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恶性概率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4~2018年人院且病理结果明确的443例亚实性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其中建模组296例,男125例、女171例,平均年龄(55.9±11.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前期初步建立的国人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判断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后续连续145例SPN患者临床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并与国外模型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连续手术获得病理明确诊断的SPN 145例,其中男72例,女73例;平均年龄(59.4±12.2)岁.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吸烟史、吸烟量、戒烟时间、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肿瘤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边界清楚、血管集束征、空洞共17项临床资料,将所需资料代入相应模型中,分别验证国人模型与国外模型对SPN良、恶性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通过Hosmer-Lemeshow (H-L)检验判断各数学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并绘制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 AUC)检验其预测的鉴别度,判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5例SPN中良性47例(32.4%),恶性98例(67.6%).应用国人数学模型预测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66.0%,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86.1%.H-L检验结果显示,3个临床模型的拟合均较好(P>0.05).国人数学模型的AUC为0.874±0.035,Mayo模型为0.784±0.041 (P =0.004),VA模型为0.754 ±0.041 (P =0.002),国人数学模型与国外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前者预测准确率最高.结论 前期建立的国人SPN良、恶性判断数学预测模型有较高临床价值,效果优于国外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检测CTC、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成分占比(Cdmax/Td),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C、CTC联合LDCT对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CTC与MSP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20例SPN中,恶性肺结节102例(85%),其中肺腺癌97例(81%);含浸润成分的MSPN[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CTC明显高于不含浸润成分的MSPN[原位腺癌(AIS)][10.65(9.05~12.70)比8.00(6.85~10.20)FU/3 ml,Z=-3.119,P<0.05];CTC、Cdmax/Td预测MSPN是否含浸润成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55;CTC联合Cdmax/Td预测MSPN是否含浸润成分的AUC大于Cdmax/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4比0.855,Z=2.24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TC与肺腺癌LDCT肿瘤最大径(Td)、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7.118、14.474、4.368,P<0.05),与恶性结节脉管侵犯、胸膜侵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无相关(χ2=1.601、0.822、0.457,P>0.05)。结论CTC对MSPN病理浸润具有预测价值;CTC联合LDCT对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纯影像预测;CTC与Td、淋巴结转移、术后TNM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直径〈30 mm的肺内结节,多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在医院检查时发现,患者无其他肺部病变相对应的症状和体征,因而早期很难确定其性质。SPN存在一定的恶性概率,早期诊断成为影响预后的关键,如何鉴别其良恶性是临床诊治的难题之一。仅仅根据SPN的大小、特征,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近年来,随着新型纤维支气管镜、高分辨率CT、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为临床上鉴别SPN的良恶性提供了帮助,现对SPN鉴别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层螺旋CT和低剂量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一旦发现孤立性肺部结节,临床上很难立即将孤立性肺结节区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通过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生长速度,结节恶性概率数学模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的诊断价值等分析,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同时总结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策略,根据结节直径是否大于8mm以及患者是否有高龄、吸烟和恶性肿瘤病史,分别采用不同的随访和治疗策略,并探讨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治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孤立性肺结节的发现逐渐增多,因其早期难以确定良恶性,而其又有成为早期肺癌病灶的可能,因此早期对孤立性肺结节行恰当的评估,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就患者的年龄、结节大小、倍增时间、结节位置、细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影、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节钙化、既往疾病史、吸烟史、结节边缘、既往症状和结节密度等相关因素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作一综述,并展望未来孤立性肺结节可能的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个普通的医学问题,但诊疗起来十分复杂.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术前对孤立性肺结节作出明确的诊断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对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最主要的问题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并让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目前许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和检测方法已经用来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但这些均不能完全对其进行鉴别.最近的一些进展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质的进步.本文就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评估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直径≤3cm)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吸烟指数、有无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结节大小和影像学表现等因素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采用x^2检验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00)、吸烟指数(P=0.001)、结节大小(P=0.000)、影像学表现(P=0.000)与结节病变的良恶性均有明显的关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值=1.096)、结节大小(OR值=2.329)和结节的影像学表现(OR值=0.167)与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显著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和结节大小可作为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RTE)技术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郫都区人民医院行RTE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25例.患者均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行RTE检查,以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为评价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CI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诊断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1例SP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89例、女62例,年龄30~80(57.99±0.86)岁,比较不同临床因素对恶性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良性SPN29例,恶性122例。恶性SPN IA期58例,IB期30例,ⅡA期7例,ⅢA期25例,Ⅳ期2例。恶性SPN的平均直径大于良性(2.03cm1VS.1.77cm,P=0.039),直径大于2cm者的恶性率高于2cm以下者(90.3%VS.74.2%,P=0.013),恶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良性患者(60.39岁VS.47.90岁,P〈0.01),年龄45岁以上患者的恶性率高于〈45岁患者(86.4%VS.38.9%,P〈0.01)。