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6例首次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患者为病例组,按1:2选择与其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术且入组时内瘘功能仍良好的患者92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的各项临床和生化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10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2组之间年龄、糖尿病、内瘘部位、血管吻合方式、透析次数、透析时问、低血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三酰甘油、钙磷乘积、心脑血管并发症、使用左卡尼汀等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O.082)和钙磷乘积高(OR=O.963)是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使用左卡尼汀(OR=16.244)是保护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使用左卡尼汀者动静脉内瘘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6天,未使用者为272天,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O.001)。结论糖尿病、钙磷乘积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相关,长期使用左卡尼汀可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60例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吸烟率、内瘘侧肢体输液发生率、术侧肢体受压率、内瘘提前使用率、舒张压、透析龄、体质量指数、干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rain发生率、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发生率、收缩压、超滤率、低分子肝素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血清白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失败、血肿发生、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rain和超滤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与超滤率、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控制超滤率,加强护理规范化操作,预防内瘘性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6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根据两组病人情况的差异分析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有1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为25.00%。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感染及穿刺技术不当的病人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比例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属于长期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P0.05)。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B组45例病人中无一例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由25.00%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血管条件差、内瘘使用不当、内瘘感染及穿刺技术不当是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可以延长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及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患者85例,其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71例、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9例和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5例,随访1年,比较三种术式的疗效、吻合口径、内瘘血流量、透析血流量。[结果]动静脉内瘘术总体成功率89.4%,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成功率为94.4%(67/71)、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成功率77.8%(7/9)均显著高于下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40.0%(2/5),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显著高于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术首选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其成功率高,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虽然成功率也高,但手术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月的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相似文献   

6.
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间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年的63例患者,回顾分析病因、性别、年龄、血压水平与透析超滤量(UV)、胆固醇(CHO)及三酰甘油(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等因素对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15例患者发生内瘘血栓形成,占23.81%,其中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炎3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2例,痛风性肾病1例。内瘘血栓形成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40±15.56)岁,平均动脉压(MAP)(110.93±14.67)mmHg,平均CHO(6.40±0.52)mmol/L,TG(2.09±0.39)mmol/L,EPO用量(5200.00±1014.19)U,每次透析平均超滤量(3.06±1.02)kg。非血栓形成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3.04±11.72)岁,平均MAP(121.90±17.22)mmHg,平均CHO(6.14±0.51)mmol/L,TG(1.94±0.20)mmol/L,平均EPO用量(5375.75±936.83)u,每次平均UV(2.52±0.40)kg。两组之间在血压水平与UV、病因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年龄、CHO及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低血压、高超滤量、糖尿病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不同性别、年龄、透析年限、血流量、透析器通量及超滤率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透析年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血压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透析年限≤1年、1-3年、3-5年和≥5年分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8%、22.5%、26.7%和3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3.129,P〈0.001;χ^21-3年vs≥5年=22.889,P〈0.001;χ^23-5年vs≥5年=9.072,P=0.003)。