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剂量巴曲抗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张玉英王银萍*(聊城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聊城地区建委卫生室聊城市252000)关键词巴曲抗栓酶;不稳定心绞痛;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钙对初发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单位,每日2次,观察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发生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频率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心绞痛缓解率提高;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缓解心绞痛,降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前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恶化形成的症候群,据报道90%急性心肌梗塞前l~2周信出现先兆表现。重视急性心肌梗塞前综合征及时给予急救,将可以避免发展成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肌梗塞。本文将分析近十年来收集的资料较完整的25例病历从中找出梗塞前综合证的诊断条件进行探讨。l资料与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0~69岁。住院期间均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将梗塞前1~2周逐渐出现的症状、体征、心电监护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心绞痛加重或频繁24例;心律失常3例;新增心脏杂音3例;血压升高9例;发…  相似文献   

4.
梁华文 《西部医学》2005,17(3):215-215
目的 比较不稳定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差异。方法 应用1 2导联心电图检查,随机测量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2 4小时内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QT离散度各3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QT离散度为(6 0 .4 1±4 .6 6 ) ms,急性心肌梗塞组2 4小时内QT离散度为(6 5 .87±7.1 3) ms,陈旧性心肌梗塞组QT离散度为(48.35±4 .73) ms。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塞组QT离散度不同,前者低于后者,二者明显大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提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者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1996年2月至1997年3月间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的60例进行了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其中劳累性心绞痛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塞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9例,与3组的38例进行比较,发现冠心病组的HRV均明显降低;且以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为著,提示心肌血及梗塞时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并可望对指导临床的治疗用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对3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47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率为12.4%。不稳定性心绞痛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以51岁以上的男性为主,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者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高于无上述易患因素者。提示高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不仅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也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演变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讨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意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不稳定性收绞痛,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突发和降低其猝死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临床经常发现,一旦被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立即引起重视,并给予认真治疗,不可马虎大意,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引起心血管的突发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8月共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其中应用肝素治疗57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分型标准[1],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1)初发劳累型心绞痛;(2)恶化劳累型心绞痛;(3)自发型心绞痛。110例病人随机分为肝素组和对照组。肝素组57例,男4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8±16.3岁,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34例,自发型心绞痛5例。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ST…  相似文献   

9.
<正>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以24小时内最多见,而心电监护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有力措施。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因此早期心电监护十分重要,我院心血管病房监护室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时地发现了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早发现,使28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及护理而痊愈出院。现将心电监护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梗甚至猝死。我所1992年1月~1998年12月的住院病人以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90例,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间的临床综合症,具有病情变化快、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的特点,积极治疗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我们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表现之一。2000年9月~2002年9月,我们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改善预后。为些,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5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华山 《河北医学》1999,5(10):23-24
目的:观察并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方法;对AMI病人溶栓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出现的种类,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处理。结果:80例AMI溶栓治疗的病人中,有4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经过及时的必要的处理,有40例病人很快恢复,有2例病人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日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探讨 AMI 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护理和治疗,我们对98例AMI 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2例,年龄30~84岁。一、心律失常检出率:98例 AMI 患者经心电监护检出心律失常发生者62例,总检出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治随着心电监护和再灌注治疗方法的普及,其预后显著改善,院内病死率降低到10%以下。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达65%~75%。本文就我中心抢救21例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泵衰竭的救治过程,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46例临床分析付鹤堂李守贵范楷(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临沭县276700)关键词肺心病;心律失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常并发心律失常,在急性期更易发生。对我院在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的112例肺心病急性期...  相似文献   

18.
对比评价曲美他嗪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徐州市第三医院(221005)周伦发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如不及时有效处理,部分病人可迅速进展为AMI,甚或猝死。因此,治疗UAP具有重要临床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运动试验阳性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30例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4周的病人进行了心率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阳性率为46.7%。在平均18个月的随访期间,运动试验阳性者发生心源性猝死1例,再发性心肌梗塞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本文对运动中升压反应不良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判断预后的意义和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运动试验阳性的判定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