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3年3月起中国上海等地已报告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本文重点介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背景、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防,呼吁警惕新禽流感病毒H7N9对儿童的侵袭.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类,通常病情轻微,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和本年初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青少年和儿童H5N1禽流感病死率低于成人,年龄越小,病死率越低。有限的儿童病例经治疗迅速康复,以及儿童携带者的发现提示儿童H7N9禽流感病情轻微。禽流感治疗强调尽早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重症者需积极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和抑制免疫反应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中国大陆发生了人类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事件,这提醒我们对低致病性禽流感要提高警惕.禽流感从禽类传播至人类仍是散发性的,但人类感染后的病死率非常高.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禽流感的预防性疫苗.该文旨在阐述H7型、H7N9型禽流感的致病性、分析H7N9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的可能机制及其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2月开始,中国东部省市陆续新发现了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人感染的病例。研究表明甲型H7N9病毒是一个单纯禽类来源的三元重配体,它的HA和PB2蛋白存在多个特征性突变(包括G186V、Q226L和E627K氨基酸替换),这些突变可能促进了该病毒与人细胞受体的结合以及病毒的复制。目前尚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稳定的人与人间的传播,但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应加强对H7N9病毒的监测,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来源、传播以及可能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H7N9禽流感病毒成功进化并开始感染人类后,在已经发现的第一和第二波病毒流行攻击后,H7N9尚未能获得在人际传播的能力,最近的研究发现,H7N9仍在快速地不断进化中,在人类中有较高致病性的H7N9一旦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后,必将在整个人群中大流行而对人类这个物种不可预测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1998~2002年广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是否有禽流感感染和近年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儿童采取咽拭子分泌物,接种到MDCK细胞。放33℃温箱培养。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血凝试验。结果:2376例中210例分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离总阳性率为8.8%。1998年3月-1999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5.1%,H3N2是优势株。1999年3月-2000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2%,出现H3N2、H1N1和H9N2以及B型多种流感病毒感染亚型特点。2000年3月-2001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9%。2001年3月-2002年2月,年度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3%。1999年检出H9N2禽流感病毒1株,患儿血清对H9N2血凝抗体1:400抗体升高。结论:1998年3月-2002年2月,广州地区主要存在三种流感病毒,1998-2000年,以H3N2流感流行为主,但2000年起出现H1N1流感病毒,而H3N2呈逐年下降。B型流感病毒呈散发流行。1999年广州市儿童曾出现禽流感病毒感染个案。  相似文献   

7.
<正>在H7N9禽流感病毒成功进化并开始感染人类后,在已经发现的第一波和第二波病毒流行攻击后[1],H7N9尚未能获得在人际传播的能力,最近的研究发现,H7N9仍在快速的不断进化中[2~14],在人类中有较高致病性的H7N9病毒一旦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后,必将在整个人群中大流行,对人类造成不可预测的冲击[3,14~20]。在2003年2月H7N9是第一个流感季节,实验室确诊  相似文献   

8.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自1997年我国香港出现首例人H5N1亚型禽流感以来[1],有关人类感染病例陆续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公众对禽流感的恐慌.为了应对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必须及时总结已经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基础研究和疫苗研发.本资料对湖南省郴州市传染病医院2006年1月确认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1例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对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和治疗中常见的几个临床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1998~2003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1998-2003年广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流感)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取咽分泌物,接种到狗肾细胞(MDCK)上,在33℃温箱培养48-72h。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血凝试验。结果3444例中264例分离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离总阳性率7.7%。1998、1999年流感阳性率分别为16.8%、7.4%,H3N2是强势株;2000年流感分离阳性率8.4%,出现H1N1亚型;2001年流感分离阳性率3馏%,未分离到H3N2亚型;2002年流感分离阳性率7.3%,B型流感病毒为强势株;2003年分离阳性率1.7%。1998-2001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Yamagata型,2002-2003年流行为Victoria型。1999年发现禽流感H9N2亚型。结论1998年为流感流行较活跃年份,2001和2003年流感活动较平静;1998-2001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流行Yamagata型,2002-2003年流行Victoria型。1999年发现儿童感染H9N2个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国首例确诊且救治成功的儿童甲型H5N6亚型禽流感肺炎病例临床特征以及诊疗经验。方法分析2016-04-13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抢救的全国首例重症儿童感染甲型H5N6亚型禽流感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女,11岁。