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 7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两组,单纯高血压病组(n=49)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n=28),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及HRV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代谢及HRV指标特点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尿素氮、血尿酸、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夜间心率、HRV时域参数及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明显减低,且易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5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无并发症者12例,合并糖尿病者30例,合并高血压者76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32例;血脂异常者77例,血脂正常者73例。将150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稳定性、内-中膜厚度(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积分的差异,再依据是否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两个亚组,比较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其余三组比较,无并发症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降低,稳定斑块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其余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正常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血脂异常组,而稳定斑块率显著高于血脂异常组(P<0.01)。无并发症组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积分均显著小于其余三组,合并高血压组以及合并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P<0.01)。血脂正常组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积分均显著低于血脂异常组(P<0.01)。未检出斑块组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检出斑块组(P<0.01)。结论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加重其程度和不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合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颈动脉超声的检查,以及时监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变化,良好地控制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27例作为研究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既往史和个人史,生化指标,发热情况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同时分析研究组患者颅脑MRI和/或MRA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病史及吸烟、饮酒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率、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MRI检查结果示,研究组患者梗死灶多位于基底核区,其中前循环梗死18例、后循环梗死4例、多发腔隙性梗死5例;8例患者颅脑MRA检查示血管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结论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合并上述影响因素的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老年冠心病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43例,依据心率变异性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n=91例,SDNN≥102 ms)和异常组(n=52例,SDNN102 ms),分析老年冠心病发生心率变异性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FPG)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OR=7.485,95%CI:0.909~0.984,P=0.006)、糖尿病病程(OR=8.441,95%CI:0.856~0.970,P=0.004)、空腹血糖(OR=4.619,95%CI:1.022~1.601,P=0.032)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空腹血糖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群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病高龄老年患者260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2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133例,并设同期查体或其他原因住院、不伴高血压及糖尿病的54例高龄老人为正常血压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及生化指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患者合并不同疾病时动脉弹性情况,对C1、C2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同正常血压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尿酸升高,C2降低(P<0.05),而C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患者的C1与年龄、收缩压、胆固醇负相关(R2=0.507,P<0.05);C2与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无糖尿病负相关(R2=0.464,P<0.05).结论:年龄和收缩压与高龄老年患者动脉弹性密切关联,另外C1与胆固醇负相关,C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有无糖尿病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1例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结果正常的老年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血糖可作为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的超声表现。方法 10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择100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IMT变化情况。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IMT、弹性条数(Ep)及硬化程度(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软斑,混合斑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中膜变化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内中膜无变化组(P<0.05)。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Hb A1c、FPG水平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可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及CTRP9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另选单纯冠心病40例老年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老年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入组者均接受血清相关指标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血清CTRP3、CTRP9等,同时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并比较冠心病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病变程度,最终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验证血清CRTRP3、CTRP9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主要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空腹血糖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空腹血糖较高,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CTRP3、CTRP9水平均较低(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水平均较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较低、血清CTRP3、CTRP9水平较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表达均较低(P0.05)。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279,P0.05)。结论 CTRP3、CTRP9不仅参加了糖代谢,还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将其水平表达的降低作为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未来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供新靶点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高血糖对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病患者295例,所有患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分为餐后高血糖组,餐后正常血糖组。超声波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动脉粥样斑块,其中88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7%存在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组颈动脉IMT[(1.2±0.3)mm]显著大于餐后正常血糖组[(0.8±0.3)mm](P<0.0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9.2%)高于餐后正常血糖组(28.4%)(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达63.6%,餐后高血糖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更高(P<0.01)。