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一种独特的房性心律失常?(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新命名-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方法 总结38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结果 心律失常类型有房性早搏,短阵或持续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和持续心房扑动,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 动,且均为2种心上的房性心律失常并存,发现这些心律失常与肺静脉和腔静脉的肌袖有关,并将这种幅度肌袖电活动(肌袖产生的电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命名为“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可分为:(1)肌袖性房性早搏;(2)肌袖性房性心动过速;(3)肌袖性心房扑动;(4)肌袖性心房颤动;(5)肌袖性紊乱心房律。根据房性心律失常时的肌袖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心房电活动的关系,可进一步分类为:(1)肌袖性房性早搏(驱动性-1:1,非1:1驱动);(2)肌袖性房性心动过速(驱动性-1:1,非1:1驱动;触发性);(3)肌袖性心房扑动(驱动性-1:1,非1:1驱动;触发性-峡部依赖性,非峡部依赖性);(4)肌袖性心房颤动(驱动性,触发性);(5)肌袖性紊乱心房律(驱动生,触发性)。结论 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肌袖心肌组织发放的单个或连续,有序或无序的快速电冲击,可通过电生理特点,将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并探讨对于临床实践心电图学以及心电生理学的意义。供同道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肌袖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与电生理机制 作为肌袖性心律失常命名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近年来关于局灶性房颤的解剖与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1997年Jais等报道了9例局灶性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这些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频发单形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和阵发性房颤;而且每一患者的各种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P波形态相同。电生理检查证实这些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同一个异位兴奋灶,经点状消融,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成功。这一结果极大的鼓舞了电生理专业人士,并随后在近几年对局灶性房颤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诱发房颤的房早产生部位多位于左房  相似文献   

3.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包括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扑动 (房扑 )及心房颤动 (房颤 )。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特别是局灶性房速、典型房扑效果尤为显著 ,借助于新的标测工具如三维电磁导管标测 (Carto)系统 ,切口性房速、不典型房扑消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局灶性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治疗效果尚好。1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速表现为心房某部位激动呈离心性扩布 ,好发于某些特殊解剖区域如界嵴、房间隔部、肺静脉口、房室瓣环上等。其电生理机制包括自律性…  相似文献   

4.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常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其中部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部分为心房内大折返性房速,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征。对于这些新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采用电复律、药物治疗,如果治疗无效,常规电生理检查结合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再次行消融术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心律失常时肌袖内的电活动类型、频率、发作方式及其与房颤之间的联系。结果:有50例(39. 7% )经心电生理标测证实其房性心律失常与大静脉肌袖的自发电活动相关。共标测心脏大静脉 354根,心律失常相关大静脉 59根,包括肺静脉 49根、上腔静脉 10根。电活动类型呈现单一或连发电活动 38根,呈短阵性快速电活动 8根,呈连续快速( >300次 /分)电活动 27根,呈连续较慢电活动 ( <100次 /分 ) 2根。房颤的发生均与静脉肌袖内连续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的电活动对心房的引发有关。结论: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大静脉肌袖内电位的特征以及与心房电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判定房颤的相关肌袖。同一根大静脉肌袖可表现为 2种或 2种以上的电活动类型,其中以单一和连续快速电活动多见,房颤均为静脉肌袖内的连续快速电活动所引发,而非单一房性早搏诱发。  相似文献   

6.
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是由大静脉驱动或触发心房肌所引起,包括肌袖性房性期前收缩(PAS)、肌袖性房性心动过速、肌袖性心房扑动、肌袖性心房颤动。下面报告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出现肺静脉自发电位传出导致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再次消融评价.方法 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及辅助线、碎裂电位等消融治疗房颤,术中观察分析导致房性心律失常的肺静脉自发电位,对靶肺静脉行补充消融达完全电隔离并对其再评价.结果 术中5根肺静脉出现自发电位,但证实肺静脉与心房之间为单向阻滞,仔细观察分析对靶肺静脉进行再次消融均达到完全电隔离且再无肺静脉相关性房性心律失常.结论 环肺静脉电隔离中肺静脉内出现自发电位仅说明心房至肺静脉的传导阻滞,仍可存在肺静脉内自发电位传出导致房性心律失常,术中需仔细分析鉴别并对靶静脉消融隔离以减少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肺起源的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阵发性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房颤肺静脉起源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可能是肺静脉肌袖电活动产生的机制。但是由于肺静脉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造成的肺静脉内传导阻滞的存在,生理情况下,肺静脉电位很少能够激动心房导致房颤的发生。快速心房起搏(rapid atrial pacing,RAP)已经被证实是房颤研究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在RAP或房颤后,诱发肺静脉电重构和心房电重构,有利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9.
肌袖性心律失常是指由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肌袖)发放的单个或连续、有序或无序的、快速或缓慢的电激动触发或驱动心房肌所导致的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过去认为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双侧心房同时存在多个不断迁移的折返波阵面无序运动的结果 [1 ]。局灶性房颤 ( focalatrial fibrillation)概念的提出使房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房颤的消融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兹就局灶性房颤的研究进展作回顾。   1.概念及可能的机制  局灶性房颤是指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组织 (如肺静脉 )内存在异位的致心律失常的兴奋灶 (局灶 ) ,该兴奋灶所发放的冲动或其所引起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与房颤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 ]。起源于局部兴奋灶的心房电活动首先在心外膜标测中被发现 ,但被认为是偶…  相似文献   

