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志霞  全冠民  耿左军 《河北医药》2009,31(17):2222-2223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病理诊断的软组织肿瘤,行CT或MR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确定CT与MR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血管性肿瘤9例,CT平扫可见静脉石。脂肪组织来源肿瘤9例,脂肪成分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周围神经肿瘤2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淋巴管瘤4例,均为海绵状淋巴管瘤,CT增强无强化。纤维肉瘤1例,CT示病变范围广泛,边界较清晰,密度均匀。鳞癌1例,CT示病变境界不清。滑膜肉瘤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27例定位正确率100%,定性正确率88.9%。结论CT与MRI均能清楚显示病变,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推测病变组织学来源和良恶性的鉴别方面MRI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CT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5例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者23例;密度不均、部分境界不清者2例。12例恶性肿瘤,11例密度不均,边界模糊;1例密度较均,境界清楚。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100%,而对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良性组92%,恶性组91.7%。结论 CT对腮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区别良恶性肿瘤方面有较高的价值。病灶边缘模糊不清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征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CT检查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并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双盲阅片评估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12例,密度不均、部分境界不清6例。30例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24例;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6例。48例肿瘤的CT图像中均未见面神经显示。双盲阅片结果表明:CT对78.9%的腮腺肿块能正常定性(炎性反应,良或恶性肿瘤),但不能确认其组织学类型。结论 CT能鉴别大多数的良、恶性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腮腺各类肿瘤的CT表现,探讨各类肿瘤的诊断指征,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1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6例,其中4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肿瘤呈分叶状、密度不均有囊性密度影、呈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大多数为良性;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  相似文献   

5.
蔡衍长 《江西医药》2012,47(3):269-270
目的分析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Digital Mo-Target Mammography,DMM)中的局限致密阴影浸润(LocalizedDensity Infiltrate Show,LDIS)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特点,以及DMM区分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乳腺疾病患者中的30例在DMM检查中显示LDIS的患者,在术后行病理分析,对病灶的密度、分布以及周围影像改变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同时比较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的检测正确率与病例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对称性分布12例,非对称性分布18例,密度略高于或近似与周围相等14例,密度中间高边缘变淡17例,结构不良2例,粗大钙化影3例,泥沙样阴影4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12例,经统计学分析,DMM能够较好的区别良、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IS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认识,有助于提高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部(腹膜腔、腹膜后间隙)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评价CT扫描对诊断腹部原发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腹腔(包括网膜、系膜、韧带)和腹膜后间隙良、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肿瘤径线小,占位表现不明显;肿瘤径线大,占位表现明显,相邻器官、肠管、血管移位明显。肿瘤径线的大小与相邻器官、腹壁脂肪间隙结构是否完整对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意义。依原发肿瘤的部位不同CT表现不同。结果11例原发腹腔、腹膜后间隙纤维组织细胞瘤CT定位准确。恶性肿瘤9/11例,良性肿瘤2/11例,CT良、恶性定性诊断正确9/11例。CT表现对组织类型评估正确4/11。结论CT对原发腹腔、腹膜后间隙纤维组织细胞瘤定位诊断较为准确,对判断良、恶性有很大帮助,对肿瘤组织病理类型的评估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回顾肺内病变(有手术病理、临床随访)CT引导下穿刺活检870例,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元素多逐步Lgisr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灶良恶性、大小、位置及有无坏死空腔,操作者熟练程度,患者的体位、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1)870例病变最终诊断578例为恶性,298例为良性,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为85.1%(746/870)。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9.9%(238/298)和91.2%(527/578),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3.76±1.74)cm和(3.08±1.35)cm(F=13.79,P=0.0002)。(2)应用多元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良、恶性,有无坏死、出血,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病灶的良、恶性和病灶内有无坏死、出血,是影响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方法对腮腺间隙原发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8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腮腺间隙原发病变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摄影、腮腺造影螺旋CT和MRI扫描进行腮腺间隙检查,通过回顾分析病灶影像,判断其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总结病变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CT、MRI扫描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摄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可对病灶的良恶性,病发位置等病情进行准确评估,较X线摄影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间隙原发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一定的影像特点,因此在治疗前后进行腮腺造影螺旋CT及MRI检查可对疾病的诊断、术后康复效果的判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对病变进行准确鉴别,具有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并行CT灌注成像(CTP)的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行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并对灌注参数与MV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背景肝组织比较,MVD、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正常背景肝组织比较,门静脉灌注量PVP有显著性差异(P<0.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肝硬化肝癌交界区、恶性肿瘤病变交界区及良性病变交界区MVD与HAP均呈明显正相关(r=0.550,P<0.05;r=0.585,P<0.05;r=0.478,P<0.05)。16例肝脏恶性病变中,15例病变交界区HAP、PVP及MVD与背景正常肝组织有明显差异,仅1例肝癌(有假包膜)病变交界区HAP、PVP及MVD与背景肝组织相近。12例肝脏良性病变交界区HAP、PVP及MVD均与背景肝组织相近。