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骨水泥、锁定钢板等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碳酸钙D3片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显著提高,VAS、Oswestry量表评分显著降低,研究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综合性抗骨质疏松方案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使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患者在补钙的同时服用降钙素和骨化三醇,在药物治疗0.5~1.0年后检查骨密度变化、骨折情况和疼痛强度,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骨折,治疗前骨密度值0.70~0.74 g/cm2,平均(0.72±0.10)g/cm2 ;治疗后骨密度值0.72~0.76 g/cm2,平均(0.74±0.11)g/cm2.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疼痛评分2.4~9.6分,平均(6.4±2.1)分;治疗后疼痛评分1.0~4.6分,平均(2.1±0.9)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降钙素、骨化三醇和钙剂治疗能够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轻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晓林 《家庭用药》2009,(11):32-33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叫脆性骨折,是由于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质量下降。受到轻微创伤或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髋部、肱骨近端和桡尺骨远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髋部骨折被认为是最大的负担,因为患者几乎都需要住院。大约20%的患者死亡。大约一半患者会永久性残疾。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OVCF的临床诊疗方案已经逐渐完善化,但非严格的保守治疗可能导致伤椎进一步压缩;开放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或拔钉率高;微创的椎体增强术治疗效果虽显著,但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松动、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相关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见解也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OVCF的相关文献,从OVCF的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治疗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在OVCF的诊疗及并发症的认识上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赵长安 《北方药学》2016,13(12):64-65
目的:探析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应用壮骨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壮骨汤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骨密度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案治疗,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7%;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为(0.495±0.045)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77±0.032)g/cm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壮骨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进行治疗显愈率高,观察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低、微结构损害造成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引发骨折为特征。糖皮质激素应用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因。一项常规研究显示,因哮喘而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30%出现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应用泼尼松或是其同类药品剂量〉5mg/d可以引发迅速、广泛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老年保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老年人骨密度(BMD),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特点,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与预防。方法调查老年人228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45例,每例均作问卷调查并行定量CT(QCT)检查。结果本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19.73%(男13.60%,女27.18%),同性别骨折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D降低和跌倒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应在老年人中加强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建议以椎骨BMD测值80mg/cm2作为昆明地区老年人QCT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参考阈值。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贤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33-3833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日益上升.如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1989年WHO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则是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人(年龄>6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将60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的X线下的骨痂的变化,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骨形成生化指标及骨痂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BALP、BGP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辛伐他汀治疗后骨愈合率及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调节老年人骨代谢,促进骨形成,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愈合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 目前,骨密度测定仍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预测骨折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需要较高的检查费用、一些地区医院缺少必要的检查设备。利用骨密度测定来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那么,是不是有更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呢?有。这就是OSTA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确定口服华法林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是否有关。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患者1519例临床资料,选取基线情况适合患者470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口服华法林1年、2年、3年、4年、5年及以上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优势比(OR)。口服华法林组整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口服华法林5年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极显著升高(P<0.01)。长期使用华法林将使骨折风险度增高,这种效应在髋部骨折中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普黄酮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口服依普黄酮)、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的X线下的骨痂的变化,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骨形成生化指标及骨强度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BALP、PICP、OC水平显著下降(P<0郾01),而两组骨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郾05)。结论依普黄酮对绝经后妇女可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愈合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君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1):1554-1556
<正>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引起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遭破坏,从而使骨强度下降的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大大增加了骨折的可能性[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高病死率、高痛苦性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4]。因此,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前往我院骨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5.
张吉先  黎和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62-1762
自2003年8月份以来,我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采取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和生活障碍评分显著降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生活障碍评分也有所降低,但是降低幅度小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89Sr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89Sr(锶 )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引起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1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静脉注射89Sr,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及骨质量 (BMD)的改变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静脉注射 89Sr5~10天后 ,11例疼痛完全缓解(Ⅰ级) ,1例明显好转、仅轻度疼痛(Ⅱ级) ,总有效率100 %。治疗前后腰椎BMD百分率变化:显效4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75 %。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P<0.05)。结论 :静脉注射 89Sr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引起的顽固性疼痛。  相似文献   

18.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5):699-701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某院就诊且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差异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0~74岁)与高龄组(年龄≥75岁)各41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基础资料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与高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性别、BMI、骨钙素、骨吸收抑制剂使用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分析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发现,骨质吸收抑制使用率和年龄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控制骨质吸收抑制使用率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高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年龄75岁骨质疏松患者比较,年龄≥75岁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高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镇痛药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中,129例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故给予镇痛药缓解疼痛。将疼痛不明显、术后未用镇痛药的7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仅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疼痛感明显的患者分为观察组A(64例)、观察组B(65例),观察组A给予碳酸钙D3片、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观察组B给予碳酸钙D3片、盐酸曲马多联合治疗。连续用药7 d后,观察3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照组为(6.4±1.2)个月,观察组A为(7.8±1.4)个月,观察组B为(6.5±1.1)个月,观察组A明显长于对照组和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A患者的L1-L4骨密度平均值与骨折愈合情况也均显著差于对照组和观察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B与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因剧烈疼痛会采用中枢性镇痛药或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镇痛治疗,但非甾体抗炎药可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而中枢性镇痛药则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