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厨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优缺点。方法 对2例外伤致拇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应用足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厨趾软组织消灭创面,分析该皮瓣的可行性、实用性。结果:2例拇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后应用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均获成功。结论 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厨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患者5例,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拇趾骨外露创面均获得覆盖。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的恢复。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皮色与受区一致,无溃疡发生。结论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利于抗磨、耐压,防止溃疡和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趾深部组织缺损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既往多以缩短足趾为代价修复创面或通过交腿皮瓣修复。我们自1994年以来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组织缺损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2~4 6岁,平均年龄2 8岁。发病原因中,外伤缺损4例,糖尿病溃疡2例,电烧伤2例。缺损最小面积为2cm×3cm ,最大为4cm×5cm ,其中7例合并趾骨外露。1 2 手术方法 (1)皮瓣设计:足背皮瓣的轴线为足背动脉体表投影线。沿足背动脉向远侧触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处即为足背动脉穿入第一跖骨间隙移行于足底深支的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的优点及效果。方法: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应用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趾皮肤缺损8例,其中单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例,合并拇趾骨骨折4例,合并部分拇趾骨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 ×3cm~5 cm ×3.5 cm,平均3 cm ×3.8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术后所有例皮瓣均成活,6例创面1期愈合,2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对于第1跖背动脉III型者,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皮瓣在足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川游离足背皮瓣3例,岛状足背皮瓣11例,足底内侧岛状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7例,局部随意皮瓣2例,修复21位患者足部的缺损。结果除2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1例足背游离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针对伤情,合理选择供区,才能获得满意的皮瓣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春文 《吉林医学》2014,(6):1258-1258
目的:探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应用价值,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2例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Ⅲ°拇指再造术后供区骨外露创面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11例,1例皮瓣坏死,行游离皮片植皮修复。结论: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位置恒定,手术操作简单,应作为修复踇趾骨外露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具有受损区覆盖充分,皮肤质地相近和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苏江波  王晓峰  屈笃哲  张刘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81-1782,F0003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30例手指末节指腹缺损或甲床缺损、骨外露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植皮均成活,手指外观、感觉、功能均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是基层医院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2年2月采用吻合血管足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右足跟感染创面成功1例,效果满意.患者男,22岁.因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半月伴足跟感染流脓于1992年2月3日入院.局部检查:右足跟7cm×2cm大小创面,跟腱外露,部分变性,大量脓性分泌物存在.入院后经换药治疗,创面正常肉芽生长,跟腱外露.在硬膜外麻下,彻底清理右足跟创面坏死组织,切除变性部分跟腱,留大部分跟腱,解剖显露右胫后动、静脉,试夹不影响右下肢血运.再以左足背动脉为轴线设计左足背皮瓣9cm×8cm,于伸肌腱浅面切取皮瓣,将足背皮瓣  相似文献   

