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 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 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 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中心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阜外医院行手术治疗341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6例、女95例,平均年龄29~73(47.42±11.54)岁。根据术后有无出现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87例)和无并发症组(25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资料。结果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49.91±11.22)岁vs.(46.57±11.54)岁,P=0.019]。并发症组患者术前出现器官缺血性损伤比例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脑缺血(18.4%vs.5.9%,P=0.001)、脊髓损伤(16.1%vs.4.7%,P=0.001)、急性肾损伤(31.0%vs.10.6%,P=0.000)。夹层累及动脉分支血管比例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冠状动脉受累(52.9%vs.17.1%,P=0.000)、弓上动脉受累(73.6%vs.53.9%,P=0.001)、腹腔干动脉受累(37.9%vs.22.0%,P=0.003)、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8.4%vs.9.8%,P=0.030)、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受累(27.6%vs.9.8%,P=0.000)。并发症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显著长于无并发症组[(205.05±63.65)min vs.(167.67±50.24)min,(108.11±34.79)min vs.(90.75±27.33)min,(22.55±8.09)min vs.(18.76±9.56)min,P0.05]。年龄、术前合并脑缺血性损伤、术前合并急性肾损伤、术前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夹层累及冠状动脉、体外循环时间均为TAAD患者术后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夹层累及冠状动脉患者而言,积极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是T A A 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167(0.060,0.467),P=0.001]。结论探寻TAAD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可为术前识别手术高危人群及术后更加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主动脉全弓置换加硬"象鼻"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41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病人,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7~76岁,平均57岁;急性主动脉夹层31例,慢性夹层10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加硬"象鼻"手术.其中Bentall+全弓+硬象鼻术(术中支架系统直视下置入)24例,Wheat+全弓+象鼻术6例,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硬象鼻术11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168±3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109±24)min,选择性脑灌注(31±11)min.术后并发症14例(34.1%),12例治愈(85.8%),2例死亡.出院前均复查CT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术中支架系统血流通畅,位置良好,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未闭的降主动脉假腔血栓形成,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1~12个月,死亡1例,无再次手术者.结论 主动脉全弓置换加硬"象鼻"术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Sun LZ  Liu ZG  Chang Q  Zhu JM  Dong C  Yu CT  Xiong H  Liu JP  Wang G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3):812-816
目的 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0 0 4年 3月 ,对我院连续收治的 4 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其中男性 35例、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3( 2 8~ 78)岁 ,急性主动脉夹层 2 3例、慢性夹层 17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2 5例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3例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Bentall术 ) 5例 ,主动脉瓣成形术 7例 (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 3例、行CABG 3例 )。急诊手术13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 16 6± 38)min ,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 10 7± 2 8)min ,选择性脑灌注时间 ( 30± 15 )min。住院死亡 2例 ( 5 % ,2 / 4 0 ) ,1例术后 2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另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多发脑梗死。术后截瘫 1例 ( 2 % ,1/ 4 0 ) ,病因不清 ;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 3例 ;乳糜胸3例 ,治疗后痊愈。 38例存活患者出院前行电子束CT检查 :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 ,支架“象鼻”段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消失 ,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在支架“象鼻”远端 ,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 ,假腔缩小。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继发主动脉病变防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病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28~69(50±10)岁。继发主动脉病变包括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9例),升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根部瘤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6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110(57±32)个月,术后早期无死亡,再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0~274(143±65)min,住院时间13~27(19±11)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4例,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轻瘫或截瘫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肠道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率81.5%,随访时间4~118(43.5±32.2)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85.1%。结论对因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若同期合并主动脉病变,需积极处理;即使未合并主动脉病变,也应严格随访,定期复查,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aortic dissection,TAAD)累及升主动脉,其内膜撕裂口可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夹层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TAAD发病两周内的死亡率可高达80%[1],死因主要有夹层破裂、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TAAD一经确诊即有手术指征,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升主动脉置换术.其中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Bentall术、Cabrol术和David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我中心共收治TAAD合并ARSA患者14例。其中急性TAAD 10例,慢性TAAD 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6.07±8.45)岁。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手术。13例(13/14,92.86%)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植入术(孙氏手术),1例(1/14,7.14%)行Bentall+部分弓置换术,未行ARSA重建。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89±1.80)h,体外循环时间(208.43±28.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7.64±23.30)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0.50±10.15)min。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2例(14.29%)。二次开胸止血1例(7.14%),一过性肾功能不全1例(7.14%),肾衰竭1例(7.14%)。平均术后随访(28.42±22.52)个月,随访率100.00%(12/12)。1例术后64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和肾衰竭。其余患者无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结论合并ARSA的TAAD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选择合理的动脉插管及脑灌注方法。同期行孙氏手术和ARSA重建治疗TAAD合并ARSA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并评价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受累的患者行"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近端吻合平面均在窦管交界水平, 不"追求"彻底切除窦内夹层。通过前瞻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期影像学资料评价该技术的早中期疗效。结果共入选患者20例, 男15例, 女5例;年龄(48.0±12.1)岁(34~73岁), 术前主动脉窦直径(41.3±3.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43.9±6.6)mm。本组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体外循环(179.5±41.5)min(132~255 min), 阻断(120.3±23.7)min(95~180 min)。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二次开胸、肾衰、脑梗塞及截瘫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显示窦内残留假腔均消失, 主动脉窦直径(30.8±2.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27.2±2.5)mm。