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由于其自身的生理解剖特点,许多常规护理操作诸如吸氧、导尿、灌肠术等在小儿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即使选用最小型号的导尿管、吸氧管、肛管进行操作有时也不易成功,操作难度大,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为此我科自1995/2002用改良的头皮针代替各种导管应用于小儿吸氧、灌肠、导尿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撤机后的NRDS患儿子不同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时呼吸及TcSO2情况的不同,进而比较不同氧疗方式护理的优缺点,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 对75例撤机后NRDS患儿分别予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并给予及时安全的护理,进而对患儿呼吸及TcSO2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鼻导管吸氧组与头罩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50.98及24.0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导管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27.184及17.429,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罩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1.279及0.04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氧疗方式中以鼻导管吸氧效果最佳,而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选择呼吸内科接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患者800人,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湿化组(400例)和非湿化组(400),记录每组患者吸氧后的呼吸道症状、细菌检出情况及不适症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39例(9.75%),未湿化组为52例(13.0%),χ2=1.156,P>0.05;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4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71例(17.75%),未湿化组为103例(25.75%),χ2=0.274,P>0.05;说明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应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需持续鼻导管吸氧的婴幼儿找到一种确切适用、易于接受的吸氧鼻导管固定方法 .方法 随机将心脏术后的婴幼儿160例分为2组,A组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法,B组采用透明膜固定法,临床观察患儿的耐受性和固定效果.结果 采用透明膜固定效果好.结论 透明膜固定吸氧导管的脱管率和重置率低干普通胶布固定,能更好地达到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 组),89例/组。所有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按复苏室常规流程行麻醉后复苏,气管导管拔除后H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N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于吸氧1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缺氧发生(氧饱和度<90%)及发生次数,是否再插管及不良反应(非计划入ICU,呕吐、误吸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安全复苏并送回病房,其中仅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H组与N组比较:缺氧事件发生率(3.4% vs.11.2%,P=0.044),动脉血氧分压[(161.96±51.21)mmHg vs.(114.35±43.60)mmHg,P<0.001],氧合指数 [(398.76±231.86)vs. (324.10±194.16),P=0.021]。两组患者的平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安全、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导管拔除后缺氧事件的发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巧用头皮针导管吸氧法在胃肠减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外科手术后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吸氧方法为取一枚头皮针,将针头剪掉,留取塑料导管部分,将接输液器的接口处直接或通过接头与吸氧导管相连,将剪去针头的一端插入鼻腔约2-4cm[1],用胶布在胃肠减压同侧鼻腔外固定即可。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法,鼻导管插入胃肠减压对侧鼻腔,比较两种吸氧方法对病人舒适度、吸氧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两种吸氧方法均能达到氧疗效果,而观察组的吸氧方法可减少病人吸氧时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及吸氧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头皮针导管法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在鼻前庭位置,有利于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对吸入氧气发挥湿化、温化及清洁过滤作用,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7.
周涓 《四川医学》2003,24(10):1097-1098
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昏迷病人动脉血气指标的吸氧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 5 7例采用口咽通气导管同时用鼻导管口腔内吸氧的昏迷病人为观察组 ;另外 5 7例采用鼻导管鼻腔内吸氧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能有效提高昏迷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昏迷病人采用口咽通气导管的同时用鼻导管口腔内吸氧疗效优于传统的鼻腔内吸氧疗效。  相似文献   

8.