相关分析餐后血糖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78,P<0.01),餐后血糖与冠脉狭窄程度正相关(r=0.55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血压合并餐后高血糖大动脉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18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104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斑块组)76例,检测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并分析颈动脉不同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与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 A-I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HDL-C、Apo A-I显著低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重度狭窄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HDL-C、Apo A-I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年T2DM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血脂水平与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显像仪对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3.3%)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22.9%,P<0.01),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66.7%)较颈动脉正常组(25.0%)增高(P<0.05),与斑块组(3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66.7%)及斑块组(46.4%)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0.0%)高(P<0.05)。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异同,并观测疾病状态下HRV改变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观察25例糖尿病患者、2例冠心病患者及48名健康人24h、白天段及夜间段心率变异长程时域。结果 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HRV各指标SDNN、RMSSD、PNN50、SDANN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及2组内白天与夜间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冠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颈动脉超声筛查颈动脉狭窄,并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方法选择356例患者,以60岁为界分为≤60岁组83例,>60岁组273例,其中高血压196例、冠心病145例、下肢动脉疾病97例、糖尿病13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分析。结果与≤60岁组比较,>60岁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50%103例,占28.9%,其中颈动脉狭窄≥70%33例,占9.3%。年龄>60岁(OR=2.281,95%CI:1.191~5.673,P=0.013)、冠心病(OR=2.312,95%CI:1.162~4.593,P=0.018)、下肢动脉疾病(OR=2.135,95%CI:1.093~4.985,P=0.011)是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人群是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危险人群,也是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皮肤组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的变化特点及与血管弹性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57例,依据合并疾病分为高血压组6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合并1组)4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组(合并2组)53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荷兰DiagnOptics公司AGE无创测量装置测定皮肤组织AGE水平,用皮肤自体荧光光谱(AF)值表示;采用法国Complior公司动脉弹性测定仪测定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合并1组和合并2组的皮肤A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1组和合并2组cf-PWV明显升高(P<0.05,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合并1组和合并2组皮肤AF明显升高(P<0.01);合并2组cf-PW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2.13)m/s vs(11.59±3.36)m/s,P<0.01]。AF与cf-PWV呈正相关(r=0.329,P=0.000)。结论高血压患者皮肤组织AGE水平增高对血管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导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的心率变异 (HRV)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 0 1- 0 2~ 2 0 0 4 - 0 2东莞市人民医院 2型糖尿病 33例 (B组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30例 (A组 )患者 ,同时选择正常人 2 1例做对照 (C组 ) ,分别做 2 4h动态心电图 ,经电脑系统分析得出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参数 ,做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定QT间期及QTd。结果  (1)A组的HRV各项参数均低于B组和C组 (P<0 0 1) ,QTd均大于B组和C组 (P <0 0 5 ,P <0 0 1) ;B组的HRV各项参数亦均低于C组 (P <0 0 5 ) ,QTd亦均大于C组 (P <0 0 5 )。 (2 )A组和B组的QTd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着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者心脏自主神经损害较单纯T2DM者重 ,前者迷走神经受损较后者更重。对T2DM及T2DM合并CHD患者常规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是有益的 ,以便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2例,对UA与AMI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在UA组及AMI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在UA组明显多于AMI组,多支病变在UA组明显少于AMI组,两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在AMI组明显高于UA组,两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阻塞和狭窄≥95%在AMI组明显高于UA组,两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其病程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无相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UA和AMI病变特点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对胸痹心痛证型的影响.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高血压、糖尿病对胸痹心痛证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证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HT1C1)的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非冠心病(HT0C0);冠心病无糖尿病(DM0C1)的血瘀证和痰浊证显著高于非冠心病非糖尿病(DM0C0).冠心病并发糖尿病(DM1C1)的虚实夹杂证显著高于DM0C0组,而DM0C0组的虚证和实证显著高于DM1C1组.虚证组的糖尿病的病程显著长于虚实夹杂组.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影响胸痹心痛的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演变,为不同年龄男性人群CHD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集中对我院部分在职干部和所属134个军队社区及离退休干部2176人进行体检,选择资料完整,年龄45以上的男性受检者1639人,将其分为非老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93岁)进行CHD危险因素分析;再将60岁以上受检者分为3组(60~69岁、70~79岁、80~93岁),对老年人随增龄CHD危险因素的演变进行逐项分析.结果 非老年组饮酒、吸烟、舒张期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出率分别为48.0%、24.6%、22.7%、8.3%,高于老年组31.6%、14.1%、13.2%、3.2%(x2分别为28.80、18.35、15.72和17.84,均为P<0.01);老年组超体质量、收缩期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餐后2 h血糖(2 hPBG)的检出率分别为45.5%、33.2%、15.2%、40.5%,高于非老年组25.4%、11.1%、8.1%2、6.2%(x2分别为36.40、50.97、9.09和18.98,均为P<0.01);两组高三酰甘油(TG)、高胆固醇的检出率分别为36.9%、31.5%及18.0%、1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70~79岁组超体质量及高2 h PBG的检出率降低(P<0.05);饮酒、吸烟、舒张期高血压、高TG的检出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80~93岁组超体质量、高2 h PBG及高TG的检出率与70岁以上老年组比较降低(x2分别为10.05、4.16、5.97,均为P<0.01);收缩期高血压的检出率70岁及以上老年组明显高于60~6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25,P<0.01);其他CHD危险因素老年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老年人CHD危险因素干预的重点为戒烟、限酒、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牛活习惯,控制舒张期高血压及有效的调脂治疗;老年人CHD危险因素干预重点则为限制总热量摄入、适量运动、减轻体质量、控制收缩期高血压、高血糖及进行有效调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及其与单纯高血压病、单纯冠心病患者HRT的差异。方法将124例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血压等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合并组),4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单次室性期前收缩后HRT的初始值(TurbulenceOnset,TO)和斜率(TurbulenceSlope,Ts)。结果对各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分析表明,合并组与高血压组相比,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合并组的TO、T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0.05);高血压组的TO、TS值与冠心病组和合并组比较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HRT指标明显异常,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HRT指标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度,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根据其结果进行冠脉病变评分,同时检测颈动脉硬度;并与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和健康老年组比较.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紧张度(8.15±1.54)、动脉扩张性(0.34±0.07)及动脉僵硬度(640.51±150.9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明显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度指标变化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平行,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