急性起病,早期症状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类似,表现为发热、乏力、呕吐,卡他症状不明显。因不明原因高热,有明显乏力、呕吐等疑似流感可能,结合其与病故母亲接触史,考虑为"流感"或"禽流感"可能性大,立即入住感染科隔离病房口服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病程第8天,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X线胸片示双肺大片致密影,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转重症监护室隔离治疗。痰液标本送检至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回报证实其为"甲型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先后予以奥司他韦及帕拉米韦抗病毒,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以抗感染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逐渐撤离无创呼吸机,停氧耐受后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早发现、早诊断对人感染禽流感肺炎的治疗至关重要。应用有效治疗可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儿童甲型H1N1流感12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7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发热门诊及病房诊治的12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采取患儿鼻咽拭子标本,冰壶保存立即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实时逆转录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2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均为输入性病例,5例患儿有明确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12例有发热症状,有咳嗽、流涕、食欲不佳症状的各为7例,1例有喘息症状,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和腹泻.11例能准确表述自身感受的患儿中,均无肌肉酸痛,6例有咽痛,3例有腹痛.2例患儿并发肺炎,其中1例患儿病情危重.1例患儿居家隔离对症治疗,11例患儿住院治疗,均参照中国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INI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进行治疗,其中10例息儿接受奥斯他韦抗病毒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 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流感症状,大部分患儿临床过程轻微,及时隔离和治疗预后良好,奥斯他韦抗病毒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尚需要多地区大样本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儿童重症和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ZW  Deng JK  Zheng YJ  He YX  Yang WG  Wei JR  Zhang JS  Li BN  Li XN  Song P  Yu ZZ  Zhao H  Wang L  Ma YJ  Tang ZZ  Liu XL  Li YZ  Li CR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71-574
目的 报道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重症与危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50例经咽拭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诊为2009甲型H1N1流感重症与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儿中,男103例,女47例,年龄中位数为5岁;≥5岁81例,合并基础疾病21例.常见的表现依次为发热142例(95%),咳嗽133例(89%),呕吐35例(23%),喘息29例(19%),腹痛24例(16%),嗜睡11例(7%),惊厥9例(6%),肌痛9例(6%)和腹泻9例(6%).常见的检验异常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60例(40%),C反应蛋白增高49例(33%),乳酸脱氢酶增高4.4例(29%),肌酸激酶增高38例(25%)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29例(19%).并发症主要为肺炎97例(65%),脑病18例(12%)和心肌炎7例(5%).使用奥司他韦治疗109例(7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23%).32例(21%)入住ICU,13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及冲洗.145例(97%)患儿治愈出院,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脑病,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死于继发性真菌性脑膜炎.结论 重症和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主要发生在没有基础疾病的年长儿,其表现及检验异常比较广泛.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的脑病可引起死亡.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冲洗有可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Sha L  Zhu RN  Cao L  Yuan Y  Li Y  Qu D  Wang F  Sun Y  Deng J  Zhao LQ  Qian Y  Ren XX  Du JB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7):539-544
目的 比较因甲型流感病毒(季节性和2009甲型H1N1)感染而住院儿童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回顾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有明确病原学证据的季节性甲型流感组(季节甲流组)和2009甲型H1N1流感组(新型甲流组)感染患儿331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果 (1)2003年至2008年每年季节甲流组患儿住院的高峰时间在冬季,新型甲流组住院患儿集中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2)季节甲流组患儿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5(22~63)个月,新型甲流组年龄为48(36~67)个月,两组患儿发病年龄有显著差异(Z=-6.702,P<0.01).(3)季节甲流组和新型甲流组患儿均以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为主要表现,季节甲流组发热天数5(3~7)d,新型甲流组发热天数6(4~7)d,有显著差异(秩和检验,Z=-7.173,P<0.01).(4)新型甲流组出现血小板减少,CRP、ALT、CK-MB的升高,以及心电图异常的人数高于季节甲流组.(5)新型甲流组有基础病变患儿60例,其比例高于季节甲流组的25例()(2=12.553,P<0.01).(6)季节甲流组患肺炎者75例(49.3%),新型甲流组患肺炎者117例(65.4%),后者肺炎患儿人数高于前者(x2=8.661,P<0.01),重症病例人数明显高于季节甲流组(X2=10.595,P<0.01),有更高的ICU住院比例(x2=12.873,P<0.01)和住院天数(Z=-2.764,P<0.01).结论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为一种新型变异病毒,致病力更强,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更容易被感染,出现肺部、神经及心脏系统的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