随访(28.5±7.8)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39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双侧顺行脑灌注下行外科手术。根部处理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包括单纯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Wheat手术。主动脉弓部采用四分支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内置入硬象鼻支架,并行支架开窗,完成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80.49±30.46)min,平均停循环时间(27.22±10.58)min,平均脑灌注时间(32.42±12.36)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4.84±24.83)min。升主动脉置换17例,Wheat手术10例,Bentall手术12例。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住院死亡2例,脑梗塞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肾脏透析治疗3例。全组无出血再次开胸、声音嘶哑、左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术后复查主动脉CTA弓部分支血管血流通畅,象鼻支架无内漏。无术后死亡及二次手术者。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仍能获得满意的外科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史是否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共384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6例术前有心脏手术史:Bentall手术16例,升主动脉替换术7例,Wheat手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Bentall加二尖瓣手术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将可能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孙氏术后院内死亡共31例,占8.07%.有心脏手术史患者36例中共死亡3例,占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为术前危险因素;体外循环时间超过300 min,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术中危险因素.将此4种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周(P=0.038,OR=2.43)、体外循环超过300 min(P<0.001,OR=12.05)为孙氏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手术史不是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心脏手术史患者术后住ICU时间(2.09±1.89)天,首次手术患者(2.71±3.01)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有心脏手术史患者术后机械通气(30.09 ±33.42)h,首次手术(33.86±40.98)h,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有心脏手术史患者术后因出血导致二次开胸率3.03%,首次手术1.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心脏手术史不是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对于有心脏手术史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该积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Ⅱ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不同年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行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的12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61.9%)、女48例(38.1%),平均年龄(61.8±6.9)岁。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60岁,n=82)及非高龄组(60岁,n=44)。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组患者与非高龄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4.1)岁vs.(54.3±4.1)岁,P0.010],其它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死亡共6例(4.8%),术后卒中3例(2.4%),截瘫患者2例(1.6%)。共植入支架194枚,平均直径(33.6±1.8)mm,平均长度(199.0±6.7)mm。非高龄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31.9±41.7)h vs.(61.0±89.2)h,P=0.043]及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77.8±51.4)h vs.(143.1±114.4)h,P0.001]均明显短于高龄组。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再手术率及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3(22.6±10.8)个月,3例失访。术后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104例(82.5%),内漏11例(9.2%)。结论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早中期效果满意,非高龄组与高龄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相当,中期随访结果非高龄组优于高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下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46例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象鼻手术.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5±30)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32±3)min,停循环时间(20±3)min.住院死亡3例(2.05 %,3/146),术后脑栓塞及脑出血各1例.随访138例,随访时间4~98个月,平均57.3个月,1年生存率为97.16%(137/141),1例11个月后死于广泛性肠坏死.无截瘫及再次手术者.结论 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2±15.6)岁;行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4.6±14.9)岁;行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C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2±15.6)岁;行Bentall手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67%(6/62)。共随访54例,随访(27.3±15.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肺癌。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窦部假性动脉瘤。C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A组和B组长[(274±97)min vs.(194±65)min、(210±77)min,t=22.482,30.419,P=0.002,0.122;(150±56)min vs.(97±33)min、(105±46)min,t=12.630,17.089,P=0.000,0.034]。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t=1.352,P=0.516)及围术期二次开胸、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0.342,2.281;P=0.652,0.863,0.320)。结论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等方法,并各有其优缺点。掌握每种方法的手术指征,灵活运用,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2例DeBakey Ⅰ型AD患者,平均年龄48.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右腋动脉顺行灌注(SCP)脑保护,实施支架"象鼻"手术(即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结果 术后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8.3%.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63.2±17.7)min,停循环时间(41.6±12.3)min.随访3~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支架"象鼻"手术简单,停循环时间短,治疗DeBakey I型夹层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主动脉内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的解剖特点,以证明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主动脉弓直径与降主动脉真腔直径存在显著差异.方法 20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接受计算机X射线断层血管造影(CTA)测量主动脉弓直径(近端Φ)和降主动脉中段直径(远端Φ).病程小于1个月的急性组23例和病程大于2年的慢性组19例病人均接受了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利用术中的数字减影(DSA)和术前、术后的CTA,测量主动脉弓直径(近端Φ)和降主动脉中段真腔直径(远端Φ).分别计算3组的渐细率[(近端φ-远端Φ)/近端Φ)×100%].结果 对照组的CTA渐细率为(13.0±4.7)%.急性组DSA和CTA的渐细率分别为(23.6±11.3)%和(21.9±12.1)%.慢性组DSA和CTA的渐细率分别为(31.5±13.6)%和(30.1±11.4)%.结论 在急性和慢性B型夹层病人中,主动脉弓直径显著大于降主动脉真腔直径.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使用渐细型覆膜支架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而实施外科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66例,年龄 (51.2±13.9) 岁。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 (MRI) 或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进行单纯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Wheat、Cabrol或David手术。主动脉弓部进行全主动脉弓置换、半弓置换或简化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 结果 近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13例(57.4%),Bentall手术67例(34.0%),Wheat手术13例(6.6%),Cabrol手术1例(0.5%),David手术3例(1.5%)。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82例(41.6%),半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77例(39.1%),简化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41例(20.8%)。二次开胸止血1例(0.5%),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手术30 d死亡率为4.1%(8/197);随访时间3~52(15.9±11.4)个月,随访率65.0%;1例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 结论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适当的外科治疗策略,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脉离断6例,主动脉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