69%和70%~89%患者比较,P值分别为0.046和0.020;合并VBS和不合并VBS患者比较,P值为0.927;侧支循环开放与无侧支循环患者比较,P值为0.222.颈动脉单侧狭窄与双侧狭窄患者比较,P值为0.046.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相关的rCBF下降区76%的患者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状况的改良Rankin评分由入院时(1.4±0.7)分降为术后的(0.4±0.3)分(P<0.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可能是影响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rCBF的因素,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狭窄相关rCBF,临床相关症状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16 4例 ,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 14 6例 ,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13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5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 结果  16 4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 (78 8± 13 6 ) %降低到 (10 2± 7 5 )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 (0 6 % ) ,1例出现小卒中 (0 6 % )。14 5例获得随访 ,时间 3月~ 30月 (平均 8 9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术后 6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随访 4 5例 ,再狭窄 1例 (2 2 % ) ,但无临床症状。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6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植入支架75个,其中颈内动脉支架68个,颈总动脉支架2个,同时植入锁骨下动脉支架2个,椎动脉支架3个,4例术前安装了临时起搏器。结果65例中2例脑保护装置置放失败,63例成功。63例脑保护装置中26例可见斑块碎片,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脑缺血,1例同时置入椎动脉支架后发生椎动脉血栓形成;9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心动过缓,4例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者未发生术中低血压。5例出现术后低血压,1例术后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1例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高血压。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脑保护装置的条件下,正规熟练的操作和严格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2001年10月至2008年6月共271例(300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口服氯吡格雷75 ms/d,肠溶阿司匹林100~200 mg/d,辛伐他丁40 mg/晚,共5~10 d.应用肝素持续静脉滴注(50 mg/d)共2 d.术后继续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结果:271例患者(300侧)手术均获成功,颈动脉狭窄和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周内并发症7例,1例死亡.226例患者3~24个月行超声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5例发生再狭窄;其中45例患者超声随访超过36个月,无再狭窄病例;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无脑缺血相关症状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正确的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全脑血管造影后在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下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计算术中脑缺血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30 d神经系统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动脉造影示,6例(26.1%)颈动脉狭窄50%~70%,17例(73.9%)颈动脉狭窄>70%.所有病例在MO.MA系统保护下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顺利进行,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5.3±1.2)min.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在颈总动脉球囊阻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对侧肢体短暂抽搐;2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6 h及1周.9例患者术中颈动脉抽血中可见细小斑块碎片.术后30 d随访有1例TIA发作,1例对侧新发脑卒中,术后30 d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为4.3%.结论 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神经系统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重度及不稳定性斑块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中风从而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公认的标准术式,但近年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1980年,Kerber等首先报道应用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以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中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 3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rotidarterystenting ,CAS)是应用血管腔内外科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 1979年Mathias等首次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术(PTA)。为克服PTA的不足 ,1989年支架被第一次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中 ,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CAS。1995年Bergero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 13例。以后又有学者作了相继报道 ,综合各家报道 ,其临床效果满意。一、CAS操作技术1.操作技术 :患者平卧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于股动脉 ,放置一 9F动脉鞘 ,注射 5 0 0 0U肝素 ,全身肝素化可预防操作中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体会,并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22例(125侧)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成功完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23侧,均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共置人支架124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8.4%(123/125).围手术期发生一过I生脑缺血6例(4.9%),小卒中2例(1.6%),完伞性卒中1例(O.8%),严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例(1.6%),其余113例次(91.9%)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总卒中/死亡率为2.4%.8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5(3~36)个月,超声检查提示50%~70%狭窄5例(5.8%),70%以上狭窄1例(1.2%),均无临床症状.非相关原因死亡2例.其余78例(90.7%)支架通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林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24-425
本文报道CAS128例术后出现7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指出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高灌注危险因素,确保脑灌注,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保持血压稳定,加强监护及对症护理,能有效的预防和处理高灌注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预防颈动脉窦反射(CSR)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择期症状性颈动脉C_1段狭窄行CAS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4~81岁,BMI 19~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组(B组)和阿托品预防组(C组),每组20例。B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利多卡因5 ml在颈动脉窦区进行浸润阻滞,注射后5 min球囊引导导管到位,行球囊扩张,并置入颈动脉支架;C组预防性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注射后5 min球囊引导导管到位后,开始球囊扩张及置入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在局麻监测下完成CAS。记录颈动脉窦浸润阻滞后/静脉注射阿托品后5 min(T_1)、球囊扩张即刻(T_2)、支架置入后5 min(T_3)、10 min(T_4)、20 min(T_5)及术毕即刻(T_6)的HR及T_1和T_3—T_6时的SBP,并计算T_2—T_6时HR与T_3—T_6时SBP降低幅度。CSR定义为:与T_1时比较,T_2—T_6时HR降低幅度10%、或心动过缓(HR60次/分)、或低血压(SBP90 mmHg),分别记录HR降低幅度10%、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记录应用阿托品及多巴胺补救例数。记录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误伤血管、心脏骤停及术后心脑血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_2时B组HR降低幅度明显小于C组(P0.05),T_3—T_6时两组SBP、HR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阿托品补救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于T_2时出现心脏骤停1例,20 s后逐渐恢复自主循环,术后3 d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B组发生声音嘶哑4例,于术后1 h内恢复正常;其余未发生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误伤血管、心脏骤停及术后心脑血管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颈动脉窦区浸润阻滞,可有效地预防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颈动脉窦反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CAS)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年12至2009年12月完成的114例(118例次)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包括围手术期30 d内及中远期并发症.结果 114例患者行118例次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即刻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32.20%(38/118),包括颈内动脉痉挛10.17%(10/118),心动过缓11.02%(13/118),低血压2.54%(3/11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93%(7/118),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54%(3/118).平均随访时间(28±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2.38%(2/84),总并发症发生率10.71%(9/84),包括缺血性脑卒中3.57%(3/84)、支架内再狭窄1.19%(1/84)、支架狭窄变形4.66%(4/84)、支架扭曲断裂1.19%(1/84).结论 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死亡或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前良好的病例选择以及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把握,是减少CAS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玲 《护理学杂志》2006,21(5):25-26
回顾性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与并发症。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17例,全部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134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283患者未使用保护装置,对其中202例(71.38%)进行预扩张,66例(23.32%)采取后扩张,3例未扩张。结果 417例患者术中,心率下降者105例(25.18%);术中微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好转,2例留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322例随诊,占77.22%,其中再狭窄15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6%。325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中,256例症状消失或好转,占78.77%;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应对术后脑血管过度灌注导致脑出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