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 例 介 绍 患者,女,14岁,食鹿花蕈后腹痛、腹泻,次日出现酱油尿,心悸,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体检:体温36.4℃,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心脏未见异常。尿量1500 ml/d。化验:血红蛋白49g/L,红细胞2.76×10~(12)/L,网织红细胞2.5%,血钾5.0 mmol/L,钠141mmol/L,CO_2结合力15 mmol/L(33.6体积%),血肌酐353.6μmol/L(4.0 mg%),尿素氮14.3 mmol/L(40.1mg%),总胆红素171μmol/L(10 mg%),直接胆红素34.2μmol/L(2 mg%),间接胆红素136.9μmol/L(8 mg%),谷丙转氨酶正常。尿常规;外观酱油样,  相似文献   

2.
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时,受高胆红素负干扰而致结果明显偏低,甚至出现负值。常用消除干扰的强碱法、表面活性剂(Triton-100,SDS)只能不同程度地减弱干扰;另外,胆红素氧化酶法、肌酐酶法、双速率法因酶试剂价格高和对仪器要求高而难以普及应用。为此,我们根据胆红素易被氧化剂氧化的性质[1],于2004年1月建立了先将血清用铁氰化钾处理,使胆红素氧化后,再以苦味酸速率法测定,使肌酐测定结果准确可靠。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剂①试剂R1:铁氰化钾200μmol/L;氢氧化钠150mmol/L;硼酸8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4mmol/L。②试剂R2:16mm…  相似文献   

3.
张惠玲 《中外医疗》2016,(28):34-36
目的:研究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60例为调查对象,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新生患儿TBIL为(428±16.6)μmol/L,DBIL为(37.2±16.6)μmol/L,IBIL为(388.9±20.3)μ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TBIL为(189.3±12.2)μmol/L,DBIL为(27.7±11.3)μmol/L,IBIL为(178.8±14.6)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新生患儿的K+(3.8±0.6)mmol/L、Na+(136.8±4.2)mmol/L、Ca2+(2.2±0.39)m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K+(3.6±0.9)mmol/L、Na+(139.8±3.6)mmol/L、Ca2+(2.3±0.26)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患儿凝血功能以及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实施换血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其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还能够帮助新生患儿维持电解质平衡,对新生患儿的凝血功能以及体征无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阮厚鑫  廖贵益 《安徽医学》2018,39(7):896-897
1 病例资料 1. 1 供体一般情况及捐献类型 供体,男性,年龄13个月,身高60 cm. 血常规:白细胞3. 65 × 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 7%,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169 × 109/L;肝肾功能:清蛋白38. 4 g/L,谷丙转氨酶5. 0 U/L,谷草转氨酶22 U/L,总胆红素4. 9μmmol/L,直接胆红素1. 3μmmol/L,血尿素氮3. 9 mmol/L,血肌酐16. 6 μmmol/L,血钾3. 96 mmol/L,血钠137 mmol/L,血氯103 mmol/L;每小时尿量约200 mL;体温正常,血压依靠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在正常水平;HbsAg( -)、HBV( -)、HIV( -)、梅毒( -);痰培养、血培养阴性. 伤后ICU救治3 d,由2 名有资质高级职称专科医师共同诊断该供者临床脑死亡,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类标准,本例捐献者属于中国三类(C-Ⅲ),即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1].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0岁,住院号:536310,进行性皮肤灰黑色伴肝脾肿大2年,腹胀,气促20天于1993年7月20日入院,体检:T37℃,R25次/分,P90次/分,BP13/7kPa。皮肤灰黑色,以面、颈、四肢仰面为甚,弹性差,巩膜轻度黄染,头发干燥,无光泽,心界扩大,心率90次/分,律整、于左3~4肋间可闻SMⅢ吹风样杂音,无传导。腹水征(+),肝脾脐上二横指,质硬,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查血:RBC1.05×10~(12)/L HB17g/L,WBC3.7×10~9/L,血糖15.4mmol/L,谷草转氨酶760μ/L,谷丙转氨酶12μ/L,立接胆红素6.1μmol/L,音接胆红素31.3μmol/L,尿素氮8.9mmol/L肌酐消除率92mmol/L,肌醇500:196mmol/L,心电图:低电压、心肌劳损,B超: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CT:肝脾肿大,肝硬化,肝含缺血黄素沉着症。胃镜见球部多个散在分布的窦疤隆起,食道下段静脉怒张。病理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比较换血前、换血后血常规、电解质、血清胆红素以及血糖变化。结果: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糖分别为(424.98±105.68)μmol/L、间接胆红素(402.86±100.77)μmol/L、(15.53±6.67)×10~9/L、(304.08±100.73)×10~9/L、(146.27±24.17)g/L、(4.95±0.70)、(138.01±3.06)、(107.24±6.22)、(2.40±0.22)、(4.93±1.17)mmol/L;换血治疗后分别为(214.48±63.31)μmol/L、(200.46±66.27)μmol/L、(8.51±3.50)×10~9/L、(92.59±37.39)×10~9/L、(159.19±19.13)g/L、(4.31±0.69)、(137.60±2.80)、(107.16±4.48)、(2.29±0.32)、(8.13±2.33)mmol/L;经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较换血前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钾、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上升,血糖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钠和血氯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发生,或减轻胆红素脑病损害程度,机体内环境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但严格掌握换血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对选择性抑制法(PPD)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DBIL (5.0、17.5、40.5、70.0、102.0μmol/L)、IBIL (5.0、17.0、40.0、71.5、104.0μmol/L)混合血清,且根据HDL-C含量分为高[(2.54±0.22) mmol/L]、中[(1.10±0.15) mmol/L]、低[(0.50±0.08) mmol/L]3组,其中DBIL、IBIL均在日立7170A上检测;而每种血清标本中HDL-C均经PPD法和磷钨酸镁沉淀(PTA-Mg2+)法检测。