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 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 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 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 95%CI:1.89~16.41, 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 95%CI:2.11~26.65, 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 95%CI:-35.08~6.54, 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 95%CI:21.21~49.26, 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急诊手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急诊手术患者527例。根据术后是否行CRRT分为CRRT组(78例)和非CRRT组(449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CRRT的使用率14.8%(78/527), 术后30天病死率8.5%(45/527)。术前血肌酐值(OR=1.012, 95%CI:1.005~1.019, P<0.001)、术中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量(OR=1.141, 95%CI:1.071~1.216, P<0.001)、术中血小板输注量(OR=1.307, 95%CI:1.084~1.576, P=0.005)、术后胸腔引流总量(OR=1.000, 95%CI:1.000~1.000, P=0.036)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OR=1.004, 95%CI:1.001~1.008, P=0.013)是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血管重塑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的50例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3、6、12个月主动脉各平面段真假腔直径及假腔血栓化情况及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TEVAR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例失访。其余4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TEVAR术后各时间点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均P0.05),而腹主动脉段真腔和假腔变化与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胸主动脉段术后假腔血栓化比率高于腹主动脉。多因素分析显示,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OR=27.45,P0.05)、存在多破口(OR=19.02,P0.05)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后胸主动脉段重塑优于腹主动脉段;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存在多破口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0例、女55例,年龄(48.5±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对照组,研究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发生谵妄共169例,发生率为50.4%。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水平(OR=2.480,95%CI 1.347~4.564,P0.01)、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OR=0.667,95%CI 0.612~0.727,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2.771,95%CI 1.506~5.101,P0.01),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R=1.911,95%CI 1.065~3.430,P0.05)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谵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术前D二聚体升高、术中平均动脉压过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认识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可控因素,对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再植技术(reimplantation;David Ⅰ)与重塑技术(remodeling;David Ⅱ)两种不同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2月,41例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急性Stanfo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修复术时机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8-10间行腔内修复术的1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3组。36例患者于发病1周内手术纳入A组,40例患者于发病1~2周手术纳入B组,39例患者于发病2周以上手术纳入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假腔直径比较,B组A组>C组(P<0.05)。A组和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B组的病死率低于C组(P<0.05)。3组再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1~2周行腔内修复术为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效果最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继发主动脉病变防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病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28~69(50±10)岁。继发主动脉病变包括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9例),升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根部瘤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6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110(57±32)个月,术后早期无死亡,再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0~274(143±65)min,住院时间13~27(19±11)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4例,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轻瘫或截瘫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肠道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率81.5%,随访时间4~118(43.5±32.2)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85.1%。结论对因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若同期合并主动脉病变,需积极处理;即使未合并主动脉病变,也应严格随访,定期复查,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EVAR)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19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诊断急性肾损伤。结果:193例患者中,36例(18.7%)发生TEVAR后急性肾损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术中造影剂用量、肾动脉累及范围与TEVAR后急性肾损伤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OR=4.458,95%CI=1.176~16.897,P=0.028);入院收缩压(OR=1.036,95%CI=1.011~1.063,P0.01);造影剂用量(OR=1.025,95%CI=1.012~1.038,P0.01);肾动脉受累情况(OR=3.130,95%CI=1.222~8.017,P=0.017)是TEVAR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结果分析显示,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肾损伤患者(22.6%vs. 6.3%,χ~2=8.00,P0.005),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与无糖尿病病史患者(P0.05)。结论:入院收缩压水平、糖尿病病史、术中造影剂用量、双肾动脉受累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密切相关。