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Ⅰ~Ⅲ期视网膜病变40例为实验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贝那普利20 mg/d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20 mg/d组和安慰剂组,12 w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血中AT-Ⅱ和ET-1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AT-Ⅱ和ET-1水平显著升高,贝那普利治疗后则显著降低.贝那普利组与普萘洛尔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实验提示AT-Ⅱ和ET-1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成,早期应用贝那普利能够降低AT-Ⅱ和ET-1水平,对病变具有防治作用,且独立于抗高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诺肝素组,入选对象为确定DR患者.对照组用胰岛素、ACEI、Statin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依诺肝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1mg/kg.d皮下注射,连续12周.结果依诺肝素组视网膜病变及视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联合降压、降糖、降脂治疗DR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4.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对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OPs)检查 ,同时行眼底荧光造影 (FFA)、尿微量白蛋白 (UMA)和尿 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检查 ,旨在观察 OPs诊断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化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资料 :本文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直接检眼镜检查无可视视网膜病变 ,随机 2次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5 0 .2岁 ;病程 2~ 30个月 ,平均 18.4个月 ;无高血压 ,心、肝、肾脏病史。另选 36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分别治疗18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丹参组双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丹参滴丸对无症状DPN早期患者的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及潜伏期的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足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单肾切除(SNE)组、DKD组和贝那普利(Ben)组,每组10只,其中DKD组和Ben组采用60mg/kg STZ腹腔注射建立DKD模型,成模4周后,Ben组予10mg/(kg·d)贝那普利灌胃,DKD组、SNE组和NC组4周后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检测各组生化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检测肾皮质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Ben组多饮多尿症状减轻,第4、8、12周体质量均高于DKD组(P0.05);DKD组和Ben组血糖高于NC组、SNE组(P0.05);DKD组Scr和24h尿蛋白定量高于NC组、SNE组,血清白蛋白低于NC组、单肾切除组(P0.05);Ben组Scr和24h尿蛋白定量(81.30±20.46)μmol/L、(190.44±5.10)mg/24h低于DKD组,血清白蛋白(36.47±1.32)g/L高于DKD组(P0.05);DKD组肾组织AT Ⅱ高于NC组(P0.05);Ben组AT Ⅱ(14.60±0.82)pg/ml低于DKD组(P0.05);DKD模型组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和基底膜厚度高于NC组、SNE组(P0.05);Ben组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和基底膜厚度分别为(0.41±0.01)μm、(34.20%±6.81%)和(0.40±0.03)μm,低于DKD组(P0.05);Ben组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较DKD组升高。结论贝那普利对早期DKD足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ATⅡ,上调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进入本研究的共有120例,所有受试者中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non-diabetic retinopathy, NDR,NDR组)者31例,2型糖尿病合并背景期DR(background - diabetic retinopathy, BDR组)者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增殖期DR(DR( proliferative -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组)者29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受试者禁食8~10小时过夜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HDL—C、LDL—C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将血标本按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NF—a的水平。结论BDR组血清TNF-a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DR组血清TNF—a水平高于BDR组,随着DM病程的延长及视网膜受损程度与TNF—a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观察贝那普利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数据库,选择1989年1月至2011年8月间发表的有关中国糖尿病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符合标准的研究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Meta分析法进行系统综述.采用Stata 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49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剂量5 ~ 30 mg/d.7项研究(n =185)显示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10~ 20 mg/d可使空腹血糖进一步下降0.79(95% CI:0.22 ~ 1.36) mmol/L(P <0.05).2项研究(n=79)显示贝那普利可使餐后2h血糖降低3.0(1.4 ~4.4)mmol/L(P <0.05).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组相比,贝那普利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或ARB相比,贝那普利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明显降低(均P>0.05),对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h胰岛素的影响也没有明显区别.咳嗽是贝那普利导致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高于其他药物(OR =5.39,95% CI:2.02 ~ 14.40),但低血钾等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本研究的异质性主要是临床异质性(I2>25%).结论 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贝那普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但对HbA1c和胰岛素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可能因纳入研究质量的影响而有所偏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5)和糖尿病组(n=45)。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ip建模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卡托普利50 mg/(kg·d)治疗组和贝那普利10 mg/(kg·d)治疗组。灌胃治疗9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心肌组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率。