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e入路半髋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36例,随机等分为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e入路组。采用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和术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定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术后一般指标:术后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0±0.95)分,(5.95±0.76)分,t=-0.919,P=0.364];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Hardinge入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371.00±35.82)ml,(394.50±30.51)ml,t=2.233,P= 0.031];②Harris评分:术后3月、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25±1.33)分,(92. 65±1. 46)分,t=-1.357,P= 0.183;(96. 45±1.32)分,(97.05±1.15)分,t=1.537,P=0.133];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改良Hardinge入路组[(67.94±2.46)分,(61.56±1.95)分,t=-8.638,P<0.01];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术后2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改良Hardinge入路组[(79.56±1.65)分,(72.94±2.15)分,t=-10.328,P<0.01];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术后1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改良Hardinge入路组[(87.85±1.98)分,(86. 25±2.22)分,t=-2.404,P=0.021];③并发症:两组患者1年内各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1例脱位;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相比于改良Hardinge入路,行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更好的改善围术期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毅 《当代医学》2011,17(19):53-54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7月采用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水泥半髋置换治疗。结果 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感染,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全部愈合,关节功能优良,均获得伤前的功能和生活质量。结论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防止并发症发生或加重、提高生活质量,术前积极处理内科疾患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张劲松 《中外医疗》2013,(12):63-63,65
目的探讨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利用DHS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利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后出现内科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标准的42例>75岁的不稳定型转子问骨折患者,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75~98岁,平均81.5岁,Evans分型ⅢA型15例,ⅢB型18例,Ⅳ型9例,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  相似文献   

5.
焦杰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68-1270,127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分别作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这2种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显著,与DHS内固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与DHS内固定相比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能早日下地负重锻炼,尽可能地使患髋关节功能恢复至受伤前的水平,大幅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活动时间、Harris评分结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62.81±9.51)min,平均出血量(208.51±10.24)mL,下地活动时间(5.12±2.36)d,1年后Harris评分结果(87.62±3.67)分.均未出现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为出现关节松动、关节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根据Evans分型,Ⅱ_A型8例,Ⅱ_B型17例,Ⅲ型11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术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23例,良11例,可2例。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及下沉现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该手术具有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可早期下地锻炼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20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的X线显示中都显示具有良好的转子间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假体位置良好;术后96例患者获得3~20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优良率为85.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负重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且能够避免长期的卧床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11-111,138
目的探讨PFNA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5例老年人常见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PFNA术治疗;并与同期应用DHS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例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及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在术后7~12d出院,无伤口感染及患肢疼痛。PFNA组及DHS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谌业光  王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32-133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出血量20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91分,无切口感染、血肿,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agnerSL股骨柄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方法:2008年8月~2009年8月,采用Wag.nerSL股骨柄假体进行半髋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按Jensen—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质量均为骨质疏松。选择WagnerSL股骨柄假体进行半髋置换术。结果:平均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第3~5天,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2个月,无失访病例。21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及随访X线片假体位置好,均无明显疼痛,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双下肢不等长6例,均在1cm以内。术后最后1次随访Harris评分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90.5%。结论:WagnerSL股骨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降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这些患者多有骨质疏松,故其骨折为粉碎性不稳定型骨折。高龄又多伴有内科疾病,尤其是肺部的疾病,采用以往的治疗方法需长期卧床会加重原有疾患,并出现肌力的下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较高,大约10%~20%的病人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死亡原因多是合并症引起。另外骨质疏松患者对内固定物的把持力差,易出现内固定物的松动、脱落或髋内翻畸形等。我们开展的第一例手术患者就是DHS术后失败者。自2003年~2005年上半年采用此方法治疗共15例,随访6个月-30个月,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郭根成 《当代医学》2013,(35):88-89
目的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为发生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归纳手术数据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除2例死于其他疾病外,其余均恢复到伤前状态。Harris评分总有效率为87.8%,优良率为70.73%。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体质允许、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是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问骨折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技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6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男性5例,女性12例,最高年龄93岁,最低75岁,平均83岁,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多,平均每人患病2.6种。按Evan's骨折分类,Ⅰ~Ⅳ型分别为2、4、8、3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6例(35.3%),其中4例针道局部感染,两例肺部感染;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一年内无死亡病人;功能评定(Sanders):优6例,良8例,优良率83%;有1例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93%。结论应用外目定架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给予分类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较少,卧床时间较短,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高。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内固定治疗相当,其具有卧床时间短、功能恢复好、达优率高等优点,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当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道生  郑永义 《吉林医学》2015,(7):1292-1293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4例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治疗方法不同进行临床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17例和髋动力锁定钢板组17例。结果:髋动力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动力锁定钢板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确切,但是髋动力锁定钢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霁  隆晓涛  杨阜滨 《重庆医学》2013,42(20):2356-235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该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87例经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术后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结果围术期患者死亡1例,术后186例获随访。Harris评分为45~96分,平均81.5分。其中优51例,良98例,优良率80.1%。16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关节置换作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能有效地提高高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李德平 《吉林医学》2014,(23):5141-5142
目的:观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加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9例,尚可5例。患肢功能总的优良率为84.4%。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好,可尽快地恢复伤肢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