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州市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探讨防制对策。方法采用人间疫情监测、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宿主动物监测方法,其中实验室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共报告HFRS71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0.69/10万,病死率为1.41%;排查病例抗体阳性率为16.14%(188/1165),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50%(2/400);鼠密度为4.60%(361/7856),鼠肺抗原阳性率为8.31%(30/361),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43%(26/350),优势鼠种为褐家鼠。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形势较为平稳,但仍然存在病例数上升的压力,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流感监测工作,完善流感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更好地为流感防控工作服务,卫生部组织起草了《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相关技术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发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2001-2010年监测资料,研究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疫情监测、宿主动物监测资料,实验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HFRS743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54%。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6月,病例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和白云区,职业分布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为主,其次是民工和农民。男女比例为3.10∶1,年龄集中在20~50岁。鼠密度为9.64%,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4.94%,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5.56%。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相对稳定,但2004-2010年鼠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和鼠肺HV抗原阳性率均处于持续上升趋势。鼠种构成主要以褐家鼠(70.01%)为主,其血清H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6.02%)和肺HV抗原阳性率(6.58%)在各鼠种中最高。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不断增大,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另外,广州市可能已经由家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应寻找进一步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4.
2006年广东省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选择广东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1株流感毒株,对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和抗原性的分析。此外,还检测人群抗体水平。结果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New Caledonia/20/99(H1N1)相比,同源性为95.7%~96.3%,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7.2%~97.5%,有6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种变化和B/Malaysia/2506/2004相一致,这在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得到证实。同时发现人群针对H1N1亚型和B/Victoria的抗体水平较低。结论2006年广东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病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以及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共同造成其在本地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麻疹流行特征,加强麻疹病例监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深圳市1998-1999年疑似麻疹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检测疑似病例328例,M-IgM阳性率为54.9%,R-IgM阳笥纺为9.5%,麻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麦子,9月龄-6岁以下儿童发病占51.7%,180例M-IgM抗体阳性病 列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9%,均为流动人口,结论 在麻疹监测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麻疹接种工作,同时加强对风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EB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B病毒VCAIg M抗体诊断EB病毒感染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亦可出现皮疹、眼睑水肿、咳嗽、黄疸、乏力、面色苍白、腹痛、抽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增高,部分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早期EB病毒VCA-Ig M抗体阳性。本组误诊17例,误诊原因主要为早期症状隐匿,体征少,以其他系统感染为主要表现。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并且容易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容易误诊,EB病毒VCA-Ig M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艾滋病在我省、我市正逐渐进入快速增长期,从2007年起新发病例不断上升,HIV抗体检测标本数量也不断增加,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和质量日趋重要.在检测工作中我们严格贯彻<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和<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HIV抗体的检测,确保工作质量,下面就用ELISA方法做HIV抗体初筛检测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抗M2、M4、M9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PBC患者血清AMA水平,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M4、M9抗体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96例PBC患者中,荧光法AMA阳性率为84.4%,抗M2抗体为81.3%;斑点法抗M2抗体阳性率为72.9%,抗M4抗体为44.8%,抗M9抗体为18.8%,抗M2和M4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43.8%,抗M2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6.7%,抗M2、M4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3.5%,抗M4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抗M4抗体阴性(P<0.05),抗M9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IgG水平明显低于抗M9抗体阴性(P<0.05)。AMA-M2抗体的检测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抗M4抗体和抗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患者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0—2007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情况、分布特征及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我市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泉州市2002—2007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检测结果等资料。结果泉州市2002—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83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10万。AFP病例男女比为2.6:1,以5岁小年龄组居多,全年各月分布无差异。报告AFP病例未完成OPV基础免疫及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9.8%(18/183)和6.0%(11/183),其中181例为脊灰排除病例,2例为脊灰临床符合病例。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2%(176/183),脊灰病毒分离率为4.0(7/176),其中6例为脊灰疫苗株,1例为脊灰疫苗高变异株。75d内随访及时率为99.4%(180/181)。结论2002—2007年泉州市无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的要求,但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仍需加强,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热、冷应激状态下的人体作业效能评估的研究,避免肌体应激损伤,研制一种能够实时、连续、动态监测人体多个生理参数的穿戴式生理监测系统———智能胸带系统,使其具备可多人组网、高度集成一体、环境适应性强、穿戴舒适、动态实时等特性。