电镜下观察心肌纤维及胶原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及两个治疗组的心脏指数明显增大(P<0.05);Fas蛋白的表达率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增加(P<0.05);FasL蛋白的表达率差异不显著。卡托普利和贝那普利治疗组,上述指标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但与贝那普利治疗组相比,卡托普利组心脏指数及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改善效果较差(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心肌中,有心肌细胞调亡和心肌间质重构发生。卡托普利与贝那普利可通过降低Fas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改善心脏功能,但二者的效果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对该院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动态血糖监测,并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或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3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42例。结果眼底渗出组和眼底增殖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明显增高(P0.05),且随眼底病变程度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探讨两者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糖尿病模型组(n=30),糖尿病模型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n=10)、贝那普利治疗组(n=10)和氯沙坦治疗组(n=10)。贝那普利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d)灌胃,氯沙坦治疗组给予氯沙坦20 mg/(kg·d)灌胃,糖尿病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9周后,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Fas蛋白表达,Ⅰ型、Ⅲ型胶原含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明显增多(P0.05),Fas蛋白表达率、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P0.05),存在间质纤维化,同时TGF-β_1、TIMP-1蛋白表达增多(P0.05),MMP-1表达减少(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贝那普利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Ⅰ型、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TGF-β_1、TIMP-1蛋白表达减少(P0.05),MMP-1表达增多(P0.05);Fas蛋白表达率、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贝那普利治疗组AngⅡ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氯沙坦治疗组AngⅡ的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贝那普利治疗组与氯沙坦治疗组组间Fas蛋白表达率、凋亡指数及各项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间质纤维化增加。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和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压、HbA1c、FPG、Cr、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总患病率为23.9%,其中非增生性DR占20.6%,增生性DR占3.3%; DR患者的病程、HbA1c、Cr、SBP、UACR和FPG均高于单纯DM患者(P<0.05);增生性DR患者的病程显著长于非增生性DR患者(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R与糖尿病病程、HbA1c、Cr、SBP、UACR及FPG等的升高有关,病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代谢指标.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吸烟对比组之间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血液流变学正常组和增高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随病程延长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赖、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增高而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细胞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学的角度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阐述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便于讨论,作者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为眼底变化阶段,可见到视网膜血管被微小动脉瘤堵塞和视网膜的其它异常改变;第二为血管增殖阶段,表现为新生血管和结缔组织增殖,多发生在视网膜表面或视神经乳头,也可累及玻璃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第一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可在眼底病变阶段数年后发生。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测定250例LDM患者HbA1c、血糖、血压、血脂、UAER等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分为NDR、NPDR及PDR组,比较与DR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病程、血压、UAER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BMI、H,G、TG、TC、L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血压、UAER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变化,并检测HbAlc,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测量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202例患者中有8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为41.6%.在DR组中,尿白蛋白总量>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病例有42例,占DR组总数的67.86%;非DR组中,尿白蛋白总量>30 mg/24 h的2型糖尿病病例有20例,占非DR组总数的16.95%.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DR组和非DR组中,收缩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两组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的24小时尿白蛋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将上述可疑危险因素纳入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中收缩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24小时尿白蛋白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有关,其中病程长短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影响最大,是决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24小时尿白蛋白总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24 h内尿白蛋白(UA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UAE变化、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水平现在降低,观察组UAE水平为(123.5±34.6)mg/d,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65.7±41.2)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1%(8/11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9%(10/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有效的对早期DN进行治疗,并能有效降低患者UAE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