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浅低温不停循环优先重建弓部血管结合术中支架阻断技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与传统孙氏手术进行比较,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在浅低温不停循环下,采用优先重建弓部血管结合术中支架阻断技术进行改良的孙氏手术治疗,19例采用传统的孙氏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的孙氏手术相比,改良组在术中阻断时间[(218.63±27.86)min比(101.52±17.23)min]、停循环时间[(1174.74±183.65)s比(43.19±8.32)s]、体外循环时间[(218.63±27.86)min比(194.19±24.25)min]、术后并发症(14次比6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2.89±45.57)h比(29.86±32.3)h]及围术期输血量[(1332.63±301.55)ml比(991.90±323.23)ml]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清醒时间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浅低温不停循环优先重建弓部血管结合术中支架阻断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孙氏手术优先或分支动脉开通优先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导致灌注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0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收集其中17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其中男16例, 女1例;平均年龄(52.6±4.2)岁。术前腔内支架开通下肢动脉3例, 术后行腔内支架开通1例, 直接行孙氏手术14例。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发生率为5.6%,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1.8±38.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86.3±31.8)min, 平均脑灌注时间(48.75±11.3)min。术后因多器官灌注不良死亡3例, 发生率为17.6%(3/17), 2例孙氏手术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1例孙氏手术前行髂动脉开通支架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因大面积脑梗塞自动出院2例, 发生率为11.7%(2/17), 因骨筋膜室切开1例, 术后使用血液灌流5例。术后随访显示术前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有下肢皮肤神经受损表现, 表现为患侧肢体无力, 麻木, 在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 肌力较前有好转;轻度下肢缺血患者患侧皮肤麻木有好转, 无遗留肌力障碍。结论对于轻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直接行孙氏手术效果良好;对于重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先行支架开通后再行孙氏手术, 术后使用血液灌流器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改善损伤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孙氏手术治疗急、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探讨累及弓部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327例累及主动脉弓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是否2周,将患者分为急性组[≤2周,229例,男186例、女43例,年龄(47.47±11.19)岁,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为(5.70±3.50)d]和慢性组[2周,98例,男76例、女22例,年龄(45.62±12.92)岁,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为(21.60±15.70)d]。随访出院患者至术后一年。结果急、慢性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组相比,急性组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高、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中及术后24 h输红细胞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病死率、脑神经功能障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依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及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慢性组高,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较慢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术后1年随访,急性组和慢性组生存率分别为97.0%和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皆未有新的并发症。两组术后遗留的不可逆脑神经功能障碍、截瘫、肾功能衰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孙氏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术后短期病死率和并发症显著高于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手术治疗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弓部优先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弓部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采用弓部优先重建技术完成的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0.5±10.2)岁。体外循环动脉泵管经"Y"接头分出2根,一根与股动脉插管连接,另一根与四分支人工血管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基层医院救治策略及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16例采用三分支主动脉支撑型覆膜支架重建弓部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马凡综合征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本组体外循环时间(202.2±50.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4.6±16.9)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1.5±7.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0.6±6.8)min,术后胸腔及心包积液引流量(700.6±368.6)ml,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3~26 d。住院期间死亡1例,于术后28 d突发远端夹层破裂死亡。术后发生慢性心脏压塞导致胸骨哆开1例,10例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5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出现急性呼吸功能不全,3例出现急性肝功能不全。术后随访15例,门诊及电话随访6~49个月;2例于术后1年随访中因其他慢性疾病死亡;其余13例均存活。结论基层医院采用三分支主动脉支撑型覆膜支架重建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了手术方式,针对围术期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下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46例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象鼻手术.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5±30)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32±3)min,停循环时间(20±3)min.住院死亡3例(2.05 %,3/146),术后脑栓塞及脑出血各1例.随访138例,随访时间4~98个月,平均57.3个月,1年生存率为97.16%(137/141),1例11个月后死于广泛性肠坏死.无截瘫及再次手术者.结论 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处理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连续收治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52.87±12.76)岁。所有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下或经上腔静脉逆行性脑灌注下行四分支人工血管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人工血管植入术(孙氏手术),近端行Bentall手术18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6.4±2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3.2±8.4)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4.8±6.3)min。住院死亡5例。术后随访3~42(24.0±13.0)个月,随访率100.0%,死亡2例。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明显增加了手术风险,但通过孙氏手术能够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急性主动脉夹层外膜破裂后, 大多数患者死亡, 无手术机会, 部分病例由于外膜破口位置特殊, 存在救治的可能。我们总结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患者救治体会以供同道参考。全组男16例, 女2例;年龄(51.2±10.7)岁。均行急诊手术治疗, 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手术8例, 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6例, 改良Cabrol手术2例, 升主动脉置换2例;12例处理主动脉弓部, 采用孙氏手术11例, 右半弓置换1例。手术历时(365.0±23.0)min, 体外循环(176.0±27.0)min, 下半身停循环(15.0±5.5)min, 主动脉阻断(107.0±17.0)min;术中出血(923±312)ml;患者术后ICU停留中位时间7天, 术后住院中位时间14天。死亡3例, 严重脑部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 失访2例, 1例猝死原因不详, 其余患者CTA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临床结果显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猝死风险高, 术前中大量血性心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重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共1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术中主动脉弓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5~62岁,平均52岁。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手术成功,平均心肺转流时间(190±42)分钟,平均心肌阻断时间(110±30)分钟,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2±13)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6±13)小时。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出院后3个月复查示支架位置正常,升主动脉及弓部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造影剂外渗。结论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手术操作,可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连续收治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腋动脉插管,中低温选择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两血管片法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9~62(47±8)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6例,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4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主动脉窦成形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7±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2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9±5)min,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肝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1周后延迟苏醒,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自体头臂动脉显影清晰,周围无造影剂外溢,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25例患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2例出现内漏。