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要求设计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时,必须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专属性和严密性放在首位,而不是其盈利性和商品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药品的特殊性,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流通体制和流通方式。我国药品现代流通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在确保药品分销企业的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同时,加快对药品流通全过程的流程再造,构建以信息化引领的药品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高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制和市场化的行业中介组织,促进他律和自律的有效结合,实现药品流通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我国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经济增长较快,医药价格水平总体下降。据监测,与2002年12月份相比,2003年10月份全国生物化学药品实际平均零售价格下降13%,其中GMP药品价格下降19%全部中成药实际平均零售价格持平,GMP药品上涨4%。在监测的25大类药品中,实际平均零售价下降的有8种,持平的有9种,上升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1.流通差价上有“手脚”一些药品零售单位和药品生产企业以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为“挡箭牌”,不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零售价格=含税出厂价×(1+流通差价率)”,直接按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定价,造成实际差价率远高于规定的流通差价率。2.部分平价药店价格“做秀”有的平价药店不仅打出了降幅30%~45%的口号,更自称是打破医药流通领域利益格局的“先锋者”和“颠覆者”。这明显是一种经营策略和广告手段,有“做秀”之嫌。同时,少数跟风降价的平价药店在广告中混淆概念,降价幅度是与最…  相似文献   

4.
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200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终于以全面推进“保、医、药”3项制度配套改革的崭新面貌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接着,政府在药品流通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目的是切断药品收入与医疗机构及医生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把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但是,医和药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药品使用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医生劳务价值体现在合理用药、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因此,医药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是“3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卫生改革总体目标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药品生产与流通的品种繁杂、流程长、涉及部门多,经济利益主体复杂,因而,也是改革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项工作,必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加强多部门的合作,以大局为重,协调各方利益,进行一次彻底的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山东卫生》2007,(8):13-13
近年来,我们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总抓手,不断加强镇、村卫生机构建设,初步建立起了基本建设、基本服务和基本保障三位一体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农合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的连续追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基线与3次追踪调查的比较,研究新农合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动态变化,为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3个县9个乡27个行政村,每县约1 860户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入户调查,将4次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运用集中指数(CI)、不平等斜率指数(SII)及利用/需要比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 两周就诊率、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需住院未住院率、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两周未就诊率、年住院率均呈上升趋势.除2008年的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需住院未住院率的CI绝对值小于0.3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小于0.2;但两周未就诊率、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需住院未住院率、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的CI和SII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利用/需要比呈总体上升趋势,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4次调查利用/需要比均与经济收入无显著相关.结论 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总体状况良好,但经济状况较差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基线与3次追踪调查的比较,研究新农合对卫生服务提供公平性影响的动态变化,为完善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3个县9个乡27个行政村约1 890户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入户调查,将4次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运用集中指数(CI)、不平等斜率指数(SII)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 4次调查均有超过半数的农户的就医距离<1 km;各层农户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评价很好及较好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3指标的CI均接近于0,但CI及SII绝对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就医较方便,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满意程度较高,卫生服务提供公平性较好,但应注意防止不公平现象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前,药品流通体制尚不完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为了谋取更多的自身利益,投机取巧,甚至不择手段,“高定价、高折扣、大回扣”现象相当普遍,药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经过国家数次整顿,情况虽有好转,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药品价格仍是高高在上。为此,笔者初步提出以下方案,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基线与3次追踪调查的比较,研究新农合对卫生服务提供公平性影响的动态变化,为完善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3个县9个乡27个行政村约1 890户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连续4年入户调查,将4次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运用集中指数(CI)、不平等斜率指数(SII)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4次调查均有超过半数的农户的就医距离<1 km;各层农户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评价很好及较好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3指标的CI均接近于0,但CI及SII绝对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就医较方便,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满意程度较高,卫生服务提供公平性较好,但应注意防止不公平现象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4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后,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0.14‰,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88.32‰,5年来呈下降趋势;年住院率为59.89‰,5年来呈上升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36.02%,高于前4次调查结果,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1.97%,5年来呈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41.79%,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0.59%,均高于2004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2.5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然是影响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运用标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和三个非试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状况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特别是在改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和住院费用负担公平方面作用更为突出。但是,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其作用有限,应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结合运行是二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制度解析的角度看,制度目标的一致性、制度功能的有限性和制度参与者的耦合性使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接成为可能,而制度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则赋予其对接的必要性.但二者对接必须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克服差异性所致的制度冲突,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度实体层面和管理服务层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确保新农合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全体调查对象对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条件的评价分布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合农民与医务人员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总体满意度和选择就诊的评价分布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合农民选择村卫生室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服务态度好,收费低,随时都可以看病,交通方便等。医务人员选择县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技术水平较好,需要的药基本都有,总体满意度较高等。[结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一般。建议有关卫生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机构建设,控制医疗收费。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黑龙江省两县的实地考察,分析了两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新农合的实施影响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受到了差别对待,而双向转诊的规定在当前农村难以实施;二是很多地方偏爱的个人账户并非如其宣传的目的是保障小病,而是为了降低农民的实际参合费用,并保障新农合的资金周转。这些问题都是未来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工作所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下军队医院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讨了作为军队医院作好新农合工作的举措:建立扎实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内涵建设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某区新农合医疗费用问题进行分析.随着新农合的深入开展,过度医疗、小病大治、重大疾病补偿率偏低等日渐显现,采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新农合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加强医疗费用指标控制等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互助医疗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都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两种制度的设计差异,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本文侧重于对这两种制度的基金筹集方式、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保证,在目前新农合保障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则是提高农村困难群体卫生服务利用、实现卫生保健公平性的基础。只有两个制度有效衔接,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协同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两个制度的衔接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两个制度衔接的运行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卫生部门、社保中心及商业保险公司3种经办模式。从经办机构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模式、基金管理模式等方面论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经办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