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51例,术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明显改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分级有1~3级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大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 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运用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LICS评分)和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SC评分),对纳入的35例成人[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45岁,平均(37.4±6.3)岁]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伤椎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ASIA)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3±6.8)个月,除5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A级外,余3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影像学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前中柱重建脊柱序列,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后路固定、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后路固定、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的1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并分析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结果本组10例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4个月,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17°恢复到5°,Frankel分级恢复1级者4例,恢复2级者3例,无变化者3例。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后路固定、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TLBF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19~63岁,平均41.1岁。根据椎管减压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自制夯实器对椎体后壁骨折进行夯实复位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63岁,平均40.9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8例,其他2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2例、E级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9~59岁,平均41.2岁;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19例,其他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2例、D级13例、E级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和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并随访观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术后脊柱三柱即刻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的治疗高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42例高原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7小时;平均出血量74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单侧椎体减压重建脊柱三柱稳定性手术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高原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双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18例。结果 经 12~ 2 4个月随访 ,平均椎体前后高度由术前的 5 2 6 %和 76 3%恢复为术后的 95 4 %和 97 8%。Cobb’s角由术前平均 18.8°恢复为术后平均 1.5°。结论 该方法复位、固定可靠 ,创伤小 ,可保留未损伤节段功能 ,同时保留了后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技术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侵占率及Cobb角变化,评估椎管减压及复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8h,平均出血量900ml,术中无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后1周支具保护下坐起或离床活动,并行早期康复训练,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患者除1例植骨融合欠佳外,其余随访患者植骨均顺利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外,其他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骨块切除、环形减压、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5例下腰椎爆裂骨折临床资料,28例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7例侧前方入路椎体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平均住院时间5周。结果术后6~15个月回访,按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3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2例;X线检查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Cobb角平均矫正11.3°,伤椎高度由术前平均41%达术后恢复到90%;术后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无脱落,无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丢失,2例单个椎弓根钉断裂。结论下腰椎爆裂骨折系不稳定骨折,早期进行减压、固定有利于脊柱稳定与神经功能恢复。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神经损伤及合并症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经后路复位、椎体次全切加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共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2~53岁,平均38.3岁。比较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测量椎管容积率、伤椎高度以及随访神经功能分级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手术时间180~300min,术中出血量800~2800m L。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个月。植骨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恢复明显,Cobb角:术前(24.2±2.8)°,术后6个月为(5.8±0.6)°,P0.01。椎管容积率:术前(47.05±5.47)%,术后6个月为(98.23±0.98)%,P0.01。结论经后路复位椎体次全切除可以很好恢复椎管容积及Cobb角,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椎间支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好,骨性融合率高,虽然术中出血相对较多,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9月- 2009年6月采用I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9岁,平均34.4岁。致伤部位:T121例,L13例,L2例,T3 3例,L4 2例。按AO分型均为A3.3型骨折。根据McCormack载荷评分法评分为7~9分,平均8.2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4.5 h,平均4.1h;术中出血900 ~2 800 ml,平均1 750 ml;输异体血400~1 200 ml,平均760 ml。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椎体前柱高度术前丢失48% ~85%(平均64.2%),术后恢复至正常的95% ~ 100%(平均98.6%),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12°~35°(平均12.1°)恢复至术后~ 30°~7°(平均-8.1°),椎管占位由术前的82% ~98%(平均89.5%)恢复至术后0~ 14%(平均2.2%),其中9例椎管获得彻底减压,2例椎管侧方仍有小的骨块残留。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0 ~ 18个月,平均14.5个月。钛网前方及钛网内植骨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融合,椎管表面植骨层完全融合,椎管完整性良好。