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又突出强调咳“聚于胃·关于肺”笔者在临床中深有体会,特别在儿科呼吸系疾病中,其指导意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把食物分为五味:辛、咸、酸、甘、苦五味饮食对五脏六腑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身心健康。五味疗法的机理是:饥血如云,雉一受气,知味之爽,对人脏腑无烟火之害,各蒸其性。 (1)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灵枢经》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咸,先走肾”。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还可以刺激背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俞穴都集中在背部。所以捶背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医小知识     
营卫气血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生化活动.如脾胃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柩·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相似文献   

6.
牟振宪 《现代保健》2010,(11):189-190
胃肠动力学是近10多年来消化系疾病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从100年前美国胃肠病学家W.B.Cannon利用X线影像技术对人和动物的胃肠动力的观察开始,百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胃肠运动生理及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越来越重视,社会生活的高节奏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祖国医学历来重视脾胃的作用,《内经》中就有“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而脾胃气机升降协调的运动调节即是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中西医常用的概念混为一谈,如五脏六腑就常常混淆。下面就跟各位对比一下中西医脏腑的概念,告诉您中医讲的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五脏六腑是中医的说法,西医只有器官没有五脏六腑一说。中医里每个脏器都是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地盘"。中医的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地盘,既  相似文献   

8.
史玉红 《长寿》2010,(2):49-49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另外,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  相似文献   

9.
宋平 《现代养生》2012,(20):72-73
中医认为,气血乃人体生命的根基,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髂、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食物到胃中消化成糊状,其中,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入血,废弃物经由大肠排出体外。血液主要负责承载和运输营养物质,而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气不足,则血不畅。气血如同一条高速公路,只有这条高速公路交通畅通,脏腑才能得已滋养。否则,营养送不进来,脏腑得不到滋养,任凭我们吃得再好、再多的营养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0.
常梳抓头皮 祖国中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头皮上分布着许多穴位,这些穴位是大脑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反应于体表的特定部位。经常梳抓头皮,不仅能疏通脑部气血,而且对于全身其他脏腑的功能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皆可通过经络反映到面部上来,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所以通过望面色的变化可诊断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2.
胃痛,中医称为“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症。主要由于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上述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水谷之功能失常,使其失和降,而发生疼痛,或寒客胃中,气机受阻而痛;或暴饮暴食,胃受纳过量,腐熟不及,食谷停滞而痛;或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而痛;所谓“不通则痛”,或嗜酒肥甘辛辣之品,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的学说,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以清热活血化瘀,利水补肾明目的方剂治疗16例20只眼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温长路 《大众健康》2009,(11):76-77
祖国医学认为“心开窃于舌”、“舌为心之苗”,并把舌面分为四个区域和五脏六腑相应,即:舌尖区属心、肺,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区属肾,舌的两边属肝、胆。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以心为中心的五脏六腑,那么舌就是反映五脏六腑状况的一面镜子了。古人把写舌诊的专著取名叫《金镜录》、《舌鉴》等,可算是一语道破真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代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从理论上将五脏六腑中的“脾”、“胃”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是人体后天气血的主要来源。在人体中,脾胃属于中焦,上通下达.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摄入的营养物质只有在胃腐熟,脾气主升.让清者上升,滋润心肺,胃气主降,使浊者下降,排出废物。脾胃是供应人体气血的“总仓库”,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脾胃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充足,阴平阳秘而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16.
耳为肾之窍,内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中医认为,耳和五脏六腑都有关联,与肾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脾以充养耳,肝胆之气会影响耳.所以,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肾、肝、胆等脏腑的功能.通过揉耳把身体调理好了,五脏六腑也能跟着受益. 现在介绍一套适合所有人的"开窍操".  相似文献   

17.
胃病是指上腹隐隐不适,或无节律性疼痛。不能接纳食物,或不能正常腐熟输化水谷。临床上一般症状表现多有吐酸水、嗳气、食后痞满、恶心欲呕吐、脘腹闷塞不舒感,部分胀痛,或连及肋胁。现代医学称“胃炎”、“胃脾功能紊乱综合症”等。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都以胃为根本,胃是全身营养供应之源泉。胃主受纳,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造化精、气、神,精是营养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理活动功能,神是人体一切机能活动的外象表现。所以说有精才有气,有气才有神。  相似文献   

18.
没事挠挠头,耳聪目明身体好,头痛失眠消失了,我国自古就有挠头养生的忠告。众所周知,头皮上有很多神经末梢,有些神经末梢距离大脑很近,头皮上的信息很容易传入大脑。手指在头皮上按摩,能轻柔地刺激头皮上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刺激脑皮质,从而达到强身益智的作用。挠头,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头皮按摩法。中医学中称"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部。  相似文献   

19.
脾属脏,胃属腑,脾与胃互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将水谷化为血气,以滋养全身,灌溉五脏,脾胃固则百病不生。《黄帝内经》日:“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阳历5月5日是立夏节气,从此进入夏季,将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夫唯夏则大”,美好的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夏季宜养心.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炎热的夏季会让人心神不宁,大怒、大喜、大悲扰动心神,容易发生意外.夏季养心要注意培养保持好心态. 夏季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