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不同中西药合用对各种疾病疗效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方法 从中西药合用后的临床反应、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加以总结.结果 中药成分复杂,中西药合用可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药理作用均可能发生改变,影响药效.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临床观察,重视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慎重用药.  相似文献   

2.
警惕中西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相当普遍,使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日益突出。不少临床医生合用中西药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不仅浪费药物,增加患者的负担,而且也给安全用药带来很大隐患。有研究资料表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常随着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在药代动力学方面,中西药物合用主要不良反应是影响某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联合应用是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科学合理的中西药并用对提高治疗效果克服药物不良反应 ,起着重要作用 ,是单用中药或西药不能达到的。但也应该注意 ,由于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所固有的不良反应的累加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加 ,必然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如果临床上对这种中西药的相互作用缺乏了解 ,就有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使治疗失败 ,现将中西药合用的有关问题作如下简述。1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毒副作用1 )青霉素类与金银花合用 ,主要在抑制耐药菌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合理分析中西药复方制剂临床应用,正确使用中西药复方制剂。方法用常见的几种中西药复方制剂举例说明,如珍菊降压片、消渴丸、维C银翘片。结果中西药复方制剂不合理的临床应用,导致重复用药或者用药过量,引起不良反应。结论掌握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避免重复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也愈来愈引起医生的重视。本文从我院2004年门诊处方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药合用的处方,并根据中西药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分析处方中是否存在理化配伍禁忌或药理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结合治疗疾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药效,便于达到良好的治愈目的,但各项新型药物的出现导致波及范围逐渐延伸,不合理或者盲目的中西药配伍导致最终临床疗效欠佳,甚至患者服药期间易发生毒副反应或不良反应,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因此切实分析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时效性很重要,以此对用药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本文分析中西药合用的合理配伍及配伍禁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联合用药是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药物,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当前,联合用药 多存在以下误区: ①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越好。多种药物合用,其药物作 用相互影响,不但达不到增强疗效的目的,相反还会降低疗  相似文献   

8.
部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铎  李红梅 《包头医学》2001,25(2):78-78
中西药配伍是为了增强药物效果或减轻毒副作用.但是如果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本文就中西药合用中的不良反应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合理用药是指运用中西药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在充分辨析、诊断疾病和掌握药物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地使用药物等。其目的:达到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不良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甚至于零,使更多的病人能够获得合理的治疗,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咪替丁与他药并用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使西咪会丁与其他药物在临床合用时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临床用药有关情况和理论研究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西咪替丁与有些药物合用时会产生相互影响,使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结论 西咪替丁在临床应用时,为做到合理用药,应注意与他药并用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用或少用药物 老年人有很多不适可以通过生活调理来消除.不必急于求助于药物。老年人除急症或器质性病变外,一般应尽量少用药物。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控制在3~4种内,因为作用类型相同或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合用在老年人常更易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韩伯杨  ;姚玉红 《医学综述》2014,(16):2996-2998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中西药物合用的机会越来越多,相互作用的概率越来越高,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时会改变合用药动学(体内过程),即能够使合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其血药浓度、组织分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有时甚至发生毒性反应。凡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毒性降低的合用,临床加以利用,反之则应避免。以期提高中西药物合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是取长补短、增加疗效,由于中药的比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盲目杂乱地合用中西药物,有时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致命危险,故应引起高度重视。1违反中西药物配伍禁忌的联合应用中药配伍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药的应用也有配伍禁忌.中西药合用时配伍问题更是复杂。目前对其研究仍然不够全面、深入,临床上每每出现违反中西药配伍禁忌的不合理用药。1.1丹参及含丹参的中成药不宜与士的宁、麻黄碱、山梗菜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合用。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中西药物联用,药物互相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医生合用中西药物用药安全性,方法 结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理论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中西药物联用相互增强疗效,互相制约、减少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华 《西部医学》2004,16(3):200-200
中西药配伍治疗疾病,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合用中西药时,由于多种中药可以通过抑制或诱导药物代谢酶,影响西药的代谢发生相互作用;一些中药可以与西药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要重视和了解中西药因配伍不当引起的药理、物理、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避免给患者带来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病人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药物相互作用可使药物作用的效应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还可出现单独用药时没有的药理效应。药物相互作用的后果可表现为临床有益的治疗作用或有害的不良反应,而医生们在联合用药时,常常只考虑有益的方面,而忽视其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韩丹  蔡霞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12(6):445-445,448
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护理中居重要位置。结核病、糖尿病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两病并发时需同时接受抗结核药和降糖药物的治疗。而两种病的治疗药物都存在着不良反应、相互影响。使治疗存在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在用药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及两种治疗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用中西医学双重理论指导中西药合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西药合用的发展概况、中西医基础理论之比较、中西药相互作用等,探讨用中西医学双重理论指导中西药合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中西药合用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西医学双重理论是中西药合理合用的前提和理论依据。结论中西药合用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和中药配伍组方基本理论的作用,又要遵循西医“辩病论治”及合理用药原则,才能使中西药合用达到扬长避短、相互协调、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门诊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不同的症状和并发症,多数情况下采取同时合用两种以上药物,但由于有时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特性等掌握不清,合用时生产配伍禁忌减弱药效,或无效;还可能生产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西药处方的统计分析,以了解用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西药联合的方法治疗疾病,近年来在各级医疗单位得到广泛采纳,而且获得不少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别是一些顽固性疾病如慢肝、胃溃疡、心脑血管疾病等,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联合用药就应考虑是否联合合理,如联合得当,既可增强疗效,又可降低毒副作用。如联合不当,有的可降低疗效,有的会增加毒副作用,还会延误病程,给病员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要达到联合用药的预期目的,就必须在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质和病情后联合应用,下面举例介绍几种联合用药方案。1联合应用后疗效增加,毒副作用降低的方案(1)、感冒发烧时中西药联合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