对27例患者随访47(36~62)个月:其中1例因胸腹主动脉扩张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换术,1例术后2年余因支架人工血管远端血管破裂急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论对于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中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通过评估其临床疗效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连续3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弓置换术,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停循环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术式:行Bentall术4例,David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25例,Cabrol术8例;弓部处理均采用改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18.5±42.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2±32.4)min,停循环时间(4.9±2.3)min,手术时间(415.5±80.5)min,术后透析4例,短暂性神经并发症2例,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截瘫,住院期间无死亡。全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及主动脉全程CT。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性血栓化37例,部分性血栓化2例。结论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的临床经验与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7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施行了孙氏手术,其中男6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26 ~79)岁.手术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30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加孙氏手术10例,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12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孙氏手术21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1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9例,术后通过CTA评价胸腹主动脉塑形及假腔愈合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平均(248.1±69.8)min,选择性脑灌注(38.2±10.5)min.手术死亡5例(6.85%,5/73例).术后60例随访2个月~7.6年,术后3个月CTA复查显示,91.7%的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形成血栓,患者术后1、5和7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7%、87%和81%.结论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去分支杂交技术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89例, 其中男32例, 女57例, 其中行杂交手术患者41例, 行孙氏手术患者48例, 比较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手术时间[(5.87±1.77) h比(8.31±1.67) h ]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14.31±23.45) min比(257.66±54.63) min]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30、19.510,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7.3%(3/41)]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29.2%(14/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术后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4.9%(2/41)]显著低于孙氏手术组[22.9%(1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 P<0.05);去分支杂交手术组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建率[1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评价"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4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次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29~86(57.9±16.0)岁。患者均依据术前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成像诊断分型,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施行手术;近心端采用升主动脉置换术29例,Bentall手术11例,Wheat手术4例,David手术3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6±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7±2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7±11)min。47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2例(4.25%,2/47),术后一过性精神障碍2例(4.25%,2/47),术后出现截瘫1例(2.12%,1/47),二次开胸止血4例。生存的45例患者均于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行主动脉3维CT血管造影(3D CTA)检查显示,降主动脉内支架血管膨胀良好,气管隆突及腹腔干平面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术后随访1~13个月,无因夹层进展需二次手术及动脉瘤破裂患者。结论 "改良"次全弓置换术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弓部三分支血管无破口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改良之处在于简化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和要点,以提高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对23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70岁)行手术治疗,均在全身麻醉、低温停循环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73.6±4.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07.5±3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8.1±35.7)min,停循环时间(9.4±5.1)min,手术时间(7.2±3.6)h,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2例,透析4例,2例(8.9%)住院期死亡。全组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全程CT提示:覆膜支架及其分支血管通畅无狭窄,支架位置正常,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19例,部分血栓化3例。结论对于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外科治疗仍是首选。减少或避免低温尤其是深低温停循环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缩短全身重要脏器缺血时间及总体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孙氏手术与去分支复合手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7例,年龄20~74(48.67±11.80)岁。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孙氏手术组(26例)和去分支复合手术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去分支复合手术组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ortic cross clamp,ACC)时间、术中尿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引流液量、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较孙氏手术组有明显优势(P0.05)。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随访率为90.5%。孙氏手术组1例术后30 d死于肺部严重感染,去分支复合手术组1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复查时发现内漏,6个月后复查时内漏消失。孙氏手术组未出现内漏。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凝血功能障碍、截瘫、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去分支复合手术虽然有术后发生内漏风险,但整体疗效较之孙氏手术有一定优越性,故而对于此型夹层的治疗可优先选择去分支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的外科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我中心共收治TAAD合并ARSA患者14例。其中急性TAAD 10例,慢性TAAD 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6.07±8.45)岁。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手术。13例(13/14,92.86%)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植入术(孙氏手术),1例(1/14,7.14%)行Bentall+部分弓置换术,未行ARSA重建。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7.89±1.80)h,体外循环时间(208.43±28.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7.64±23.30)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0.50±10.15)min。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2例(14.29%)。二次开胸止血1例(7.14%),一过性肾功能不全1例(7.14%),肾衰竭1例(7.14%)。平均术后随访(28.42±22.52)个月,随访率100.00%(12/12)。1例术后64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和肾衰竭。其余患者无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结论合并ARSA的TAAD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选择合理的动脉插管及脑灌注方法。同期行孙氏手术和ARSA重建治疗TAAD合并ARSA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39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双侧顺行脑灌注下行外科手术。根部处理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包括单纯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Wheat手术。主动脉弓部采用四分支血管行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内置入硬象鼻支架,并行支架开窗,完成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80.49±30.46)min,平均停循环时间(27.22±10.58)min,平均脑灌注时间(32.42±12.36)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4.84±24.83)min。升主动脉置换17例,Wheat手术10例,Bentall手术12例。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住院死亡2例,脑梗塞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肾脏透析治疗3例。全组无出血再次开胸、声音嘶哑、左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术后复查主动脉CTA弓部分支血管血流通畅,象鼻支架无内漏。无术后死亡及二次手术者。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仍能获得满意的外科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用于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治疗2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5~72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弓上三分支动脉,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保留弓部及弓上三分支,个体化覆膜支架开窗植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个月无内漏迹象。住院时间为(10±5)d。术后随访中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结论 应用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在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头颈上肢缺血缺氧、手术时间过长等传统杂交手术方式弊端的同时,极大地简化手术方式、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理想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需要长期随访和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