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评价DD3(Pca3)检测在前列腺腺癌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DD3(Pca3)基因在196例前列腺腺癌和相关疾病前列腺标本中的原位杂交表达情况。结果在149例前列腺腺癌病例中,DD3(Pca3)染色阳性率为94.6%,染色情况与Gleason评分、患病年龄、血清总PSA值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52例癌周有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4,7例DD3(Pca3)阳性;149例腺癌癌巢周18例DD3(Pca3)阳性。在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1例DD3(Pca3)阳性(2.38%)。结论 DD3(Pca3)是诊断前列腺腺癌有价值的阳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经直肠镜、B超、CT或活检分为前列腺癌(Pca)14例,前列腺增生(BPH)115例.前列腺炎21例,非前列腺疾病(对照组)36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PSA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PSA以4.0μg/L作为分界点时,14例Pca血清PSA水平为53.09±28.36μg,/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115例BPH患者、21例前列腺炎患者和36例非前列腺疾病组分别有64例(55.7%)、4例(19.0%)和3例(8.3%)PSA超过阳性界值。结论:血清PSA测定对前列腺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在各级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与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对430例前列腺疾病病理标本作HE染,赞美同理分类和分级,并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其中275例无PIN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48例PIN(此中包括Pca中的11例有PIN)和18例Pca作bcl-2蛋白检测,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PIN与Pca间,高级PIN与低级PIN间,高分化Pca与中-低分化Pca间有显性差异(P<0.01),无PIN的BPH与低级PIN间,高级PIN与高分化Pca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bcl-2蛋白阳性在PIN,特别是高级PIN及Pca的异常表达,揭示了PIN及Pca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探讨尿酸氧化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酸氧化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2)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7例Pca组织标本、19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村本中u-PA,u-PAR的表达。(3)结果 BPH组织中u-PA,u-PAR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Pca组织中u-PA,u-PA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39,0。025),Pca伴骨转移组织中u-PA,u-PA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01,6,0.0029)。(4)结论 u-PA,u-PAR阳性表达与Pca细胞分级、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Pca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p53和MI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MIF(macrophagemigrafion inhibitory factor)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ea)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58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MIF、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ca组织p53与MI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8%(28/58)和79.31%(46/58),均明显高于BPH组(P〈0.05);p53与MI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两者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p53和MI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快、易转移、预后差。结论p53和MIF与Pca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是检测Pca的较好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p53和MI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Pca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SCA蛋白在41例Pca、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和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BPH)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SCA在NP、BPH及Pca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66.7%和80.5%,强阳性率分别0、11.1%和61.0%。PSCA在NP和BPH组织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ca与NP和BPH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PSCA的表达水平与Pca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PSCA在Pca有稳定的高表达,它可能成为前列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列腺腺癌(Pca)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差异,评价两者在Pca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ca患者70例,平均年龄(74.3±6.1)岁;前列腺增生(BPH)患者62例,平均年龄(72.1±6.1)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SMA、PSA表达。结果:Pca患者PSMA、PS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4%(43/70)、91.4%(64/70);BPH患者分别为9.7%(6/62)、90.3%(56/62)。PSMA在Pca与BPH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PSA在Pca与BPH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SMA、PSA表达对Pca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SMA和PSA在Pca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606);Pca临床分期与PSMA表达呈正相关(r=0.66,P〈0.001),而与PSA表达无相关性(P=0.683)。结论:PSMA和PSA均有较好的前列腺组织特异性,组织PSA在鉴别男性肿瘤来源时较PSMA存在一定的优势;在鉴别前列腺组织病变的良、恶性时,PSMA优于PSA。PSMA表达与Pca的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是Pca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组织PSA表达未显示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aveolin-1、P63及CK34βE12蛋白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Pca、15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11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LG-PIN)、7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10例基底细胞增生(BCH)、69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标本中的Caveolin-1和P63及CK34βE1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ca、HGPIN、LGPIN、AAH、BCH、BPH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9.49%、40.00%、45.45%、28.57%、30.00%、8.70%,P6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47%、86.67%、90.91%、85.71%、90.00%、97.10%,CK34βE12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47%、93.33%、90.91%、100%、90.00%、95.65%。Caveolin-1、P63、CK34βE12抗原在Pca与其他病变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veolin-1表达强弱与Pca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结论 Caveolin-1与Pca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aveolin-1、P63及CK34βE12的表达将对Pca的早期诊断准确性、判断病情以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SA、fSA/PSA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Pca患者血清PSA、fPSA/PSA水平检测与核素骨扫描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Pca患者骨转移31例,非骨转移15例。随PSA水平升高,骨转移阳性率有上升趋势;fPSA/PSA〈0.22者骨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fPSA/PsA≥0.22者(P〈0.05);PSA〉4.0μg/L且fPSA/PSA〈0.22者骨转移阳性率显著高于PSA〉4.0μg/L且fPSA/PSA≥0.22者(P〈0.05)。