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采用 3种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 3 5例 ,随访 6个月~ 4年 ,平均 2年。结果 伤椎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 4 2 %提高到术后93 5 % ,后缘由术前 94 %提高到术后 98% ,后凸角由术前 2 7 6°降低到术后 5 2°,椎管面积从术前69 %提高到术后 95 %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 ,较术前改善Ⅱ级以上。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且定期随访至少2年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患者625例,男401例,女2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8岁.植骨融合者389例,末植骨融合者236例.分析62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住院病历,两者结合判断内同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21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失败,失败率为3.36%.内固定失败者包括胸腰段14例.腰段7例.其中椎弓根螺钉断裂者15例,连接杆断裂者1例,内固定松动者3例,螺帽脱落者2例.内固定失败平均时间1.97年.植骨融合者失败率为1.03%,未植骨融合者失败率为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失败多见于胸腰段骨折者.术中有效植骨叮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爆裂骨折内固定应尽量联合椎间和横突间植骨.骨折术后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避免过早重体力劳动对避免内固定失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总结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经验,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按McAfee分类,楔形压缩骨折16例,稳定爆裂骨折24例,不稳定爆裂骨折20例,Chance骨折1例,屈曲牵拉型损伤3例,平移型损伤2例,T7平移型损伤合并T12压缩骨折1例,T10屈曲牵拉型损伤合并L4压缩骨折1例。术前术后X线片、CT片测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管横切面积、TSA角及SSA角,按Frankel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约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约450ml。随访时间2~22个月,平均12个月。Frankel评分A级18例中2例术后上升1级,其余无恢复,B~D级22例均有1~2级上升。螺钉植入椎弓根位置的优良率为83.77%,椎体压缩高度恢复优良率为92.86%;椎体后凸角(Cobb法)及椎管横切面积复原满意。6枚椎弓根螺钉折断,21枚弯曲,1例连杆折断,6例后期发现Cobb角有平均5。再损失。结论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收治的596例胸腰椎骨折或合并神经损伤经后路减压、植骨、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病例的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其中男332例,女264例,年龄15~68岁,平均42.6岁。骨折节段T1022例,T1159例,T12116例,L1139例,L2140例,L382例,L438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型18例,爆裂型387例,骨折脱位型149例,Chance骨折42例。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77例,B级188例,C级141例,D级98例,E级92例。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材包括:steffee钢板65例,CD113例,AF 140例,SF 256例,TRSH 22例。结果120例失访或随访少于6个月,其余476例获6~36个月随访。其中30例出现断钉、断棒(板),钉骨界面松动,钉棒(板)连接松动。全部30例内固定失败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后凸角加重,矫正度丢失,9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22例存在不同程度腰背痛,13例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①存在植入椎弓根钉节段椎体或椎弓骨折,术前存在骨质疏松;②术中操作失误致椎弓骨折、螺钉穿出椎弓或椎体;③术中未植骨或植骨不满意;④忽视术后管理;⑤椎弓根钉棒(板)系统自身特点等与内固定失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切开短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较,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前瞻性将34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17),分别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经皮组)和切开短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的恢复情况、平均复位丢失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3~21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组手术时间平均(130±11)min,与切开组[(129±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870).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0±37)mL,与切开组[(287±3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1,P<0.05).经皮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52.1%±5.8%恢复至术后95.5%±2.2%,后凸Cobb角平均从术前16.2°±1.7°恢复至术后5.7°±0.8°,平均复位丢失率为11.2%±1.2%,与切开组(13.1%±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是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方法,其与传统切开短节段固定手术相比,疗效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断钉及弯曲松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断钉、弯曲松动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3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断钉、弯曲松动病例进行分析,就骨折类型、器械类型、植骨及减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断钉、弯曲松动33例,发生率为12.5%.弯曲松动10例,断钉23例.Dick钉组1例,RF钉组15例,改良RF钉6例,AF钉组11例.植骨组7例,未植骨组26例.减压组23例,未减压组10例.爆裂型骨折21例,屈曲压缩型骨折8例,骨折脱位型4例.结论严重爆裂型椎体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断钉率高,后路椎板减压、操作不当及器械本身缺陷都可增加椎弓根螺钉断钉、弯曲松动发生.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随着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带来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例如: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弯曲等导致内固定失败,是脊柱外科医生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我院1998年4月~2006年3月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42例,其中发生螺钉断裂、松动或弯曲29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2月~2007年11月,我科经后路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5~43岁。高处跌伤5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3例,L13例,L3~41例。骨折分类:爆裂骨折6例,骨折脱位1例,Chance骨折1例。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h~8d。