结论 CT灌注参数和MVD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HAP能间接反映MVD情况,提高术前对恶性肿瘤相关血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腮腺病变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腮腺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病变的CT或MRI的表现。结果85例腮腺病变中,良性肿瘤63例(63/85,74.1%),大部分(38/63,60.9%)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密度/信号均匀;恶性肿瘤12例(12/85,14.1%),大部分(9/12,75.0%)位于腮腺深叶或跨叶,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匀,侵犯周围组织并伴淋巴结转移;炎性及其他瘤样病变10例(10/85,11.8%)。结论CT和MRI检查均能对腮腺区病变进行有效定位,并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块108例(良性组)和恶性肿瘤72例(恶性组)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恶性肿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4%。乳腺良性肿块表现为境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周边可见包膜;恶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呈毛刺蟹足状,周边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边缘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晕。恶性组血流分级程度高于良性组(P<0.05);良性组Vmax及RI范围小于恶性组(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志宇  张丽萍  郭兰  张强  陈晖 《中国医药》2012,7(11):1439-144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38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式采用以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浅叶扩大切除术叶及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性根治放疗.术后定期随访2~5年,评价治愈率、局部控制率、转移率等.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26例.138例患者中,126例治愈,治愈率为91.3%.随访良性肿瘤中1例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9.1% (111/112),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2% (18/26)和88.5%(23/26),术后淋巴结转移率19.2% (5/26).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85.5%(118/138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以改良术式为基本术式,采用腮腺浅叶肿瘤瘤体外0.5 ~1.0 cm的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35例CT平扫及增强影像,以临床病理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比较3组病灶的生长部位、体积、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5例GI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边缘光滑程度、病灶形态分叶性状及密度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间质瘤CT平扫示密度多均匀,边缘多光滑,增强程度11~62Hu,肿瘤最大径线均<5.0cm;交界性、恶性间质瘤CT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最大直径均>5cm。结论 CT可作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腮腺常见良性肿瘤C4影像特征,探讨其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影像资料,对腮腺常见肿瘤重点观察部位、密度,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比较与其影像相关良性非肿瘤性病变C4鉴别要点。结果其中16例为原发性腮腺混合瘤,1例脂肪瘤,1例淋巴血管瘤,1例鳃裂囊肿。14例形态为卵圆形或圆形,直径3~6.8cm,5例呈分叶多结节形,大部肿瘤边缘清晰光整;2例内部密度不均,钙化2例,脂肪密度1例。结论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有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生长缓慢,短期内可迅速增大,手术复发率高,有助于诊断腮腺混合瘤;显示强化的血管团或血窦及呈簇状分布斑状钙化(静脉石)为腮腺淋巴血管瘤的特征性CT影像学特征;肿块为极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充填是腮腺脂肪瘤的特征CT表现,诊断不难,无需鉴别;鳃裂囊肿属先天性病变,CT值0~20hu,与单纯性囊肿相似,结合临床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分析比较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与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效能(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7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58例(72个结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180例,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将CT诊断结果与随访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良性结节120例,恶性结节60例,良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118例,符合率为98.3%。恶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为57例,符合率为95.0%;良恶性结节的结节大小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T对盆腔包块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分析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盆腔包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史、CT结果及病理检查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显示,CT检查准确定位的患者共55例,准确率91.7%;良性包块诊断准确患者38例,准确率92.7%;恶性包块诊断准确患者17例,准确率89.5%。结论 CT在诊断盆腔卵巢附件包块中,能准确定位包块的位置,同时清晰地显示出包块内部的特征及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结合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各种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获得各项指标,并结合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肿块做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25例肿瘤中,其中恶性肿块98例,良性肿块27例,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达到96%,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彩超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肿块进行检测,能有效地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及组织学诊断,明显提高其诊断率,是诊断肿瘤极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BI-RADSⅢ~Ⅴ级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BI-RADSⅢ~Ⅴ级的乳腺肿块患者共252例,将超声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52例乳腺肿块病灶中,BI-RADSⅢ级154例,病理学证实良性138例(89.6%),恶性16例(10.4%);BI-RADSⅣ级66例,病理学证实良性23例(34.8%),恶性43例(65.2%);BI-RADS Ⅴ级31例,病理学证实良性1例(3.2%),恶性30例(96.8%).结论 在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可以对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风险评估,对乳腺肿块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本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实性结节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癌22例中,术后病理证实1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4%,超声诊断乳腺良性肿块43例中,术后病理证实4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0%。;乳腺良性肿块43例中,超声血流检出率为58.1%(25/43).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块22例中,超声血流检出率为86.4%(19/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结节的检出准确、简便;二维超声结合CDFI有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