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不同彩色棋盘格刺激引发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改变,为弱视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为弱视的患儿26例分别行双眼黑白、红蓝、红黄三组棋盘格刺激,分别测算其P100波幅及潜伏期。结果:弱视组P100潜伏期红蓝棋盘格较黑白和红黄棋盘格延长,波幅红蓝棋盘格较黑白棋盘格明显降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类型弱视由不同颜色棋盘格诱发的P100潜伏期延长有一定差异,依据其严重程度依次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轻度弱视也可观察到红蓝格刺激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应用CP-VEP研究弱视患儿的色觉差异有高度敏感性,为弱视色觉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弱视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在关键期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间发生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1〕。视觉诱发电位(VEP)是适宜的视觉刺激在皮质视区引起的电位变化。近20年来视觉诱发电位(VEP)用于人类视觉的研究有了不断的进展,已用于判断屈光不正和研究弱视〔2〕。我们于2004年5月~2006年5月检测了34例(62眼)弱视儿童并与正常儿童22名(44眼)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1·1·1弱视组:随机抽样弱视患者34例(62眼),男18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前后弱视患者图型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7例弱视患儿中药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进行了观察。治疗前34只眼的P-VEP与视力正常儿童的P-VEP比较,前者N1、P2、N2各波潜伏期延迟,波幅低,其中7只眼部分波缺失,治疗后缺失波全部出现。治疗前后比较除N1波潜伏期及波幅无明显变化外,N2、P2波治疗后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认为P-VEP可作为弱视治愈观察的一项客观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弱视图型视觉诱发电位改变与中药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出发,应用FAHP理论,建立了定性和定量关系的层次结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确定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度,提出了一套高等级公路安全保障体系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体系,可为高等级公路安全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 1 992年开展儿童弱视治疗工作以来 ,在实践中发现 ,通过各种综合治疗患儿视力达到 5 0以上后 ,回降率高。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根据视觉形成的原理 ,借鉴他人的经验 ,研制了立体视觉三级训练治法 ,解决了视力回降的问题。1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为 1 992年 1月~ 1 995年 1 2月期间门诊就诊的患儿经检查确诊为弱视 ;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年龄 4~ 1 2周岁。经 0 5%阿托品液散瞳 7d后 ,检影验光配镜 ,接受并能坚持治疗 ,视力达到 4 8( 0 6)以上者 31 4例 ( 598只眼 ) ,男 1 68例 ,女 1 4 6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立体视觉三级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视觉剥夺效应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健康15 d龄long Evans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D)和针刺治疗组(MDT),每组6只.后两组采用单侧眼睑缝合的方法建立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选取“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穴针刺,双侧交替使用,每日针刺一侧穴位,共14 d.观察针刺对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正常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干预.结果:在2×2、4×4、8×8三种不同空间频率(SF)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剥夺效应,P1峰潜时延迟(P<0.01),N1-P1波幅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治疗组P1峰潜时显著提前(P<0.01),N1-p1波幅值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正常组、针刺治疗组大鼠均在SF为4×4时N1-P1波幅值达到最高,在此空间频率下鼠眼的分辨能力最佳,表明这可能是大鼠视觉系统的最佳空间频率.结论:视觉系统在敏感期内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可塑性,针刺治疗可调节视觉剥夺所导致的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从而拮抗剥夺效应.  相似文献   

7.
视神经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视神经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诊断为视神经炎的患者被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1例 )和西药组 (2 0例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和单独应用西药治疗。在接受治疗的第 1 0d和 2 0d分别进行P -VEP检查并对其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视神经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前P -VEP检查的振幅下降 ,潜时延长。黑 /白 (0 388)和蓝 /青 (0 388)颜色P -VEP改变是大致相同的。红 /洋红颜色P -VEP的振幅明显变低 ,潜时明显延长。P -VEP异常的构成比比色觉检查异常的构成比高 (P <0 0 5 )。治疗后患者P -VEP的振幅升高 ,潜时缩短 ,其中潜时缩短发生的较晚 ,这一变化在黑 /白 (1 5 5 )和红 /洋红 (0 388)P -VEP检查中更为明显 (P <0 0 5 )。治疗 2 0d后两组振幅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视神经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颜色P -VEP在视神经炎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眼球钝挫伤是最为常见的机械性闭合性眼外伤,其最主要的损害为视神经挫伤,在颅、面及眼球受伤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可合并有视神经损伤[1].我院眼科近年来运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评估视神经挫伤的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弱视儿童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121眼)和对照组(71例,106眼).两组均予戴镜、遮盖和针对训练,观察组予耳穴贴压联合口服左旋多巴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功能、视觉敏感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视刺激治疗3~10岁儿童脑源性视力损伤(CVI)的临床疗效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纳入3~10岁的CVI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视刺激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百会、睛明、太阳、四白等穴,每周治疗3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和P-VEP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潜伏期(P100-L)均较治疗前缩短、振幅(P100-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潜伏期(P100-L)缩短程度、振幅(P100-A)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6~0.8的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视刺激可以改善CVI患儿P-VEP的潜伏期(P100-L)和振幅(P100-A),提高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视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刺光明穴对近视患者视力及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光明穴对近视患者视力的调节作用及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光明穴组(30例)和孔最穴组(30例)。光明穴组取光明穴(双);孔最穴组取孔最穴(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两组均每天针刺1次,连续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用P-VEP检测P100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同时检查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VEP P100潜伏期和振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光明穴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最穴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视力没有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光明穴对近视患者P-VEP P100潜伏期和振幅均没有调节作用,但可明显提高近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视野检查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63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分别行VEP检测及视野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组VEP均出现不同形式的异常,P100波振幅和潜伏期有明显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82,t2=8.211,P<0.01),且异常程度越明显,预后越差;视野检查异常49眼,平均光敏度和缺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1,t2=5.107,P<0.01);两项检查均有异常48眼。结论 VEP和视野检查作为视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为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后判断提供客观和可靠的临床依据,两项检查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以及针刺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针刺百会、印堂、大椎、神门、太冲、内关、三阴交,留针30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6N后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后VEP各渡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BAEPIII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抑郁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对视觉、听觉刺激的应激能力下降;针刺能明显缩短抑郁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前后眼挫伤患者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前后眼挫伤患者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a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改变。方法:67例单侧眼挫伤患者服用祛风散瘀汤治疗。治疗前后均接受眼科常规检查,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了P-VEP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视力和症状有明显提高。P-VEP的波幅和潜时明显改善。P-VEP指标好转滞后眼部症状的变化,其中以高频率剌激的滞后更为明显。结论:P-VEP检测可用于眼挫伤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对中药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5例脑瘫患儿(双瘫11例,偏瘫4例)予以头针治疗,留针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进行训练,每日1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测比较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的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比较"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速、步频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动相亦有改善性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撑相下降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可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痉挛症状,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尤其站和走)及痉挛步态,增强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口三针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g H  Ding M  Jiang YQ  Jin CX  Lin TY 《中国针灸》2010,30(9):736-738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有效针刺手法。方法:将10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3例)。两组在针刺患侧攒竹、四白、颊车、牵正的基础上,同取患侧口三针(地仓、口禾髎、夹承浆),观察组采用滞针牵拉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刺法,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NFI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率为87.5%(42/48),优于对照组的67.9%(36/53)(P0.05)。结论:口三针滞针牵拉法是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