结论Pca患者PSA〈20μg/L者,应密切随访PSA;PSA〉20μg/L者骨转移可能性大,应行核素骨扫描确诊;PSA、fPSA/PSA联检对诊断Pca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约50%~80%的前列腺癌(Pca)病人就诊时已发生广泛转移、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n,sa)在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Pea)骨转移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对我院2004年-2008年期间即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又做ECT骨显像的186例前列腺癌(Pea)患者的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α-L-L岩藻糖甙酶与甲胎蛋白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采用显色多肽基质检测法对38例正常人、35例原发性肝癌(PHC)、13例肝良性占位病变、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及1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血清α-L-岩糖甙酶(AFU)活性进行测定。结果:PHC组血清AFU活性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PHC诊断的敏感性74.3%、特异性89.3%。在21例甲胎蛋白(AFP)阴性的PHC中,有15例AFU阳性,有15例AFU阳性。结论:AFU活性测定有助于PHC(尤其是AFP阴性的PHC)的诊断。两联合检测PHC的检出率为8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与经直肠超声引导无痛前列腺穿刺结果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6例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男性患者,其PSA增高(〉4n/ml),平均年龄(68±7)岁,进行静脉麻醉下经直肠超声引导无痛前列腺12针系统首次穿刺。将PSA水平分为低危组(4ng/ml〈PSA〈10ng/ml,55例)、中危组(10ng/ml〈PSA〈20ng/ml,27例)和高危组(PSA〉20ng/ml,24例)。记录穿刺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SA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穿刺病理结果、麻醉不良事件。结果平均穿刺时间(5.9±2.0)min,98例(92%)穿刺后无疼痛(VAS=0),无一例发生麻醉不良事件。共穿刺1272针,病理阳性164针,包括36例前列腺癌(Pca)、4例非典型增生、4例腺瘤样改变。低危、中危和高危纽中Pca检出率分别为10.9%、33.3%和87.5%,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捡出率分别为81.8%、59.2%和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BPH患者PV[(48±11)cm^3]和年龄[(65±7)岁]均显著低于中危组[(87±14)cm^2和(73±5)岁]。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中Pca的PSAD显著增力口,分别为(0.18±0.05)ng/(ml·cm^3)、(0.21±0.04)ng/(ml·cm^3)和(0.49±0.04)ng/(ml·cm^3),P〈0.05。低危和中危组中Pca的PSAD均显著高于BPH,但PV显著小于BPH。结论静脉麻醉直肠超声引导无痛前列腺穿刺对于PSA增高的老年男性患者具有无痛准确安全的优点。PSA水平分组与病理穿刺结果密切相关,PSAD是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新参数(F/T)/PSAD对PSA在4~10ng/ml区间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新参数(F/T)/PSAD对血清PSA在4~10ng/ml区间的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血PSA测值在4~10ng/ml的88例患者,其中确诊PCa患者21例,BPH患者67例。比较分析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对PCa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ca患者的(F/T)/PSAD)均值明显低于BPH患者(P〈0.001)。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诊断PCa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76.19%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41.79%,43.28%和68.66%。(F/T)/PSAD诊断PCa的特异度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F/T)/PSAD能有效提高PSA在4~10ng/ml区间的PCa检出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4.
穿刺活检术诊断脊椎结核4例分析张志银,肖玉琛,潘风香,谭振刚(长春市第二医院130062)孙丹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骨科130021)典型的脊椎结核诊断较易,对于酷似肿瘤之脊椎结核诊断仍有困难。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完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受穿刺活...  相似文献   

15.
曹明溶  罗继平 《广东医学》1997,18(2):129-130
自1993年9月-1996年5月对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获足够标本,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0例患者;男40例(80%),女10例(20%)。年龄35-72岁,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有B超、CT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右叶29例(58%),左叶15例(30%),全肝6例(12%)。肿块<5cm3例(6%),>5cm47例(94%),可触及肿块者44例,合并肝硬化者42例(84%),手术切除病变10例(20%)。1,2穿刺方法:穿刺器械为1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及其附带穿刺针,针长4cm,粗0.snun。本组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鸡尾酒抗体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高分子量角蛋白抗体(HMWCK)和p63在前列腺腺癌(Pca)、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45例Pca、40例HGPIN和45例BPH标本,按常规方法石蜡包埋,制作蜡块,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AMACR、HMWCK和p63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a中AMACR阳性率为84.4%;HGPIN中AMACR阳性率为82.5%,与Pca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中AMACR阳性率为24.4%,与Pca和HGP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WCK和p63在高分化Pca中均呈阴性,15.6%中分化和低分化Pca的癌巢周围可见,HGPIN和BPH中均呈阳性表达,但其分布方式不同,在HGPIN中呈连续或间断性分布,从HGPIN至癌移行腺体中逐渐减少至消失,在BPH中呈连续性分布.HMWCK和p63在Pca的表达与HGPIN和B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鸡尾酒抗体AMACR、HMWCK和p63对诊断高分化Pca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对高分化Pca和异型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酶标法检测小巨核细胞在单纯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联技术(APAAP)法和瑞特染色法,分别检测106例单纯性贫血(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缺铁性贫血1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溶血性贫血18例,多发性骨髓瘤20例,骨髓纤维化7例,肾性贫血5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慢性病贫血3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病人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小巨核细胞的数量及类型。结果 APAAP法检测到的巨核细胞的数量较瑞特染色法多,APAAP法检测小巨核细胞的阳性率较瑞特染色法高,差异有显著性(x^2=5.013,P〈0.05)。结论 APAAP法检测小巨核细胞明显优于瑞特染色法,是诊断单纯性贫血类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sa、fpsa、fpsa/psa比值三项指标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IRM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血清的psa、fpsa值,并计算fpsa/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组、Pca组的psa和fps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PH与Pca组在4〈psa〈10ng/ml时,fpsa/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psa〉10ng/ml时BPH与Pca组PSA和FPSA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psa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结合f/t比值可以更好的鉴别Pca和BPH,对Pca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2006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4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酶学、腰围、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肝酶学指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体重指数从(26.4±3.5)至(24.2±3.3)(P〈0.05),腰围在观察期间下降(幅度4cm),血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甘油三酯等观察指标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可明显改善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β3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整合素αvβ3在41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另2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发现: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表达上调, 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合素αvβ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随着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上调(P<0.05),与Pca的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在各术前血清PSA值组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素αvβ3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整合素αvβ3有助于对Pca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