本系统采用传感胸带和弹性附带实现人体生理参数的获取,采用WIFI实现多人无线组网监测,采用Delphi开发基于PC机的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多人生理数据的实时显示、存储、处理、报警。通过对6名受试者进行4种不同运动强度的试验,并与标准实验室人体生理采集设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本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心电(ECG)、呼吸、多路体温、体动等生理参数,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穿戴式人体热、冷应激实时监测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人体热、冷应激监测技术不足的问题,为开展真实作业或应激环境下人体热、冷应激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开展人体工效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危险因素,做好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监测预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和2012年对固定监测点人群、2008—2012年对流动监测点人群,采取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测血吸虫感染情况。每年对固定监测点进行螺情调查,在水体钉螺监测点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结果检测当地居民2568人,IHA检测抗体阳性7人,阳性率为n27%t,粪检未发现阳性者;检测渔船民1275人,IHA检测抗体阳性19人,阳性率为1.49%,粪检18人,阳性1人。查螺面积859.73hm^2,发现有螺条块3个,有螺面积24.55hm^2,其中新发现有螺条块2个,有螺面积20.23hm^2;打捞漂浮物530kg,投放稻草帘80块.结果均未发现钉螺。结论发现了输人性传染源和新的螺区。加强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加强螺情监测和防止钉螺扩散是今后金湖县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血吸虫病及其潜在流行因素,为制定库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在2005-2007年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区域内,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钉螺与家畜感染输入情况的监测。结果本地居民无血吸虫病例报告,居民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8%,外出疫区返乡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0%,疫区来万州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7%。在万州段港口码头、船坞、沟壑、洲滩以及水生动植物的饲养繁殖场所开展钉螺输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库区存在钉螺输入因素,但暂未发现有钉螺输入。库区117份牛血清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重庆三峡库区万州段存在着潜在血吸虫病输入传染源和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三峡成库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为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提示应重点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1988—1994年出生缺陷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8年1月-1994年12月,在我省9所医院有125106例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共检出1443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5.34/万,滨州最高的232.15/万,长岛县最低为56.61/万,神经管缺陷率为28.38/万,占前10位出生缺陷的58.39%,围产儿死亡率为17.07%,7年监测结果显示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集成射频平台的睡眠呼吸暂停无线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集成射频平台的睡眠呼吸暂停无线监测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及软件的实现方案.系统采用nRF2401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和MSP430超低功耗单片机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了对呼吸信号的实时、准确地监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的非化脓性、进行性、炎性损伤为特征,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BC患者实验室检查以碱性磷酸酶(ALP)、胆固醇等指标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尤其以M2亚型抗体阳性为主要特征。本文分析68例PBC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为早期诊断PBC提供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侯振峰  耿长冉      田锋  赵胜  汤晓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3,(3):278-285
针对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硼浓度在线分布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康普顿相机的双能瞬发γ硼浓度在线监测方法,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实现了利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快速提升康普顿相机重建图像质量的方法,训练后的网络可在0.83 s内优化原始图像,与反投影重建图像相比更接近真实的瞬发伽马分布图像;搭建双能瞬发γ硼浓度监测系统模型实现了基于新方法的硼浓度分布计算,肿瘤区域平均硼浓度计算结果为86.91 ppm,正常组织区域硼浓度为18.37 ppm,肿瘤区域硼浓度与正常组织区域的硼浓度比值平均为4.75,硼浓度比值的计算误差为5.00%,该结果验证了双能瞬发γ硼浓度监测新方法的可行性,为硼中子俘获治疗硼浓度在线监测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孕前及孕早期妇女血清中TORCH抗体阳性率的分析,为预防TORCH感染和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2900例孕前及孕早期妇女血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 M、Ig G抗体筛查。结果 TORCH Ig M总阳性率达16.97%,其中HSV(Ⅰ+Ⅱ)Ig M阳性率最高,达14.80%。Ig G抗体中CMV Ig G阳性率高达96.12%。结论孕前和孕早期应进行TORCH筛查,是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方法监测来自广州市3家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红细胞凝集实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鉴定;按0~、5-、15~、25~、60-以上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的各型流感抗体。结果全年共对1068份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共分离出46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3%,其中H3N2型15株(32.6%),B(Yamegata)型27株(58.7%),B(Victoria)型4株(8.7%),未分离出H1N1型流感病毒株。60~组人群的病毒分离率最高,为7.7%;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10月份H3N2的抗体阳性率,为44%,最低为3月份B(Yame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为6.7%。结论2007年广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动相对平缓,B(Victoria)型流感病毒是2007年的优势株,主要是在夏季和25~岁组的人群中流行。流感对老年人的威胁最大,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加强流感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 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复检,并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及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结果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56例不规则抗体中,MNS血型系统19例(33.9%)、P血型系统1例(1.8%)、Lewis血型系统15例(26.8%)、Kidd血型系统4例(7.1%)、Rh血型系统10例(17.9%)、冷自身抗体7例(12.5%)。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 M型42例(75.0%),抗体效价为1∶16~1∶8192;Ig G型10例(17.9%),抗体效价为1∶128~1∶1024;Ig M、Ig G混合型4例(7.1%),抗体效价为1∶32~1∶256。37℃反应性:±~4~+。结论 Ig M型不规则抗体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 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充分整合HIS、LIS、PACS存量信息,建立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使单病种监测灵敏、高效。方法采用客户端+管理端模式,分别在临床及管理部门建立无缝对接的工作平台,存量信息整合以减少临床客户端操作.管理端实时监控并具备统计功能。结果监测系统不仅使临床监测科室及职能部门的工作负荷显著降低。而且能减少错报、漏报,提高了监测质量;同时,使信息能及时反馈,加强了医院与疾控机构的无缝链接,使政府有关部门对疫情能适时反应,有效控制。结论单病种监测信息系统使综合医院在流行病防控领域的现有工作实现全面信息化。提高了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