Abstract:
Objective The novel influenza A (H1N1)virus firstly detected in April 2009 in Mexico rapidly 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where humans were infected with the H1N1 virus and deaths were reported. The pandemic virus strain had never been detected in specimen of human beings and swine. It was so highly contagious and widely spread that threatened life of humans globally.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clinical data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patients with 2009 novel H1N1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confirmed by etiologic tests,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seasonal influenza A. Metho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laboratory and therapy data from the hospitalized children were collected by designed case report form and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from January 2003 to 2010.There were 152 cases in seasonal influenza A group, which was composed of 100 boys and 52 girls. Other 93 boys and 86 girls formed 2009 novel influenza A group.Result Influenza A was dominate from 2003 to 2008 and the peak season was December and January,while the peak hospitalized time of 2009 novel H1N1 influenza was from November 2009 to January 2010. The median age of seasonal influenza group was 35 months,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vel influenza group (Z=-6.702,P<0.01).Besides,80.9% of the patients in seasonal influenza group were infants,while the novel influenza A group was mainly composed of infants and pre-school children(x2 =40.725,P<0.01). The cases of both groups had influenza-like symptoms at onset and the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s were fever and cough.The duration of fever was much longer in 2009 novel influenza group(Z=-7.173,P<0.01). Patients in two groups nearly had the same symptoms except cough was more frequently presented by novel influenza A group cases(x=4.109,P<0.05).In laboratory examination,the novel influenza group had more cases with abnormality in blood platelet,CRP, ALT, and CK-MB than that of seasonal influenza group (x2=7.562,17.245,4.398,6.217,P<0.01).Patients in novel influenza A group had more changes in electrocardiogram(x2=24.461,P<0.01).More patients had common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 in novel influenza groups than those in seasonal influenza group(x2=12.553,P<0.01).Furthermore, the groups had different age distribution in underlying medical diseases(x2=7.231,P<0.05).Children with 2009 novel H1N1 virus infection tended to catch pneumonia (x2=8.661,P<0.01)and became the severe cases (x2=10.595,P<0.01).They had much higher ICU admission rate (x2=12.873,P<0.01)and longer hospital stay(Z=-2.764,P<0.01).Conclusion As a new variant of influenza virus A, 2009 novel H1N1 influenza A had stronger pathogenicity. Children with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had the high risk to be infected and developed severe manifestation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首例H5N1人禽流感肺炎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uo RP  Zhu YM  Xu ZY  Gao JP  Yu SJ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42-345
目的总结2005年中国首例确诊并救治成功的人禽流感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诊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抢救的中国大陆首例人禽流感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诊疗体会。结果本例为9岁男孩,急性起病,但早期症状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相似,早期症状轻,表现为发热、干咳,卡他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5~7 d进入进展期后,有进展快,肺部改变严重及血象白细胞低的特点。本例初期体温中度升高,能坚持上学;病程第7天病情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差,伴气促,肺部湿啰音明显,胸片双肺呈现大片致密影,周围血象低,白细胞最低为2.81×109/L,分类以中性核粒细胞为主。给予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体温在入院后第3天降至正常,胸片于第5天开始吸收,血白细胞于第6天恢复正常。未出现特殊并发症。在病程中早期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阴性,通过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而确诊。