TEVAR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同时糖尿病病史对于术后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 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 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 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77例DHCA下Stanford A型夹层手术患者资料,男126例,女51例,年龄≥18岁,ASA均为Ⅳ级。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组(HB组,n=96),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51.3μmol/L;正常组(N组,n=81),TBIL≤51.3μ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4.2%。阻断时间(OR=1.026,95%CI 1.005~1.048,P=0.017),术中输红细胞(OR=1.192,95%CI 1.032~1.378,P=0.017),术前TBIL(OR=1.098,95%CI 1.038~1.161,P=0.001)是DHCA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阻断时间、术中输红细胞、术前TBIL的临界值分别为93.5min、3.0U、21.3μmol/L。HB组术后输注血浆量明显多于N组(P0.05)。HB组存活率明显低于N组(81.3%vs 92.6%,P=0.03)。结论DHCA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阻断时间93.5min、术中输注红细胞3.0U、术前TBIL21.3μmol/L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限制性裸支架(RBS)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其中11例行单纯TEVAR术(TEVAR组)与9例行TEVAR联合RBS(TEVAR+RBS组)。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行主动脉全长CTA数据,比较两组术后主动脉重塑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无截瘫、脑卒中、主动脉破裂等并发症发生。TEVAR+RBS组中RBS与覆膜支架平均重叠了36.5 mm。与TEVAR组比较,TEVAR+RBS组术后整体真腔体积扩大率明显降低(34.9%vs.64.9%,P=0.011);支架远端面积扩大率(43.5%vs.107.3%,P=0.006)、支架远端最长径扩大率(-12.2%vs.18.5%,P=0.002)均明显降低;TEVAR组与TEVAR+RBS组术后整体假腔体积缩小率(74.8%vs.65.3%,P=0.328)、假腔内血栓化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47.3%vs.56.8%,P=0.271)。结论:与单纯TEVAR术比较,TEVAR+RBS对胸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整体改善的程度并没有优势,但可有效降低TEVAR术后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或最长径)过度扩大,因而可能降低支架远端再发破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和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近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治疗的6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32例入院后采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研究组),30例入院后采用药物保守治疗14 d(对照组)。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及再次手术情况,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随访3年,时间为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1年,后期每年复查1次,对比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次手术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治疗后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2年、3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腔内...  相似文献   

14.
Xu JP  Guo HW  Shi Y  Hu SS  Sun LZ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38-640
目的总结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1998年2月至2004年5月共对23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和纵行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的主动脉成形术,术后随访4~78个月,平均(36±25)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出院前及术后随访中,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主动脉直径。结果主动脉直径术前为(4.8±0.5)cm,术后出院前为(3.6±0.4)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中,主动脉直径为(3.7±0.4)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出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除部分升主动脉壁的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或升主动脉瘤,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eng SH  Sun YQ  Meng X  Zhang H  Hou XT  Wang JG  Gao 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77-1180
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6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45例,慢性主动脉夹层23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53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11例,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4例。急诊手术39例(其中紧急手术19例),择期手术29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7例,升主动脉加右半弓置换术6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术3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置入术4例,Bentall手术34例,改良的Wheat术1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全组死亡5例(7%),其中急诊手术3例,急诊手术病死率8%(3/39);择期手术2例,择期手术病死率7%(2/29)。共随访58例,随访率92%(58/63),随访时间(37±22)个月(5~77个月),死亡4例,累积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100%,95%和86%。结论StanfordA型夹层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决定,正确的手术指征、技巧和脑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11年5月,对53例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加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男41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52岁。病程1个月~14年。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45.9±3.3)mm;主动脉瓣三叶瓣40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13例。心功能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Ⅱ级19例,Ⅲ级33例,Ⅳ级1例。结果术后发生1例纵隔广泛渗血、3例肺部感染、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无升主动脉成形术相关并发症。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8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无明显胸闷、心累。末次随访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1例。升主动脉直径为(35.2±4.0)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术后出院时(34.0±2.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其中,随访时间≥60个月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术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升主动脉直径>50 mm患者末次随访时升主动脉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包裹-纵切口升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伴升主动脉轻-中度(直径范围40~50 mm)扩张患者可获得较好早中期疗效,但应严格选择患者,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月。