最后随访时伤椎前柱高度及后凸Cobb角得到有效的维持,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或钛网移位等。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腰背部无疼痛10例,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1例。结论 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重建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骨折块形态分型,并对不同分型的骨折块处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1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观察,将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根据占椎管容积、完整性、部位分为A、B1、B2和C型,并总结不同分型的减压方式。结果 A型利用后纵韧带的弹性张力进行骨折块间接复位,B1型用骨刀切碎分离并去除骨折块,B2型用异形骨冲将骨折块直接冲入椎体后方,C型采用骨折块分离、切碎后取出。本组病例手术前后伤椎椎管狭窄明显改善,椎管减压充分,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随访时14例ASIA分级A级患者仅有部分神经根功能恢复,其余病例分别提高1-3级。结论 根据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5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l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min,出血量120~28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脊髓功能的恢复.该方法可以很好地维持伤椎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椎体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03-2009-03采用保守治疗37例、手术治疗40例无神经损伤症状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比较两种方法对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组,脊柱后突角经Cobb氏法测定,复位前平均为22.5°,复位后平均为8.6°,椎体前缘高度复位前平均为46.2%,复位后平均为86.1%,治疗前后椎管占位率分别为26.3%、12.1%。长期随访后5例有间歇性、轻度腰痛但功能不受限,1例出现严重腰痛及右下肢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经手术治疗好转。手术治疗组X线示椎体恢复高度及生理弧度,无后凸畸形,治疗前后椎管占位率分别为27.4%、11.7%,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顽固性胸腰背疼痛3例,经对症治疗其中2例明显好转,1例持续顽固性疼痛,取出内固定后好转。结论: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时,两种方法都可得到很好的远期效果,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本组患者33例,伤椎部位:T_(11)3例,T_(12)11例,L_110例,L_29例.其中单纯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30例.合并截瘫33例.对单纯压缩骨折行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合并截瘫椎管占位明显者固定后行后路椎板减压、椎管开大术,并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3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X线片示椎弓根钉位置好,伤椎复位外形好.随访期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无慢性腰痛,伤椎高度无丢失.33例合并不全瘫.术前Frankel级:A级1例,B级7例,C级16例,D级9例;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10例,E级16例.结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尤其是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术是一种疗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及其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71,自引:4,他引:7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适应下及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植骨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4-2000年,采用椎管环形减压,结合横突间、椎板间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176例胸腰椎骨折。术前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管狭窄率,确定椎管矢状径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3.2个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7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64例分别提高1-3级,7例无变化;26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CT检查显示,术前伤椎椎管狭窄率平均44.7%,术后伤椎椎管减压充分,1年后出现椎管再塑形现象,再塑形的伤椎椎管管径与正常理论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椎体骨折骨折应采用.地无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性爆裂型骨折,手术治疗是预防晚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椎管环形减压后1年,椎管表现出自发再塑形现象,塑形后的椎管管径在正常理论值范围。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可预防术后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17.
单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应用单椎间隙融合术治疗的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椎管狭窄率,伤椎椎体高度降低、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9.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术后1w及术后末次随访,伤椎椎体高度降低、椎管狭窄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后1w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9个月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采用单椎间隙融合内固定结合椎间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创伤较小,固定节段少,能有效防止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50~65岁,平均55.2岁。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改变。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相邻椎体骨折。术前VAS 8分,术后2d 3分,术后1年2分。术前平均Cobb角(17.6±9.6)°,术后2d(4.3±2.5)°,术后12个月(4.5±2.8)°。术前平均椎管占位率(25.2±3.6)%,术后2d(9.7±2.9)%,术后12个月(8.4±2.6)%。VAS评分、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A3.1型可获得满意的早期复位效果,增加伤椎的稳定性,防止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9.
TENOR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TENOR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例应用TENOR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和固定复位情况。 结果全部 3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13个月 (5~ 44个月 )。所有骨折均愈合 ,局部无疼痛 ,无内固定失效。椎体畸形从术前Cobb角平均 2 2 .5°恢复至 3°。按ASIA分级 ,神经功能 9例无变化 (其中A级3例 ,D级 1例 ,E级 5例 ) ,其余 2 4例均有 1~ 2级的提高。 结论 TENOR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术后维持复位效果好 ,是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20.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 A级5例,B级12例,C级11例,D级3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小关节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节段稳定性、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复位效果满意,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除术前ASIA分级A级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29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