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2001年2月起,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行椎体内灌注成形,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79例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Steffee 19例,RF28例,AF 32例,比较术前术后伤椎高度、伤段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多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Sextant微创脊柱系统结合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载荷分享评分逸7分的胸腰椎 A型骨折患者 20例, 并与同期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 20例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间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手术时机及载荷分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经皮组明显小于开放组(P约 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高、后凸角均显著恢复(P<0.05);术后 1年, 两组均见椎体前高和后凸角的显著丢失(P约 0.05);末次随访, 两组也均未见上述指标的进一步丢失。影像学指标与临床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皮组影像学指标恢复略差, 但临床疗效略优。结论 (1)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可应用于治疗载荷分享评分逸7分、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爆裂骨折;(2)尽管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影像学各指标略差于开放组, 但由于其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仍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2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寻求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措施。方法 对 21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柱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多为技术因素。结论 在基层医院提高医师的技术素养是避免脊柱内固定失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利杰 《中国骨伤》2003,16(3):159-160
我院从1989-2001年用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得到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人19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新鲜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同时,加CPC行椎体成形。结果33例获随访5~29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3例发生CPC渗漏至椎管和椎间孔内,椎管内静脉丛漏2例,椎前静脉漏1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PC椎体成形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胸腰段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处,具有较大的活动度,易受传导暴力造成爆裂骨折,常合并椎管内占位,临床出现脊髓神经症状。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有效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又要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坚强内固定,植骨融合。自2002年7月至2006年8月我科采用后路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7例,女9例;年龄17~62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9例,交通伤11例,重物砸伤6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10例,爆裂型31例,骨折脱位5例。骨折节段:T112例,T121 2例,L11 7例,…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后路脊柱内固定方法。自1994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Dick、Steffee、RF、沈氏钉-钩、AF、中华长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1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新鲜骨折,男79例,女4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砸伤35例,摔伤36例,撞伤41例,其他伤8例。不全瘫20例,全瘫12例,无明显神经症状88例。两个椎体骨折T11、12骨折3例、T12L1骨折7例、L1、2骨折5例,其余为单椎体骨折。后弓角0°~45°,平均26.5°,椎体骨块向后移位占据椎管因早期无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共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3~18个月根据X线及CT复查情况,出现"蛋壳现象"的患者在取出内固定前行伤椎骨水泥灌注,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及X线片测量的Cobb角角度。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后再随访1~3年。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 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二期伤椎骨水泥灌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17例以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相邻椎体,15例以6枚椎弓根螺钉固定含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高度、矢状径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等指标进行测量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获4~42个月随访,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43.2±1.8)%恢复至(91±2.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4.2±3.0)°恢复至(5±1.0)°,椎管内矢状径占有率由(60.2±8.7)%增到(85.5±12.8)%。神经损伤术后Frankel分级:A级2例无恢复;B级2例恢复至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恢复至E级9例,1例无恢复。无死亡或神经损伤加重病例。1例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脊柱稳定性好、有效矫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手术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背景:治疗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单纯后路复位固定常不足以维持前柱稳定性,导致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或者内固定失效。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前路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Viper系统结合小切口前路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A型胸腰椎骨折14例,随访观察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角变化等影像像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判定优良,X线显示,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失效。影像学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术前71.7%±7.5%,术后即刻94.7%±3.5%,末次随访时88.7%±4.2%。后凸Cobb角术前为19.6°±3.4°,术后5.0°±2.7°,末次随访时9.9°±2.6°。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微创前路椎体内植骨作为微创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