本例没有使用达菲,服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5 d,同时采取抗感染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3周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早期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达到人禽流感肺炎的早发现和早诊断,应用有效治疗可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抗原消失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抗原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流感患儿流感病毒抗原,观察患儿抗原转阴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3~4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1 063例疑似流感患儿运用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法)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者予以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并嘱咐患者起病后5 d内、5~7 d及7 d后3个时间段复查流感病毒抗原。结果 1 063例疑似流感病例中,流感病毒检出560例(52.68%)。对215例流感病毒阳性患儿进行随访,起病5 d内流感病毒抗原转阴率为9.8%(21例),5~7 d内累积转阴率为32.1%(69例),7~10 d累积转阴率为98.1%(211例);起病3 d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2.8%(6例),3~5 d临床症状改善累积率为84.7%(182例),5 d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流感患儿经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早于抗原消失时间;起病7~10 d后流感病毒抗原近100%转阴,推测患儿在起病7~10 d、临床症状消失后返校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2001-2005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u RN  Qian Y  Wang F  Deng J  Zhao LQ  Liao B  Che L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18-522
目的 通过连续的监测,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甲型流感的流行规律。方法 2001年10月—2005年8月,采集门诊和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标本7338份,分别经传代狗肾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或)间接免疫荧光、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甲3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基因HA1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从7338份临床标本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347份,总阳性率为4.7%。347份甲型流感病毒中,甲1型48份(13.8%);甲3型273份(78.7%);暂时无法鉴定亚型的26份(7.5%)。(2)2001-2004年的流行比较局限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2004年8月—2005年8月均有甲型流感病毒被检测到,在夏季仍可检测到相当多的甲型病毒,尤其是2005年8月甲3型的阳性率达到14.2%,相当于2003-2004年的流行最高峰。4年中每个流行季节都以甲3型流感病毒的流行为主,只在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的流行季节出现了甲1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峰。(3)甲1和甲3型流感病毒在门诊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住院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在2003年11月—2005年8月期间的236例甲3型感染患儿中,≤2岁者占46.6%,〉5岁者占14.0%;而31例甲1型感染患儿中≤2岁者只占6.5%,〉5岁者占48.0%。(4)对1998-2005年的甲3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区的序列分析显示,每一年的甲3型病毒都会出现位于其抗原决定簇关键位点的氨基酸突变。结论2001年10月—2005年8月,北京地区婴幼儿中有甲1和甲3型流感不同程度的流行,甲3型为优势流行株;2004-2005年北京地区甲型流感呈全年的流行态势;氨基酸序列分析提示,1998-2005年期间甲3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在持续不断地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7.
Bai ZJ  Ji W  Xie MH  Li Y  Hua J  Ren Y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1):860-864
目的 分析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10月1日至12月25日,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14例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例平均年龄(4.91±4.14)岁,男女各7例,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09±1.30)d,从入院到入PICU时间为(0.95±0.96)d,所有患儿均表现出明显的低氧血症,入ICU时平均PaO2/FiO2(氧合指数)为(191.27±80.58)mm Hg(1 mm Hg=0.133 kPa),11例(78.6%)出现ARDS,10例(71.4%)行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为(12.51±10.03)d,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2.58±10.65)d,平均rRT-PCR检测甲型H1N1核酸呈阳性时间(17.27±5.57)d;8例(57.1%)患儿有缺铁性贫血、脑瘫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肌钙蛋白)和LDH(乳酸脱氢酶)在这些患儿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入院时第3代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较高和危重病例评分(PCIS)较低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2009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即出现显著的低氧血症,甚至ARDS,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早期发现不利因素加以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在墨西哥出现了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一个四源重排的A型流感病毒:来源于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及人流感病毒.其临床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重症病例可发生在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人,这与季节性流感不同,其高危人群为患有基础疾病者、孕妇及肥胖者.尽管已经出现了耐药毒株,但奥司他韦治疗仍然有效.该文主要对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