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3%、14.2%、12.2%和8.1%,透析年限≤1年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0.399,P〈0.001;χ^2≤1年vs 3-5年=22.774,P〈0.001;χ^2≤1年vs≥5年=24.811,P〈0.001)。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P=0.006),但与透析中高血压无关(P=0.585);余性别、年龄、透析器通量及血流量对透析中低血压(P性别=0.568;P年龄=0.059;P透析器通量=0.572;P血流量=0.447)或高血压(P性别=0.346;P年龄=0.337;P透析器通量=0.121;P血流量=0.479)影响不大。结论 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却明显减少;而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应注意不同透析年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治疗状况的多中心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治疗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电97例MH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组人群人口学资料、透析时间、透析剂量、降压药物应用情况以及各种实验室参数与透析前、透析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①297例MHD患者中,221例(74.4%)血压控制不理想[透析前和(或)透析后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242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其中91例(37.6%)用单药降压,151例(62.4%)患者联合降压;所有降压药物中CCBs应用最为广泛(85.1%),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ACEIS、ARBs(分别为44.6%、20.7%、16.5%),所有患者平均用药数量为1.54种;②MHD患者主要以单纯收缩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升高为主,透析前、透析后所占比例分别为63.9%、72.0%。单纯舒张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较少(透析前、透析后仅为2.1%、6.9%);③应用降压药物数量与血红蛋白浓度(r=-0.250,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透析不充分(Kt/v〈1.4)(OR=5.308,95%CI1.60817.560)、血红蛋白浓度(OR=O.956,95%C10.914~0.999)是透析前血压未得到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重度贫血(OR=2.493,95%CI 1.085~5.728)是透析后血压未得到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高血压控制不达标仍较突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提高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可能有助于透析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测定,以了解患者内瘘的再循环、流量及心排出量情况,为拟定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73例患者在透析血液透析开始后0.5h及结束前0.5h进行内瘘测定,并对内瘘流量(AF)过低(AF〈600ml/min)进行追踪。结果73例中1例患者出现再循环,且再循环率大于50%,其余没有发生再循环者。15例患者流量〈600ml/min,占20.5%;18例〉1600m]/min,占24.7%。对〈600ml/min的15例患者追踪1年,其中6例堵塞,占40%;7例仍保持通畅,占46.7%;2例行肾移植。对开始后0.5h及结束前0.5h测定的A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中央血容量(CB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定期内瘘测定对患者的内瘘功能有预测作用,流量越低内瘘闭塞的可能性越大。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足的情况下,再循环率低,两点距离不是再循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8年第1期)、OVID(1950~2008.04)、VIP(1989—2008.04)、CNKI(1979~2008.04)、CBM(1978~2008.04)等数据库。由3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2.9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包括1287例患者。仅2个研究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其余研究均未完整描述。按定位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阻滞绝对成功率:神经刺激器定位法成功率高于异感定位法[OR=4.36,95%CI(1.97,9.67),P=0.0003]和解剖定位法[OR=30.3,95%CI(1.73,532.74),P=0.02],但低于超声定位法[OR=O.27,95%CI(0.06,1.21),P=0.09]。②阻滞起效时间:神经刺激器法与异感法相似[WMD=-.78,95%CI(-4.50,0.95),P=0.20],比动脉搏动法快[WMD=-6.00,95%CI(-11.71,-0.29),P=0.04],但慢于超声定位法[WMD=8.38,95%CI(0.72,16.04),P=0.04]。③阻滞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神经刺激器定位法与异感定位法[OR=0.98,95%CI(0.33,2.93),P=0.97]、解剖定位法[OR=0.06,95%CI(0.00,1.21),P=0.07]和动脉搏动法[OR=0.65,95%CI(0.10,4.11),P=0.65]相似,但高于超声定位法[OR=4.87,95%CI(1.68,14.15),P=0.00430④阻滞实施时间:神经刺激器法与异感法相似[WMD=-0.62,95%CI(-3.09,1.86),P=0.63],比动脉搏动法短[WMD=-4.00,95%CI(-5.58,-2.42),P〈0.00001],但长于超声定位法[WMD=1.90,95%CI(0.47,3.33),P=0.00910⑤患者接受率:神经刺激器法比异感法具有更高的接受率[OR=2.32,95%CI(1.02,5.30),P=0.05],但与动脉搏动法相似[OR=8.14,95%CI(0.88,75.48),P=0.0630结论现有研究显示,神经刺激器定位法进行神经阻滞是一种定位准确、阻滞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的定位方法。但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中度可能性,以上结论仅供参考。并期待有更多高质量的随机、盲法测定的试验提供质量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正>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做好内瘘的维护,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保证患者透析效果,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条件。临床上,非血栓性内瘘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主要表现为内瘘自然流量减少或透析时泵控血流量不足,最终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和闭塞[2]。患者在未达到足够血流量的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严重影响了透析质量[3]。我科自2013年2月起对动静脉内瘘非血栓性狭窄的患者采取人工压力冲击法,使其受人  相似文献   

12.