9.
代富勇  杨明永 《四川医学》1993,14(7):450-451
足内外踝跟骨骨髓炎,由于局部血循环差,常合并有窦道及慢性皮肤溃疡,甚者骨外露,治疗较为困难。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部慢性骨髓炎及溃疡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年龄14~47岁,外伤性骨髓炎6例,足跟部冻伤致跟骨骨髓炎1例,足背外伤后慢性溃疡1例。病程4~10月,溃疡创面5cm×4cm~8cm×7cm。术前创面脓培养主要为大肠杆菌,其次为金葡菌,均在病灶清除后,采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创面。使用皮瓣面积6cm×5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8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以逆行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采用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l例术中因皮支被损伤改行趾短伸肌肌皮瓣,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1例在术中发现皮瓣无供血,放弃该方案.术后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5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色泽基本正常,外观无明显臃肿.2例皮瓣坏死区局部疤痕增生,皮瓣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结论 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管蒂长,皮瓣不臃肿,是修复足远端骨肌腱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粱成义  吕德森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36-837
目的探讨行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带蒂皮瓣设计面积为6.0cm×9.0cm~10cm×20cm。结果本组中4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魏邦敏  徐健  姜茂华 《河北医学》2007,13(12):1231-1232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7年4月,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周及足背Ⅳ度烧伤创面20例。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无臃肿。结论: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充足,切取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供区易于封闭,是修复足部踝周Ⅳ度烧伤创面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3年2月~1995年1月,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2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分别为11cm×10cm及11cm×9cm,经随访4~18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男,21岁。右足跟部被重钢板砸伤致右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粉碎性骨折,创面11cm×10cm。于1993年11月行右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切取皮瓣11.5cm×10.5cm,取皮创面采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和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各类前足损伤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均系本科住院患者。年龄14~46岁,平均22.5岁。受伤情况:拇趾离断再植后坏死,解脱后跖趾关节外露4例,拇趾皮肤脱套伤原位缝合坏死2例,外伤致拇趾跖侧皮肤缺损4例,第2、3、4趾毁损伤1例。全部病例在清创后,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创面。 手术方法:切取足底内侧皮瓣时,皮瓣面积3.0cm×4.0cm~5.0cm×6.0cm沿内踝后下胫后动脉搏动点与第一趾蹼连线标记足底内侧动脉走行,确定第一跖骨头为皮瓣血管蒂旋转点。前足损伤区清创后,根据受区面积和距旋转点之间的距离,以血管走行为轴心线,设计皮瓣的切取范围和  相似文献   

15.
逆行掌背动脉皮瓣移位修复手指热压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指热压伤早期手术失败后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7例手指热压伤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早期手术创面修复失败,创面大小:1 cm×1.5 cm~3 cm×1.5 cm,均合并有骨外露,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创面愈合后,强化手指功能锻练。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术后肿胀,起张力性水疱,1例皮瓣青紫瘀血,经及时处理后,皮瓣得以成活,随访4个月~2年,参照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患者手指功能分别为:优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76.4%。结论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指热压伤早期手术失败病例进行修复术,早期强化功能锻练,可较好恢复手指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先后用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骨质外露及踝关节结核并感染,足底内侧溃疡3例,第一蹠背拇趾岛状皮瓣修复第一蹠骨头骨髓炎1例,足内侧皮瓣转移修复慢性跟骨骨髓炎1例,均获得较好效果。手术方法:先描绘出足背动脉,大隐静脉体表投影,据据受区需要皮瓣的范围,将足背动脉及大隐静脉包括到皮瓣内。皮瓣切取从远端开始,切口深达伸肌腱浅面,仅保留肌腱表面之腱旁组织,分离时易使动脉及皮瓣分离。而后将皮瓣旋转于受区,周边间断缝合,为防皮瓣下血肿,于创口内放  相似文献   

17.
足"母趾位于足最远端,其损伤较为常见,损伤后的软组织缺损和趾骨外露的修复比较困难,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常以邻趾皮瓣、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或带足背动脉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6],但上述几种皮瓣都存在操作复杂、牺牲主要血管等缺点。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超长皮瓣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蒂部只带一条指动脉的岛状皮瓣,同时吻合指神经修复末节部分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近一年共接诊15例末节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改进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cm ×1.5 cm~3.0cm ×3.5 cm。结果:15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植皮I期愈合。结论:采用改进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末节部分组织缺损,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带蒂皮瓣在足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86例患者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位、面积,选择不同带蒂皮瓣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3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21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7例,足背动脉皮瓣5例,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1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胫后动脉逆行皮瓣5例.皮瓣最大面积22 cmx12 cm,最小4 cmx2 cm.结果 86例中72例皮瓣完全成活,1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面积占整个皮瓣面积10%~40%,3例皮瓣出现完全坏死.对于14例完全坏死或部分坏死皮瓣,10例创面经过换药、植皮后愈合,4例创面行健侧交腿皮瓣转移修复.结论 带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手术效果满意,适用于足踝部位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转移修复13例由车祸外伤、疤痕溃疡、肿瘤等所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6cm×14cm, 跟骨外露最大面积5cm×10cm.结果: 共切取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13块,其中1例岛状筋膜皮瓣术后坏死,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愈合,其余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供瓣区所植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月~ 4年,效果满意.结论: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