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机体自身耐受的破坏,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AID的治疗主要是采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而重症AID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差。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非造血多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潜能,其免疫调控作用的发现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最近,MSC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不断涌现,显示了MSC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其治疗AID的潜在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其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s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因其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发现,进而揭开了MSCs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广阔前景.因而研究MSCs、表面标志、诱导分化、免疫调控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酸性鞘磷脂酶(ASM)通过水解鞘磷脂生成神经酰胺,神经酰胺通过重组给定的信号体,在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及参与应激反应等方面发挥诸多功能。ASM/神经酰胺通路参与免疫细胞在体内的功能调节,进而参与肿瘤、急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本文将对ASM/神经酰胺通路在代谢途径、固有及获得性免疫细胞调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是由脐带血、脐静脉、脐动脉或华通胶分离培养出来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获取过程无创伤、低免疫源性等优势。UC-MSC的细胞表型并非一成不变,而会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UC-MSC对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和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核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有关。并且,UC-MSC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肾损伤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除具有支持体外造血、促进体内造血功能重建外,还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能够通过调节多种固有或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本文阐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负调节特性,能在不同层次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或调节这些细胞的代谢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可望在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与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有关,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产生多种病理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小血管或抗体直接侵袭血管导致管壁的炎性坏死,使血管腔变窄,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T、B细胞免疫紊乱、修复免疫炎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栓形成的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以“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senchymal stem cell,thrombosis,T cells,B cell,immunit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link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HighWire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限定语种为英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间充质干细胞、血栓形成、T细胞、B细胞、炎症因子”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限定语种为中文。共检索267篇文献,选择其中48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它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改变T细胞亚群比例,抑制T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分泌,从而协调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内的免疫平衡。间充质干细胞抑制B细胞的增殖趋化功能,抑制B细胞分泌致病性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体内抗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血管壁免遭其侵袭破坏,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维持凝血-抗凝系统平衡,改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1-5p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MRL/lpr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26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miR-1-5p表达水平;15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MRL/lpr狼疮小鼠未处理组(Control组)、PBS治疗组(PBS组)、UC-MSCs治疗组(UC-MSCs组)、miRNA negative control转染UC-MSCs治疗组(UC-MSCs+miR-NC组)、miR-1-5p转染UC-MSCs治疗组(UC-MSCs+miR-1组)。治疗结束1周后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1-5p在SLE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②miR-1-5p修饰的UC-MSCs可以有效改善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和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③miR-1-5p修饰的UC-MSCs可抑制MRL/lpr小鼠脾脏肿大;④与Control组相比,UC-MSCs+miR-1组血清IL-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⑤与Control组相比,UC-MSCs+miR-1组小鼠胸腺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检测各组Th17细胞比例及Th17/Tr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相比,UC-MSCs+miR-1组小鼠胸腺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检测各组Th1细胞比例及Th1/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p修饰的UC-MSCs可能通过促进MRL/lpr小鼠胸腺Treg细胞和Th2细胞分化以及IL-10的表达,减轻MRL/lpr小鼠肾组织和肺组织损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正>据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5月25日[Arthritis Res Ther,2014,16(2):R79.]报道,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及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研究中心联合进行了一项用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对SLE患者产生满意的临床疗效。SLE是一种常见的和潜在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机体产生大量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对肾脏、心血管、神经、肌肉骨骼和皮肤产生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1.
刘涵瀚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3):58-60,63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体外扩增能力,还能在体内外有效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因此,MSCs已成为临床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极具前景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在免疫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1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对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上调Foxp3’T细胞水平、下调Th17细胞水平、抑制浆细胞的成熟等)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10、TGF—β、TNF—α等)的分泌干预抑制SLE,并且免疫原性较低。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干细胞干预治疗SLE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MSCs)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M MSCs ,用载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形成HO-1/BM MSCs,与大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 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CD25、CD71的表达。结果 HO-1/BM MSCs参与共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进程均被抑制、促炎因子( IL-2、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降低、抗炎因子( IL-10)的分泌量升高、T淋巴细胞CD25和CD71的表达降低,与BM MSC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O-1/BM MSCs较BM MSCs能够更好地发挥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基本特征是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交流障碍(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异常等。尽管自闭症患者人数逐年攀升,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影响,但由于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无法将其治愈。自闭症包括异质和复杂的神经发育病理,具有明确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根据这些变化,干细胞治疗被提出并运用于ASD。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强大的多向分化功能、旁分泌再生功能、免疫调节功能、神经保护作用等,使得MSCs成为治疗ASD的潜在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使用MSCs治疗自闭症(临床试验及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并讨论此法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因子分泌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对11例SLE患者和6例正常人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取P2代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SLE患者骨髓MSCs白细胞介素-6(IL-6),IL-7,IL-1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MSCs均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两组P2代MSCs均表达IL-6、IL-7、IL-11、M-CSF和SCF.SLE患者组MSCs IL-6、IL-7表达降低(P<0.01),IL-7的表达和SLE的活动评分(SLEDAI)呈负相关(r=-0.891,P<0.05).结论 SLE患者MSCs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能与SLE血液系统损害及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6.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征。利用MSC的特殊免疫学特性治疗相关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多集中在体外MSC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而动物模型以及人类疾病的关系很少涉及。鉴于此,本文先从MSC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入手,进而分析MSC分别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T细胞、B细胞和DC等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利用MSC对不同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分析比较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已成为当今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医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 MSCs)因其来源于成体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逃逸等特性,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activa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production of autoantibodies by plasma cells and release of cytokin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are widely studied as an alternative cell source for their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mesenchymal lineages. An important function for MSC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is their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n various activated lymphoid cells, such as T cells B cells, NK cell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on cytokines , such as IL-10, TGF-β, TNF-α, et al. Umbilical cord MSCs (UC-MSCs) had a higher proliferation capacity and lower immunogenicity, indicating that it may be a novel alternative source of human MSC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C-MSC in SLE based on recent findings in human and animal models.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的研究发现来源于骨髓或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及抗炎的特性,使得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2005/2011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 数据库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rrow stem cells,rheumatoid arthritis,immunosuppressive”,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抑制”,纳入近年来起重大影响以及开启和引领新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排除重复性研究,纳入2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维持关节组织的内环境稳态,如调控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抗纤维化及组织再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疗效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类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骨及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