氧气吸入疗法(简称氧疗)是辅助人体维持组织正常氧合的进行及其基本新陈代谢需要而实施的治疗措施。临床上常用的给氧方法是鼻塞法和鼻导管法。但对于长时间吸氧的病人来说,此法有许多不良反应,病人不易接受,尤其是小儿不易配合。近几年来,我们对心脏术后的病人采用雾化吸氧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吸氧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田英然  孙静  王碧  宋爱霞  朱晴 《医学争鸣》2003,24(7):664-664
0 引言 因心脑肺部疾病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 ,多数需采用吸氧作为治疗方法之一 .这些患者因年老、舌后坠、肥胖或使用咽通管等原因存在张口呼吸 .而以往常规的鼻导管吸氧方法对改善此类患者的缺氧状态效果欠佳 ,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对照观察 ,并提出改进措施 .1 临床资料 取 2 0 0 1 10 / 2 0 0 2 0 3神经内科ICU存在张口呼吸并需要吸氧的危重患者 3 5 (男 2 6,女 9)例 ,年龄 71(48~89)岁 .在患者使用常规鼻导管吸氧 3h ,经皮脉膊氧 (SpO2 ) [1]监测缺氧无改善的情况下 ,即脉膊氧仍低于 95 % ,采用将吸氧导管置入口腔内 2~ 3cm…  相似文献   

10.
陈秋梅 《海南医学》2000,11(5):82-83
1.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 1.1 氧气吸入 迅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减缓心绞痛,可避免梗塞范围扩大,是心肌梗塞急救和护理上的重要环节.常采用鼻导管吸氧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东莨菪碱0.01mg/kg或硫酸阿托品0.02mg/kg,咪唑安定0.1mg/kg,盐酸氯胺酮1.0~2.0mg/kg及丙泊酚1.0 ~2.0mg/kg静脉推注,同时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术中至术毕患儿完全清醒后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孙俊生  周爱莲 《微创医学》2006,25(1):150-152
低氧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呼吸衰竭又是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常规的治疗措施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吸氧,长期鼻导管吸氧有可能损伤患者鼻腔黏膜,患者主观感觉不舒适,甚至影响睡眠等诸多局限.寻找方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的给氧方法是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普通鼻导管吸氧及应用雾化面罩吸氧的效果。方法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吸氧)和实验组(雾化面罩吸氧)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吸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雾化面罩吸氧比普通鼻导管吸氧能有效稀释患者痰液,便于一次吸干净,无痰痂形成,血氧饱和度无下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慢阻肺病氧疗是关键措施之一,临床应用的氧疗方法有单侧鼻导管吸氧及鼻塞吸氧,由于这两种方法吸氧浓度不恒定,易堵塞,对局部有激性,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临床已基本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张口呼吸患者经口吸氧时的效果.方法将36例张口呼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常规的面罩吸氧和经口吸氧时的SPO2、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种吸氧方式的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显著(P<0.05).结论张口呼吸患者使用改良后的鼻导管经口腔吸氧可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新方法的疗效.方法应用腋下直切口(8cm~10cm)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方法治疗27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无胸膜外血肿、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方法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对患儿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损伤少、恢复快、美观易于接受等优点,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双侧鼻导管吸氧管固定胃管是否优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同时需要低流量吸氧,分别采用双侧鼻导管吸氧管固定和传统方法固定胃管。99例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对比两种固定方法对于无需氧疗和需要低流量氧疗患者的效果。结果与传统胃管固定法相比,采用鼻导管吸氧管固定胃管更加牢靠,可增加病员的舒适度,减少材料浪费,减少费用,亦不会影响对于同时需要低流量氧疗患者的疗效。结论用鼻导管吸氧管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中新生儿或早产儿因病情需要,经常需要吸氧,常规用的吸氧鼻导管常因患儿鼻孔大小不同而易拖出鼻孔,给护理带来不便。现介绍一种可代替鼻导管的一次性鼻塞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婴幼儿双孔吸氧管吸氧和改良双侧孔导管吸氧的效果。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双孔吸氧管吸氧组和改良双侧孔导管吸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入ICU机械通气半小时(吸氧浓度80%)和拔除插管给予两种吸氧方法1h的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2组的依从性。结果:2组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对氧疗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侧孔导管吸氧方法依从性优于双孔吸氧管吸氧,其临床疗效肯定,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使用人工鼻吸氧效果。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氧,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头皮针连接鼻导管吸氧与人工鼻组用人工鼻连接吸氧管吸氧。比较肺内感染、气管堵管、护理项目次数。结果:人工鼻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在颈椎骨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吸氧效果明显好于鼻导管吸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