11.
定义 缠绕于肺静脉或上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肌袖)发放的单一或连续数个电激动,传至心房引起心房的期前收缩,称为肌袖性房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阵发性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房颤肺静脉起源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可能是肺静脉肌袖电活动产生的机制。但是由于肺静脉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造成的肺静脉内传导阻滞的存在 ,生理情况下 ,肺静脉电位很少能够激动心房导致房颤的发生。快速心房起搏 (rapidatrialpacing ,RAP)已经被证实是房颤研究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在RAP或房颤后 ,诱发肺静脉电重构和心房电重构 ,有利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的电生理机制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主流假说有多子波折返、肺静脉触发、局灶兴奋伴颤动样传导等[1],然而在房颤中究竟是否存在转子( ro-tor),以及其对房颤维持、消融的价值均受到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4例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方法 分析4例病人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标测上腔静脉和心房确定房性心律失常的激动起源,局灶点消融上腔静脉内异常电活动最早起源点或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右心房连接以终止心律失常,临床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4例病人均有频发房性早搏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例病人有短阵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的异常P波在Ⅰ、Ⅱ、Ⅲ、aVF和V1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房性心律失常的最早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内,距其口部0.4—4.0cm。局灶消融和电隔离消融分别有效终止房性心动过速(2例)和完全电隔离上腔静脉-右心房传导(2例)。随访4~14个月无临床症状发作。结论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有特殊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识别触发心房纤颤(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方法:回顾性分析房性心律失常并阵发性房颤84例体表心电图(房颤组),非房颤组84例体表心电图为频发房早(800次/24 h)。房颤组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Lasso环状电极标测,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肺静脉隔离(PVI)。结果:房颤组电隔离肺静脉286支,均达即刻成功标准,无并发症发生。房颤组体表心电图呈房早、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和阵发性房颤(房颤)频繁发作和交替转换,并常伴长间歇,房早联律间期470~280(420±57)ms明显短于非房颤组的房早联律间期660~350(610±86)ms,P0.05,房颤多由短联律间期房早触发。心内电生理改变为Lasso环状电极标测到起源于肺静脉的连续、快速、有序或无序的较P波提前,时限短、峰锐利的尖峰电位(Spike电位),同步心电图显示该Spike电位常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因素。经导管射频消融消除肺静脉内电位或隔离肺静脉与心房间的电或组织连接,可终止房性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是短联律间期房早,也是阵发性房颤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8例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18例。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导管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心房-肺静脉双向阻滞。复发患者再次消融术采用双Lasso导管指导在原环形消融线上标测“漏点”并消融封闭之,对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再行拖带标测、激动标测或结合Carto系统标测;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18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外1例持续性房颤,另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证实所有复发患者均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初次手术附加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可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心内电生理证实起源于肌袖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1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显示:在窦性心律基础上,出现频发房早.可呈房早二、三联律,频发短阵房速、房扑、房颤,房早联律问期短,多呈P’on T现象.易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干扰性P’R间期延长、房早未下传。房性心律失常与窦律相互交替出现,呈多样性变化。结论:起源于肌袖的房性心律失常有一定规律和心电图特点,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更全面的反映其规律变化.充分展现其心电图特点.动态心电图对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极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界嵴的解剖和电生理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AT)和心房颤动 (AF)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 ,作为右心房独特解剖结构之一的界嵴 (cristaterminalis,CT)在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意义已成为人们关注热点。本文综述其解剖和电生理及其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界嵴的解剖及胚胎学CT位于右心房侧壁 ,起自右心耳内面 ,经上腔静脉口前方下行 ,终于下腔静脉口右侧的心内膜肌性隆起。其向前发出的平行柱状结构称梳状肌 (pectinatemuscles ,PM )。上端与腔静脉前肌束相延续 ,为Bachmann氏束的右心房部分 ,又称前界嵴 ,为右心房上部小梁肌和光滑部的分界。下端与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电生理工作者研究证实,源于肺静脉的快速局灶性冲动在房颤的诱发及维持上起重要作用,而90%以上的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其他的起源自上腔静脉、右心房游离壁、界嵴、冠状静脉窦口周围、左心房游离壁和Marshall韧带等。这些异位兴奋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静脉电传导的特性,探讨肺静脉异位兴奋灶诱发心房纤颤的具体机制。方法选用25只犬,将自制的18导联环状标测电极置于左上肺静脉外膜上,从左心房、冠状窦远端、肺静脉远端采取S1S1、S1S2两种刺激方案,记录肺静脉18导联外膜标测电图。结果肺静脉内存在类文氏和类莫氏传导阻滞和肺静脉-左心房传导速度逐渐加快电生理现象,后一现象发生在房颤启动前,导致短配对间期或短长周期的心房激动;电活动从心房向肺静脉远端传导时肺静脉各个部位激动较一致,而电活动从肺静脉远端向心房传导时肺静脉各个部位激动不一致;肺房传导时间显著长于房肺传导时间[(46.6±14.4)msvs(17.8±9.3)ms,P<0.01]。结论正常肺静脉具有传导阻滞、传导延迟及各向异性传导的特性,有利于肺静脉内折返的形成;而肺静脉异位兴奋灶快速电活动使肺静脉和心房发生电重构,导致肺静脉-左心房传导速度逐渐加快,最终诱发出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