不同性别、有无临床症状、有无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支/年和〉400支/年、不同部位的恶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N的良恶性诊断应当综合患者的病史、年龄、结节直径、形态、动态变化进行判断,性别、有无临床症状、吸烟与否、吸烟指数及位置作为诊断参考因素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囊腔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囊腔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组与良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胸部CT影像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囊腔型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恶性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65±11.74)岁;良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96±13.91)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腔壁结节[OR=3.538,95%CI(1.231,10.164),P=0.019]、短毛刺[OR=4.106,95%CI(1.454,11.598),P=0.008]、囊腔壁形态[OR=6.978,95%CI(2.374,20.505),P<0.001]、囊腔个数[OR=4.179,95%CI(1.438,12.146),P=0.009]是恶性囊腔型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P=ex/...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肺结节定位法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66例,.平均年龄(57.62±12.13)岁。三维重建肺结节定位组45例,CT引导Hook-wire肺结节定位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肺结节定位失败率(4.44%vs.5.88%,P=0.633).手术时间[15(12,19)min vs.15(13,17)min,P=0.956].术中出血量[16(10,20)mL vs.15(10,19)mL,P=0.348].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2.2)d vs.2(2.2)d,P=0.841].切缘距离[2(2,2)cm vs.2(2.2)cm,P=0.272].TNM分期.(P=0.1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引导Hookwire肺结节定位组出现2例气胸,2例血胸,4例脱钩;三维重建肺结节定位组无穿刺定位相关并发症。结论基于三维重建定位肺结节准确。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寻找判断SPN良恶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理诊断的106例SPN患者。以SPN良恶性分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判断SPN良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年龄、毛刺征、磨玻璃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患者的年龄、毛刺征、磨玻璃结节是预测SPN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毛刺征、磨玻璃结节与SPN良恶性高度相关。对于高龄、毛刺征、磨玻璃结节患者,其SPN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234例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肺段切除组(段切组)119例,男44例、女75例,年龄(56.6±8.9)岁,肺叶切除组(叶切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56.2±9.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11.2±30.0)min vs.(107.3±34.3)min]、术中失血量[(54.2±83.5)mL vs.(40.0±16.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8±0.6)d vs.(2.6±0.6)d]、住院时间[(3.9±2.3)d vs.(3.7±1.1)d]和病理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用力肺活量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值显著优于叶切组患者[(0.2±0.3)L vs.(0.4±0.3)L,P=0.005,0.3%±8.1%vs.2.9%±7.4%,P=0.041]。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有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03-2019-09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和分期的120例SPN患者。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前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形态特征显示率,以及两种方法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20例SPN患者中,良性结节34例,恶性结节86例(肺腺癌80例、肺鳞癌3例、肺小细胞癌3例)。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等恶性肿瘤征象的诊断率均高于64层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数据三维重建对SPN准确率为86.23%,灵敏度为91.86%,特异度为82.35%,阳性预测值为92.94%,阴性预测值为80.00%,均明显高于64层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形态特征显示率优于64层CT增强扫描,能提高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三维导航下免穿刺定位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268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193例,平均年龄(56.55±12.10)岁。穿刺定位组89例,免穿刺定位组17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穿刺定位组平均靶区CT扫描次数(3.01±0.98)次,穿刺数字疼痛评分(3.98±1.61)分,穿刺后肺压缩30%以上气胸7例(7.87%),肋间血管损伤出血8例(8.99%)。穿刺定位组与免穿刺定位组均顺利发现和切除结节。两组结节位置(P=0.466)、手术时间[(151.83±39.23)min vs.(154.35±33.19)min,P=0.585]、病灶切缘宽度[(2.07±0.35)cm vs.(1.98±0.28)cm,P=0.750]、切除亚段数(2.83±1.13 vs. 2.73±1.16,P=0.5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导航免穿刺定位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避免了穿刺不利因素,可替代穿刺定位技术应用位于肺段或亚段中央区域,或邻近段间静脉的肺GG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定量和定性特征和肺磨玻璃结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为磨玻璃结节患者术前规划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2年7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肺腺癌的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非浸润腺癌组(包括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组。收集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浸润性腺癌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灵敏度和特异度。使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555例纳入研究。非浸润腺癌组310例,其中女235例、男75例,年龄49(43,58)岁;浸润性腺癌组245例,其中女163例、男82例,年龄53(46,61)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4.707,95%CI(2.060,10.758)]、实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FR^(+)CTC)与患者肺部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建立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学和FR^(+)CTC的肺部肿物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1 277例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查且病理结果明确的肺结节及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8例、女759例,中位年龄为57(29~85)岁。随机将患者分配到试验组和验证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检验模型一致性。结果试验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25例、良性疾病患者113例;验证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9例、良性疾病患者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FR^(+)CTC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女性、FR^(+)CTC值>8.7 FU/3 m L、胸膜牵拉征阳性、结节直径、毛刺征阳性、结节中实性成分直径比值<1是病灶直径≤4 cm肺肿物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区分度检验试验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8,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83.19%;验证组AUC值为0.903,模型敏感性为79.45%,特异性为90.00%,表明Nomogram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表明Nomogram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FR^(+)CTC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本研究建立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精准度良好,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直径(T)≤2 cm]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和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本中心前瞻性建设的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Western China Lung Cancer Database,WCLCD)及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搜集2005~2016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T≤2 cm)病例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的切除效果,并比较WCLCD和SEER数据库病例的生存差异。共纳入4 800例(WCLCD∶SEER=354∶4 446)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T≤2 cm N0M0)。对于T≤1 cm的实性小结节肺癌,按1∶4倾向性评分匹配到肺段组103例、肺叶组350例;对于1 cm1~2 cm的实性小结节肺癌,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5年总生存率相当。相比SEER数据库,WCLCD数据库周围型实性小结节肺癌病例远期生存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