结果:DBIL的干扰较为复杂,正常DBIL浓度范围的血清标本,PPD法测定结果为假性增高;DBIL浓度超过20.0μmol/L时所测结果均表现为降低;DBIL浓度达120.0μmol/L时HDL-C高、中、低3组标本中HDL-C偏差分别为-46.29%、36.89%、-22.73%。IBIL的干扰较小,当IBIL浓度达104.0μmol/L时各组偏差都在-5.0%以内。结论:临床实验室采用PPD法检测HDL-C时,当待检标本DBIL浓度高于40.0μmol/L时应稀释后再测定或通过其他实验方法消除DBIL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6岁。因浮肿、腹胀20天入院。体检:营养较差, 全身皮肤粘膜浮肿,以眼睑及双下肢最明显。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怒张,肝脾不肿大,腹水征(+)。外周血查微丝蚴3次均(-)。尿蛋白(卅),颗粒管型(+),乳糜定性(-)。血清肌酐177μmol/L、尿素氮11.78mol/L。血清胆团醇18.6mmol/L、甘油三酯1.0mmol/L;密度脂蛋白73%,α脂蛋白25.5%、前脂蛋白13.5%,β脂蛋白61.7%;白蛋白22g/L、球蛋白26g/L,总胆红素3.4μmol/L,ZnTT3u,SGPT35u; AFP<20μg/L。血钾3mmol/L、钠140mmol/L、氯100mmol/L、(?)2mmol/L、磷1.2mmol/L。B超肝、脾正常。肾图示双侧分泌排泄延缓。腹水外观乳白色不透明,有核细胞0.06×10_9L,李凡他试验(-),比重1.012,蛋白1.7g/L,乳糜定性(+),苏丹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体检的76例健康人士,设为对照组;对152例均采取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并进行血液检测,对比两组间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 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 L)的浓度。结果:观察组的直接胆红素浓度(2.26±1.90)μmol/L、间接胆红素浓度(7.36±2.12)μmol/L、总胆红素浓度(10.01±3.8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7±1.81)μmol/L、(9.65±2.50)μmol/L、(12.53±3.62)μmol/L。结论:胆红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抗自由基,提升血红素氧化酶活性以及降脂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胆固醇,避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地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l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40例为单纯糖尿病(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研究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对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25±0.45)%,对照组患者为(6.56±0.52)%;研究组的总胆固醇水平为(5.12±1.3)mmol/L,对照组为(2.55±1.1)mmol/L;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8.5±1.5)μmol/L,对照组为(11.2±2.6)μmol/L;研究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1±0.41)mmol/L,对照组患者为(1.45±0.55)mmol/L;研究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22±0.44)mmol/L,对照组患者为(2.89±0.41)mmol/L;研究组患者的三酞甘油水平为(6.05±1.05)mmol/L,对照组患者为(5.10±0.94)mmol/L。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而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初平章  宫英方 《河北医学》2006,12(3):196-198
目的:研究足月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标准。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间患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29例分为脑病组与无脑病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开始治疗时间等与胆红素脑病的关系及两组急性期与远期预后。结果:血清总胆红素>367.99μmol/L,尤为>428.18μmol/L、B/A比值>1、开始治疗时间>48h,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脑病急性期与远期预后均差。结论: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对患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之足月儿,当总胆红素257~324μmol/L、B/A<1时,可仅做光疗;总胆红素343~428μmol/L时,若B/A<1、开始治疗时间<48h,应光疗及输白蛋白,若B/A≥1,或开始治疗时>48h,应换血;当总胆红素≥428μmol/L时,无论B/A比值或开始治疗时间如何,均应迅速换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循环酶方法。方法:血浆氧化型同型半胱氨酸经三-乙-羧乙基膦(TCEP)还原成游离型HCY,基于HCY甲基转移酶(HMTase),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ase)构成的循环酶体系以及脱氢酶-辅酶体系的原理,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HCY。结果:测定线性范围达1.5μmol/L~50.0μmol/L;批内CV分别为2.1%、1.7%;日间CV分别为3.7%、4.1%,总CV分别为4.9%、5.2%;回收率96.8%~101.3%;本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R~2=0.9737,Y=0.972X+1.595。t=2.01,P>0.05,差异无显著性;血氨<50.0μmol/L,三酰甘油<11.0 mmol/L,抗坏血酸<10.0 mmol/L,胆红素<500.0μmol/L,血红蛋白<2.0 g/L,谷胱甘肽<0.05 mmol/L时,对结果无明显干扰。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灵敏等特点,适合血浆HCY的常规和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新型KHC3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反应到达终点时的吸光度,与标准品相比较,求得标本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浓度。结果:精密度试验TBIL批内高低浓度CV值为0.78%、1.44%;DBIL为0.96%、1.85%。TBIL批间为3.36%、2.66%及3.79%;DBIL批间为4.03%、3.25%及2.96%。线性范围:TBIL可达515μmol/L;DBIL可达171μmol/L;总胆回收率98.4%~105.3%,平均102.1%;DBIL回收率为98.5%~101.5%,平均为99.7%。与其他相关试剂比较TBILγ=0.9954~0.9994;DBILγ=0.9950~0.9985。