收集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临床研究。采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1 728例患者,纳入研究NOS评分均为6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8,95%CI(1.31,1.89),P0.001]、体重指数[OR=1.05,95%CI(0.66,1.45),P0.001]、高血压史[OR=1.58,95%CI(1.10,2.26),P=0.010]、吸烟史[OR=1.71,95%CI(1.12,2.61),P=0.010]、术前血肌酐值[OR=30.26,95%CI(20.17,40.35),P0.000 01]、术前白细胞总数[OR=1.73,95%CI(0.26,3.20),P=0.020]、体外循环时间[OR=25.60,95%CI(21.13,30.08),P0.000 01]、主动脉阻断时间[OR=13.24,95%CI(10.27,16.22),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2.58,95%CI(0.86,4.29),P=0.003]、全弓置换术[OR=2.31,95%CI(1.31,4.07),P=0.004]、术中输血量[OR=1.27,95%CI(0.29,2.24),P=0.010]、术后平均动脉压[OR=–2.41,95%CI(–4.59,–0.24),P=0.030]、术后二次出血再次手术[OR=4.19,95%CI(2.04,8.63),P0.001]、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OR=6.61,95%CI(3.21,13.60),P0.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48.51,95%CI(21.94,75.09),P0.001]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相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全弓置换术、术中输血量、术后平均动脉压、术后出血二次手术、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结合以上因素加强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从而降低术后AKI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的性别差异。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405例患者因A型主动脉夹层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广泛性主动脉修复术(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支架象鼻置入术)和局限性主动脉修复术,男295例,女110例;年龄(48.9 ± 11.7)岁。所有计量资料以 ± 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 Student t检验分析变量或非参数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和 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通过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进行分析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女性TAAD患者与男性TAAD患者相比,年龄更大[(53.3 ± 12.4)岁对(47.1± 11.0)岁, 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9.1%对4.1%, P=0.047)和既往脑血管疾病史比例(11.8%对5.8%, P=0.038)更高,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比例更低(64.5%对82.7%, 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168.0(144.8,201.5)min对190.0(163.0,217.0)min, P<0.001]和CPB时间[99.0 (79.8,118.0)min对107.0(91.0,126.0)min, P=0.006]更短,术后肺部感染比例(14.5%对5.8%, P=0.004)和卒中发生率(15.5%对8.1%, P=0.030)更高。女性和男性TAAD患者术后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对7.8 % )。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是TAAD术后发生卒中( OR=2.574,95% CI:1.198~5.531, P=0.015)和肺部感染( OR=2.610,95% CI:1.180~5.772, P=0.018)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性别对TAAD修复术后死亡比例并无显著影响,但是女性TAAD术后发生卒中和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术期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行急诊手术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结束时血栓弹力图凝血综合指数(TEG-CI)将患者分为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EG-CI≤–3时纳入低凝组(n=17例,平均年龄48.70岁),而患者手术结束时TEG-CI–3时纳入对照组(n=78例,平均年龄46.80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定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术期独立预测因子。结果低凝组术后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08)。术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OR=0.011,95%CI0.001~0.021,P=0.035),术毕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OR=0.004,95%CI 0.001~0.007,P=0.022),术毕血小板计数(PLC,×109/L)(OR=–0.002,95%CI–0.003~0.000,P=0.049)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显著相关。术毕PLC与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曲线拐点为PLC 137.00×109/L。结论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可以提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术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毕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术毕PLC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及时、充分补充促凝血药物和抗纤溶药物,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可有效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出血,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复杂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TEVAR通常只封闭原发破口,而对夹层远端破口采取旷置处理,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旷置远端破口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支架远端瘤样扩张、灌注不良导致内脏缺血及覆膜支架远端新发夹层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TEVAR术后支架覆盖段的胸主动脉重塑效果较好,但对于支架未覆盖的腹主动脉段重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主动脉扩张或形成夹层动脉瘤,需要再次干预。鉴于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不良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急性期、亚急性期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情况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的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腹主动脉最大直径平面的动脉直径和真、假腔变化将患者分为未重塑组和重塑组,分析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入选105例患者,其中未重塑组44例,重塑组6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距发病时间、既往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重塑组与重塑组在中位年龄(62.50岁 vs. 55.00岁)、平均远端破口数量(2.98个 vs. 2.26个)、累及左肾动脉比例(38.64% vs. 19.6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端破口数量是影响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89,95% CI=0.406~0.855,P=0.005)。结论 TEVAR术后部分患者腹主动脉重塑不良,远端破口数量是影响腹主动脉重塑的主要因素。对于远端破口较多者,应密切随访观察患者的主动脉重塑情况,必要时再次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