邱晶 《全科护理》2012,10(26):2419-24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低血压发生率为9.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纽有97.5%的病人能够坚持完成透析,显著高于对照纽(P〈0.05);实验纽病人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透析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对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向心方向穿刺和传统离心方向穿刺对再循环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选择最佳穿刺方法、保护病人的动静脉内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每例病人向心方向穿刺10次,传统离心方向穿刺10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每次检测并记录动脉端、静脉端和外周血尿素氮,计算再循环率,并同时使用血液透析机的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功能测量记录病人的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动静脉内瘘向心方向穿刺的再循环率和透析充分性与传统的离心方向穿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结论]采用向心方向穿刺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可以避免血液重复循环发生,达到充分透析,减少了并发症,保护了内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冠心病患者162例,对照组为同期非冠心病住院患者162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专科检查并作详细记录,使用SAS8.1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牙周病(95%CI为1.651~4.082,OR=1.164)、工作压力(95%CI为1.920—5.069,OR=3.119)、体质量指数(95%CI为2.298—5.133,OR=3.434)、心血管病家族史(95%CI为1.616~5.410,OR=2.957)、高血压(95%CI为2.061~6.455,OR=3.647)、高脂饮食(95%CI为1.074~2.826,OR=1.659)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01)。结论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消除其对冠心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规律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RATs)的预测因素。方法:首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497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333例,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164例)在三维标测系统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和(或)碎裂电位消融)。术中记录RAT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RATs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术中共有163例患者[32.8%;阵发性房颤92例,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71例]出现195种RATs,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术中RAT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43.3%比27.6%,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脏外科术后(P〈0.001)、术前有RATs(P=0.010)、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P〈0.001)、左房内径增大(P〈0.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8)是房颤术中出现RATs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脏外科术后[优势比(0R)=8.14,95%可信区间(CI):I.69~39.1,P=0.0093、术前有RATsEOR=2.15,95%CI:1.35~3.42,P=0.001]、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0R=1.71,95%CI:1.06~2.76,P=0.029]、左房内径[0R=1.04,95%CI:1.01~1.08,P=0.025]是术中出现RAT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常出现RATs,心脏外科术后、术前有RATs、持续性和(或)永久性房颤、左房内径是术中出现RAT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30例;年龄(59.2±14.5)岁;透析龄(64.3±42.5)个月。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血红蛋白(Hb)、RDW、电解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甲状旁腺素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透析前后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并计算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结果:整组患者RDW为(15.14±1.22)%(13.0%~20.4%),中位数14.9%;241例(67.7%)患者RDw水平超过参考值上限。男性患者RDW水平低于女性患者[(15.03±1.11)%比(15.33±1.3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RDw与年龄(r=0.269,P〈0.00I)、透析龄(r=0.116,P=0.033)、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0)剂量(r=0.250,P〈0.001)、EPo/Hb比值(r=0.214,P〈0.001)、hsCRP(r=0.335,P=d0.001)及NT—proBNP(r=0.133,P=0.027)呈正相关。RDW与血清白蛋白(r=-0.241,P〈0.001)、前白蛋白(r=-0.334,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RDW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RDW水平异常并不少见,且与年龄、透析龄、营养水平、炎性反应状态、心脏功能、EPO剂量及反应等多项临床指标有关。RDW对透析人群预后的预测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往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男性共666例,测量血压、腹围,现场询问病史和进行同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检测空腹血尿酸、TG、TC、LDL—C、HDL—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血清PSA等,超声测量及计算前列腺体积。按咖尿酸是否〉420gmol/L分为HUA组(n=151)和血尿酸正常组(n=515)。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及前列腺相关指标的差片,斤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UA与腹型肥胖[OR=1.575,95%CI(1.059,2.340)]、高TG血症[OR=2.78,95%CI(1.877,4.118)]、代谢综合征(CDS2007)[OR=1.912,95%CI(1.267,2.885)]、BPH[OR=1.464,95%CI(1.465,1.635)]及下尿路症状评级[OR=1.782,95%CI(1.173,1.522)惰明显相关性性(P〈0.05)。结论HUA与BPH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同时伴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高,因此,在诊治其中一种疾病时应重视其他危险因素的筛查及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刘进华 《全科护理》2013,11(19):1745-174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动静脉内瘘再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首次穿刺的护理,观察1年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9例病人穿刺成功,且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无动脉瘤发生,7例发生内瘘再栓塞。[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再通术后24h内即可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穿刺时严格掌握穿刺的护理原则,可以减少内瘘血管瘤、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手鼻烟窝部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对1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鼻烟窝瘘和前臂远端腕部动静脉内瘘(Cimino瘘)4w、1年、2年、3年通畅率分别为95.7%和94.5%(P〉0.05)、92.9%和80.8%(P〈0.05)、87.1%和72.6%(P〈0.05)、81.4%和63.0%(P〈0.05);鼻烟窝瘘及Cimino瘘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8.6%和37.0%(P〈o.05),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0.1%(P〈0.05)。结论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优于Cimino瘘,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配合正确的使用方法压细致的护理,达到长期、安全使用的目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 (HD)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 ,因而永久性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必由之路 ,是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细心护理、正确使用内瘘的同时 ,本身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从而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故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之说[1 ] 。我院自 1 995年 6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 ,总计开展动静脉内瘘形成术 1 52人次 ,无一例发生内瘘血栓形成或感染 ,达到了充足的血流量 ,保证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总结如下。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