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精神障碍为首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 对30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并获影像诊断的Binswanger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本病以情感障碍、幻觉、妄想症状多见,早期痴呆不显著.积极干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SAE早期,智力障碍不明显,可以精神症状为首发且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Binswanger病 ,BD )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 ,CT、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 32例BD患者的临床资料 ,32例均做MRI检查 ,其中 15例做CT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就诊 ,首发症状表现各异 ,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减退 ,发病早期患者仅有影像学改变 ,而缺少神经学症状和体征。MRI与CT相比其优越性为 :MRI发现病灶时间早 ,数目多 ,范围大 ,尤其是T2 像显示更清晰 ,且对脑干及小脑的病灶显示好。结论 :目前MRI被认为是显示BD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bconical artrioscle—totictnce phatopathy,SAE),又称进行性皮质下血管性脑病(Binswangtr,宾氏病)。以高血压、卒中发作及慢性进行性痴呆三大症状以及逐渐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临床特征,头部CT或MRI扫描发现脑室周围低密度,病理可见大脑半球髓质弥漫性脱髓鞘和轴突丧失,小动脉壁纤维化、玻璃样增厚及小的囊性病灶。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最早是在1894年由Binswunge首先描述8例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病理改变,因而被命名为Binswunge病。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一定都发生在痴呆患,且可能与皮层下髓质动脉硬化有关,故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其他动脉硬化征象。我院自CT开展以来,诊断了30例较典型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卢卫  林海溪 《广西医学》1998,20(2):301-303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病(BD)。1894年首先由Binswanger报告。1898年Alzheimer又称这种病为Bin-swanger病。诊断往往依靠病理。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应用,脑白质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多,使此病从临床上即可作出诊断。本文报告SAE16例,并对此病的诊断方面作一探讨。if&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60岁,平均74岁。有高血压病史11例,有糖尿病史1例。以脑卒中发病14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4例,脑梗塞9例,小脑蚓部出血卫例,该例1…  相似文献   

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 disease,BD)是一种以皮层下动脉硬化为病理特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4.5%~7.9%,其主要病变在大脑白质,特别是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业已证明原发性高血压是最重要危险因子,我们观察该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情况,并与初发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旨在了解Binswanger病的P300情况。  相似文献   

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由Binswanger 1894年首次描述了8例慢性进行性脑病理改变,因此被命名为Binswanger病,宾氏认为本病始于50—65岁。呈进行性智力减退,伴失语、偏盲、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症状与体征,癫痫少见,病程长于10年。脑动脉呈显著粥样硬化,白质常受累而灰质完整。而CT和磁共振的问世为本病的生前诊断提供了影像学根据。笔者对我院两万余例CT检查患者中20例较典型Binswanger病病例进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本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8.5岁,就  相似文献   

9.
董亚贤  董春秋 《医学综述》1996,2(9):500-50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io-seieroticencephalopathy,简写SAE)又称Binswanger氏病,是一种缺血性或血管性髓鞘坏变病,是血管性痴呆,弥散性缺血型的一种;目前已明确本病与动脉硬化有关。现就我院1990年~1995年9月收治的6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1岁~90岁,平均年龄70.4岁,其中51~60岁3例,61~70岁32例,71~80岁16例,81~90岁9例。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2~16年,平均2.6年,其中半年以上38例。1.2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26例(43.3%),缓慢起病34例(56.7%);有糖尿病史10例,高血压病史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诊断为SAE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AE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且均有5~30年不等的高血压史。脑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腔隙性梗死灶以及脑萎缩。结论熟悉掌握SAE的临床及CT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losclerotlcencephalo—path,SAE),特点为伴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进行性痴呆,主要是因脑深部白质深穿支动脉硬化引起血液灌流量减少,导致深部白质脱髓鞘,病理为大片脑白质脱髓鞘而弓状纤维保留及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j。现将我们临床确诊的68例患者的CT表现报告如下。116$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6~85岁,平均68岁。病程id~12y。49例有高血压病史,11例有中风病史。1.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36例,慢性起病32例。智能、精神障碍65例,肢体偏瘫41例,偏身感觉障碍30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96例皮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发现该病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即随着年龄增大,SAE发病率增高,患高血压病与SAE成正比,该病的CT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密度减低,常伴发腔隙性梗塞灶,脑萎缩。  相似文献   

1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以渐进性痴呆和伴随动脉硬化的皮质下弥漫性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血管源性脱髓鞘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又称Binswanger病。本文搜集了50例SAE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3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该病多见于老年男性,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性痴呆,主要病变是皮质深穿动脉硬化引起的大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该部位神经纤维数的减少及髓鞘变薄导致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6例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庭屋工动皿厘化性脑病舶CT征氛评价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年来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讨论它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分为3型居多。讨论:通过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CT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及预防治疗有很重要的俭值。  相似文献   

18.
19.
Binswanger病48例临床与CT分析李军本钢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117000)1992年至1995年我院共收治Binswanger(BD)患者48例,现将临床结果与CT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6~...  相似文献   

20.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病,属于血管性痴呆范畴.本文就我院开展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以来发现的SAE 42例予以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标准及智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