溶血、脂浊和维生素C干扰试验表明:标本中Hb小于10g/L,TG小于7.55mmol/L,VitC小于0.1g/L,对TBIL和DBIL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本试剂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试剂稳定,价格低廉,完全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球浆比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球浆比例2∶1换血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球浆比例1∶1换血治疗的对照组,观察胆红素含量、血常规指标及水电解质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直接胆红素(16.3±2.8)μmol/L和间接胆红素(128.9±22.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T=6.823、7.291,P<0.05);红细胞计数(4.32±0.72)×109/L、血红蛋白(133.2±21.4)g/L以及血钠(133.2±18.2)mmol/L、血钾(3.7±1.04)mmol/L、随访6个月BAEP正常率、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182、6.291、5.633和4.892,χ2=3.124,t=4.452,P<0.05)。结论球浆比例2∶1换血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胆红素含量,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胆红素是一种较强的免疫调节因子,可抑制人粒细胞的杀菌能力,但对单核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文中探讨胆红素对脐血单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脐血,用明胶/自体血浆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每例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无胆红素)、102.6μmol/L(6mg/dl)、153.9μmol/L(9mg/dl)、220.6μmol/L(12.9 mg/dl)和307.8μmol/L(18 mg/dl)胆红素组,按分组要求先加入相应浓度的胆红素溶液孵育细胞60min,再用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胆红素孵育后的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结果:胆红素可使单核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变为黄色锯齿状;使细胞内细胞器肿胀,形成空泡,进一步引起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坏死性改变;在低浓度102.6μmol/L(6mg/dl)胆红素作用下,上述改变已存在;随浓度的升高,改变更为明显. 结论:胆红素对单核细胞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37-239
目的:总结我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红素水平以及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为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5年4月诊治的8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及70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AIHA患者总胆红素范围为6.30~214.90μmol/L,中位数62.30μmol/L;65例(80.2%)患者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值>20%。70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总胆红素范围29.40~730.40μmol/L,中位数203.24μmol/L;56例(80%)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范围30%~60%。结论:我院AIHA患者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高于诊断学教科书推荐的数值,建议扩大数据进一步总结,减少溶血性黄疸的误诊。  相似文献   

17.
0 引  言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胆红素脑病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根据金氏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85μmol/L;生后72h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4μmol/L,早产儿>255μmol/L,均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我院1998~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采用蓝光箱照射治疗及药物治疗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40例中,足月儿36例,早产儿4例;男23例,女17例;日龄0~7天29例,8~14天5例,15~28天6例。入院后均测胆红素浓度:足月儿均≥205μmol/L,早产儿均≥256μmol/L。入院后随机分为A…  相似文献   

18.
慢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较高,可达到80%,我科采用血桨置换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6岁,术前主诉乏力,纳差,腹胀,嗜睡.体检:高度黄疸,低蛋白血症.经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氨由97.4μmol/L降至76.6μmol/L,BUN由26.3 mmol/L降至16.5 mmol/L,血胆红素由315μmol/L降至120μmol/L,且神志清醒.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市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洪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380-2382
目的:了解柳州市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水平。方法:用重氮法对该市健康人群19637人作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测定,然后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年男性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14.60±5.54)μmol/L,成年女性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12.54±3.91)μmol/L。结论:柳州市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文献报道有较大差异,建议各地实验室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4岁,因皮肤黄、瘙痒、纳差、消瘦1月余于2000年4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周身皮肤呈金黄,巩膜黄染,肝脏下缘位于右锁骨中线下4cm,剑突下7cm,质软,缘锐,表面光滑,无触痛,莫菲氏征阴性。化验:血总胆红素297.9μmol/L,结合胆红素205.2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白蛋白37.4g/L,球蛋白22.7g/L,碱性磷酸酶193U/L,甘油三脂6.52mmol/L,胆汁酸150.2μmol/L。血、粪常规、甲肝、丙肝抗体、乙肝两对半等均无异常。B超示胰头部实性占位性病变,并胰管轻度扩张。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